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绕线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20  137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绕线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绕线机。



背景技术:

随着目前电子科技的不断发展,很多电子产品中都会需要使用漆包铜线绕制成的电感线圈。该电感线圈可以应用到各种电子产品中广泛使用。现有一些电感线圈采用人工绕制,不仅是加工效率低,生产品质以及加工质量都无法统一,提高产量就更加困难。因此市面上出现了一些用于制作电感线圈的绕制机。而现有的绕制机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绕线机的绕线装置上使用的是线材夹,采用线材夹进线的时候,对铜线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阻力较大,线材夹的根部容易拉扯铜线,从而影响了绕线时的进线质量;第二,绕线机在对磁环完成单侧的绕线后,铜线的进线线头与出线线头的位置不统一,对同一磁环的另一侧进出绕线时,该铜线的线头容易缠绕至另一侧的绕线中,不利于磁环的另一侧绕线操作;第三,绕线机在绕线过程中,绕线机的钩线组件在由上至下拉线的时候,容易将铜线的线头与磁环的内环壁接触导致对于磁环包漆的划伤,从而影响电感线圈的加工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绕线机在加工电感线圈时,绕线装置采用线夹夹线容易拉扯铜线而影响进线质量、绕线后铜线的进线方向和出线方向不一致影响后续的绕线操作的缺陷,提供一种绕线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绕线机,包括安装平台、设置于所述安装平台上沿着第一方向依次排布的磁环上料装置、磁环夹持装置和下料装置,设置于所述安装平台上沿着第二方向依次排布的送线装置和钩线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平台上用于引导线材由下至上缠绕磁环的绕线装置和设置于所述下料装置上的用于改变所述线材缠绕方向的线材夹持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绕线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安装平台上的移动组件和固定于所述移动组件上的至少一组用于引导所述线材的导线组件,所述导线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移动组件上的导线杆和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导线杆端部的导线轮,所述导线轮中间设置有可供所述线材嵌入且滑动的凹槽。

具体地,所述移动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安装平台上的第一水平移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水平移动组件上的第一升降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组件上的至少一组第二水平移动组件,所述导线组件固定于所述第二水平移动组件上,所述第一水平移动组件和所述第二水平移动组件的移动方向相互垂直设置。

具体地,所述第二水平移动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升降组件上的竖直支撑板,设置于所述竖直支撑板侧面的第一平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平推组件上的水平支撑板和设置于所述水平支撑板上的第二平推组件,所述导线组件固定于所述第二平推组件上,所述第一平推组件和所述第二平推组件的移动方向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下料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安装平台上的安装支架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上的第三水平移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三水平移动组件上的至少一组磁环抓取装置,所述线材夹持装置固定于所述第三水平移动组件上。

具体地,所述第三水平移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上的移动导轨、设置于所述移动导轨上的水平移动板以及驱动所述水平移动板的驱动气缸,所述磁环抓取装置和所述线材夹持装置均固定于所述水平移动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线材夹持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水平移动板上的第二升降组件和固定于所述第二升降组件上的线材夹持组件,所述线材夹持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二升降组件上的夹线气缸以及设置于所述夹线气缸上的一对夹持块。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上可移动至所述磁环夹持装置上的挡线装置,所述挡线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安装支架上的驱动组件以及固定于所述驱动组件上可移动至所述磁环夹持装置上方用于阻挡所述线材接触所述磁环的阻挡组件。

具体地,所述阻挡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驱动组件上的支撑座、固定于所述支撑座上的竖直延长座、固定于所述竖直延长座上的水平延长座以及固定于所述水平延长座上的可延伸至所述磁环上表面且与所述磁环的内圈相切的阻挡杆。

