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薄膜电容器的引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20  87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有机薄膜电容器,特别涉及一种有机薄膜电容器的引线结构。



背景技术:

在各类电子线路中,引线式有机薄膜电容器在大量使用,其中应用最多的是采用带有可焊金属镀层的圆直铜线作为引出线的电容器。对于现有的引线式有机薄膜电容器,当其内部由单个芯子单元构成时,其引线结构很简单,即为带有可焊金属镀层的圆直铜线,其一端焊接在电容器内部芯子单元的电极端面上,另一端延伸出产品外部,作为跟外部电路电气连接的通路。当电容器内部由两个以上的芯子单元并联形成更大电容量时,通常的引线结构为两部分:(1)多芯子并联连接线,即通过一根或多根金属导线与每个芯子焊接,将多个芯子单元并联焊接在一起;(2)引出端,即用于内部和外部连接的引线,其一端焊接在分布位置相对居中的一个芯子的电极端面上,另一端延伸出产品外部,作为跟外部电路电气连接的通路。多芯并联结构有机薄膜电容器采用现有的引线结构存在以下缺点:(1)作为引出端的引线的一端焊接在多个芯子中其中一个芯子的电极面上,这个芯子的电极面成为与外部连接的公共电极面,其焊接时受到的高温焊接热相比最大,由于焊接有引出端的那个芯子在安装过程中将并且承受引线传递过来的整个外部机械力的作用,也将承受最大的焊接热量,其在工作过程中承受的电流最大(所有电流先经过它),电容功耗发热和线路板外部热量也最先传递给它,所以,焊接有引出端的那个芯子更容易在使用过程中最先失效,其可靠性相比来说最低;(2)对于这种引线结构,焊接有引出端的那个芯子将承受整个产品引出端受到的全部机械力的作用。(3)对于这种引线结构,通过电容器的电流将从焊接有引出端的那个芯子的电极端面进入,再依次流经其他芯子,这个芯子相比其他芯子在工作时将承受更大的电流,电流路径长,其分布电感较大,电容器高频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设计新颖,可靠性较高,性能较好的有机薄膜电容器的引线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本实用新型的有机薄膜电容器的引线结构,包括电容器芯子和引线,所述引线包括并联连接多个电容器芯子的并联段和延伸到产品外部作为电气通路的长端以及与长端平直段靠近折弯处的部分焊接在一起的短端。

作为优选,所述并联段、长端和短端为一个完整的金属导线。

作为优选,所述所述引线为带有可焊金属镀层的圆直铜线,镀层为锡或铅锡合金。

作为优选,所述引线的并联段通过弯折呈矩形或椭圆形。

作为优选,所述引线的长端长度不小于10mm,引线的短端长度为2-4mm。

作为优选,所述引线的焊接方式为电阻焊中的点焊或烙铁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包含有通过弯折呈矩形或椭圆形的并联段和延伸到产品外部作为电气通路的长端以及与长端平直段靠近折弯处的部分焊接在一起的短端的特殊结构的引线,实现有机薄膜电容器内部多个芯子的并联连接,避免产品内部引出线的公共端集中在其中一个芯子的电极端面上,使得多个芯子的工作状态一致,即所受的力、热和电的作用均匀分散在每个芯子上,且由于引线的短端和长端焊接在一起,电流从长端延伸段流向产品内部时,从短端和长端的焊接处平均分成两份向两侧流入,电流路径缩短,所以,这种引线结构的分布电感相比传统结构可以减小一半,有利于产品高频性能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有机薄膜电容器的引线结构,包括电容器芯子1和引线,所述引线包括并联连接多个电容器芯子1的并联段2和延伸到产品外部作为电气通路的长端3以及与长端3平直段靠近折弯处的部分焊接在一起的短端4。

所述并联段2、长端3和短端4为一个完整的金属导线,所述所述引线为带有可焊金属镀层的圆直铜线,镀层为锡或铅锡合金,所述引线的并联段2通过弯折呈矩形或椭圆形,所述引线的长端3长度不小于10mm,引线的短端4长度为2-4mm,所述引线的焊接方式为电阻焊中的点焊或烙铁焊。

采用该引线结构时,先根据每个芯子电极面的尺寸大小和芯子的个数以及芯子的分布确定引线并联段2弯折的形状和长度,再根据产品引出线尺寸要求确定引线长端3的长度;焊接时,依次将全部芯子的电极端面通过引线的并联段2焊接在一起,再将引线的短端4与长端3并排靠拢并焊接在一起,电容器芯子1与引线的焊接方式采用电焊或烙铁焊,引线的长端3延伸出产品一定长度,满足产品引出线的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有机薄膜电容器的引线结构,包括电容器芯子和引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包括并联连接多个电容器芯子的并联段和延伸到产品外部作为电气通路的长端以及与长端平直段靠近折弯处的部分焊接在一起的短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薄膜电容器的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段、长端和短端为一个完整的金属导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薄膜电容器的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为带有可焊金属镀层的圆直铜线,镀层为锡或铅锡合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薄膜电容器的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的并联段通过弯折呈矩形或椭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薄膜电容器的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的长端长度不小于10mm,引线的短端长度为2-4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薄膜电容器的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的焊接方式为电阻焊中的点焊或烙铁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有机薄膜电容器的引线结构,包括电容器芯子和引线,所述引线包括并联连接多个电容器芯子的并联段和延伸到产品外部作为电气通路的长端以及与长端平直段靠近折弯处的部分焊接在一起的短端。本实用新型采用特殊结构的引线,实现有机薄膜电容器内部多个芯子的并联连接,避免产品内部引出线的公共端集中在其中一个芯子的电极端面上,使得多个芯子的工作状态一致,即所受的力、热和电的作用均匀分散在每个芯子上,且由于引线的短端和长端焊接在一起,这种引线结构的分布电感相比传统结构可以减小一半,有利于产品高频性能的提高。

技术研发人员:安卫军;余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宏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29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8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