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收纳盒及耳机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5  86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耳机收纳盒及耳机组件。



背景技术:

无线耳机在距离发射音频的终端十米以内的距离均能接收到音频信息,其使用户在看视频、听音乐的过程中摆脱了线束的束缚,从而增强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一般地,无线耳机均具有配套的耳机收纳盒,该耳机收纳盒一方面起到收纳耳机的作用,另一方面还是耳机的移动式充电仓,其能够为耳机充电。

耳机收纳盒一般包括下盒体与上盒体,该上盒体与下盒体转动连接。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的耳机收纳盒在开合过程中上盒体是基本自由转动而不受阻力的,即是:上盒体的开合过程不具有阻尼,用户开合耳机收纳盒的体验较差。为克服这一不足,有些厂商通过铰链结构(如曲柄摇块结构)结合弹簧的伸缩来使得上盒体在打开的过程中受到弹簧阻力,以使上盒体的开合过程具有阻尼,从而提高用户的开合手感。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通过铰链结构及弹簧等元件的组合虽然能够实现阻尼手感,但是其结构复杂,并且占用空间大,其导致耳机收纳盒的整体结构复杂,且不利于耳机收纳盒的小型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耳机收纳盒及耳机组件,以解决目前的耳机收纳盒为实现阻尼手感而导致整体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耳机收纳盒,包括:

下盒体;

上盒体,与所述下盒体转动连接;

悬臂,固定于所述下盒体;以及

凸缘,固定于所述上盒体;

在所述上盒体打开的过程中,所述凸缘可沿所述悬臂的轮廓滑动,且在所述凸缘沿所述悬臂的轮廓滑动的过程中,所述凸缘与所述悬臂干涉。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悬臂具有第一干涉部与第二干涉部,在所述上盒体打开的过程中,所述凸缘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干涉部及所述第二干涉部;

所述悬臂还具有第三干涉部,所述上盒体打开的过程中,所述凸缘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干涉部与第三干涉部,且自所述第一干涉部至所述第三干涉部,所述凸缘与所述悬臂之间的干涉量逐渐变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第三干涉部位于所述第一干涉部与所述第二干涉部之间,自所述第三干涉部至所述第二干涉部,所述凸缘与所述悬臂之间的干涉量逐渐变小。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第二干涉部为所述悬臂固定于所述下盒体的一端,所述第一干涉部为所述悬臂背离所述第二干涉部的一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上盒体与所述下盒体之间通过转轴及轴孔转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下盒体设有收容腔,所述悬臂及所述凸缘均收容于所述收容腔;

所述悬臂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下盒体的顶部,另一端向所述下盒体的底部延伸且逐渐靠近所述下盒体连接有所述转轴的侧壁部分;

所述凸缘的一端与所述上盒体固定,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收容腔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悬臂呈弧形延伸。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悬臂面向所述上盒体的转动轴线的一侧呈内凹形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悬臂包括悬臂主体与胶垫,所述胶垫覆设于所述悬臂主体面向所述上盒体的转动轴线的一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当所述凸缘的自由端越过所述第三干涉部时,所述悬臂施加于所述凸缘的转矩为第一转矩,所述第一转矩具有打开所述上盒体的趋势,所述耳机收纳盒水平放置时重力施加于所述上盒体的转矩为第二转矩;

所述第一转矩与所述第二转矩的方向相同;

或者,所述第一转矩与所述第二转矩的方向相反,所述第一转矩大于所述第二转矩。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耳机组件,包括耳机以及上述的耳机收纳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机收纳盒包括下盒体、上盒体、悬臂以及凸缘。其中,上盒体与下盒体之间通过转动连接,悬臂固定于下盒体,凸缘固定于上盒体。在上盒体打开的过程中,凸缘可沿悬臂的轮廓滑动,且在凸缘沿悬臂的轮廓滑动的过程中,凸缘与悬臂干涉。