具体地,所述安装支架包括一对立柱、设置于一对所述立柱之间的支撑横梁,所述驱动组件固定于所述支撑横梁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绕线机的有益效果在于:在绕线机上设置的绕线装置利用导线轮引导的方式将线材由下至上缠绕于磁环的侧面,该绕线装置采用导线轮引导线材,对于线材移动时所产生的阻力较少,提高线材缠绕时的进线质量;在绕线机上增设了线材夹持装置,能够在磁环完成单侧缠绕后,夹持缠绕于磁环单侧的线头,配合磁环夹持装置同步使用可以改变线头的缠绕方向,从而避免磁环在另一侧缠绕时该线头的干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绕线机具有的绕线装置和线材夹持装置,能够大幅度的提高磁环的绕线质量,提升绕线机所加工的电感线圈的产品品质以及良品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绕线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绕线机中绕线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绕线机中设置于下料装置上的线材夹持装置和挡线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绕线机中挡线装置与磁环夹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绕线机、10-安装平台、11-磁环上料装置、12-磁环夹持装置、13-下料装置、131-安装支架、1311-立柱、1312-支撑横梁、132-第三水平移动组件、1321-移动导轨、1322-水平移动板、1323-驱动气缸、133-磁环抓取装置、14-送线装置、15-钩线装置、20-绕线装置、21-移动组件、211-第一水平移动组件、212-第一升降组件、213-第二水平移动组件、2131-竖直支撑板、2132-第一平推组件、2133-水平支撑板、2134-第二平推组件、22-导线组件、221-导线杆、222-导线轮、2221-凹槽、30-线材夹持装置、31-第二升降组件、32-线材夹持组件、321-夹线气缸、322-夹持块、40-挡线装置、41-驱动组件、42-阻挡组件、421-支撑座、422-竖直延长座、423-水平延长座、424-阻挡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绕线机100,该绕线机100在现有的磁环绕线设备上作出了一些改进,从而可以大幅度的提升加工的电感线圈的产品质量和良品率。该绕线机100实现了磁环和线材的同步自动化上料,线材缠绕磁环的自动化操作,并最终实现电感线圈的下料过程。在本实施例中,该绕线机100同时具有一条磁环上料线,两条线材上料线,两个线材缠绕磁环的工位,可以同时对两个不同的磁环同时进行线材的缠绕,从而可以大幅度的提升绕线机100的加工效率。具体地,如图1所示,该绕线机100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内的安装平台10、设置于安装平台10上沿着第一方向依次排布的磁环上料装置11、磁环夹持装置12和下料装置13,设置于安装平台10上沿着第二方向依次排布的送线装置14和钩线装置15。该第一方向为设置在安装平台10上的x方向,在第一方向上主要用于磁环的上料和加工后的下料过程。该第二方向为设置于安装平台10上垂直于第一方向设置的y方向,在第二方向上,主要用于对于两个不同的线材缠绕磁环工位上的线材的上料过程。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绕线机100还包括设置于安装平台10上用于引导线材由下至上缠绕磁环的绕线装置20。该绕线装置20的设置采用了导线轮222取代了传统的绕线机上采用夹持方式牵引线材的方式,减少了该绕线装置20对于线材牵引过程中的阻力,以及对于线材的拉扯,进而可以在牵引线材的过程中,对线材的损伤更小,通过该绕线装置20所引导的线材的输出质量更高,从而可以有效地保证缠绕于磁环上的线材的质量,提高加工后的电感线圈的产品品质。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该绕线装置20包括固定于安装平台10上的移动组件21和固定于移动组件21上的至少一组用于引导线材的导线组件22,导线组件22包括固定于移动组件21上的导线杆221和可转动的设置于导线杆221端部的导线轮222,导线轮222中间设置有可供线材嵌入且滑动的凹槽2221。在本实施例中,该绕线机100上同时具有两个磁环缠绕工位,因此对应的设置有两组磁环夹持装置12分别位于安装平台10的左右两侧,可以同时对于不同的磁环进行线圈缠绕。而该绕线装置20则是用于对缠绕磁环的线材进行由下至上的引导,使得线材可以缠绕于磁环上。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该绕线装置20上同时设置有两组导线组件22,该两组导线组件22分别作用于左右两侧的磁环夹持装置12上,用以引导线材的走向。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绕线装置20中所提供的导线组件22中采用了导线轮222的结构,取代了传统的夹线器的结构,对于线材的引导时的阻力最小,也避免了夹线器根部容易对线材造成的拉扯。该导线轮222中所设置的凹槽2221可以很好的将线材引导至该该导线轮222中的中部,通过导线轮222带动线材由下至上移动。

