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无线充电设备的无线充电收发线圈绕阻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接受电动汽车这种环保的出行方式。同时也被许多汽车厂家认为是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而且都投入了大笔资金进行研发。不过,由于充电问题的现实阻碍,一直以来还没有得到充分推广。目前,电动车最重要的部分莫过于电池和充电设备,由于技术瓶颈,短时间内它们只能使用锂电池,所以无线(感应)充电系统变成了另一个研发重点。与有线充电系统相比,无线充电有多种优势,能够顺应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
无线充电系统主要分划分为墙端设备(电能转换装置wallbox)、地端线圈(bp)、车端控制器(vcu)和车端线圈(vp)。其中,地端线圈(bp)需要安装或放置在地面。无线充电的收发线圈,主要进行功率收发传送作用,是无线充电能量转换的关键,由于无线充电所用频率一般较高,在无线充电的收发线圈中如果用普通铜线绕制会有较高的集肤效应和涡流效应.目前的解决方案是采用利兹线绕制,一般是直径非常小的线多股并绕形成一根利兹线,利兹线截面均是圆形。利兹线指一根导体是由多根独立绝缘的导体绞合或编织而成。
由于传统圆形利兹线所占空间较大,空间利用率较低,而无线充电对于产品体积的要求越来越小,效率越来越高,所以需要提高空间利用率,减小产品体积,提高产品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相对现有无线充电收发线圈在提供相同下工作参数的情况下,能减小无线充电收发线圈体积,提高产品集成度的无线充电收发线圈绕阻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充电收发线圈绕阻结构,包括:所述绕阻结构的绕组线是利兹线,组成所述利兹线的每股独立绝缘导线截面为相同的长方形,所述各独立绝缘导线构成利兹线的截面为长方形;
或,组成所述利兹线的每股独立绝缘导线截面为相同的圆形,所述各股独立绝缘导线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切线相交构成长方形。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无线充电收发线圈绕阻结构,组成所述利兹线的每股独立绝缘导线为截面相同的正方形。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无线充电收发线圈绕阻结构,所述利兹线由3-100股独立绝缘的导线并列排布形成。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无线充电收发线圈绕阻结构,所述利兹线由10股独立绝缘的导线并列排布形成。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无线充电收发线圈绕阻结构,当独立绝缘导线截面为相同的长方形时,导线截面正方形的边长为d’,d’=0.886d,d是与导线截面正方形面积相等的导线截面圆形的直径。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无线充电收发线圈绕阻结构,d的范围是2mm-8mm。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无线充电收发线圈绕阻结构,构成绕阻结构两侧最外圈利兹线之间的最长距离小于800mm。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无线充电收发线圈绕阻结构,构成绕阻结构各圈利兹线之间距离相等。
为了解决导线较高的集肤效应和涡流效应,现有技术采用导线截面为圆形的利兹线绕制形成无线充电收发线圈绕阻,参考图1、图2所示。将图3中的导线截面为圆形的利兹线工作时其有效面积是各导线圆形截面面积的和。本实用新型将现有技术中导线截面为圆形的利兹线绕修改为导线界面为长方形(尤其是正方形)的导线,参考图4所示。在现有技术圆形导线截面和本实用新型长方形(尤其是正方形)导线截面面积相同的情况下,绕阻结构所能获得的工作参数是相同的。但,在在现有技术圆形导线截面和本实用新型长方形(尤其是正方形)导线截面面积线相同的情况下,参考图5所示,根据面积公式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附图旨在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示例性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方法、结构和/或材料的一般特性,对说明书中的描述进行补充。然而,本实用新型附图是未按比例绘制的示意图,因而可能未能够准确反映任何所给出的实施例的精确结构或性能特点,本实用新型附图不应当被解释为限定或限制由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所涵盖的数值或属性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无线充电收发线圈绕阻结构俯视图。
图2是图1中位置a-a的剖视图。
图3是现有技术圆形截面导线形成利兹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方形截面导线形成利兹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4的等效面积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的俯视图。
图7是图6中位置b-b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d是现有技术导线圆形截面直径
d’是本实用新型导线正方形截面边长。
1是现有技术各导线
2是本实用新型各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加以应用,在没有背离实用新型总的设计思路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实用新型下述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具体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
第一实施例,如图6结合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充电收发线圈绕阻结构,包括:所述绕阻结构的绕组线是利兹线,组成所述利兹线的多股独立绝缘导线2的截面为长方形,所述各独立绝缘导线2构成利兹线的截面为长方形。
第二实施例,继续参考图6结合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充电收发线圈绕阻结构,包括:所述绕阻结构的绕组线是利兹线,组成所述利兹线的多股独立绝缘导线的截面为长方形,各独立绝缘导线2的截面长方形的长度相同,各独立绝缘导线2的截面长方形的宽度同,所述各独立绝缘导线构成利兹线的截面为长方形。
第三实施例,继续参考图6结合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充电收发线圈绕阻结构,包括:所述绕阻结构的绕组线是利兹线,组成所述利兹线的多股独立绝缘导线2的截面正长方形,所述各独立绝缘导线构成利兹线的截面为长方形。
第四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充电收发线圈绕阻结构,包括:所述绕阻结构的绕组线是利兹线,组成所述利兹线的多股独立绝缘导线2的截面为长方形,所述利兹线由多股独立绝缘的导线并列排布形成,所述各独立绝缘导线构成利兹线的截面为长方形;
其中,导线截面正方形的边长为d’,d’=0.886d,d是与导线截面正方形面积相等的导线截面圆形截面直径。其中,d的范围是2mm-8mm,构成绕阻结构利兹线的长度小于800mm,且组成绕阻结构各圈利兹线之间距离相等。
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除非另有定义,否则这里所使用的全部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都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意思相同的意思。还将理解的是,除非这里明确定义,否则诸如在通用字典中定义的术语这类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领域语境中的意思相一致的意思,而不以理想的或过于正式的含义加以解释。
以上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这些并非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做出许多变形和改进。
1.一种无线充电收发线圈绕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绕阻结构的绕组线是利兹线,组成所述利兹线的各独立绝缘导线截面为相同的长方形,所述各独立绝缘导线构成利兹线的截面为长方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收发线圈绕阻结构,其特征在于:组成所述利兹线的各独立绝缘导线为截面相同的正方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收发线圈绕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利兹线由3股-100股独立绝缘的导线并列排布形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收发线圈绕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利兹线由10股独立绝缘的导线并列排布形成。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收发线圈绕阻结构,其特征在于:当独立绝缘导线截面为相同的长方形时,导线截面正方形的边长为d’,d’=0.886d,d是与导线截面正方形面积相等的导线截面圆形的直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充电收发线圈绕阻结构,其特征在于:d的范围是2mm-8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收发线圈绕阻结构,其特征在于:构成绕阻结构两侧最外圈利兹线之间的最长距离小于800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收发线圈绕阻结构,其特征在于:构成绕阻结构各圈利兹线之间距离相等。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