与目前市场上的耳机收纳盒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机收纳盒在开合的过程中,凸缘的自由端与悬臂之间具有干涉作用力,该干涉作用力使凸缘于悬臂轮廓上的滑动过程中具有摩擦阻力,即是:上盒体在开合的过程具有摩擦阻尼,能够实现阻尼手感。同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机收纳盒仅通过上述凸缘与悬臂即可实现上盒体开合的阻尼手感,该耳机收纳盒的整体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耳机收纳盒闭合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耳机收纳盒的分解示意图;

图3至图5为图1中耳机收纳盒打开过程中上盒体处于不同位置下的剖切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其中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耳机收纳盒的一个方向的剖切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其中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耳机收纳盒的一个方向的剖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固接于”/“安装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在本说明书中,所述“安装”包括焊接、螺接、卡接、粘合等方式将某一元件或装置固定或限制于特定位置或地方,所述元件或装置可在特定位置或地方保持不动也可在限定范围内活动,所述元件或装置固定或限制于特定位置或地方后可进行拆卸也可不能进行拆卸,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不作限制。

请一并参阅图1与图2,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耳机收纳盒闭合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及分解示意图,该耳机收纳盒包括下盒体100、上盒体200、悬臂300和凸缘400。其中,上盒体200与下盒体100转动连接,悬臂300固定于下盒体,凸缘400固定于上盒体100。在上盒体100打开的过程中,凸缘400可沿悬臂300的轮廓滑动,且在凸缘400沿悬臂300的轮廓滑动的过程中,凸缘400与悬臂300干涉。接下来,本实施例以该耳机收纳盒为耳机的充电盒为例,对该耳机收纳盒的具体结构作详细说明,即是,本实施例中的耳机收纳盒同时具有收纳耳机及为耳机充电的功能;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该耳机收纳盒还可以仅仅用于收纳耳机,而不具备充电的功能,如用于收纳有线耳机。

对于上述下盒体100,请具体参阅图2,同时结合图1,下盒体100包括底壳110与中壳120。其中,底壳110设有容置腔113,中壳120至少部分收容于容置腔113,中壳120的顶端与底壳110共同围成一收容腔119。

对于前述底壳110,请继续参阅图2,底壳110包括底壁111以及自底壁111的边缘延伸形成的侧壁112,该底壁111与侧壁112共同围合形成上述容置腔113,该容置腔113的顶部敞开。底壁111整体呈扁平的板状结构,侧壁11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单元1121与第二侧壁单元1122。本实施例中,该第一侧壁单元1121与第二侧壁单元1122之间沿收纳盒的宽度方向x大致对称设置。

对于前述中壳120,其至少部分收容于容置腔113,并与底壳110通过卡接方式固定连接。中壳120包括顶壁121以及两容纳部122,顶壁121与上述底壁111平行设置,容纳部122固定于顶壁121面向底壁111的一侧。顶壁121至少部分收容于容置腔113内,并与上述底壳110共同围成上述收容腔119;则,底壁111形成下盒体100的底部,顶壁121形成下盒体100的顶部。中壳120上设有与耳机相适配的两容纳槽123,该容纳槽123自顶壁121背离底壁111的一面延伸至容纳部122中央。本实用新型不对底壳110及中壳120的具体固定方式作出限定,例如,在本实用新型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中壳120还可以通过螺接、粘接等其他方式与底壳110固定,在此不一一详举。

对于上述上盒体200,请继续参阅图2,其与下盒体120之间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上盒体200与下盒体120之间通过转轴130及轴孔210转动连接。具体地,转轴130固定于底壳110的第一侧壁单元1121,轴孔210设于上盒体200且与转轴120相适配,该转轴130与轴孔210配合,以使上盒体200与下盒体100转动连接。应当理解,即使本实施例中,转轴130是固定于第一侧壁单元1121,轴孔210设置于上盒体200,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只要保证两者能够使上盒体200与下盒体100转动连接即可;例如,在本实用新型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转轴130亦可以是固定于上盒体200,相应地,轴孔210设置于下盒体100且与转轴相适配。

