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用挡土墙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20  91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挡土墙。



背景技术:

挡土墙在水库枢纽、引水枢纽、水电站及各种渠系建筑物工程中有着广泛应用,在几乎所有的水工建筑物设计中都会遇到挡土墙的设计内容。水工挡土墙多在有水条件下应用。

基于上述描述,并检索一件目前公开的专利号为:cn201920560104.6的实用新型专利,其关于用于加高加固原挡土墙的加固挡土墙在使用时具有以下优缺点:

1-该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加高加固原挡土墙的加固挡土墙不需要对原挡土墙进行拆除,在原挡土墙朝向土壤一侧无施工条件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在原挡土墙朝向河道一侧方便地建造加固挡土墙,但是直接建造整个加固挡土墙,加固挡土墙整个一体化,其工程量比原挡土墙的施工量大,结构虽然简单,但是面积巨大,考虑到在水边进行建造,工程的难度系数较高,工程的跨度较长,导致施工不便。

2该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加高加固原挡土墙的加固挡土墙的主体墙从原挡土墙的迎水面与原挡土墙连接在一起,通过卡合砼结构与原挡土墙紧密地连接结合,通过加高墙增加了挡水高度,通过加宽底板提高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但是整个加固挡土墙一体化呈倾斜设置,在雨水天气时雨水向下流导冲刷挡土墙,没有对挡土墙边坡的雨水进行导流,雨水不断沁入挡土墙内部导致产生滑坡,影响挡土墙的安全性。

3-在原挡土墙朝向土壤一侧无施工条件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在原挡土墙朝向河道一侧方便地建造加固挡土墙,但是卡合砼结构和水平部的建设,提升了原挡土墙的水平面,与原路面之间具有高度差,使得在后续的挡土墙沿岸建设路基时,需要提高基点进行施工,增加施工的工作量,提高工程的难度;

因此,需要在现有的挡土墙上进行进一步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水利工程用挡土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用挡土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利工程用挡土墙,包括基底、地阶、原挡土墙、原迎水坡、新基台、平台面、墙面板、锚筋、底层挡土墙、中层挡土墙、上层挡土墙和路基,所述基底的外侧顶部设置有地阶,所述基底的上端砌筑有原挡土墙,所述原挡土墙的右端设置有原迎水坡,所述基底位于地阶的外端砌筑有新基台,所述新基台的顶部设置有平台面,所述原挡土墙位于原迎水坡的表面铺设有墙面板,所述墙面板的表面钉入有锚筋,所述平台面的上端砌筑有底层挡土墙,所述底层挡土墙的上端砌筑有中层挡土墙,所述中层挡土墙的上端砌筑有上层挡土墙,所述上层挡土墙的侧面砌筑有路基。

优选的,所述新基台呈“l”形状,且新基台覆盖在基底的地阶外端。

优选的,所述墙面板为钢筋栅格网组成,且墙面板贴合在原挡土墙的原迎水坡表面。

优选的,所述墙面板呈倾斜设置,且墙面板的铺设角度与原迎水坡的角度相同,墙面板与原迎水坡的表面相契合。

优选的,所述锚筋贯穿墙面板和原迎水坡的表面延伸至原挡土墙的内部,且墙面板的底部位于平台面的上端。

优选的,所述墙面板的外侧端分别砌筑有底层挡土墙、中层挡土墙和上层挡土墙,且底层挡土墙、中层挡土墙和上层挡土墙将锚筋和墙面板覆盖在内部。

优选的,所述新基台、底层挡土墙、中层挡土墙和上层挡土墙呈阶梯式设置,且底层挡土墙、中层挡土墙和上层挡土墙逐级向内收缩。

优选的,所述底层挡土墙、中层挡土墙和上层挡土墙和原迎水坡的坡面角度保持一致,且上层挡土墙呈“l”形设置覆盖在原挡土墙的上端,上层挡土墙的水平面高于原挡土墙的水平面。

