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的基坑支护用斜度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20  107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是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的基坑支护用斜度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开挖前应根据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附近建筑物情况,决定开挖方案,并作好防水排水工作。开挖不深者可用放边坡的办法,使土坡稳定,其坡度大小按有关施工规定确定。开挖较深及邻近有建筑物者,可用基坑壁支护方法,喷射混凝土护壁方法,大型基坑甚至采用地下连续墙和柱列式钻孔灌注桩连锁等方法,防护外侧土层塌入;对附近建筑无影响者,可用井点法降低地下水位,采用放坡明挖;在寒冷地区可采用天然冷气冻结法开挖等等。

就目前而言,现有的基坑在进行测量的时候通常会使用经纬仪;由于经纬仪属于精密的仪器,进而携带起不方便;长期在工地间搬运经纬仪难免会影响到经纬仪的测量的精度,进而需求一种简单且易于携带的坑基角度测量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的基坑支护用斜度测量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的基坑支护用斜度测量装置,包括底板、支架和检测装置;所述的支架固定安装在底板上,所述的支架上垂直布设有横杆;检测装置布设在横杆上;所述的横杆上通过转动凸台转动安装有转动盘,在转动盘上通过拉绳连接有铅锤,转动盘上刻设有角度值;所述转动盘的转动中心开设有中心孔,中心孔内布设有转轴,所述的转轴转动安装在在横杆上;在转轴的末端布设有指针和测量杆,指针和测量杆之间垂直布设,所述测量杆的末端垂直安装有连杆,横杆与支架之间布设有高度调节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高度调节装置包括丝杆、转动把手和滑杆;所述的丝杆转动安装在支架上;所述的转动把手固定安装在丝杆的末端;所述的滑杆平行布设在丝杆侧边且固定安装在支架上,横杆穿设在滑杆和丝杆上且与丝杆之间配设。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底板固定安装有地销,地销的具体数量为两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转轴与横杆之间布设连接有轴承,所述的轴承的具体的个数为两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测量杆上滑动套设有套筒,套筒与指针之间相互垂直且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的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通过将指针与连杆之间相互平行布设,进而将的基坑的角度传递道转动盘上;转动盘在铅锤的重力作用下,所述的转动盘能够准确的位于一定的角度且不受支架的的摆放位置的影响,从而进一步的提高了本装置的实际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建筑工程施工的基坑支护用斜度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建筑工程施工的基坑支护用斜度测量装置中横杆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建筑工程施工的基坑支护用斜度测量装置中测量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地销、3-支架、4-丝杆、5-滑杆、6-铅锤、7-横杆、8-转动把手、10-转动盘、11-测量杆、12-套筒、13-中心孔、14-转轴、15-轴承、16-转动凸台、17-指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3,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的基坑支护用斜度测量装置,包括底板1、支架3和检测装置;所述的支架3固定安装在底板1上,所述的支架3上垂直布设有横杆7;所述的检测装置布设在横杆7上;所述的横杆7上通过转动凸台16转动安装有转动盘10,在转动盘10上通过拉绳连接有铅锤6,进而在铅锤6的重力的作用下,所述的转动盘10能够准确的位于一定的角度且不受支架的3摆放位置的影响;在转动盘10的上刻设有角度值;所述转动盘10的转动中心开设有中心孔13,所述的中心孔13布设有转轴14,所述的转轴14转动安装在横杆7上;在转轴14的末端布设有指针17和测量杆11,所述的指针17和测量杆11之间垂直布设,所述的测量杆11的末端垂直安装有连杆,将所述的连杆与坑基的测量面贴合;进而所述的指针17指向转动盘10上的角度的数值,进一步准确的测量出坑基的角度数据;所述的横杆7与支架3之间布设有高度调节装置,通过所述的高度调节装置进一步的提高了本装置的实际使用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的高度调节装置包括丝杆4、转动把手8和滑杆5;所述的丝杆4转动安装在支架3上;所述的转动把手8固定安装在丝杆4的末端;进而通过转动所述的转动把手8,驱动丝杆4的转动;所述的滑杆5平行布设在丝杆4侧边且固定安装在支架3上,所述的横杆穿设在滑杆5和丝杆4上且与丝杆4之间配设,进而当所述的丝杆4在转动的时候进一步驱动所述的横杆7沿着滑杆5上下滑动,进一步的控制所述的横杆7的高度;所述的滑杆5能够提高横杆7在运动时候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的底板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地销2,所述的地销2的具体的数量不加限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地销2的具体数量为两个,通过将地销2插入地面来提高了本装置在使用时候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的转轴14与横杆7之间布设连接有轴承15,通过所述的轴承15进一步的提高了本装置中转轴14的实际转动效果;其中所述的轴承15的具体的数量不加限定,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的轴承15的具体个数为两个。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装置在使用的时候,位于测量杆11的末端垂直安装的连杆与坑基的测量面贴合;进而所述的指针17指向转动盘10上的角度的数值,进一步准确的测量出坑基的角度数据;其中指针17与连杆之间相互平行,进而将基坑的角度传递到转动盘10上;转动盘10在铅锤6的重力作用下,所述的转动盘10能够准确的位于一定的角度且不受支架3摆放位置的影响,进而进一步的提高了本装置的实际使用效果。