对于上述悬臂300,请参阅图3至图5,其分别示出了耳机收纳盒打开过程中上盒体处于不同位置下的示意图,同时结合图1与图2,悬臂300收容于上述收容腔119,其一端固定于下盒体100的顶部,另一端向下盒体100的底部延伸,且逐渐靠近上述第一侧壁单元1121,即是:悬臂300的另一端逐渐靠近下盒体100连接有转轴130的侧壁部分。可选地,悬臂300呈弧形延伸,且悬臂300面向上盒体100的转动轴线o的一侧呈内凹形状;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其他的实施例中,悬臂300还可以是呈直线、多段折线形、椭圆弧形或其他形状延伸,在此不一一限定。可选地,悬臂300与中壳120一体成型。悬臂300的数量为两个,该两个悬臂300沿该耳机收纳盒的长度方向y间隔设置;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悬臂300的数量还可以是一个或者其他数量。

悬臂300具有第一干涉部310与第二干涉部320,其中,沿上盒体100的打开方向p,第一干涉部310位于第二干涉部320的上游;即是:在上盒体200打开的过程中,凸缘400依次经过第一干涉部310及第二干涉部320。本实施例中,第二干涉部320为悬臂300固定于下盒体100的一端,第一干涉部310为悬臂300背离第二干涉部320的一端。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干涉部310与第二干涉部320还可分别在上述基础上向悬臂300的中心部位偏移。

对于上述凸缘400,请继续参阅图3至图5,同时结合图1与图2,凸缘400收容于上述收容腔119内,其一端固定于上盒体200并靠近转轴130设置,另一端延伸至收容腔119形成自由端410。凸缘400与上述悬臂300位置对应,且悬臂300面向上盒体100的转动轴线o的一侧轮廓落在凸缘400自由端410的旋转路径上,以使在上盒体200打开的过程中,凸缘400的自由端410可与悬臂300面向上述转动轴线o的一侧发生干涉,并沿悬臂300靠近转轴130的一侧的轮廓相对该悬臂300持续滑动。由于在上盒体200开合的过程中,凸缘400的自由端410与悬臂300之间具有干涉作用力,而该干涉作用力使凸缘300于悬臂400轮廓上的滑动过程中受到摩擦阻力,即是:上盒体200在开合的过程具有摩擦阻尼,能够实现较佳的阻尼手感,从而可提升用户的开合上盒体200使用体验。可选地,凸缘400的数量为两个,该两个凸缘400与上述悬臂300一一对应。进一步可选地,悬臂310与中壳120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为使上盒体200在打开的过程中实现较佳的吸入感,悬臂300还具有第三干涉部330。请具体参阅图3与图4,本实施例中,第三干涉部330位于上述第一干涉部310与第二干涉部320之间,在上盒体200打开的过程中,凸缘400的自由端410依次经过第一干涉部310与第三干涉部330,且自第一干涉部310至第三干涉部330,凸缘400与悬臂300之间的干涉量逐渐变大。如此,在上盒体200打开、且凸缘400自由端410自第一干涉部310运动至第三干涉部330的过程中,上盒体200受到的摩擦阻尼是逐渐变大的,该过程的阻尼效果较佳,用户感受到的吸入感明显。应当理解,即使本实施例中,第三干涉部330设置于第一干涉部310与第二干涉部320之间;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三干涉部330还可以为上述第二干涉部320。

