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基坑施工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20  99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监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深基坑施工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国内基坑监测技术应用较广泛,目前绝大多数深基坑工程都进行了施工期监测,通过设定监测项目的控制值,监测和保障基坑施工和周边环境的安全。但是,目前能够真正成功实施信息化施工的城市基坑项目并不多见。大多数的基坑监测工作只是起到了一些简单的反馈作用,并不能最终使监测成果的反馈达到更深的层次。目前多数监测单位重视仪器埋设、数据采集,轻视数据分析和反馈,仅仅满足于收集资料和提交数据、报表,进行简单分析,判断是否超过控制值以报警,不能结合施工和地质情况对监测成果进行充分、深入的理论分析,导致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的监测工作不能真正发挥优化设计和及时反馈指导施工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深基坑施工监测系统,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深基坑施工监测系统,包括位移传感器、监测带、三维扫描装置、应力传感器、蓝牙模块、中控模块、通讯模块、服务器和远程终端,所述监测带固定于基坑侧壁表面,所述监测带上设有多个所述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和所述应力传感器内部设有所述蓝牙模块,所述位移传感器和所述应力传感器通过所述蓝牙模块与所述中控模块通讯连接,所述三维扫描装置与所述中控模块通过所述通讯模块通讯连接,所述中控模块通过所述通讯模块与所述服务器无线通讯连接,各个传感器之间使用蓝牙连接的方式节省了大量安装的时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监测带的长度与所述基坑的高度相同,所述监测带有多根并且都与所述基坑的底部垂直,所述监测可使用自攻螺丝安装,拆装比较方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应力传感器有多个,分别设置于基坑内固定钢筋的表面,用于采集钢筋受力的数据并通过所述蓝牙模块向所述中控模块传输,可以实时采集基坑内护桩的承重强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位移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不超过15cm,用于感应基坑是否发生的位移变化,可以检测基坑是否发生位移和裂缝。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三维扫描装置用于采集所述基坑的表面形态数据,通过“面扫描”的方式获得基坑三维云点数据,用于构建三维立体图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讯模块用于无线接收所述三维扫描装置扫描得到的所述表面形态数据,并将所述中控模块接收的基坑数据转化无线信号传输至所述服务器,减少了实线,缩小了安装难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基坑数据,通过基坑可视化软件对所述基坑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处理,并将分析数据和视图数据发送至所述远程终端,使得所述基坑数据转化为图形数据,便于检测观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远程终端可实时监测基坑数据,当数据波动超出安全范围时会发出警报,并可在视图中标注波动位置,可以及时反馈基坑内部的异常位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深基坑施工监测系统,其有益效果在于可以利用监测数据和可视化软件将施工现场模拟形成三维视图,更加直观的了解施工进度,并对之后的施工方案提供数据支持,同时各个传感器可以在基坑出现位移或者裂缝超过安全范围立即反馈,服务器可对基坑可能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条件进行数据分析并预测,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深基坑施工监测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深基坑施工监测系统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深基坑施工监测系统的信号传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深基坑施工监测系统,包括位移传感器1、监测带2、三维扫描装置3、应力传感器4、蓝牙模块5、中控模块6、通讯模块7、服务器8和远程终端9,监测带2固定于基坑侧壁表面,监测带2上设有多个位移传感器1,位移传感器1和应力传感器4内部设有蓝牙模块5,位移传感器1和应力传感器4通过蓝牙模块5与中控模块6通讯连接,三维扫描装置3与中控模块6通过通讯模块7通讯连接,中控模块6通过通讯模块7与服务器8无线通讯连接,该设计减少了大量有线连接,安装更加的便捷和快速,适用范围较大。

如图2所示:监测带2的长度与基坑的高度相同,监测带2有多根并且都与基坑的底部垂直,监测带2分布在基坑的侧壁上,每隔几米设置一条,使其包围基坑,保证基坑的侧壁都有监测带2监测。

应力传感器4有多个,分别设置于基坑内固定钢筋的表面,用于采集钢筋受力的数据并通过蓝牙模块5向中控模块6传输,应力传感器4可以根据钢筋的受力情况发生形变,再根据形程度得到受力数据,通过蓝牙传输至中控模块6,中控模块6收集到基坑内各个围栏和护桩中关键点位的收力状态,以便进行分析和预测。

