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水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后浇带侧边的防水装置。
背景技术:
后浇带是建筑施工中为了防止现浇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匀或沉降不均匀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处相应位置留设的混凝土带。目前,现有施工中后浇带侧边防水主要是通过砌砖的方式,由于砌砖方式中灰砂砖与两侧混凝土墙贴合中要求无缝,且灰砂砖自身的防水性能一般,会导致水渗入后浇带中并锈蚀钢筋,且在后浇带浇筑之前需要拆除重新支设模板,从而降低工程进度和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浇带侧边的防水装置,能解决后浇带区域内渗水、钢筋锈蚀、重新支模等问题,改善后浇带结构的质量,保证了建筑物的后期施工质量,且能周转循环使用,提高了工程进度和效益。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后浇带侧边的防水装置,包括侧板、防水条、防水板支撑件和拉结绳;防水条周向环绕设置在侧板的边缘处,防水板支撑件设置在侧板的一个面上,构成风车型防水侧板;一对风车型防水侧板相对设置在垫层上,使两块侧板的另一个面能通过防水条紧贴在后浇带两侧的墙面上,防水板支撑件分别位于后浇带的外侧;两块侧板和两个防水板支撑件之间通过拉结绳拉结固定;一对风车型防水侧板的顶部覆盖有防水皮,使一对风车型防水侧板、防水皮、垫层和后浇带两侧的墙体之间形成封闭空间。
所述的防水板支撑件由两根外凸的弧形钢板制成,两根弧形钢板的中心通过卡扣连接成剪刀撑结构,且卡扣的中心和侧板的中心均位于拉结绳所在的直线上。
所述的侧板、防水板支撑件和卡扣的中心均设有预留孔洞,使拉结绳的端部能通过预留孔洞贯穿侧板、防水板支撑件和卡扣的中心并与风车型防水侧板固定。
所述的侧板的边缘处设有卯眼,防水条的边缘处设有与卯眼相匹配的榫头,使防水条与侧板匹配插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钢丝绳拉结一对风车型防水侧板,使一对风车型防水侧板与后浇带两侧的结构和垫层紧密贴合,形成闭合的封闭空间,能有效的阻止水渗入后浇带区域内,解决了后浇带区域内积水、钢筋锈蚀的问题,保证后浇带的施工质量。
2、本实用新型能与模板配合使用,便于后浇带浇筑前增设模板,达到防水和模板的双重效果,无需拆除本实用新型防水装置,也无需重新支设模板,有利于加快工程进度和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后浇带侧边防水效果,从而避免后浇带区域内的钢筋锈蚀问题。
3、本实用新型可周转重复使用,防水条可通过卯榫结构随时拆装更换,符合绿色施工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后浇带侧边的防水装置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后浇带侧边的防水装置的平面图。
图中,1侧板,2防水条,21榫头,3防水板支撑件,4卡扣,5预留孔洞,6拉结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见附图1和附图2,一种后浇带侧边的防水装置,包括侧板1、防水条2、防水板支撑件3和拉结绳6;防水条2周向环绕设置在侧板1的边缘处,防水板支撑件3设置在侧板1的一个面上,构成风车型防水侧板;一对风车型防水侧板相对设置在垫层上,使两块侧板1的另一个面能通过防水条2紧贴在后浇带两侧的墙面上,防水板支撑件3分别位于后浇带的外侧;两块侧板1和两个防水板支撑件3之间通过拉结绳6拉结固定;一对风车型防水侧板的顶部覆盖有防水皮(图中未示出),使一对风车型防水侧板、防水皮、垫层和后浇带两侧的墙体之间形成封闭空间。
所述的防水板支撑件3由两根外凸的弧形钢板制成,两根弧形钢板的中心通过卡扣4连接成剪刀撑结构,且卡扣4的中心和侧板1的中心均位于拉结绳6所在的直线上,确保防水板支撑件3对侧板1和后浇带的支撑稳定性、均衡性。
