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容器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能钽混合电容器组合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超大容量的高能钽混合电容器,因自身体积大、重量重,在线路板上安装时,一般是通过一个铝材支架来固定,再将电容正负极引线直接焊接在线路板上。然而电容器的正极引线是由一个玻璃体来密封固定在本体上的,引线的端部直接焊接固定在线路板上时,由于玻璃性脆,随着整机长时间的机械振动,玻璃体极容易受力开裂,使电容器的密封性被破坏,电容器内部的强酸性电解液泄漏,不仅会造成电容失效,还会腐蚀电路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简单实用、密封性好、不易泄漏和使用寿命长的高能钽混合电容器组合安装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能钽混合电容器组合安装结构,包括电容器,所述电容器包括本体、引线和密封件,所述引线为柔性的导线,一端为用于与线路板连接的接线端,另一端为固定端,所述固定端连接于本体的顶部,所述密封件密封固定端和本体的顶部间的连接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密封件包括灌封密封层。
高能钽混合电容器组合安装结构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固定连接于电容器的外部。
所述支架上设有允许引线通过的通孔,所述引线的接线端通过通孔穿出支架。
所述通孔的内表面上设有多个单向瓣,所述单向瓣沿通孔的轴线布置,且单向瓣指向所述电容器的本体。
所述支架的内表面和电容器的外表面之间夹设有防震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高能钽混合电容器组合安装结构,与现有常用的电容器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电容器引线为柔性的导线,利用柔性的引线与线路板连接。当电容器固定在线路板上之后,线路板随着整机机械振动从而不断振动,此时引线的接线端虽然会与线路板同步振动,但是振动力不会沿着柔性的引线传递至引线与电容器本体连接的固定端处,因此固定端处的密封性能不会随着整机机械振动而下降,柔性的引线阻断了大部分机械振动对电容器密封性能的影响,大大延长了电容器的使用寿命。此外,正是由于采用了柔性的引线,引线的固定端可以连接于本体的顶部,防止密封件本身的密封性不佳导致电容器内部液体泄漏的情况出现,因此即便采用普通的密封件也能够实现良好的密封效果,降低了密封性能要求,优化了密封件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高能钽混合电容器组合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视图;
图3是图2中b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例说明:1、电容器;11、本体;12、引线;13、密封件;131、灌封密封层;2、支架;21、通孔;3、防震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文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文实用新型做更全面、细致地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高能钽混合电容器组合安装结构,包括电容器1,电容器1包括本体11、引线12和密封件13,引线12为柔性的导线,一端为用于与线路板连接的接线端,另一端为固定端,固定端连接于本体11的顶部,密封件13密封固定端和本体11的顶部间的连接处。
当电容器1固定在线路板上之后,线路板随着整机机械振动从而不断振动,此时引线12的接线端虽然会与线路板同步振动,但是振动力不会沿着柔性的引线12传递至引线12与本体11连接的固定端处,因此固定端处的密封性能不会随着整机机械振动而下降,柔性的引线12阻断了大部分机械振动对电容器1密封性能的影响,大大延长了电容器1的使用寿命。此外,正是由于采用了柔性的引线12,引线12的固定端可以连接于本体11的顶部,防止密封件13本身的密封性不佳导致电容器1内部液体泄漏的情况出现,因此即便采用普通的密封件13也能够实现良好的密封效果,降低了密封性能要求,优化了密封件13使用性能。
本实施例中,密封件13包括灌封密封层131,灌封密封的密封方式使得引线12的固定端得到良好的密封和固定,有效降低密封失效和引线12脱出的概率。本实施例中采用树脂灌封制成灌封密封层131。
本实施例中,高能钽混合电容器组合安装结构还包括支架2,支架2固定连接于电容器1的外部,通过紧固件将电容器1固定在线路板等安装表面上。相比于分体式结构,这种固定连接为一体的结构能够避免安装误差带来的不均等间隙,从而避免在整机振动时,不均等间隙造成的振动和撞击,进一步降低了机械振动对电容器1密封性能产生的影响。
本实施例中,支架2上设有允许引线12通过的通孔21,防止支架2与引线12产生干涉,造成无法装配等问题,引线12的接线端通过通孔21穿出支架2后与线路板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通孔21的内表面上设有多个单向瓣,单向瓣沿通孔21的轴线布置,且单向瓣指向电容器1的本体11。单向瓣一端固定于通孔21的内表面,另一端为活动端,活动端的朝向即为单向瓣的指向,这种单向瓣的结构是现有结构,在此不做赘述。当引线12受到向外的牵引力时,其整体会有着沿自身轴线移动并脱离本体11顶部的趋势,而由于单向瓣包绕在引线12的周向,并保持于指向本体11的状态,因此给予引线12一个指向本体11的摩擦力,恰与引线12的脱离方向相反,有效防止引线12脱离本体11的顶部。本实施例中,单向瓣采用柔性材料制成,以更好的贴合引线12。
本实施例中,支架2的内表面和电容器1的外表面之间夹设有防震垫3,线路板传递至支架2的振动力在经过防震垫3时,得到吸收和减缓,使得传导至电容器1的振动力大大减小,避免影响电容器1的性能。
本实施例中,支架2与电容器1既可以一一对应制造安装,也可以在支架2上设置多个与电容器1配合连接的安装位,多个电容器1固定安装在同一支架2上,从而减小多个电容器1所需要占用的线路板面积,进而使整个设备更加小型化。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前提下所得到的改进和变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高能钽混合电容器组合安装结构,包括电容器(1),所述电容器(1)包括本体(11)、引线(12)和密封件(13),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12)为柔性的导线,一端为用于与线路板连接的接线端,另一端为固定端,所述固定端连接于本体(11)的顶部,所述密封件(13)密封固定端和本体(11)的顶部间的连接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能钽混合电容器组合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13)包括灌封密封层(1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能钽混合电容器组合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2),所述支架(2)固定连接于电容器(1)的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能钽混合电容器组合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上设有允许引线(12)通过的通孔(21),所述引线(12)的接线端通过通孔(21)穿出支架(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能钽混合电容器组合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21)的内表面上设有多个单向瓣,所述单向瓣沿通孔(21)的轴线布置,且单向瓣指向所述电容器(1)的本体(1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能钽混合电容器组合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的内表面和电容器(1)的外表面之间夹设有防震垫(3)。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