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压器锥形连接套管及导线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20  95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变压器锥形连接套管及导线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的主设备,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变压器导电杆套管是连接变压器导电杆与导线的主要器件。

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1721801121.1公开了一种变压器导电杆专用连接套,包括套管本体,套管本体外壁上开口部两侧的边沿各设置有一限位凸条,该实用新型具体连接时,需要先在导电杆上设置连接套,再将变压器线夹套在连接套上,然后通过螺栓将开口收紧,才能完成安装,安装过程较为繁琐,而且经常出现螺栓旋拧不到位,开口无法收紧,锁紧效果差,容易造成线夹与连接套接触不良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压器锥形连接套管,以简化变压器导电杆与导线的连接步骤,便于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上述变压器锥形连接套管的导线连接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变压器锥形连接套管,包括操作部以及套管部,所述操作部设置于所述套管部的一端,所述套管部上沿轴向设置有用于与变压器桩头的导电杆配合的螺纹孔,所述套管部的周向外壁面为从与所述操作部连接的一端开始径向渐缩的光滑锥面。

优选地,所述操作部为外六角螺栓头。

优选地,所述操作部为内六角螺栓头。

优选地,所述套管部的侧壁上沿轴向均布有多个收缩缝,所述收缩缝沿所述套管部的轴向开设。

优选地,所述套管部的周向外壁面沿轴向呈莫式锥度。

一种导线连接结构,包括:

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变压器锥形连接套管;

变压器导线连接结构,包括连接结构本体,所述连接结构本体上开设有套管配合孔,所述套管配合孔贯穿所述连接结构本体且所述套管配合孔为从一端向另一端径向渐缩的锥形孔,所述套管配合孔的最小端的直径大于变压器桩头的导电杆的直径且小于或等于所述变压器锥形连接套管的最小端的直径;

变压器桩头的导电杆从所述套管配合孔的小端穿入与所述变压器锥形连接套管的螺纹孔配合旋紧,所述套管配合孔与所述变压器锥形连接套管的周向外壁面配合将所述变压器导线连接结构夹紧固定。

优选地,所述套管配合孔沿轴向呈莫式锥度。

优选地,所述连接结构本体上还设置有用以布设导线的导线连接孔以及用于伸入所述导线连接孔将所述导线连接孔内的导线压紧固定的导线压紧装置。

优选地,所述连接结构本体上还设置有用以布设信号线的信号线连接孔以及用于伸入所述信号线连接孔将所述信号线连接孔内的信号线压紧固定的信号线压紧装置。

优选地,所述连接结构本体由铜、铜合金、铝及铝合金中的至少一种材料制成。

由此可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压器锥形连接套管,该变压器锥形连接套管包括操作部以及套管部,操作部设置于套管部的一端,套管部上沿轴向设置有用于与变压器桩头的导电杆配合的螺纹孔,该螺纹孔可贯穿或不贯穿变压器锥形连接套管,套管部的周向外壁面为从与操作部连接的一端开始径向渐缩的光滑锥面;在应用时,需要在变压器导线连接结构上设置于套管部的周向外壁面适配的锥形孔,然后使变压器桩头的导电杆从该锥形孔的小端穿入与变压器锥形连接套管的套管部的螺纹孔旋紧配合,这时套管部的周向外壁面与套管配合孔配合将变压器导线连接结构夹紧固定;通过上述结构,在安装变压器导线连接结构时仅需一步操作即可完成,且在安装过程中可根据需要随时调整变压器导线连接结构的朝向,操作方便,安装效率高,变压器锥形连接套管通过锥面结构与变压器导线连接结构形成配合,更方便拆装,能够使两者配合的更加紧密,接触面积更大,有效避免线夹与套管接触不良的问题。

基于上述变压器锥形连接套管,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导线连接结构,由于该变压器锥形连接套管具有上述有益效果,则采用该变压器锥形连接套管的导线连接结构也应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变压器锥形连接套管的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变压器锥形连接套管的轴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又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变压器锥形连接套管的轴测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与变压器锥形连接套管相适配的变压器导线连接结构的轴测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与变压器锥形连接套管相适配的变压器导线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线连接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线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图中:

