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挡土墙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20  117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一种挡土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利挡土墙。



背景技术:

挡土墙是指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的构造物,在挡土墙横断面中,与被支承土体直接接触的部位称为墙背,与墙背相对的、临空的部位称为墙面,与地基直接接触的部位称为基底,与基底相对的、墙的顶面称为墙顶,基底的前端称为墙趾,基底的后端称为墙踵。

现有的水利挡土墙基座大都是直接与土地接触,与土地的接触面积较小,且卡箍性较差易打滑稳固性较差,现有的水利挡土墙浇筑的混凝土大都没有设之固定钢筋,稳固性能较差,现有的水利挡土墙,大都没有减压作用,不能对挡土墙减压,大大降低了挡土墙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水利挡土墙,通过设置第一卡土柱、第二卡土柱和钢筋,使用时将基座底端的第一卡土柱埋到土地下,将泥土踏实,将钢筋卡进容纳箱里,将混凝土浇注进容纳箱里,将防水层底端的滑块滑进基座顶端的滑槽里,再将基座一端的第二卡土柱埋进泥土里踏实,踩踏时的压力,一部分施压在基座上,一部分通过第一卡土柱和第二卡土柱将压力分散到土地里分散了压力,由于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紧密相连稳固性较好,提高了挡土墙与地基连接的稳定性,避免出现滑落,提高了挡土墙的稳固性,通过设置弹簧、挡板、排水槽、高效过滤层、过滤层和流水槽,使用时,水流对防水层一端的挡板冲刷,冲刷的压力通过弹簧的减压再撞击到防水层大大降低了对防水层的损坏,有利于降低河流对挡土墙的冲压,提高了挡土墙的使用寿命,下雨时,冲刷的水通过过滤层将带着泥土的水进行第一次过滤,在进入高效过滤层里进行二次过滤,通过排水槽排到流水槽里再流入江河,减少了流入河流的泥土,提高了河流的环保,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水利挡土墙基座大都是直接与土地接触,与土地的接触面积较小,且卡箍性较差易打滑稳固性较差,现有的水利挡土墙浇筑的混凝土大都没有设之固定钢筋,稳固性能较差,现有的水利挡土墙,大都没有减压作用,不能对挡土墙减压,大大降低了挡土墙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利挡土墙,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底端固定有第一卡土柱,所述基座的一端固定有第二卡土柱,所述基座的顶端固定有滑槽,所述滑槽的顶端设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顶端固定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的内侧固定有容纳箱,所述容纳箱的内侧设有混凝土,所述混凝土的内侧固定有钢筋,所述防水层的一端固定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有挡板,所述防水层的顶端设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的顶端设有高效过滤层,所述高效过滤层的顶端设有过滤层,所述过滤层的一端设有荧光石,所述第二卡土柱的外侧卡有土层,所述挡板的一端固定有流水槽,所述高效过滤层的外侧设有净化槽。

进一步地,所述滑槽的大小与滑块的大小相匹配,所述荧光石的数量有三个对称分布在过滤层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土柱的数量有九个对称分布在基座的底端,所述第二卡土柱的数量有九个对称分布在基座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的数量有九个对称分布在防水层的一端,所述流水槽的数量有三个对称分布在挡板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槽的数量有三个对称分布在防水层的顶端,所述净化槽内侧的底端设有漏孔。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的两侧设有固定螺母,所述固定螺母的数量有九组对称分布在防水层的一端且位于弹簧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提高了挡土墙与地基连接的稳定性,避免出现滑落,提高了挡土墙的稳固性,有利于降低河流对挡土墙的冲压,提高了挡土墙的使用寿命,减少了流入河流的泥土,提高了河流的环保。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卡土柱、第二卡土柱和钢筋,使用时将基座底端的第一卡土柱埋到土地下,将泥土踏实,将钢筋卡进容纳箱里,将混凝土浇注进容纳箱里,将防水层底端的滑块滑进基座顶端的滑槽里,再将基座一端的第二卡土柱埋进泥土里踏实,踩踏时,的压力,一部分施压在基座上,一部分通过第一卡土柱和第二卡土柱将压力分散到土地里分散了压力,由于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紧密相连稳固性较好,提高了挡土墙与地基连接的稳定性,避免出现滑落,提高了挡土墙的稳固性,通过设置弹簧、挡板、排水槽、高效过滤层、过滤层和流水槽,使用时,水流对防水层一端的挡板冲刷,冲刷的压力通过弹簧的减压再撞击到防水层大大降低了对防水层的损坏,有利于降低河流对挡土墙的冲压,提高了挡土墙的使用寿命,下雨时,冲刷的水通过过滤层将带着泥土的水进行第一次过滤,在进入高效过滤层里进行二次过滤,通过排水槽排到流水槽里再流入江河,减少了流入河流的泥土,提高了河流的环保。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基座的立体图。