具体地,如图2所示,该移动组件21包括固定于安装平台10上的第一水平移动组件211、设置于第一水平移动组件211上的第一升降组件212、设置于第一升降组件212上的至少一组第二水平移动组件213,导线组件22固定于第二水平移动组件213上,第一水平移动组件211和第二水平移动组件213的移动方向相互垂直设置。该第一水平移动组件211在安装平台10的第二方向上,使得该绕线装置20可以与送线装置14位于同一连线上。该第一水平移动组件211可以带动该导线组件22在安装平台10上水平前后移动。需要绕线装置20时,通过第一水平移动组件211带动导线组件22移动至磁环夹持装置12的下方获取线材或者是磁环夹持装置12的上方固定线材。该第一升降组件212固定于第一水平移动组件211上,用于实现导线组件22在竖直方向上的往复移动,从而解决导线组件22由下至上去牵引线材缠绕或者由上至下去获取线材。该第二水平移动组件213的移动方向与第一水平移动组件211的移动方向相互垂直,该第二水平移动组件213的移动方向在安装平台10的第一方向上,即该第二水平移动组件213的移动方向在安装平台上的水平左右移动。通过第二水平移动组件213可以将导线组件22由安装平台10的中心处向磁化夹持装置12的上方或者下方移动,使得该导向组件22的导线轮222可以处于磁环的正上方或者正下方以获取线材。

具体地,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绕线装置20中的第二水平移动组件213包括固定于第一升降组件212上的竖直支撑板2131,设置于竖直支撑板2131侧面的第一平推组件2132,设置于第一平推组件2132上的水平支撑板2133和设置于水平支撑板2133上的第二平推组件2134,导线组件22固定于第二平推组件2134上,第一平推组件2132和第二平推组件2134的移动方向相同。该竖直支撑板2131固定于第一升降组件212上,使得第一平台组件2132和第二平推组件2134均可以随着该第一升降组件212升降以及随着第一水平移动组件211在水平前后方向上平移。该第一平推组件2132用于推动第二平推组件2134在水平左右方向上平移,而第二平推组件2134的移动方向与第一平推组件2132的移动方向一致,所以该第二平推组件2134可以推动该导线组件22在水平左右方向上进一步地平移。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绕线机100中的绕线装置20对磁环进行线材缠绕的具体步骤如下:

s1:通过第一升降组件212将导线组件22整体向下移动至磁环夹持装置12的磁环下方;

s2:通过第二水平移动组件213中的第一平推组件2132将导线组件22的导线轮222向外推送至磁环夹持装置12的正下方的后侧;

s4:通过第二水平移动组件213中的第二平移组件2134将导线组件22向外推送至磁环夹持装置12的正下方后侧的外部;

s5:通过第一水平移动组件211将导线组件22的导线轮222向前移动至磁环夹持装置12的正下方前侧的外部,在此移动过程中,该导线轮222由线材的后外侧绕向线材的前外侧;

s6:通过第二水平移动组件213中的第二平推组件2134将导线组件22推送向内回收至磁环夹持装置12的正下方前侧;

s7:通过第一水平移动组件211将导线组件22整体向后移动至初始位置,在此移动过程中,该导线组件22随着第一水平移动组件22向后移动的过程中途径磁环夹持装置12的正下方,从而该导线组件22的导线轮222上可以轻易获取到位于磁环正下方所需引导的线材;

s8:通过第一升降组件212带动已经获取到线材的导线组件22整体由下向上移动至磁环夹持装置12的上方;

s9:通过第一水平移动组件211将导线组件22整体向前推送至磁环夹持装置12的正上方,等待钩线装置15上的钩针由磁环的中心处向上移动进行钩线;

