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城市综合管廊基坑的止水帷幕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20  96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城市综合管廊基坑的止水帷幕。



背景技术:

综合管廊是利用地下空间资源,解决地下各类管网布置困难的有效途径。综合管廊建设往往采用钢板桩支护,其在基坑开挖时充当挡水、挡土墙的作用。钢板桩支护具有高强、轻质、隔水性好、使用寿命长、安全性高、对空间要求低、环保效果显著等优点。

然而,由于综合管廊埋深比较浅,基坑深度一般比较浅,钢板桩的嵌固深度一般比较小,当地下存在厚度大的流塑状淤泥、松散而富水性强的砂土时,基坑开挖时,基坑外侧的水容易从钢板桩桩底渗入基坑开挖底部,容易有发生漏水涌砂事故,严重影响基坑周边环境安全。另外,钢板桩在打设时由于施工原因,难以保证钢板桩桩身位于同一平面上,导致安装腰梁时,钢板桩与腰梁存在间隙,需要额外的用混凝土砂石填充,导致施工工序增加,成本增加。

现有的止水帷幕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基坑外侧的水容易从钢板桩桩底渗入基坑开挖底部,因为钢板桩的长度比较小,止水范围有限;然后,打入的钢板桩不呈直线,钢板桩与腰梁存在间隙,因为施工存在为人的误差,同时放线一般采用撒石灰粉的方法,石灰粉容易被土体覆盖,导致打钢板桩是的参考点不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用于城市综合管廊基坑的止水帷幕。

为实现该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一种用于城市综合管廊基坑的止水帷幕,包括固定架和横向钢板桩、纵向钢板桩,所述纵向钢板桩设置在两横向钢板桩之间,所述横向钢板桩通过固定架连接固定,所述纵向钢板桩和横向钢板桩均为梯形板状结构,相邻的纵向钢板桩之间相互咬合连接;

所述纵向钢板桩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水泥搅拌桩和第二水泥搅拌桩,纵向钢板桩、第一水泥搅拌桩和第二水泥搅拌桩嵌入式安装在基坑内,其中第一水泥搅拌桩和第二水泥搅拌桩的底部穿透软弱土层或透水砂层进入不透水地层。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架呈长方形结构,所述固定架顶部焊接有吊环,所述固定架下部设置有复数个卡槽,卡槽为等间距设置,横向钢板桩边沿能与卡槽对应卡合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纵向钢板桩的长度小于第一水泥搅拌桩的长度,所述第二水泥搅拌桩顶部与横向钢板桩之间为空桩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纵向钢板桩一侧还设置有围檩与支撑,所述围檩与支撑位于纵向钢板桩与空桩结构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申请利用采用第一、第二水泥土搅拌桩和纵向钢板桩组合的结构,水泥土搅拌桩兼有的挡土性能和良好的抗渗透性,纵向钢板桩具有防水和较好抗弯性能,用其来制作地下基坑的支护以及止水结构,具有防渗水能力强、支护结构抗侧移刚度大等优点;第二水泥搅拌桩顶部为空桩结构,基坑底以上土体被松土而有利于基坑开挖,基坑底以下土体被加固有利于基础结构的施工;本申请的固定架和横向钢板桩组合解决了纵向钢板桩的插打不呈直线的难题,使每个纵向钢板桩都与围檩紧密贴合,减少后期用混凝土填充纵向钢板桩与围檩的间隙的工序,节省了工程造价;同时横向钢板桩与纵向钢板桩结构一样,不用另外购置,节省钢材与方便施工;纵向钢板桩的嵌固深度小于第一水泥搅拌桩的嵌固深度,达到同样止水效果明显的情况下更加节约钢板桩的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施工时俯视面的状态参考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施工时横截面的状态参考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体实施例为一种用于城市综合管廊基坑的止水帷幕,包括固定架1和横向钢板桩2、纵向钢板桩3,所述纵向钢板桩3设置在两横向钢板桩2之间,所述横向钢板桩2通过固定架1连接固定,所述纵向钢板桩3和横向钢板桩2均为梯形板状结构,相邻的纵向钢板桩3之间相互咬合连接;

所述纵向钢板桩3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水泥搅拌桩4和第二水泥搅拌桩5,纵向钢板桩3、第一水泥搅拌桩4和第二水泥搅拌桩5嵌入式安装在基坑6内,其中第一水泥搅拌桩4和第二水泥搅拌桩5的底部穿透软弱土层或透水砂层进入不透水地层7。

为了方便固定横向钢板桩并调整间距,所述固定架1呈长方形结构,所述固定架1顶部焊接有吊环8,所述固定架1下部设置有复数个卡槽9,卡槽9为等间距设置,横向钢板桩2边沿能与卡槽9对应卡合连接。选择不同的卡槽,可以调节两横向钢板桩的间距,以满足纵向钢板桩安装的需要,同时吊环可以方便组装好的固定架和横向钢板桩(形成一个限位导向框)进行水平移动。由于横向钢板桩较短,如果方便移动,就无需制作多个限位导向框,安装好一段纵向钢板桩后,就把限位导向框水平移动一段距离即可。其实横向钢板桩与纵向钢板桩是同样的结构,这样无需额外定制,降低生产成本。

