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模电感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21  87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感器。



背景技术:

共模电感器用于过滤共模的电磁干扰信号或抑制电磁波。共模电感器通常包括底座、磁芯、绕组以及隔板。绕组缠绕设置于磁芯上,缠绕有绕组的磁芯通过点胶固定于底座上。隔板设置于磁芯内,并通过点胶与磁芯的内表面固定。现有技术中,由于隔板和底座分离设置,在组装过程中,需要设置工站将隔板与磁芯进行定位以及点胶固定,然后再将磁芯、绕组以及隔板结构定位并点胶固定于底座上,装配过程复杂且增加了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共模电感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感器共模电感器装配过程复杂且成本较高的问题。

一种共模电感器,所述共模电感器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基板、连接部以及隔板;在与所述基板的上表面垂直方向上,所述隔板与所述基板间隔预定距离,且所述隔板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基板相连接;所述连接部用于支撑所述隔板;所述基板、所述连接部以及所述隔板一体成型;

磁芯结构,套设于所述隔板上,且被所述基板所支撑;以及

绕组结构,缠绕于所述磁芯结构上。

较佳地,所述绕组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绕组对;每个所述绕组对包括两个绕组;在同一所述绕组对中,两个所述绕组对称设置于所述隔板的两侧,且缠绕于所述磁芯结构上。

较佳地,所述底座还包括两个挡板;两个所述挡板对称设置于所述底座的相对端部,所述连接部夹设于两个所述挡板之间;所述挡板覆盖于所述绕组结构的外侧,以将所述绕组结构的外侧与其他元件之间进行隔离。

较佳地,所述挡板靠近所述基板的一端的厚度小于所述挡板远离所述基板一端的厚度。

较佳地,所述连接部由所述基板的一个边缘垂直向上延伸而成,所述连接部的横截面大致呈三角形;所述隔板的底部与所述连接部的顶部共面设置。

较佳地,所述基板上开设有多个开槽;所述绕组结构包括多个引脚对;每个所述引脚对包括两个引出脚;每个所述引出脚对应一个所述开槽,且收容于对应的所述开槽内。

较佳地,所述底座由塑胶材料制成。

较佳地,在所述磁芯结构的中轴线方向上,所述磁芯结构的厚度小于等于所述隔板的厚度。

较佳地,所述基板的上表面大致呈扇环状;在所述上表面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基板的所述隔板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基板的长度。

较佳地,所述基板的上表面与所述磁芯结构通过点胶固定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共模电感器,通过将所述基板与所述隔板一体成型,在装配时无需对所述基板和所述隔板之间进行定位对准操作,降低所述共模电感器的装配过程复杂程度,保证了所述基板与所述隔板的相对位置。同时,减少了对点胶的使用,可降低所述共模电感器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共模电感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述共模电感器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述底座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共模电感器100

底座10

磁芯结构30

绕组结构50

基板11

上表面112

下表面114

连接部13

隔板14

挡板15

开槽17

绕组对51

绕组512

引脚对514

引出脚5141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没接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立即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非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共模电感器100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2,其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的共模电感器100的立体示意图以及部分分解示意图。

所述共模电感器100包括底座10、磁芯结构30以及绕组结构50。

所述底座10用于支撑磁芯结构30以及所述绕组结构50。所述底座10包括基板11、连接部13、隔板14以及两个挡板15。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板11、所述连接部13、所述隔板14以及两个所述挡板15一体成型。所述底座10由塑胶材料制成的绝缘板。

所述基板11用于支撑所述磁芯结构30。在z方向上,所述基板11的厚度由中心位置向两端递减。也就是说,所述基板11两端的厚度大于所述基板中部的厚度。所述基板11包括上表面112以及与所述上表面112相对设置的下表面114。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表面112大致呈扇环状,所述下表面114为平面,且大致呈长方形。所述上表面112的弧形边缘沿x方向延伸,所述上表面112的直线边缘沿y方向延伸。所述上表面112通过粘结结构(图未示)与所述磁芯结构30和所述绕组结构50固定为一体。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粘结结构为点胶。

所述连接部13设置于所述基板11的中央,用于支撑所述隔板14。所述连接部13由所述上表面112的弧形边缘沿与所述下表面114垂直的方向(所述z方向)垂直向上延伸而成。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13沿与所述上表面112垂直方向(所述z方向)上的横截面大致呈三角形。