s10:待钩针移动到磁环上方时,通过第二平推组件2134带动导线组件22上导线轮222向外移动,使得位于导线轮222上的线材朝向磁环的正上方外侧推动,确保线材可以完全触碰到钩线装置15的钩针上,再利用钩针钩取线材并带动线材向下穿过磁环的中心。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绕线装置20中,不仅是可以通过导线轮222实现对于线材的抓取和引导,还更多的是通过移动组件21在竖直方向以及水平方向上的不同操作,实现线材可以成功挂取到导线轮222上,并且也可以推动线材能够成功的被钩线装置15钩取。该移动组件21中的第二水平移动组件213不仅实现导线组件22在水平方向上的左右移动,还可以进一步推动导线轮222向外移动绕开线材再获取线材的过程,或者是将线材推送至钩针处确保钩针钩取,保证线材在磁环外侧缠绕时不掉线。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绕线机100还包括设置于下料装置13上的用于改变线材缠绕方向的线材夹持装置30。该线材夹持装置30设置于下料装置13上,用于对完成第一次磁环的单侧线材缠绕后,位于磁环单侧的线头的方向的矫正。在磁环上料至绕线机100上进行完第一次线材缠绕之后,该磁环上的一侧缠绕有线圈,另一侧等待下一个工位进行第二次线材缠绕。而为了保证第二次线材缠绕的时候,该第一次缠绕的线圈的线材不会被代入磁环中,或者第一次缠绕的线圈的线材不会干扰到第二次缠绕的线材,就需要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线材夹持装置30进行线材的线头设置方向上的调整。因此该线材夹持装置30设置于下料装置13上,在下料之前,对完成缠绕的线材的线头进行一个方向上的矫正,从而可以有效避免第二次线材缠绕过程中,该线头对于第二次缠绕的影响,也可以提高加工后的电感线圈外观上线材的美观以及产品的品质质量。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绕线机100中的下料装置13包括固定于安装平台10上的安装支架131以及设置于安装支架131上的第三水平移动组件132、设置于第三水平移动组件132上的至少一组磁环抓取装置133,线材夹持装置30固定于第三水平移动组件132上,挡线装置40固定于安装支架131上。在本实施例中,该安装平台10上同时设置有两组磁环缠绕工位,其中第一个磁环缠绕工位用于对磁环的单侧进行第一次缠绕过程,第二个磁环缠绕工位用于对已经完成单侧缠绕的磁环进行第二次缠绕过程,两侧缠绕后的线材分别位于磁环的两侧。对应的,位于下料装置13上同时具有两组磁环抓取装置133,第一组磁环抓取装置133用于对完成第一次缠绕的磁环进行抓取,第二组磁环抓取装置133用于对完成两次缠绕后的电感线圈进行抓取。而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绕线机100中的线材夹持装置30位于第一个磁环缠绕工位的磁环抓取装置133的侧面,用于对完成第一次完成缠绕线材的磁环上的线材的线头进行方向上的矫正。

具体地,如图4所示,该下料装置13中的安装支架131包括一对立柱1311、设置于一对立柱1311之间的支撑横梁1312。该支撑横梁1312横跨整个安装平台10,并且该支撑横梁1312与磁环移动的方向平行,位于安装平台10的第一方向上。该下料装置13的第三水平移动组件132固定于该支撑横梁1312上。具体地,如图3所示,该第三水平移动组件132包括设置于安装支架131上的移动导轨1321、设置于移动导轨1321上的水平移动板1322以及驱动水平移动板1322的驱动气缸1323。该第三水平移动组件132可以实现水平移动板1322在支撑横梁1312上的水平左右移动过程。而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绕线机100上所设置的线材夹持装置30以及下料装置13中的两组磁环抓取装置133均固定于水平移动板1322上。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绕线机100中的线材夹持装置30如图3随时,该线材夹持装置30包括固定于水平移动板1322上的第二升降组件31和固定于第二升降组件31上的线材夹持组件32,线材夹持组件32包括固定于第二升降组件31上的夹线气缸321以及设置于夹线气缸321上的一对夹持块322。该线材夹持装置30待第一次线材缠绕完成后,该线材夹持组件32由第二升降组件31驱动向下移动至磁环附近,通过一对夹持块322夹持住位于磁环上的线材端部的线头。该线材夹持装置30夹持住线头之后,再配合磁环夹持装置12在安装平台10上的水平转动,在线头固定不同的前提下,磁环夹持装置12带动磁环转动,从而改变了该线头在磁环上的设置方向,缠绕于磁环上的线材的线头可以朝向已经完成线材缠绕的磁环的一侧,避免该线头朝向未完成缠绕的一侧,造成对第二次线材缠绕的干扰。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绕线机100上还包括设置于安装支架131上可移动至磁环夹持装置12上的挡线装置40。该挡线装置40用于对正在进行线材缠绕的磁环进行挡线操作,避免钩线装置15在由上至下拉扯线材时,线材的线头直接或者间接的触碰到磁环的外表面,造成对磁环上包漆的划伤。通过该挡线装置40也可以有效地提升加工的电感线圈的品质。