图中:1、基座;2、第一卡土柱;3、第二卡土柱;4、滑块;5、防水层;6、容纳箱;7、混凝土;8、钢筋;9、弹簧;10、挡板;11、滑槽;12、荧光石;13、排水槽;14、高效过滤层;15、过滤层;16、土层;17、流水槽,18、净化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说明书附图1-3,该实施例的一种水利挡土墙,包括基座1,基座1的底端固定有第一卡土柱2,基座1的一端固定有第二卡土柱3,基座1的顶端固定有滑槽11,滑槽11的顶端设有滑块4,滑块4的顶端固定有防水层5,防水层5的内侧固定有容纳箱6,容纳箱6的内侧设有混凝土7,混凝土7的内侧固定有钢筋8,防水层5的一端固定有弹簧9,弹簧9的一端固定有挡板10,防水层5的顶端设有排水槽13,排水槽13的顶端设有高效过滤层14,高效过滤层14的顶端设有过滤层15,过滤层15的一端设有荧光石12,第二卡土柱3的外侧卡有土层16,挡板10的一端固定有流水槽17,高效过滤层14的外侧设有净化槽18。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卡土柱2、第二卡土柱3和钢筋8,使用时,将基座1底端的第一卡土柱2埋到土地下,将泥土踏实,将钢筋8卡进容纳箱6里,将混凝土7浇注进容纳箱6里,将防水层5底端的滑块4滑进基座1顶端的滑槽11里,再将基座1一端的第二卡土柱3埋进泥土里踏实,踩踏时的压力,一部分施压在基座1上,一部分通过第一卡土柱2和第二卡土柱3将压力分散到土地里分散了压力,由于混凝土7与钢筋8之间紧密相连稳固性较好,提高了挡土墙与地基连接的稳定性,避免出现滑落,提高了挡土墙的稳固性,通过设置弹簧9、挡板10、排水槽13、高效过滤层14、过滤层15和流水槽17,使用时,水流对防水层5一端的挡板10冲刷,冲刷的压力通过弹簧的减压再撞击到防水层5大大降低了对防水层5的损坏,有利于降低河流对挡土墙的冲压,提高了挡土墙的使用寿命,下雨时,冲刷的水通过过滤层15将带着泥土的水进行第一次过滤,在进入高效过滤层14里进行二次过滤,通过排水槽13排到流水槽17里再流入江河,减少了流入河流的泥土,提高了河流的环保。

请着重参阅图1和图3,滑槽11的大小与滑块4的大小相匹配,荧光石12的数量有三个对称分布在过滤层15的一端,第一卡土柱2的数量有九个对称分布在基座1的底端,第二卡土柱3的数量有九个对称分布在基座1的一端。

该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滑槽11、滑块4和荧光石12,维修时,将土铲出,将防水层5底端的滑块4从基座1顶端的滑槽11滑出,对防水层5、混凝土7和钢筋8进行维修替换,可拆卸便于维修,夜晚时,荧光石12会散发光芒提醒路人防止因夜晚太黑掉进河里。