所述的侧板1、防水板支撑件3和卡扣4的中心均设有预留孔洞5,使拉结绳6的端部能通过预留孔洞5贯穿侧板1、防水板支撑件3和卡扣4的中心并与风车型防水侧板固定。便于拉结绳6的安装和拉结,拆装方便、快捷。
所述的侧板1的边缘处设有卯眼(图中未示出),防水条2的边缘处设有与卯眼相匹配的榫头21,使防水条2与侧板1匹配插接,利用卯榫结构实现侧板1与防水条2的快速插接,且插接可靠性高,不易脱落,可随时更换。优选的,所述的卯眼的深度为20mm,最大宽度为20mm。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是:将四条防水条2通过卯眼和榫头21的卯榫结构插接在侧板1的边缘处,四条防水条2首尾相接触确保对侧板1的周向环绕密封,形成紧凑的风车型防水侧板。侧板1可采用长、宽、厚为1200*1200*4mm的塑料板制成,质量轻,强度高,使用寿命长且成本低;防水条2可采用长、宽、高为1250*60*5mm的橡胶材料制成,风车型防水侧板可周转重复循环使用。在建筑结构的垫层浇筑完成并达到设计强度后,后浇带区域两侧结构建筑浇筑成型,预留钢筋,形成后浇带空间,将两块侧板1分别竖直设置在垫层上,侧板1的底部通过防水条2与垫层密封贴合,两块侧板1通过防水条2分别紧贴在后浇带两侧的墙面上。
在侧板1的外侧设置剪刀撑结构,两块外凸的弧形钢板通过卡扣4连接成防水板支撑件3,拉结绳6通过预留孔洞5贯穿侧板1、防水板支撑件3和卡扣4并拉结固定一对风车型防水侧板,从而使一对风车型防水侧板拉结固定在后浇带两侧,并盖上防水皮,两块侧板、后浇带两侧的墙体、防水皮和垫层之间形成闭合空间。同时结合模板加设于风车型防水侧板的内侧,形成后浇带浇筑模板,解决了后浇带区域防水效果差以及后浇带浇筑支设模板的问题,避免后浇带区域内钢筋的锈蚀,提高了后浇带区域混凝土质量。
拉结绳6可采用钢丝绳,强度高,拉结稳定。后浇带浇筑后,剪断拉结绳6即可,拆装方便。预留孔洞5的孔径略大于钢丝绳的直径即可,优选为32mm;防水板支撑件3的尺寸(长宽高)为1197*50*20mm。
根据后浇带的高度,可沿着后浇带的高度方向增加本实用新型防水装置的数量,适用于不同高度的后浇带。最后在顶部的防水装置上覆盖一层防水塑料皮,用于对后浇带的封闭和防水。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后浇带侧边的防水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侧板(1)、防水条(2)、防水板支撑件(3)和拉结绳(6);防水条(2)周向环绕设置在侧板(1)的边缘处,防水板支撑件(3)设置在侧板(1)的一个面上,构成风车型防水侧板;一对风车型防水侧板相对设置在垫层上,使两块侧板(1)的另一个面能通过防水条(2)紧贴在后浇带两侧的墙面上,防水板支撑件(3)分别位于后浇带的外侧;两块侧板(1)和两个防水板支撑件(3)之间通过拉结绳(6)拉结固定;一对风车型防水侧板的顶部覆盖有防水皮,使一对风车型防水侧板、防水皮、垫层和后浇带两侧的墙体之间形成封闭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浇带侧边的防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防水板支撑件(3)由两根外凸的弧形钢板制成,两根弧形钢板的中心通过卡扣(4)连接成剪刀撑结构,且卡扣(4)的中心和侧板(1)的中心均位于拉结绳(6)所在的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浇带侧边的防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侧板(1)、防水板支撑件(3)和卡扣(4)的中心均设有预留孔洞(5),使拉结绳(6)的端部能通过预留孔洞(5)贯穿侧板(1)、防水板支撑件(3)和卡扣(4)的中心并与风车型防水侧板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浇带侧边的防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侧板(1)的边缘处设有卯眼,防水条(2)的边缘处设有与卯眼相匹配的榫头(21),使防水条(2)与侧板(1)匹配插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