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砌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井壁墙砌块。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地下的供电、供水、供热、燃气、通讯、排污管网密布,在这些管网建设时为了检修方便,都要在各自线路上每隔一段设置检查井,这些检查井以前一般都是用红砖砌成,近几年国家为了保护环境,开始禁止红砖的制造生产,所以现在检查井都是由空心砌块堆砌而成,为了连接方便,这种空心砌块大多在上下面设有吻合的凹槽和凸起,但由于制造工艺的限制,凹槽和凸起形状不规则,堆砌时上下层就会吻合不上,堆砌完成后的井强度差,且现有的井用砌块的单个重量为7kg-14kg之间,故在堆砌时需要工人双手搬动并摆齐,但当工人搬动砌块时并不便于工人观察砌块需要摆放的位置,也是导致堆砌完成后的井强度差的原因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型井壁墙砌块,包括砌块本体,所述的砌块本体中心处设有上下贯通的水泥灌注槽,所述的水泥灌注槽的两端设有上下贯通的钢筋连接槽,所述的钢筋连接槽的两侧设有挡板凹槽,且所述的挡板凹槽设在砌块本体的顶端面上,所述的挡板凹槽的外侧设有定位槽;所述的砌块本体的底端面上设有定位柱,且所述的定位柱的位置与定位槽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的砌块本体的一端设有连接凹槽,所述的砌块本体的另一端设有连接凸起。
所述的水泥灌注槽的一侧内壁上设有内侧把持部,所述的内侧把持部一侧的砌块本体的外壁上设有外侧把持部,所述的内侧把持部为c型的长凹槽,所述的外侧把持部为圆型凹槽。
所述的挡板凹槽设在砌块本体的顶端面和底端面上。
所述的砌块本体的两端设有凹槽,且所述的凹槽的体积是水泥灌注槽的5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提出了一种结构紧凑的一种新型井壁墙砌块:通过内侧把持部和外侧把持部的设置,使工人在组装井壁时可以单手持有并移动,提高了工作效率,且由于可以单手持有故另一只手可以调整其他砌块本体等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通过钢筋连接槽的设置,可以在砌块堆砌完成后插入钢筋以增强井的强度;通过设有的水泥灌注槽的设置,可以在砌块堆砌完成后注入水泥以增强井的强度;通过挡板凹槽的设置,可在挡板凹槽内放置纸板或胶皮的挡板,用以防止灌注完成后的水泥在每行砌块本体的连接处被挤出或阴出,防止水泥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中:1、连接凹槽,2、定位槽,3、内侧把持部,4、钢筋连接槽,5、连接凸起,6、水泥灌注槽,7、砌块本体,8、挡板凹槽,9、定位柱,10、外侧把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实施例1,如图所示:一种新型井壁墙砌块,包括砌块本体7,所述的砌块本体7中心处设有上下贯通的水泥灌注槽6,所述的水泥灌注槽6的两端设有上下贯通的钢筋连接槽4,所述的钢筋连接槽4的两侧设有挡板凹槽8,且所述的挡板凹槽8设在砌块本体7的顶端面上,所述的挡板凹槽8的外侧设有定位槽2;所述的砌块本体7的底端面上设有定位柱9,且所述的定位柱9的位置与定位槽2的位置相对应,砌块本体规格为314*18*17。
实施例2,一种新型井壁墙砌块,所述的砌块本体7的一端设有连接凹槽1,所述的砌块本体7的另一端设有连接凸起5。所述的水泥灌注槽6的一侧内壁上设有内侧把持部3,所述的内侧把持部3一侧的砌块本体7的外壁上设有外侧把持部10,所述的内侧把持部3为c型的长凹槽,所述的外侧把持部10为圆型凹槽。所述的挡板凹槽8设在砌块本体7的顶端面和底端面上。所述的砌块本体7的两端设有凹槽,且所述的凹槽的体积是水泥灌注槽6的50%。通过内侧把持部3和外侧把持部10的设置,使工人在组装井壁时可以单手持有并移动,提高了工作效率,且由于可以单手持有故另一只手可以调整其他砌块本体7等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中,可单手通过内侧把持部3和外侧把持部10对砌块本体7进行移动,且每行砌块本体7在连接时,需要自上而下的将每两块相邻的砌块本体7通过连接凹槽1和连接凸起5进行插接,而上下两行的砌块本体7则通过定位柱9和定位槽2进行插接,且每两行砌块本体7在连接时相错半块砌块本体7,以提高堆砌完成后的井的强度,而每两块砌块本体7的两端连接完成后与水泥灌注槽6的大小和位置一致;在堆砌砌块本体7时可在每堆砌完成一行砌块本体7时在挡板凹槽8内放置相连的纸板或胶皮,用以防止灌注水泥后的挤出污染井内壁。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结构紧凑的一种新型井壁墙砌块,通过内侧把持部3和外侧把持部10的设置,使工人在组装井壁时可以单手持有并移动,提高了工作效率,且由于可以单手持有故另一只手可以调整其他砌块本体7等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通过钢筋连接槽4的设置,可以在砌块堆砌完成后插入钢筋以增强井的强度;通过设有的水泥灌注槽6的设置,可以在砌块堆砌完成后注入水泥以增强井的强度;通过挡板凹槽8的设置,可在挡板凹槽8内放置纸板或胶皮的挡板,用以防止灌注完成后的水泥在每行砌块本体7的连接处被挤出或阴出,防止水泥的浪费。
最后说明的是,选取上述实施例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专利的技术方案,并不是想要局限于所示的细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同等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的,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1.一种新型井壁墙砌块,包括砌块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砌块本体中心处设有上下贯通的水泥灌注槽,所述的水泥灌注槽的两端设有上下贯通的钢筋连接槽,所述的钢筋连接槽的两侧设有挡板凹槽,且所述的挡板凹槽设在砌块本体的顶端面上,所述的挡板凹槽的外侧设有定位槽;所述的砌块本体的底端面上设有定位柱,且所述的定位柱的位置与定位槽的位置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井壁墙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砌块本体的一端设有连接凹槽,所述的砌块本体的另一端设有连接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井壁墙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泥灌注槽的一侧内壁上设有内侧把持部,所述的内侧把持部一侧的砌块本体的外壁上设有外侧把持部,所述的内侧把持部为c型的长凹槽,所述的外侧把持部为圆型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井壁墙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板凹槽设在砌块本体的顶端面和底端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井壁墙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砌块本体的两端设有凹槽,且所述的凹槽的体积是水泥灌注槽的50%。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