具体地,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绕线机100中的挡线装置40包括固定于安装支架131上的驱动组件41以及固定于驱动组件41上可移动至磁环夹持装置12上方用于阻挡线材接触磁环的阻挡组件42。该挡线装置40的驱动组件41固定于下料装置13的安装支架13上,并且位于安装支架13的支撑横梁1312的底部。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该挡线装置40中的阻挡组件42包括固定于驱动组件41上的支撑座421、固定于支撑座421上的竖直延长座422、固定于竖直延长座422上的水平延长座423以及固定于水平延长座423上的可延伸至磁环上表面且与磁环的内圈相切的阻挡杆424。通过该阻挡组件42上的竖直延长座422和水平延长座423可以对阻挡杆424的位置进行一定的微调,以确保该阻挡杆424在移动至磁环上方时可以与磁环的内圈相切,从而起到阻挡缠绕磁环的线材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绕线机100中的绕线装置20利用导线轮222引导的方式将线材由下至上缠绕于磁环的侧面,该绕线装置20采用导线轮引导线材,对于线材移动时所产生的阻力较少,提高线材缠绕时的进线质量;在绕线机100上增设了线材夹持装置30,能够在磁环完成单侧缠绕后,夹持缠绕于磁环单侧的线头,配合磁环夹持装置12同步使用可以改变线头的缠绕方向,从而避免磁环在另一侧缠绕时该线头的干扰;在绕线机100上增设了挡线装置40,能够在线材缠绕的过程中设置于磁环的上方,避免绕线过程中线材对于磁环的划伤,可以有效地减少绕线过程中线材对于磁环的包漆的损坏。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绕线机100具有的绕线装置20、线材夹持装置30以及挡线装置40能够大幅度的提高磁环的绕线质量,提升绕线机100所加工的电感线圈的产品品质以及良品率。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绕线机,包括安装平台、设置于所述安装平台上沿着第一方向依次排布的磁环上料装置、磁环夹持装置和下料装置,设置于所述安装平台上沿着第二方向依次排布的送线装置和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平台上用于引导线材由下至上缠绕磁环的绕线装置和设置于所述下料装置上的用于改变所述线材缠绕方向的线材夹持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安装平台上的移动组件和固定于所述移动组件上的至少一组用于引导所述线材的导线组件,所述导线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移动组件上的导线杆和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导线杆端部的导线轮,所述导线轮中间设置有可供所述线材嵌入且滑动的凹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安装平台上的第一水平移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水平移动组件上的第一升降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组件上的至少一组第二水平移动组件,所述导线组件固定于所述第二水平移动组件上,所述第一水平移动组件和所述第二水平移动组件的移动方向相互垂直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平移动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升降组件上的竖直支撑板,设置于所述竖直支撑板侧面的第一平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平推组件上的水平支撑板和设置于所述水平支撑板上的第二平推组件,所述导线组件固定于所述第二平推组件上,所述第一平推组件和所述第二平推组件的移动方向相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安装平台上的安装支架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上的第三水平移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三水平移动组件上的至少一组磁环抓取装置,所述线材夹持装置固定于所述第三水平移动组件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水平移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上的移动导轨、设置于所述移动导轨上的水平移动板以及驱动所述水平移动板的驱动气缸,所述磁环抓取装置和所述线材夹持装置均固定于所述水平移动板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材夹持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水平移动板上的第二升降组件和固定于所述第二升降组件上的线材夹持组件,所述线材夹持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二升降组件上的夹线气缸以及设置于所述夹线气缸上的一对夹持块。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绕线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上可移动至所述磁环夹持装置上的挡线装置,所述挡线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安装支架上的驱动组件以及固定于所述驱动组件上可移动至所述磁环夹持装置上方用于阻挡所述线材接触所述磁环的阻挡组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驱动组件上的支撑座、固定于所述支撑座上的竖直延长座、固定于所述竖直延长座上的水平延长座以及固定于所述水平延长座上的可延伸至所述磁环上表面且与所述磁环的内圈相切的阻挡杆。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包括一对立柱、设置于一对所述立柱之间的支撑横梁,所述驱动组件固定于所述支撑横梁的底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绕线机,包括安装平台、设置于所述安装平台上沿着第一方向依次排布的磁环上料装置、磁环夹持装置和下料装置,设置于所述安装平台上沿着第二方向依次排布的送线装置和钩线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平台上用于引导线材由下至上缠绕磁环的绕线装置和设置于所述下料装置上的用于改变所述线材缠绕方向的线材夹持装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绕线机,在绕线机上设置的绕线装置采用导线轮引导线材,对于线材移动时所产生的阻力较少,提高线材缠绕时的进线质量;在绕线机上增设了线材夹持装置,配合磁环夹持装置同步使用以改变线头的缠绕方向,避免磁环在另一侧缠绕时该线头的干扰。

技术研发人员:饶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饶焕
技术研发日:2020.08.13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8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