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管网开槽埋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20  96


本申请涉及市政管网建设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管网开槽埋管结构。



背景技术:

管网工程包括供电管道、雨水管道、污水管道、给水管道、消防管道、燃气管道、通讯管道、小区智能化管道等工程,在进行管道安装时,通常直接将管道填埋的地下,但是当在进行维修管道时,不易找到管道,而且管道较易被土壤中的物质所腐蚀。

目前通常采用开槽埋管结构对管道进行填埋,将管道置于开槽埋管结构主体中,然后将槽封闭进行填埋,这样可以将管道与土壤分开,而且可以便于在维修时找到所需维修的管道,并将槽口打开进行维修。

但是上述开槽埋管结构仅能埋设一个尺寸的管道,当重新规划管道位置时,需要将开槽埋管结构整体取出地面并更换新的,较为不便。所以目前亟需一种市政管网开槽埋管结构,其可以埋设不同尺寸的管道。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可以安装不同尺寸的管道,本申请提供一种市政管网开槽埋管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市政管网开槽埋管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市政管网开槽埋管结构,包括主体、盖板与限位块组,主体开设有容纳槽,容纳槽槽底为圆弧面,且容纳槽用于容纳管道;

盖板可拆卸地设置在容纳槽的开口处;

限位块组可拆卸地设置在容纳槽槽底,限位块组用于对管道进行限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管道时,可以根据管道的大小来调整是否需要安装限位块组,当使用较大管径的管道时,可以将限位块组拆卸,将管道置于容纳槽中,然后就将盖板闭合,完成安装。若管道的管径较小,则先将限位块组安装在容纳槽中,然后将管道安装在容纳槽上,限位块组可以防止管道移动。

优选的,所述限位块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限位块,限位块与容纳槽槽底可拆卸连接;

限位块的表面为弧面,且当两个限位块均安装在容纳槽槽底时,限位块的表面、两个限位块之间的容纳槽槽底、另一个限位块表面形成一个与管道底面相配合的支撑弧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组通过两个限位块的安装,使限位块的表面、两个限位块之间的容纳槽槽底、另一个限位块表面形成一个与管道底面相配合的支撑弧面,以对较小管径的管道进行支撑并限位。除此之外,可以更换不同尺寸的限位块,以满足不同管径的管道的安装。

优选的,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容纳槽槽底螺栓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与容纳槽螺栓连接,这种连接较为紧固,而且在维修管道或者更换管道时,也可便于拆卸。

优选的,所述限位块设置有卡块,卡块设置在限位块的弧面的远离容纳槽槽底的一侧,且卡块用于与管道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块可以对管道远离容纳槽的一侧进行固定,加强对管道的固定作用。

优选的,所述卡块与限位块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块与限位块螺纹连接,这种连接方式较为方便,可以便于维修与更换。

优选的,所述盖板与主体通过螺栓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板与主体通过螺栓连接,这种连接方式较为方便,而且连接较为紧密。

优选的,还设置有安全板,容纳槽开口处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槽底用于与安全板抵触,安全板与盖板之间具有空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全板的设置,可以很好的防止在二次开挖管网进行维修时,施工人员不慎将盖板挖坏导致内部的管道损坏,安全板可以对管道进行二次保护。

优选的,所述安全板靠近盖板的一侧设置有拉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全板靠近盖板的一侧设置的拉手,可以便于取放安全板。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拆装限位块组,以使容纳槽可以容纳不同尺寸的管道,且管道不会在容纳槽中移动。

2.卡块可以对管道远离容纳槽的一侧进行固定,加强对管道的固定作用。

3.安全板可以对管道进行二次保护,即在二次开挖管网进行维修时,减少施工人员不慎将盖板挖坏导致内部的管道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市政管网开槽埋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安装限位块组)。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市政管网开槽埋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盖板相对于主体打开,且未安装限位块组)。