实施例二

为了使得本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具备更加良好的适用性,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做了如下改进,改进之处为,所述的测量杆11上滑动套设有套筒12,所述的套筒12与指针17之间垂直固定连接,进而通过测量杆11与套筒12之间的相对滑动,使测量杆11的测量范围进一步变大,进一步的提高了本装置的适用性。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通过测量杆11与的套筒12之间的相对滑动,使测量杆11的测量范围进一步的变大,从而进一步的提高了本装置的适用性。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的基坑支护用斜度测量装置,包括底板(1)、支架(3)和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3)固定安装在底板(1)上,所述的支架(3)上垂直布设有横杆(7);所述的检测装置布设在横杆(7)上;横杆(7)上通过转动凸台(16)转动安装有转动盘(10),在转动盘(10)上通过拉绳连接有铅锤(6),在转动盘(10)的上刻设有角度值;所述转动盘(10)的转动中心开设有中心孔(13),中心孔(13)上布设有转轴(14),所述的转轴(14)转动安装在横杆(7)上;在转轴(14)的末端布设有指针(17)和测量杆(11),所述的指针(17)与测量杆(11)之间垂直布设,测量杆(11)的末端垂直安装有连杆,横杆(7)与支架(3)之间布设有高度调节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施工的基坑支护用斜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度调节装置包括丝杆(4)、转动把手(8)和滑杆(5);所述的丝杆(4)转动安装在支架(3)上;所述的转动把手(8)固定安装在丝杆(4)的末端;所述的滑杆(5)平行布设在丝杆(4)侧边且固定安装在支架(3)上,所述的横杆(7)穿设在滑杆(5)和丝杆(4)上且与丝杆(4)之间配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工程施工的基坑支护用斜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1)上固定安装有地销(2),地销(2)的具体的数量为两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工程施工的基坑支护用斜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轴(14)与横杆(7)之间布设连接有轴承(15),所述的轴承(15)的具体的个数为两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施工的基坑支护用斜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量杆(11)上滑动套设有套筒(12),所述的套筒(12)与指针(17)之间相互垂直且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的基坑支护用斜度测量装置,包括底板、支架和检测装置,支架上垂直布设有横杆;检测装置布设在横杆上;横杆上通过转动凸台转动安装有转动盘,在转动盘上通过拉绳连接有铅锤,在转动盘的上刻设有角度值,转动盘的转动中心开设有中心孔,中心孔布设有转轴,在转轴的末端布设有指针和测量杆,指针和测量杆之间垂直布设,测量杆的末端垂直安装有连杆。本装置的结构简单,通过将指针与连杆之间相互平行布设,进而将的基坑的角度传递到转动盘上;转动盘在铅锤的重力作用下,转动盘能够准确地位于一定的角度且不受支架摆放位置的影响,从而进一步的提高了本装置的实际使用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利柏焰;张卫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利柏焰
技术研发日:2020.02.14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8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