优选的,所述路基沿着上层挡土墙的基面延伸至原挡土墙的外端,且路基与上层挡土墙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该种水利工程用挡土墙,通过在基底的地阶上砌筑新基台,新基台呈“l”形状,且新基台覆盖在基底的地阶外端,以基底为基础,方便提供固定物进行砌筑,通过在新基台上逐级砌筑底层挡土墙、中层挡土墙和上层挡土墙,通过逐级砌筑,方便在上一层的基础上以其为地基,一方面能够减少工程的难度系数,将工程的跨度缩减,另一方面能够保障工作的质量。

(2)通过在原迎水坡的表面铺设有将墙面板,在砌筑底层挡土墙、中层挡土墙和上层挡土墙时,能够在砌筑时依靠墙面板向上进行砌筑,底层挡土墙、中层挡土墙和上层挡土墙将锚筋和墙面板覆盖在内部,使得在砌筑后,底层挡土墙、中层挡土墙和上层挡土墙与原挡土墙结合,形成整体,贴合在原迎水坡的表面覆盖在原挡土墙的外端形成新的挡土墙结构,新基台、底层挡土墙、中层挡土墙和上层挡土墙呈阶梯式设置,且底层挡土墙、中层挡土墙和上层挡土墙逐级向内收缩,底层挡土墙、中层挡土墙和上层挡土墙之间互相进行边坡防护的同时,能够在降雨时,方便雨水顺流而下,最后顺流而下导向河流中,避免雨水对挡土墙结构进行冲刷,避免雨水向下流导冲刷挡土墙结构,导致产生滑坡,大大提升了挡土墙的安全性。

(3)通过设置上层挡土墙呈“l”形设置覆盖在原挡土墙的上端,上层挡土墙的水平面高于原挡土墙的水平面,在原挡土墙的水平面高度上进行提升,以契合现有的水利情况,路基沿着上层挡土墙的基面延伸至原挡土墙的外端,且路基与上层挡土墙保持在同一水平面,能够在砌筑上层挡土墙的基础上,延伸上层挡土墙的端面向外砌筑路基,使得路基和上层挡土墙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使得在后续的挡土墙沿岸建设时,更加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施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底;2-地阶;3-原挡土墙;4-原迎水坡;5-新基台;6-平台面;7-墙面板;8-锚筋;9-底层挡土墙;10-中层挡土墙;11-上层挡土墙;12-路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所示1-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利工程用挡土墙,包括基底1、地阶2、原挡土墙3、原迎水坡4、新基台5、平台面6、墙面板7、锚筋8、底层挡土墙9、中层挡土墙10、上层挡土墙11和路基12,基底1的外侧顶部设置有地阶2,基底1的上端砌筑有原挡土墙3,原挡土墙3的右端设置有原迎水坡4,基底1位于地阶2的外端砌筑有新基台5,新基台5的顶部设置有平台面6,原挡土墙3位于原迎水坡4的表面铺设有墙面板7,墙面板7的表面钉入有锚筋8,平台面6的上端砌筑有底层挡土墙9,底层挡土墙9的上端砌筑有中层挡土墙10,中层挡土墙10的上端砌筑有上层挡土墙11,上层挡土墙11的侧面砌筑有路基12。

进一步的,新基台5呈“l”形状,且新基台5覆盖在基底1的地阶2外端,通过在基底1的地阶2上砌筑新基台5,以基底1为基础,方便提供固定物进行砌筑,通过在新基台5上逐级砌筑底层挡土墙9、中层挡土墙10和上层挡土墙11,通过逐级砌筑,方便在上一层的基础上以其为地基,一方面能够减少工程的难度系数,将工程的跨度缩减,另一方面能够保障工作的质量。

