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室底板施工缝防裂防水构造。
背景技术:
大面积浇筑混凝土一次完成有困难,须分两次或三次浇筑完。两次浇筑相隔几天或数天,前后两次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形成的缝即施工缝,此缝完全不是设计所需要的,由于混凝土的收缩,导致渗水通道,所以应对施工缝进行防水处理。
目前现有的施工缝主要设置不同的细石混凝土和两条止水带进行止水,当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止水带出现老化时,不然仅仅依靠施工缝底部的结构来实现防裂防水,所以目前亟待需要一种地下室底板施工缝防裂防水构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地下室底板施工缝防裂防水构造,可以人为控制模拟自然降雨过程,非常适合实验教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地下室底板施工缝防裂防水构造,其包括地下室底板和施工缝,所述施工缝的内部设有柔性止水带一,且施工缝的外侧设有柔性止水带二和柔性止水带三,所述柔性止水带一的两端对称嵌入在地下室底板侧面上,所述柔性止水带二和柔性止水带三预埋在地下室底板上,所述柔性止水带二和柔性止水带三的一端位于柔性止水带一两端的上部,所述地下室底板包括混凝土垫层、透水层、潜水层和防水保护层,所述防水保护层与地下室底板之间设有防水卷材,所述防水卷材包括防水层和金属层,所述混凝土垫层表面上设有2%~4%的双向横坡,所述透水层通过螺钉固定在混凝土垫层上,所述潜水层位于透水层的上部,所述透水层上部设有潜水层,所述透水层为吸水材料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地下室底板施工缝防裂防水构造中,所述防水层设有防水层一和防水层二,所述金属层设置在防水卷材的中部,所述防水层一和防水层二设置在防水卷材的外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地下室底板施工缝防裂防水构造中,所述柔性止水带一的底部涂抹界面剂,所述防水层一和防水层二为工业使用pcm防水卷材,所述pcm防水卷材与金属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地下室底板施工缝防裂防水构造中,所述潜水层底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施工缝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防水保护层有渗透系数小的材料制成,所述透水层的厚度小于潜水层的厚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地下室底板施工缝防裂防水构造中,所述柔性止水带布置为u形结构,所述柔性止水带二和柔性止水带三为l形布置,所述柔性止水带一、柔性止水带二和柔性止水带三均为市场上常见的工业止水带材料。
在本实用新型的地下室底板施工缝防裂防水构造中,所述柔性止水带一两端距离施工缝的底部距离大于300mm,所述柔性止水带二和柔性止水带三固定在施工缝侧壁的端部高度大于柔性止水带一两端距施工缝底部的高度。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地下室底板施工缝防裂防水构造,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案设置柔性止水带一、柔性止水带二和柔性止水带三,并将柔性止水带布置在施工缝的内部,且柔性止水带一的底部分别涂抹界面剂,也可以将柔性止水带二和柔性止水带三布置在施工缝的外侧壁上,这就解决了地下室底板施工缝防裂防水的问题,透水层、潜水层和防水保护层与混凝土垫层横向坡的设置使得充分的将地下渗水及时排出,这样设置地下底板施工缝防裂构造,设置非常简便,非常适合地下室底板施工缝防裂防水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地下室底板施工缝防裂防水构造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地下室底板1、施工缝2、柔性止水带一3、柔性止水带二4、柔性止水带三5、混凝土垫层6、透水层7、潜水层8、防水保护层9、防水卷材10、金属层11、双向横坡12、防水层一13、防水层二14、凹槽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至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地下室底板施工缝防裂防水构造,其包括地下室底板1和施工缝2,施工缝2的内部设有柔性止水带一3,柔性止水带一3的设置从施工缝2的内部阻止了水分的渗漏,且施工缝2的外侧设有柔性止水带二4和柔性止水带三5,柔性止水带二4和柔性止水带三5的设置阻止了外部的水分渗漏置施工缝2的周围,柔性止水带一3的两端对称嵌入在地下室底板1侧面上,柔性止水带二4和柔性止水带三5预埋在地下室底板1上,柔性止水带二4和柔性止水带三5的一端位于柔性止水带一3两端的上部,地下室底板1包括混凝土垫层6、透水层7、潜水层8和防水保护层9,防水保护层9与地下室底1板之间设有防水卷材10