位移传感器1之间的距离不超过15cm,用于感应基坑是否发生的位移变化,位移传感器1是成对使用的,每个位移传感器1可以感应相配对的位移传感器1之间的距离,同时通过蓝牙将此数据传输至中控模块6。

如图3所示:三维扫描装置3用于采集基坑的表面形态数据,该装置需要通过脉冲测距对基坑的各处进行点和面的扫描,以此获得基坑内部的三维数据进行三维建模。

通讯模块7用于无线接收三维扫描装置3扫描得到的表面形态数据,并将中控模块6接收的基坑数据转化无线信号传输至服务器8,中控模块6将接收到位移传感器1的位移数据,各个钢筋表面的应力感应器模块4和三维建模数据通过通讯模块7发送至服务器8。

服务器8用于接收基坑数据,并将各种数据整合到三维建模的数据中,通过基坑可视化软件对基坑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处理,在三维视图中显示进坑各处的受力和位移数据形成监控三维图表,并将分析数据和视图数据发送至远程终端9。

远程终端9一般为监控电脑和工作人员的手机,通过专用的监控软件登陆,可以实时接收服务器的监控数据可是图数据,并且对数据波动较大或者超出警戒值的位置进行标注,再发出警报至运维人员的手机。

在具体的安装过程中,施工人员可以将事先组装好的监测带2延基坑内壁依次放下,再使用工具固定在内壁表面,同时在围墙或者护桩中受力较大的点固定住应力传感器4;人工通过三维扫面装置3扫描基坑各处,收集基坑各面的三维数据进行数据建模,由于三维扫面装置3可以无线通信,可将三维数据通过通讯模块7传输至中控模块6。由于监测带2中的位移传感器1和钢筋处的应力传感器4都带有蓝牙模块5,可通过蓝牙将数据传输至中控模块6,最后中控模块6整合各个数据通过通讯模块7转化为无线信号发送至服务器8,服务器8将位移和受力数据整合至三维数据中,通过可视化软件进行可视化处理,得到带有数据标注的三维立体模型,再发送至各个远程终端9,当数据发生较大变化或者超出警戒值,会发送警报,同时标注变化区域。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相似的变形和改进,这些也视为实用新型保护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深基坑施工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位移传感器(1)、监测带(2)、三维扫描装置(3)、应力传感器(4)、蓝牙模块(5)、中控模块(6)、通讯模块(7)、服务器(8)和远程终端(9),所述监测带(2)固定于基坑侧壁表面,所述监测带(2)上设有多个所述位移传感器(1),所述位移传感器(1)和所述应力传感器(4)内部设有所述蓝牙模块(5),所述位移传感器(1)和所述应力传感器(4)通过所述蓝牙模块(5)与所述中控模块(6)通讯连接,所述三维扫描装置(3)与所述中控模块(6)通过所述通讯模块(7)通讯连接,所述中控模块(6)通过所述通讯模块(7)与所述服务器(8)无线通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带(2)的长度与所述基坑的高度相同,所述监测带(2)有多根并且都与所述基坑的底部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传感器(4)有多个,分别设置于基坑内固定钢筋的表面,用于采集钢筋受力的数据并通过所述蓝牙模块(5)向所述中控模块(6)传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传感器(1)之间的距离不超过15cm,用于感应基坑是否发生的位移变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扫描装置(3)用于采集所述基坑的表面形态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模块(7)用于无线接收所述三维扫描装置(3)扫描得到的所述表面形态数据,并将所述中控模块(6)接收的基坑数据转化无线信号传输至所述服务器(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8)用于接收所述基坑数据,通过基坑可视化软件对所述基坑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处理,并将分析数据和视图数据发送至所述远程终端(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终端(9)可实时监测基坑数据,当数据波动超出安全范围时会发出警报,并可在视图中标注波动位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深基坑施工监测系统,包括位移传感器、监测带、三维扫描装置、应力传感器、蓝牙模块、中控模块、通讯模块、服务器和远程终端,所述监测带固定于基坑侧壁表面,所述监测带上设有多个所述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和所述应力传感器内部设有所述蓝牙模块。本申请以利用监测数据和可视化软件将施工现场模拟形成三维视图,更加直观的了解施工进度,并对之后的施工方案提供数据支持,同时各个传感器可以在基坑出现位移或者裂缝超过安全范围立即反馈,服务器可对基坑可能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条件进行数据分析并预测,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技术研发人员:董寰宇;唐智能;邱志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29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8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