更进一步地,由于上盒体200在打开状态,且凸缘400的自由端410越过第三干涉部330的状态下,上盒体200可能在悬臂300的抵持作用下,复位至盖合下盒体100,而这并不便于用户取放耳机。为克服这一不足,本实施例对悬臂300的结构进一步作出如下改进:自第三干涉部330至第二干涉部320,凸缘400与悬臂300之间的干涉量逐渐变小。即是,第三干涉部330较第一干涉部310及第二干涉部320之间的其他部位均更靠近转轴130,如此,当凸缘400的自由端410沿上述打开方向p越过第三干涉部330之后,第三干涉部330能够很好地阻止凸缘400自由端410自动地反向越过第三干涉部330,进而克服上盒体100不能维持在打开状态的不足。可选地,凸缘400的自由端于第一干涉部310与悬臂300的干涉量,和,凸缘400的自由端于第二干涉部320与悬臂300的干涉量相同;进一步可选地,该两处的干涉量趋近为零。

再进一步地,为使凸缘400越过第三干涉部330之后能够自动张开,从而进一步产生上盒体200脱离下盒体100束缚的吸入感,以提升用户体验,本实施例通过对悬臂300面向上述转动轴线o的一侧轮廓进行合理设计,使得:当凸缘400的自由端410越过第三干涉部330后,悬臂300可驱动凸缘400继续滑动至第二干涉部320,从而使上盒体200实现自动张开。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凸缘400的自由端410越过第三干涉部330时,悬臂300施加于凸缘400的转矩为第一转矩,该第一转矩具有打开上盒体200的趋势,耳机收纳盒水平放置时重力施加于上盒体100的转矩为第二转矩,该第一转矩与第二转矩的方向相反,且第一转矩大于第二转矩;则上盒体100将在第一转矩的驱动下继续张开,以实现上述更进一步的吸入感。当然,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悬臂300面向上述转动轴线o的一侧轮廓进行合理设计,以使当凸缘400的自由端410越过第三干涉部330时,悬臂300施加于凸缘400的转矩为第一转矩,该第一转矩具有打开上盒体的趋势,耳机收纳盒水平放置时重力施加于所述上盒体100的转矩为第二转矩,该第一转矩和第二转矩的方向相同(如上盒体100张开至90度以上);则上盒体100将在第一转矩和第二转矩的作用下张开并维持在最大开合角度位置,该过程中可实现上述更进一步的吸入感。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为降低凸缘400与悬臂300因直接抵持的作用力过大而导致悬臂300表面损伤的程度,该悬臂300具体包括悬臂主体和胶垫,该胶垫覆设于悬臂主体面向上述自由端410的一侧。具体地,请参阅图6,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耳机收纳盒的一个方向的剖切示意图,悬臂主体301的一端固定于下盒体100的顶部,另一端向下盒体100的底部延伸并逐渐靠近下盒体100连接有转轴130的侧壁部分;胶垫302为弹性材料,其整体覆盖并固定于悬臂主体301面向凸缘自由端410的一侧。则凸缘400的自由端410在上盒体200打开过程是与胶垫302直接接触的,胶垫302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自由端410和悬臂300因相互作用力导致的损伤程度,以延长悬臂300、凸缘400的使用寿命,进而延伸该耳机收纳盒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机收纳盒包括下盒体100、上盒体200、悬臂300以及凸缘400。其中,上盒体200与下盒体100之间转动连接。悬臂300固定于下盒体100,凸缘400固定于上盒体100。在上盒体100打开的过程中,凸缘400可沿悬臂300的轮廓滑动,且在该滑动过程中,凸缘400与悬臂300干涉。

与目前市场上的耳机收纳盒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机收纳盒在开合的过程中,凸缘400的自由端410与悬臂300之间具有干涉作用力,该干涉作用力使凸缘400于悬臂300轮廓上的滑动过程中具有摩擦阻力,即是:上盒体200在开合的过程具有摩擦阻尼,能够实现较佳地阻尼手感。同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机收纳盒仅通过上述凸缘400与悬臂300即可实现上盒体200开合的阻尼手感,该耳机收纳盒的整体结构十分简单。除此之外,凸缘400及悬臂300均收容于下盒体100的收容腔119内,其不会影响该耳机收纳盒的体积,有利于满足市场对耳机收纳盒小型化的需求。