1/1a为操作部;2为套管部;3为螺纹孔;4为收缩缝;5为连接结构本体;6为套管配合孔;7为导线连接孔;8为信号线连接孔;9为导线压紧螺栓;10为信号线压紧螺钉;11为变压器桩头;12为导电杆。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变压器锥形连接套管,该变压器锥形连接套管的结构设计使其能够简化变压器导电杆与导线的连接步骤,便于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上述变压器锥形连接套管的导线连接结构。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变压器锥形连接套管的轴测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压器锥形连接套管,该变压器锥形连接套管包括操作部1以及套管部2。

其中,操作部1设置于套管部2的一端,套管部2上沿轴向设置有用于与变压器桩头11的导电杆12配合的螺纹孔3,根据变压器桩头11的导电杆12的规格不同,可在套管部2上匹配不同直径的螺纹孔3,该螺纹孔3可贯穿或不贯穿变压器锥形连接套管,套管部2的周向外壁面为从与操作部连接的一端开始径向渐缩的光滑锥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压器锥形连接套管在应用时,需要在变压器导线连接结构上设置于套管部2的周向外壁面适配的锥形孔,然后使变压器桩头11的导电杆12从该锥形孔的小端穿入与变压器锥形连接套管的套管部2的螺纹孔3旋紧配合,这时套管部2的周向外壁面与变压器桩头11设置有导电杆12的端面配合将变压器导线连接结构夹紧固定;通过上述结构,在安装变压器导线连接结构时仅需一步操作即可完成,且在安装过程中可根据需要随时调整变压器导线连接结构的朝向,操作方便,安装效率高,变压器锥形连接套管通过锥面结构与变压器导线连接结构形成配合,更方便拆装,能够使两者配合的更加紧密,接触面积更大,有效避免线夹与套管接触不良的问题。

变压器锥形连接套管的操作部可以采用多种结构,比如,可以为外六角螺栓头形的操作部1,如图1所示,或者可以为内六角螺栓头形的操作部1a,如图2所示,当然,操作部的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两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进调整,在此不做限定。

更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套管部2上沿周向均布有多个收缩缝4,且收缩缝4沿套管部2的侧壁的厚度方向贯穿套管部2的侧壁,这样在变压器锥形连接套管旋入的过程中,在变压器桩头11的导电杆12的驱动下,套管部2的整体沿径向向外扩张,形成胀紧的效果,或者,套管部2可在变压器锥形连接套管的套管配合孔6的作用下沿径向收缩抱紧变压器桩头11的导电杆12,提高接触性能。

作为优选地,套管部2的周向外壁面沿轴向呈莫氏锥度,与之对应的,变压器导线连接结构的锥形孔的锥面也呈莫氏锥度,莫氏锥度的锥度很小,利用摩擦力的原理,可以传递一定的扭矩,接触更紧密,同时又便于拆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变压器桩头11与导线连接结构,该变压器桩头11与导线连接结构包括变压器导线连接结构以及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变压器锥形连接套管,如图4和图5所示,变压器导线连接结构包括连接结构本体5,该连接结构本体5最好由具有高强度、非磁性及高导电率等特点的材料制作,连接结构本体5上开设有套管配合孔6,套管配合孔6贯穿连接结构本体5且套管配合孔6为从一端向另一端径向渐缩的锥形孔,与上述变压器锥形连接套管的套管部2对应地,套管配合孔6沿轴向呈莫式锥度,套管配合孔6的最小端的直径大于变压器桩头11的导电杆12的直径且小于或等于变压器锥形连接套管的最小端的直径,在应用时,变压器桩头11的导电杆12从套管配合孔6的小端穿入与变压器锥形连接套管的螺纹孔3配合旋紧,变压器桩头11设置有导电杆12的端面与变压器锥形连接套管的周向外壁面配合将变压器导线连接结构夹紧固定。