请着重参阅图1和图2,弹簧9的数量有九个对称分布在防水层5的一端,流水槽17的数量有三个对称分布在挡板10的一端,排水槽13的数量有三个对称分布在防水层5的顶端,净化槽18内侧的底端设有漏孔。

该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弹簧9和挡板10,使用时,水流对防水层5一端的挡板10冲刷,冲刷的压力通过弹簧的减压在撞击到防水层5大大降低了对防水层5的损坏,有利于降低河流对挡土墙的冲压,提高了挡土墙的使用寿命。

请着重参阅图1,弹簧9的两侧设有固定螺母,固定螺母的数量有九组对称分布在防水层5的一端且位于弹簧9的两侧。

该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固定螺母,安装时,旋转固定螺母使的弹簧9一端的固定板与防水层5的一端固定在一起,再将弹簧9的另一端与挡板10用固定螺母固定好,便于弹簧9和挡板10的安装。

工作原理:使用时,用铲子在河道旁挖好基桩坑,将基座1底端的第一卡土柱2埋到土地下,用泥土埋好砸实固定好,将钢筋8卡进容纳箱6里,将混凝土7浇注进容纳箱6里,将防水层5底端的滑块4滑进基座1顶端的滑槽11里,再将基座1一端的第二卡土柱3埋进泥土里砸实固定好,大风时水流会对防水层5一端的挡板10冲刷,冲刷的压力通过弹簧的减压再撞击到防水层5,下雨时,冲刷的水通过过滤层15将带着泥土的水进行第一次过滤,在进入高效过滤层14里进行二次过滤,通过排水槽13排到流水槽17里再流入江河。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水利挡土墙,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底端固定有第一卡土柱(2),所述基座(1)的一端固定有第二卡土柱(3),所述基座(1)的顶端固定有滑槽(11),所述滑槽(11)的顶端设有滑块(4),所述滑块(4)的顶端固定有防水层(5),所述防水层(5)的内侧固定有容纳箱(6),所述容纳箱(6)的内侧设有混凝土(7),所述混凝土(7)的内侧固定有钢筋(8),所述防水层(5)的一端固定有弹簧(9),所述弹簧(9)的一端固定有挡板(10),所述防水层(5)的顶端设有排水槽(13),所述排水槽(13)的顶端设有高效过滤层(14),所述高效过滤层(14)的顶端设有过滤层(15),所述过滤层(15)的一端设有荧光石(12),所述第二卡土柱(3)的外侧卡有土层(16),所述挡板(10)的一端固定有流水槽(17),所述高效过滤层(14)的外侧设有净化槽(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11)的大小与滑块(4)的大小相匹配,所述荧光石(12)的数量有三个对称分布在过滤层(15)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土柱(2)的数量有九个对称分布在基座(1)的底端,所述第二卡土柱(3)的数量有九个对称分布在基座(1)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9)的数量有九个对称分布在防水层(5)的一端,所述流水槽(17)的数量有三个对称分布在挡板(10)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13)的数量有三个对称分布在防水层(5)的顶端,所述净化槽(18)内侧的底端设有漏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9)的两侧设有固定螺母,所述固定螺母的数量有九组对称分布在防水层(5)的一端且位于弹簧(9)的两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水利挡土墙,具体涉及一种挡土墙领域,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底端固定有第一卡土柱,所述基座的一端固定有第二卡土柱,所述基座的顶端固定有滑槽,所述滑槽的顶端设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顶端固定有防水层。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弹簧、挡板、排水槽、高效过滤层、过滤层和流水槽,使用时,水流对防水层一端的挡板冲刷,冲刷的压力通过弹簧的减压再撞击到防水层大大降低了对防水层的损坏,有利于降低河流对挡土墙的冲压,提高了挡土墙的使用寿命,下雨时,冲刷的水通过过滤层将带着泥土的水进行第一次过滤,在进入高效过滤层里进行二次过滤,通过排水槽排到流水槽里再流入江河,减少了流入河流的泥土,提高了河流的环保。

技术研发人员:张冬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杨桂兰
技术研发日:2020.04.11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9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