进一步的,墙面板7为钢筋栅格网组成,且墙面板7贴合在原挡土墙3的原迎水坡4表面。

进一步的,墙面板7呈倾斜设置,且墙面板7的铺设角度与原迎水坡4的角度相同,墙面板7与原迎水坡4的表面相契合,通过在原迎水坡4的表面铺设有将墙面板7,在砌筑底层挡土墙9、中层挡土墙10和上层挡土墙11时,能够在砌筑时依靠墙面板7向上进行砌筑,贴合在原迎水坡4的表面覆盖在原挡土墙3的外端形成新的挡土墙结构。

进一步的,锚筋8贯穿墙面板7和原迎水坡4的表面延伸至原挡土墙3的内部,且墙面板7的底部位于平台面6的上端。

进一步的,墙面板7的外侧端分别砌筑有底层挡土墙9、中层挡土墙10和上层挡土墙11,且底层挡土墙9、中层挡土墙10和上层挡土墙11将锚筋8和墙面板7覆盖在内部,使得在砌筑后,底层挡土墙9、中层挡土墙10和上层挡土墙11与原挡土墙3结合,形成整体。

进一步的,新基台5、底层挡土墙9、中层挡土墙10和上层挡土墙11呈阶梯式设置,且底层挡土墙9、中层挡土墙10和上层挡土墙11逐级向内收缩,底层挡土墙9、中层挡土墙10和上层挡土墙11之间互相进行边坡防护的同时,能够在降雨时,方便雨水顺流而下,最后顺流而下导向河流中,避免雨水对挡土墙结构进行冲刷,避免雨水向下流导冲刷挡土墙结构,导致产生滑坡,大大提升了挡土墙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底层挡土墙9、中层挡土墙10和上层挡土墙11和原迎水坡4的坡面角度保持一致,且上层挡土墙11呈“l”形设置覆盖在原挡土墙3的上端,上层挡土墙11的水平面高于原挡土墙3的水平面,在原挡土墙3的水平面高度上进行提升,以契合现有的水利情况。

进一步的,路基12沿着上层挡土墙11的基面延伸至原挡土墙3的外端,且路基12与上层挡土墙11保持在同一水平面,能够在砌筑上层挡土墙11的基础上,延伸上层挡土墙11的端面向外砌筑路基12,使得路基12和上层挡土墙11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使得在后续的挡土墙沿岸建设时,更加省时省力。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通过在基底1的地阶2上砌筑新基台5,新基台5呈“l”形状,且新基台5覆盖在基底1的地阶2外端,以基底1为基础,方便提供固定物进行砌筑,通过在新基台5上逐级砌筑底层挡土墙9、中层挡土墙10和上层挡土墙11,通过逐级砌筑,方便在上一层的基础上以其为地基,一方面能够减少工程的难度系数,将工程的跨度缩减,另一方面能够保障工作的质量;

通过在原迎水坡4的表面铺设有将墙面板7,在砌筑底层挡土墙9、中层挡土墙10和上层挡土墙11时,能够在砌筑时依靠墙面板7向上进行砌筑,底层挡土墙9、中层挡土墙10和上层挡土墙11将锚筋8和墙面板7覆盖在内部,使得在砌筑后,底层挡土墙9、中层挡土墙10和上层挡土墙11与原挡土墙3结合,形成整体,贴合在原迎水坡4的表面覆盖在原挡土墙3的外端形成新的挡土墙结构,新基台5、底层挡土墙9、中层挡土墙10和上层挡土墙11呈阶梯式设置,且底层挡土墙9、中层挡土墙10和上层挡土墙11逐级向内收缩,底层挡土墙9、中层挡土墙10和上层挡土墙11之间互相进行边坡防护的同时,能够在降雨时,方便雨水顺流而下,最后顺流而下导向河流中,避免雨水对挡土墙结构进行冲刷,避免雨水向下流导冲刷挡土墙结构,导致产生滑坡,大大提升了挡土墙的安全性;

