本实用新型属于房建基础施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灌注桩沉渣厚度的测量工具。
背景技术:
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孔底沉渣厚度的多少对灌注桩的承载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根据有关试验实测资料表明,桩的承载能力随着沉渣的厚度的改变而改变,当沉渣的厚度超过一定数值时,桩端极限阻力qp则由沉渣性质来决定,而与持力层土质无关。
为此,现行施工验收规范对钻孔灌注桩孔底沉渣厚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gb50202-2018规定,钻孔灌注桩孔底最大沉渣厚度允许值为:端承桩≦50mm;摩擦桩≦150mm。因此,减少孔底沉渣厚度,把沉渣厚度控制在一定数值范围之内,首先要对钻孔灌注桩沉渣厚度进行准确的测定。
灌注桩如果沉渣厚度过大,当承受荷载时灌注桩将会发生大量沉降,同时灌注桩的承载力降低,影响建筑物的质量和本质安全,因此钻孔灌注桩的沉渣厚度检查是施工控制中的一项关键工作。沉渣厚度检测是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验收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由于沉渣厚度测量是一个体力活和经验活,且工作面泥泞,因此沉渣厚度测量一般由钻孔工人完成,由工人向检测人员报告沉渣测量厚度,检查人员由于不会操作,一般不进行沉渣厚度的检测。
以往测量沉渣厚度的工具为测绳和吊锤,吊锤一般为300—400mm的较粗的钢筋,重量为3.5—4kg,当吊锤开始进入沉渣时,测量人员是感觉不出来的,当吊锤大部分进入沉渣后,测量人员开始感觉出力的变化,因此有经验的测量人员也不好掌握泥浆和沉渣的分界面,用这种工具测量出的沉渣厚度一般偏小200—300mm。
以往沉渣厚度测量方法大体有两种,第一种方法为重锤法:测量包括如下步骤:1、用测量仪器测量钢护筒的高程;2、计算转杆进入钢护筒内的总长度;3、测绳零点端头悬挂一个0.5kg左右的重锤;4、把测绳缓慢放入桩孔中,重锤到达沉渣顶面后用手上下掂几下,确保重锤确实到底;5、用进入钢护筒转杆总长减去绳尺的读数加重锤的高度就是沉渣厚度。由于重锤测量深度在泥浆与沉渣分界面以下,因此这种方法测量出的沉渣厚度偏小。
第二种方法为测锥测盘法,包括如下步骤:1、测绳零点端头悬挂一个1kg左右的测锥;2、把测绳缓慢放入桩孔中,测锥到达孔底后用手上下掂几下,确保测锥确实到底;3、另一测绳零点端头悬挂一个1kg左右的测盘;4、把测绳缓慢放入桩孔中,测盘到达沉渣顶面后用手上下掂几下,确保测盘确实到底;5、测锥与测盘测得读数之差即沉渣厚度。由于测锥重量较小,测锥读数偏小,进而影响沉渣厚度测量数值偏小。
因此,如何测量出泥浆和沉渣的分界面(沉渣厚度),成为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灌注桩沉渣厚度的测量工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灌注桩沉渣厚度的测量工具,包括本体、第一悬吊件和第二悬吊件,其中:
所述第一悬吊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一悬吊件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悬挂位;
所述第二悬吊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本体的另一侧,所述第二悬吊件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悬挂位。
优选地,所述本体设置为圆环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悬吊件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悬吊件的一端均固定连接于所述本体上,并且沿所述本体的周向均匀分布;
多个所述第一悬吊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形成第一结点,所述第一悬挂位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结点处。
优选地,所述第二悬吊件包括第一悬吊杆和第二悬吊杆,其中:
所述第一悬吊杆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悬吊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于所述本体上,并且沿所述本体的周向均匀分布;
多个所述第一悬吊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形成第二结点,所述第二悬吊杆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结点处,所述第二悬吊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悬挂位。
优选地,所述第一悬吊件设置为柔性体结构,所述第二悬吊件设置为刚性体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悬吊件设置为链条,所述第一悬吊杆与所述第二悬吊杆均设置为杆件。
优选地,所述第一悬挂位与所述第二悬挂位处均设置镀锌螺母。
优选地,所述本体、所述第一悬吊件、所述第二悬吊件均采用镀锌金属件。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测量方法简单、方便,测量数值精确;降低泥浆和沉渣分界面测量的技术和经验难度;落实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沉渣厚度的验收工作,保证灌注桩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灌注桩沉渣厚度的测量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灌注桩沉渣厚度的测量工具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灌注桩沉渣厚度的测量工具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泥浆与沉渣分界面测定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桩底测定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沉渣厚度小于沉渣测量工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本体3、第一悬吊件2、第一悬挂位
4、第一悬吊杆5、第二悬吊杆6、第二悬挂位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灌注桩沉渣厚度的测量工具,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本体1、第一悬吊件3和第二悬吊件,其中:
第一悬吊件3的一端设置于本体1的一侧,第一悬吊件3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悬挂位2;第二悬吊件的一端设置于本体1的另一侧,第二悬吊件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悬挂位6,提供一种泥浆和沉渣分界面测量工具,可简单方便精确的测量出泥浆和沉渣的分界面,测量出沉渣厚度,降低泥浆和沉渣分界面测量的技术和经验难度;落实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沉渣厚度的验收工作,保证灌注桩施工质量。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图2是本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体1设置为圆环结构,本实施例中,本体1采用6mm厚的镀锌金属圆环,外径设置为200mm,内径设置为100mm,采用水焊切割、砂轮打磨即可制作。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图3是本实施例的立面图,如图3所示,第一悬吊件3设置为多个,多个第一悬吊件3的一端均固定连接于本体1上,并且沿本体1的周向均匀分布,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一悬吊件1为3个,沿本体1的周向均匀分布;