应当理解,即使上述实施例中悬臂300与凸缘400均收容于容置腔119内,其是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却并不局限于此,只要保证上盒体100打开的过程中,凸缘可沿悬臂300的轮廓相对悬臂300滑动,同时具有干涉作用力即可。例如,请参阅图7,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耳机收纳盒的一个方向的剖切示意图,同时结合图1至图6,该耳机收纳盒与第一实施例中的耳机收纳盒的主要不同在于:

第一实施例中的悬臂300及凸缘400均收容于收容腔119内;

第二实施例中耳机收纳盒包括下盒体100′、上盒体200′、悬臂300′以及凸缘400′,其中,悬臂300′及凸缘400′分别设于下盒体100′及上盒体200′的外壁;在上盒体100′的打开过程中,凸缘400′的自由端可与悬臂300′面向上盒体100′的转动轴线的一侧抵持干涉,并沿着悬臂300′面向该转动轴线的一侧持续滑动。第二实施例中提供的耳机收纳同样能以较简单的结构实现上盒体100′开合过程的阻尼手感。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耳机组件,其包括耳机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耳机收纳盒,该耳机收纳于该耳机收纳盒中的容纳槽中。由于具有上述的耳机收纳盒,该耳机组件亦能够以更简单的结构实现上盒体开合过程的阻尼手感。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耳机收纳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盒体;

上盒体,与所述下盒体转动连接;

悬臂,固定于所述下盒体;以及

凸缘,固定于所述上盒体;

在所述上盒体打开的过程中,所述凸缘可沿所述悬臂的轮廓滑动,且在所述凸缘沿所述悬臂的轮廓滑动的过程中,所述凸缘与所述悬臂干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具有第一干涉部与第二干涉部,在所述上盒体打开的过程中,所述凸缘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干涉部及所述第二干涉部;

所述悬臂还具有第三干涉部,所述上盒体打开的过程中,所述凸缘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干涉部与第三干涉部,且自所述第一干涉部至所述第三干涉部,所述凸缘与所述悬臂之间的干涉量逐渐变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干涉部位于所述第一干涉部与所述第二干涉部之间,自所述第三干涉部至所述第二干涉部,所述凸缘与所述悬臂之间的干涉量逐渐变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干涉部为所述悬臂固定于所述下盒体的一端,所述第一干涉部为所述悬臂背离所述第二干涉部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耳机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盒体与所述下盒体之间通过转轴及轴孔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机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盒体设有收容腔,所述悬臂及所述凸缘均收容于所述收容腔;

所述悬臂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下盒体的顶部,另一端向所述下盒体的底部延伸且逐渐靠近所述下盒体连接有所述转轴的侧壁部分;

所述凸缘的一端与所述上盒体固定,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收容腔内。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耳机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呈弧形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面向所述上盒体的转动轴线的一侧呈内凹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包括悬臂主体与胶垫,所述胶垫覆设于所述悬臂主体面向所述上盒体的转动轴线的一侧。

10.一种耳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耳机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耳机收纳盒。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耳机收纳盒及耳机组件。该耳机收纳盒包括下盒体、上盒体、悬臂以及凸缘。其中,上盒体与下盒体之间通过转动连接,悬臂固定于下盒体,凸缘固定于上盒体。在所述上盒体打开的过程中,所述凸缘可沿所述悬臂的轮廓滑动,且在所述凸缘沿所述悬臂的轮廓滑动的过程中,所述凸缘与所述悬臂干涉。该耳机收纳盒在开合的过程中,凸缘的自由端与悬臂之间的抵持作用力使凸缘于悬臂轮廓滑动的过程中具有摩擦阻尼,则该耳机收纳盒仅通过凸缘与悬臂即可实现上盒体开合的阻尼手感,其整体结构简单。

技术研发人员:艾惠健;蒋心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31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