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桩式交通杆件基础及交通杆件总成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20  91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制桩式交通杆件基础及交通杆件总成。



背景技术:

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技术,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目前城市道路交通基础多采用现浇式重力式基础,发明人发现,此种施工方式施工周期长,养护时间久,且现场基础质量无法得到保证。现浇基础开挖面积较大,部分道路地下管线较复杂时,采用现浇基础无法完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预制桩式交通杆件基础,施工方便,施工周期短,施工受地下管线影响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制桩式交通杆件基础,包括预制桩体,所述预制桩体顶面设置有调平平台,所述预制桩体设置有预埋件,所述预埋件顶端穿过预制桩体顶面及调平平台,能够与交通杆件固定连接。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通杆件总成,包括所述的预制桩式交通杆件基础,所述交通杆件基础通过预埋件与交通杆件固定连接。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桩式交通杆件基础,采用预制而成,能够直接打入土体中,无需开挖现浇,施工方便,施工周期短,受地下管线的影响小。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整体结构主视图;

其中,1.预制桩体,2.主筋,3.环形钢筋,4.第一加强筋,5.调平平台,6.第一法兰盘,7.地脚螺栓,8.第一螺母,9.第二加强筋,10.交通杆件,11.第二法兰盘,12.第二螺母,13.防松螺母,14.混凝土包封。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为了方便叙述,本实用新型中如果出现“上”、“下”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正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的,现有的交通杆件基础采用现浇式重力施工,施工周期长,且受地下管线影响大,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预制桩式交通杆件基础。

本申请的一种典型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一种预制桩式交通杆件基础,包括预制桩体1,所述预制桩体采用圆柱型结构,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制桩体也可采用长方体结构。

所述预制桩体的底端设置有锥台状结构,方便将预制桩体打入土体中。

所述预制桩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其内部具有钢筋结构,整个预制桩体在工厂预制。

所述钢筋结构包括沿预制桩体轴线方向设置的过个主筋2,所述主筋采用直径为25mm的钢筋。

所述主筋的下部和中部位置之间设置有多个环形钢筋3,多个环形钢筋与主筋焊接固定,且沿预制桩体轴线方向排布,所述环形钢筋采用直径为8mm的钢筋。

所述预制桩体的上部还埋设有多个第一加强筋4,所述第一加强筋采用环形的直径为10mm的钢筋。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主筋、环形钢筋及加强筋的直径可根据实际施工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进行详细叙述。

所述预制桩体的顶面设置有调平平台5,所述调平平台采用混凝土结构,由c40微涨混凝土浇筑而成,用于使交通杆件具有一个较为平整的安装平面。

所述调平平台的顶部预埋有第一法兰盘6,所述第一法兰盘的顶面与调平平台的顶面相平齐。

所述预制桩体的顶部预埋有多个预埋件,所述预埋件顶端穿过预制桩体、调平平台后伸出至调平平台上方。

所述预埋件采用多个地脚螺栓7,地脚螺栓数量与第一法兰盘上的安装孔的数量相匹配,地脚螺栓顶端通过第一法兰盘上的安装孔伸出至调平平台上方,所述地脚螺栓上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8,所述第一螺母埋设在调平平台内部,并与第一法兰盘的底面压紧接触。

所述地脚螺栓的底端设置有弯钩机构,用于增强地脚螺栓与预制桩体的固定强度,地脚螺栓之间焊接有多个第二加强筋9,所述第二加强筋采用直径为12mm的环形的钢筋,用于增强地脚螺栓的固定强度。

本实施例的基础,承受桩端受压承载力和土层侧阻承载力,较现浇重力式基础受力更为合理,降低了工程造价。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交通杆件总成,包括交通杆件10及实施例1所述的预制桩式交通杆件基础,所述交通杆件底端设置有与第一法兰盘相匹配的第二法兰盘11,第二法兰盘与第一法兰盘接触,地脚螺栓穿过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并旋紧第二螺母12,第二螺母将第二法兰盘压紧在第一法兰盘上,实现交通杆件与所述预制桩式交通杆件基础的固定连接,所述地脚螺栓上还旋紧有防松螺母13,防松螺母位于第二螺母上方,所述防松螺母压紧第二螺母,防止第二螺母松动。

所述交通杆件与预制桩式交通杆件基础连接位置处还设置有混凝土包封14,具体的,所述混凝土包封设置在第二法兰盘上表面,包裹住交通杆件底部、地脚螺栓顶部、第二螺母及防松螺母,所述混凝土包封采用c30混凝土浇筑而成。

本实施例的交通杆件总成施工时,在工厂预制实施例1所述的预制桩式交通杆件基础,运至施工现场后,采用打桩设备将预制桩式交通杆件基础打入土体中,起吊交通杆件,将第二法兰盘放置到第一法兰盘上,对准两个法兰盘的安装孔,使地脚螺栓顶部穿过第二法兰盘,然后旋紧第二螺母和防松螺母,完成交通杆件的固定,交通杆件固定完成后,浇注混凝土包封。

采用本实施例的基础,无需对土体进行较大面积的开挖,节省了道路空间,施工周期短,受地下管线影响小。

当交通杆件需要调整或废弃时,可与预制桩式交通杆件基础拆卸,基础可拔出重复使用。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预制桩式交通杆件基础,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桩体,所述预制桩体顶面设置有调平平台,所述预制桩体设置有预埋件,所述预埋件顶端穿过预制桩体顶面及调平平台,能够与交通杆件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桩式交通杆件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桩体采用钢筋混凝土,内部埋深有钢筋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制桩式交通杆件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结构包括多根沿预制桩体轴线方向设置的主筋及固定在多根主筋之间的多根环形钢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预制桩式交通杆件基础,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的主筋上部之间设置有多个环形的第一加强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桩式交通杆件基础,其特征在于,多个预埋件之间固定有环形的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埋设在预制桩体内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桩式交通杆件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件采用多个地脚螺栓,所述地脚螺栓埋设在预制桩体内部,其顶端穿过埋设在调平平台顶部的法兰盘后伸出至调平平台上方,所述地脚螺栓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螺母埋设在调平平台内部,并与法兰盘的底面压紧接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预制桩式交通杆件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脚螺栓的底端设置有弯钩结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桩式交通杆件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平平台采用混凝土平台。

9.一种交通杆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预制桩式交通杆件基础,所述交通杆件基础通过预埋件与交通杆件固定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交通杆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交通杆件与预埋件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混凝土包封。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制桩式交通杆件基础及交通杆件总成,包括预制桩体,所述预制桩体顶面设置有调平平台,所述预制桩体设置有预埋件,所述预埋件顶端穿过预制桩体顶面及调平平台,能够与交通杆件固定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施工周期短。

技术研发人员:王平;王仁晓;姜秀荣;郑志超;韩琦炜;韩睿;钱爱保;王晶;王海明;魏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03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9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