多个第一悬吊件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形成第一结点,第一悬挂位2固定设置于第一结点处;
具体地,第一悬吊件1设置为柔性体结构,本实施例中,第一悬吊件1设置为链条,优选地,第一悬吊件1为镀锌金属链条,通过采购市面上的镀锌金属链条即可获得。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二悬吊件包括第一悬吊杆4和第二悬吊杆5,其中:
第一悬吊杆4设置为多个,多个第一悬吊杆4的一端均固定连接于本体1上,并且沿本体1的周向均匀分布,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一悬吊杆4为三个;
多个第一悬吊杆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形成第二结点,第二悬吊杆5的一端固定设置于第二结点处,第二悬吊杆5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悬挂位6。
具体地,第二悬吊件设置为刚性体结构,优选地,第一悬吊杆4与第二悬吊杆5均设置为杆件,本实施例中,第一悬吊杆4为直径20mm的镀锌杆件,长度为230mm,采用砂轮切割机切割,第二悬吊杆5为直径18mm的镀锌杆件,长度为50mm,采用砂轮切割机切割;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一悬挂位2与第二悬挂位6处均设置镀锌螺母,并且各个构件之间均采用二氧化碳保护焊焊接。
一种灌注桩沉渣厚度的测量方法,采用上述的灌注桩沉渣厚度的测量工具,包括如下步骤:
s1:图4是泥浆与沉渣分界面测定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把挂有灌注桩沉渣测量工具的测绳缓慢放入桩孔中,灌注桩沉渣测量工具到达泥浆与沉渣的分界面时,通过测绳受力的变化和下降速度的变化准确判泥浆与沉渣的分界面,并读取测绳数值;
具体地,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沉渣厚度测量时,孔口渣土、泥浆应清理干净,桩孔覆盖格栅网,保证检测人员的安全。测量工具重量为3.7kg,提前测量“沉渣厚度测量工具”的高度,测绳零点端头绑扎一个安全钩,把测量工具通过第一悬挂位2悬挂在安全钩上,把测绳缓慢放入桩孔中,当测绳受力明显变小时,测量工具下降速度明显减小时,可以判断为泥浆与沉渣的分界面,此时用手上下掂几下,确保准确判定泥浆与沉渣的分界面,并且从测绳上读数。
s2:图5是桩底测定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稳住测绳,使测绳不左右摆动,也不下降,2分钟后缓慢往桩孔内顺测绳,当测绳不受力时,测量工具不再下降时,可以判定为桩底,此时用手上下掂几下,确保测量工具到达桩底,并读取测绳数值;
s3:图6是沉渣厚度小于沉渣测量工具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当沉渣厚度小于沉渣测量工具时,把测量工具悬挂在安全钩上,把测绳缓慢放入桩孔中,当测绳受力明显变小时,测量工具下降速度明显减小时,可以判断为泥浆与沉渣的分界面,此时用手上下掂几下,确保准确判定泥浆与沉渣的分界面,并读取测绳数值。
在桩底时测绳的读数减去在“泥浆与沉渣的分界面”时测绳的度数即为沉渣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提供一种泥浆和沉渣分界面测量工具;
2、降低泥浆和沉渣分界面测量的技术和经验难度;
3、落实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沉渣厚度的验收工作。
4、保证灌注桩施工质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1.一种灌注桩沉渣厚度的测量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第一悬吊件和第二悬吊件,其中:
所述第一悬吊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一悬吊件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悬挂位;
所述第二悬吊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本体的另一侧,所述第二悬吊件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悬挂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桩沉渣厚度的测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设置为圆环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灌注桩沉渣厚度的测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吊件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悬吊件的一端均固定连接于所述本体上,并且沿所述本体的周向均匀分布;
多个所述第一悬吊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形成第一结点,所述第一悬挂位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结点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灌注桩沉渣厚度的测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悬吊件包括第一悬吊杆和第二悬吊杆,其中:
所述第一悬吊杆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悬吊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于所述本体上,并且沿所述本体的周向均匀分布;
多个所述第一悬吊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形成第二结点,所述第二悬吊杆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结点处,所述第二悬吊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悬挂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灌注桩沉渣厚度的测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吊件设置为柔性体结构,所述第二悬吊件设置为刚性体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灌注桩沉渣厚度的测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吊件设置为链条,所述第一悬吊杆与所述第二悬吊杆均设置为杆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桩沉渣厚度的测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挂位与所述第二悬挂位处均设置镀锌螺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桩沉渣厚度的测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所述第一悬吊件、所述第二悬吊件均采用镀锌金属件。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