作为优选地,连接结构本体5上还设置有用以布设导线的导线连接孔7以及用于伸入导线连接孔7将导线连接孔7内的导线压紧固定的导线压紧装置,导线连接孔7与套管配合孔6分别开设在连接结构本体5的两端,也可以开设在连接结构本体5的同一端,如图4和图5所示,导线连接孔7与套管配合孔6分别开设在连接结构本体5的两端,且导线连接孔7的轴线与套管配合孔6的轴线垂直。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线压紧装置包括导线压紧螺栓9以及设置于连接结构本体5上的压紧螺栓孔,压紧螺栓孔与导线连接孔7轴线相交且连通,导线压紧螺栓9与压紧螺栓孔配合伸入导线连接孔7内将导线压紧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导线压紧装置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实际并不局限于此,导线压紧装置还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比如凸轮式的压紧结构、弹性夹式结构等等,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连接结构本体5上还设置有用以布设信号线的信号线连接孔8以及用于伸入信号线连接孔8将信号线连接孔8内的信号线压紧固定的信号线压紧装置。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信号线压紧装置采用与导线压紧装置类似的结构,信号线压紧装置包括信号线压紧螺钉10以及设置于连接结构本体5上的压紧螺钉孔,压紧螺钉孔与信号线连接孔8轴线相交且连通,压紧螺钉与压紧螺钉孔配合伸入信号线连接孔8内将信号线压紧固定。当然信号线压紧装置也可以采用除图示结构外的其他结构。

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结构本体5由铜、铜合金、铝及铝合金中的至少一种材料制成,以保证其具有较高的强度、抗磁性以及高导电率。

较优地,连接结构本体5上设置有防护涂层,以保护连接结构本体5免受外界环境的侵蚀,延长其使用寿命。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变压器锥形连接套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部以及套管部,所述操作部设置于所述套管部的一端,所述套管部上沿轴向设置有用于与变压器桩头的导电杆配合的螺纹孔,所述套管部的周向外壁面为从与所述操作部连接的一端开始径向渐缩的光滑锥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锥形连接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为外六角螺栓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锥形连接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为内六角螺栓头。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变压器锥形连接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部的侧壁上沿轴向均布有多个收缩缝,所述收缩缝沿所述套管部的轴向开设。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变压器锥形连接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部的周向外壁面沿轴向呈锥度。

6.一种导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变压器锥形连接套管;

变压器导线连接结构,包括连接结构本体,所述连接结构本体上开设有套管配合孔,所述套管配合孔贯穿所述连接结构本体且所述套管配合孔为从一端向另一端径向渐缩的锥形孔,所述套管配合孔的最小端的直径大于变压器桩头的导电杆的直径且小于或等于所述变压器锥形连接套管的最小端的直径;

变压器桩头的导电杆从所述套管配合孔的小端穿入与所述变压器锥形连接套管的螺纹孔配合旋紧,所述套管配合孔与所述变压器锥形连接套管的周向外壁面配合将所述变压器导线连接结构夹紧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配合孔沿轴向呈锥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本体上还设置有用以布设导线的导线连接孔以及用于伸入所述导线连接孔将所述导线连接孔内的导线压紧固定的导线压紧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本体上还设置有用以布设信号线的信号线连接孔以及用于伸入所述信号线连接孔将所述信号线连接孔内的信号线压紧固定的信号线压紧装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压器锥形连接套管及导线连接结构,该变压器锥形连接套管包括操作部以及套管部,操作部设置于套管部的一端,套管部上沿轴向设置有用于与变压器桩头的导电杆配合的螺纹孔,套管部的周向外壁面为从与操作部连接的一端开始径向渐缩的光滑锥面;通过上述结构,在安装变压器导线连接结构时仅需一步操作即可完成,且在安装过程中可根据需要随时调整变压器导线连接结构的朝向,操作方便,安装效率高,变压器锥形连接套管通过锥面结构与变压器导线连接结构形成配合,更方便拆装,能够使两者配合的更加紧密,接触面积更大,有效避免线夹与套管接触不良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文世彬;王超;黄儒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文世彬
技术研发日:2020.07.21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9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