,防水卷材10包括防水层和金属层11,金属层11的设置使得防水卷材10能够有足够的承载力,延长了防水卷材10的使用寿命,混凝土垫层6表面上设有2%~4%的双向横坡12,使得水分可以快速的排出施工缝2的底部,透水层7通过螺钉固定在混凝土垫层1上,透水层的设置使得渗透的水分快速随着混凝土垫层6排出,使得水分不位于施工缝2的底部,从而对结构造成影响,潜水层8位于透水层7的上部,透水层7上部设有潜水层8,透水层7为吸水材料制成,防水层设有防水层一13和防水层二14,金属层11设置在防水卷材的中部,防水层一13和防水层二14设置在防水卷材的外侧,柔性止水带一3的底部涂抹界面剂,保证了施工缝2与柔性止水带一3的充分粘合,防水层一13和防水层二14为工业使用pcm防水卷材,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pcm防水卷材与金属层11,潜水层8底部设有凹槽15,凹槽15的设置使得施工缝2周围的水分快速的收集在凹槽15内,凹槽15与施工缝2处于同一直线上,防水保护层9有渗透系数小的材料制成,透水层7的厚度小于潜水层8的厚度,柔性止水带一3布置为u形结构,柔性止水带二4和柔性止水带三5为l形布置,柔性止水带一3、柔性止水带二4和柔性止水带三5均为市场上常见的工业止水带材料,柔性止水带一3两端距离施工缝2的底部距离大于300mm,柔性止水带二4和柔性止水带三5固定在施工缝2侧壁的端部高度大于柔性止水带一3两端距施工缝2底部的高度,从而使得施工缝2周围的水分快速的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首先,当浇筑地下室底板混凝土时,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产生的水化热较大,且当施工完一段时,会产生施工缝,在浇筑混凝土垫层6时,先将透水层7、潜水层8和防水保护层9设置在混凝土垫层6上,当布置柔性止水带一3、柔性止水带二4和柔性止水带三5时,此时先将施工缝2底部的杂质扫除,然后选择涂抹一层界面剂,当界面剂涂抹完成时,在涂抹一层胶黏剂,迅速的将柔性止水带一3与胶黏剂贴合,并使得两端距离施工缝2底板高度大于300mm,然后将柔性止水带二4和柔性止水单三5的一端固定在柔性止水带一3两端的上方。至此,本实用新型发明目的得以完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地下室底板施工缝防裂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下室底板和施工缝,所述施工缝的内部设有柔性止水带一,且施工缝的外侧设有柔性止水带二和柔性止水带三,所述柔性止水带一的两端对称嵌入在地下室底板侧面上,所述柔性止水带二和柔性止水带三预埋在地下室底板上,所述柔性止水带二和柔性止水带三的一端位于柔性止水带一两端的上部,所述地下室底板包括混凝土垫层、透水层、潜水层和防水保护层,所述防水保护层与地下室底板之间设有防水卷材,所述防水卷材包括防水层和金属层,所述混凝土垫层表面上设有2%~4%的双向横坡,所述透水层通过螺钉固定在混凝土垫层上,所述潜水层位于透水层的上部,所述透水层上部设有潜水层,所述透水层为吸水材料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底板施工缝防裂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设有防水层一和防水层二,所述金属层设置在防水卷材的中部,所述防水层一和防水层二设置在防水卷材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室底板施工缝防裂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止水带一的底部涂抹界面剂,所述防水层一和防水层二为工业使用pcm防水卷材,所述pcm防水卷材与金属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底板施工缝防裂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水层底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施工缝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防水保护层有渗透系数小的材料制成,所述透水层的厚度小于潜水层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底板施工缝防裂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止水带布置为u形结构,所述柔性止水带二和柔性止水带三为l形布置,所述柔性止水带一、柔性止水带二和柔性止水带三均为市场上常见的工业止水带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底板施工缝防裂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止水带一两端距离施工缝的底部距离大于300mm,所述柔性止水带二和柔性止水带三固定在施工缝侧壁的端部高度大于柔性止水带一两端距施工缝底部的高度。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