附图标记说明:1、主体;11、容纳槽;12、凸起;13、安装槽;2、盖板;31、限位块;32、卡块;4、安全板;41、拉手;5、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市政管网开槽埋管结构。参照图1,一种市政管网开槽埋管结构包括主体1、盖板2与限位块组,主体1为混凝土铸成,主体1底部固定连接有凸起12,凸起12为三棱锥状,且锥尖朝远离主体1顶部的一端。凸起12的设置可以便于将主体1埋设在预定位置,且可以防止其移位。主体1开设有容纳槽11,容纳槽11槽底为圆弧面,且容纳槽11用于容纳管道5。盖板2可拆卸地设置在容纳槽11的开口处,在本实施例中,盖板2通过螺栓与主体1的容纳槽11开口处连接。为了防止在二次开挖管网进行维修时,施工人员不慎将盖板2挖坏导致容纳槽11内部的管道5损坏,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安全板4。具体的,容纳槽11开口处开设有安装槽13,安装槽13槽底用于与安全板4抵触。除此之外,容纳槽11的槽壁的高度大于安全板4的厚度,这样可以使安全板4与盖板2之间留有空隙,该空隙可以缓冲二次开挖时,盖板2不慎被损坏时对安全板4的冲击,空隙中可以填充弹性物质,比如海绵、弹性橡胶等。另外,为了维修管道5时便于将安全板4打开,在安全板4靠近盖板2的一侧设置有拉手41,如图所示,安全板4靠近盖板2的一侧开设有凹槽,凹槽的相对的侧壁的上部固定连接有一根拉杆,拉杆可以作为拉手41,这样可以减少拉手41所占的空间。

如图2所示,当安装的管道5的管径较小时,此时将管道5之间安装在容纳槽11中,管道5会进行移动,不够稳定,此时,可以将限位块组可拆卸地设置在容纳槽11槽底,限位块组用于对管道5进行限位。具体的,限位块组可以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限位块31,限位块31与容纳槽11槽底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块31与容纳槽11槽底可以通过螺栓连接。限位块31的表面为弧面,且当两个限位块31均安装在容纳槽11槽底时,一个限位块31的表面、两个限位块31之间的容纳槽11槽底、另一个限位块31表面形成一个与较小管径的管道5底面相配合的支撑弧面。这样可以防止管道5移动。除此之外,限位块31可以设置有卡块32,且卡块32设置在限位块31的弧面的远离容纳槽11槽底的一侧,卡块32可以与限位块31螺纹连接,或者通过螺栓连接。卡块32用于与管道5外壁抵触,卡块32的设置可以增强对管道5的固定作用。卡块32与管道5抵触的表面可以为弧面,且卡块32具有弹性,可以发生弹性形变。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限位块31的尺寸可以有多种,对应的,卡块32的尺寸也可以有多种,这样可以根据不同管径的管道5来进行选取限位块31与对应的卡块32,较为方便,而且在更换管道5时,不需要进行更换主体1。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市政管网开槽埋管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在安装管径较小的管道5时,先将带有卡块32的限位块31固定在容纳槽11槽底,然后将管道5卡入容纳槽11中,以将管道5进行安装,然后将安全板4盖合,以使安全板4与安装槽13抵触,最后将盖板2盖合,完成安装。若安装管径较大的管道5时,可以将限位块31更换或者取下,直接将管道5安装在容纳槽11中,以完成对管道5的安装。这种方式较为灵活,而且可以将不同管径的管道5进行安装。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市政管网开槽埋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盖板(2)与限位块组,主体(1)开设有容纳槽(11),容纳槽(11)槽底为圆弧面,且容纳槽(11)用于容纳管道(5);

盖板(2)可拆卸地设置在容纳槽(11)的开口处;

限位块组可拆卸地设置在容纳槽(11)槽底,限位块组用于对管道(5)进行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管网开槽埋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限位块(31),限位块(31)与容纳槽(11)槽底可拆卸连接;

限位块(31)的表面为弧面,且当两个限位块(31)均安装在容纳槽(11)槽底时,限位块(31)的表面、两个限位块(31)之间的容纳槽(11)槽底、另一个限位块(31)表面形成一个与管道(5)底面相配合的支撑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市政管网开槽埋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31)与所述容纳槽(11)槽底螺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市政管网开槽埋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31)设置有卡块(32),卡块(32)设置在限位块(31)的弧面的远离容纳槽(11)槽底的一侧,且卡块(32)用于与管道(5)抵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市政管网开槽埋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32)与限位块(31)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一种市政管网开槽埋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2)与主体(1)通过螺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一种市政管网开槽埋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安全板(4),容纳槽(11)开口处设置有安装槽(13),安装槽(13)槽底用于与安全板(4)抵触,安全板(4)与盖板(2)之间具有空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市政管网开槽埋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板(4)靠近盖板(2)的一侧设置有拉手(41)。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市政管网建设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市政管网开槽埋管结构,其包括主体、盖板与限位块组,主体开设有容纳槽,容纳槽槽底为圆弧面,且容纳槽用于容纳管道;盖板可拆卸地设置在容纳槽的开口处;限位块组可拆卸地设置在容纳槽槽底,限位块组用于对管道进行限位。本申请通过拆装限位块组,以使容纳槽可以容纳不同尺寸的管道,且管道不会在容纳槽中移动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邹志忠;叶文华;钟宇凡;严少波;蓝文凯;吴家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惠州市城乡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28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8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