所述纵向钢板桩3的长度小于第一水泥搅拌桩4的长度,所述第二水泥搅拌桩5顶部与横向钢板桩之间为空桩结构12。设置空桩结构后,基坑底以上土体被松土而有利于基坑开挖。

为了更好的固定纵向钢板桩,所述纵向钢板桩3一侧还设置有围檩10与支撑11,所述围檩10与支撑11位于纵向钢板桩3与空桩结构12之间。

施工时,首先用水泥搅拌机施工第一水泥搅拌桩和第二水泥搅拌桩,桩径为500-600mm、搭接200mm并连续排列施工形成封闭止水帷幕框架,第一水泥搅拌桩和第二水泥搅拌桩的桩底均穿透软弱土层或透水砂层进入不透水地层,起基坑止水帷幕作用。其中,第二水泥搅拌桩在设计的桩顶标高以上部分不喷射水泥形成空桩结构,在设计的桩顶标高以下部分喷射水泥形成实桩结构。待其施工完成后,水泥与土体未完全凝固前,分别在第一水泥搅拌桩和第二水泥搅拌桩的桩顶排列处上放置横向钢板桩,横向钢板桩的开口朝上设置,然后根据纵向钢板桩的高度调整好横向钢板桩之间的距离,用固定架的卡槽卡在两横向钢板桩的腹板边沿上,在横向钢板桩的顶部至少安装两个固定架,同时保证两横向钢板桩互相平行。接着,用振动沉桩机沿着两横向钢板桩之间的间隙插打多根纵向钢板桩,纵向钢板桩的插打深度小于第一水泥搅拌桩的深度,能有利于节约钢材,纵向钢板桩之间通过边沿咬合连接,待纵向钢板桩插打到一定的距离时,把两个横向钢板桩沿着第一水泥搅拌桩和第二水泥搅拌桩桩顶的位置移动,移动到没有插打纵向钢板桩位置,安装好固定架,在进行纵向钢板桩的插打施工,以此类推,直到纵向钢板桩的插打完成。纵向钢板桩插打完成后进行开挖,将围檩与支撑的安装在纵向钢板桩侧面。

本申请利用采用第一、第二水泥土搅拌桩和纵向钢板桩组合的结构,水泥土搅拌桩兼有的挡土性能和良好的抗渗透性,纵向钢板桩具有防水和较好抗弯性能,用其来制作地下基坑的支护以及止水结构,具有防渗水能力强、支护结构抗侧移刚度大等优点;

同时第二水泥搅拌桩顶部为空桩结构,基坑底以上土体被松土而有利于基坑开挖,基坑底以下土体被加固有利于基础结构的施工;

然后本申请的固定架和横向钢板桩组合解决了纵向钢板桩的插打不呈直线的难题,使每个纵向钢板桩都与围檩紧密贴合,减少后期用混凝土填充纵向钢板桩与围檩的间隙的工序,节省了工程造价;同时横向钢板桩与纵向钢板桩结构一样,不用另外购置,节省钢材与方便施工;

最后,纵向钢板桩的嵌固深度小于第一水泥搅拌桩的嵌固深度,达到同样止水效果明显的情况下更加节约钢板桩的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城市综合管廊基坑的止水帷幕,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架和横向钢板桩、纵向钢板桩,所述纵向钢板桩设置在两横向钢板桩之间,所述横向钢板桩通过固定架连接固定,所述纵向钢板桩和横向钢板桩均为梯形板状结构,相邻的纵向钢板桩之间相互咬合连接;

所述纵向钢板桩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水泥搅拌桩和第二水泥搅拌桩,纵向钢板桩、第一水泥搅拌桩和第二水泥搅拌桩嵌入式安装在基坑内,其中第一水泥搅拌桩和第二水泥搅拌桩的底部穿透软弱土层或透水砂层进入不透水地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城市综合管廊基坑的止水帷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呈长方形结构,所述固定架顶部焊接有吊环,所述固定架下部设置有复数个卡槽,卡槽为等间距设置,横向钢板桩边沿能与卡槽对应卡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城市综合管廊基坑的止水帷幕,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钢板桩的长度小于第一水泥搅拌桩的长度,所述第二水泥搅拌桩顶部与横向钢板桩之间为空桩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城市综合管廊基坑的止水帷幕,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钢板桩一侧还设置有围檩与支撑,所述围檩与支撑位于纵向钢板桩与空桩结构之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城市综合管廊基坑的止水帷幕,所述纵向钢板桩设置在两横向钢板桩之间,所述横向钢板桩通过固定架连接固定,所述纵向钢板桩和横向钢板桩均为梯形板状结构,相邻的纵向钢板桩之间相互咬合连接;所述纵向钢板桩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水泥搅拌桩和第二水泥搅拌桩,纵向钢板桩、第一水泥搅拌桩和第二水泥搅拌桩嵌入式安装在基坑内。本申请的水泥土搅拌桩兼有的挡土性能和良好的抗渗透性,纵向钢板桩具有防水和较好抗弯性能,用其来制作地下基坑的支护以及止水结构,具有防渗水能力强、支护结构抗侧移刚度大等优点;第二水泥搅拌桩顶部为空桩结构,基坑底以上土体被松土而有利于基坑开挖。

技术研发人员:汪强;姚尚涛;沈建良;高伯乐;俞丹丹;倪佳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国丰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05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9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