上层挡土墙11呈“l”形设置覆盖在原挡土墙3的上端,上层挡土墙11的水平面高于原挡土墙3的水平面,在原挡土墙3的水平面高度上进行提升,以契合现有的水利情况,路基12沿着上层挡土墙11的基面延伸至原挡土墙3的外端,且路基12与上层挡土墙11保持在同一水平面,能够在砌筑上层挡土墙11的基础上,延伸上层挡土墙11的端面向外砌筑路基12,使得路基12和上层挡土墙11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使得在后续的挡土墙沿岸建设时,更加省时省力。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水利工程用挡土墙,包括基底(1)、地阶(2)、原挡土墙(3)、原迎水坡(4)、新基台(5)、平台面(6)、墙面板(7)、锚筋(8)、底层挡土墙(9)、中层挡土墙(10)、上层挡土墙(11)和路基(12),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1)的外侧顶部设置有地阶(2),所述基底(1)的上端砌筑有原挡土墙(3),所述原挡土墙(3)的右端设置有原迎水坡(4),所述基底(1)位于地阶(2)的外端砌筑有新基台(5),所述新基台(5)的顶部设置有平台面(6),所述原挡土墙(3)位于原迎水坡(4)的表面铺设有墙面板(7),所述墙面板(7)的表面钉入有锚筋(8),所述平台面(6)的上端砌筑有底层挡土墙(9),所述底层挡土墙(9)的上端砌筑有中层挡土墙(10),所述中层挡土墙(10)的上端砌筑有上层挡土墙(11),所述上层挡土墙(11)的侧面砌筑有路基(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工程用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基台(5)呈“l”形状,且新基台(5)覆盖在基底(1)的地阶(2)外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工程用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墙面板(7)为钢筋栅格网组成,且墙面板(7)贴合在原挡土墙(3)的原迎水坡(4)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工程用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墙面板(7)呈倾斜设置,且墙面板(7)的铺设角度与原迎水坡(4)的角度相同,墙面板(7)与原迎水坡(4)的表面相契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工程用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锚筋(8)贯穿墙面板(7)和原迎水坡(4)的表面延伸至原挡土墙(3)的内部,且墙面板(7)的底部位于平台面(6)的上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工程用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墙面板(7)的外侧端分别砌筑有底层挡土墙(9)、中层挡土墙(10)和上层挡土墙(11),且底层挡土墙(9)、中层挡土墙(10)和上层挡土墙(11)将锚筋(8)和墙面板(7)覆盖在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工程用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基台(5)、底层挡土墙(9)、中层挡土墙(10)和上层挡土墙(11)呈阶梯式设置,且底层挡土墙(9)、中层挡土墙(10)和上层挡土墙(11)逐级向内收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工程用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挡土墙(9)、中层挡土墙(10)和上层挡土墙(11)和原迎水坡(4)的坡面角度保持一致,且上层挡土墙(11)呈“l”形设置覆盖在原挡土墙(3)的上端,上层挡土墙(11)的水平面高于原挡土墙(3)的水平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工程用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基(12)沿着上层挡土墙(11)的基面延伸至原挡土墙(3)的外端,且路基(12)与上层挡土墙(11)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利工程用挡土墙,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包括基底、地阶、原挡土墙、原迎水坡、新基台、平台面、墙面板、锚筋、底层挡土墙、中层挡土墙、上层挡土墙和路基,本实用新型通过逐级砌筑,方便在上一层的基础上以其为地基,一方面能够减少工程的难度系数,将工程的跨度缩减,另一方面能够保障工作的质量,并且能够方便雨水顺流而下,将雨水导向河流中,避免雨水对挡土墙结构进行冲刷,避免雨水向下流导冲刷挡土墙结构,导致产生滑坡,大大提升了挡土墙的安全性,能够在砌筑上层挡土墙的基础上,延伸上层挡土墙的端面向外砌筑路基,使得路基和上层挡土墙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使得在后续的挡土墙沿岸建设时,更加省时省力。

技术研发人员:邓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水投(广东)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11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9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