所述隔板14与所述基板11间隔设置,且位于所述上表面112上方。所述隔板14与所述上表面112垂直设置。所述连接部13与所述上表面112垂直的侧面与所述隔板14相互垂直。即,在y方向上,所述连接部13与所述隔板14垂直;在z方向上,所述隔板14与所述上表面112垂直。所述隔板14的底面于所述连接部13的顶面共面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板14大致呈长方体。在所述y方向上,所述隔板14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基板11的长度,以保证所述磁芯结构30在所述隔板14上的稳定性。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y方向上,所述隔板14的长度与所述基板11的长度相等。在其他实施例中,在所述y方向上,所述隔板14的长度小于所述基板11的长度。

两个所述挡板15设置于所述基板11的相对两端。所述连接部13位于两个所述挡板15之间。所述挡板15覆盖于所述绕组结构50的外侧,以将所述绕组结构50的外侧与其他元件之间进行隔离,降低其他元件对所述绕组结构50的干扰。在所述z方向上,所述挡板15的厚度由靠近所述基板11的一侧向远离所述基板11的一侧递增。也就是说,所述挡板15越靠近所述基板11位置的厚度小于所述挡板15远离所述基板11位置的厚度。所述挡板15的上表面与所述基板11的上表面112为一体成型。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板15的上表面也成扇环状。

请一并参阅图3,其为所述底座10另一角度的示意图。所述底座10上还开设多个开槽17。所述开槽17开设于所述基板11与所述挡板15相邻的端部,且贯穿所述上表面112和所述下表面114。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槽17在所述y方向上的横截面大致呈c字型。所述开槽17用于将所述绕组结构50的部分收容于内。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0上开设有四个所述开槽17。四个所述开槽17对称设置于所述基板11的四个角落。

所述磁芯结构30大致呈圆环状。所述磁芯结构30放置于所述上表面112。所述磁芯结构30套设于所述隔板上。所述磁芯结构30的下半部分收容于所述基板11和所述隔板14之间,所述磁芯结构30的上半部分位于所述隔板14和所述连接部13的上方。在所述磁芯结构30的中轴线方向(所述y方向)上,所述磁芯结构30的厚度小于等于所述隔板14的厚度。

所述绕组结构50缠绕设置于所述磁芯结构30上。所述绕组结构50包括至少一个绕组对51。每个绕组对51包括两个绕组512。在同一所述绕组对51内,两个所述绕组对51相对所述隔板14对称设置。在同一所述绕组对51内,一个所述绕组512缠绕设置于所述磁芯结构30位于所述隔板14的一侧,另一个所述绕组512缠绕设置于所述磁芯结构30位于所述隔板14的另一侧。每个所述绕组对51具有一个所述引脚对514。每个所述引脚对514包括两个引出脚5141。所述引出脚5141垂直于所述基板11设置,且收容于所述开槽内。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绕组结构50还可根据需求设置多对所述绕组对51。

所述共模电感器100的装配过程如下:

将所述绕组结构50缠绕于所述磁芯结构30上,以形成位于所述隔板14两侧的所述绕组对51。将缠绕有所述绕组结构50的所述磁芯结构30套设于所述隔板上,所述引出脚5141收容于对应的开槽17内。将所述磁芯结构30下半部的侧面与所述连接部13相抵接,使得所述磁芯结构30的下半部完成收容于所述隔板14和所述基板11之间。利用粘结结构将所述磁芯结构30固定于所述基板11的上表面上。所述挡板15与所述绕组结构50靠近所述基板11的外侧相抵接,以将所述绕组结构50在与所述基板11的上表面平行方向上与其他元件隔开,减少其他元件对所述绕组结构50的干扰。

上述所述共模电感器100,通过将所述基板11与所述隔板14一体成型,在装配时无需对所述基板11和所述隔板14之间进行定位对准操作,降低所述共模电感器100的装配过程复杂程度,保证了所述基板11与所述隔板14的相对位置。同时,减少了对点胶的使用,可降低所述共模电感器100的成本。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共模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模电感器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基板、连接部以及隔板;在与所述基板的上表面垂直方向上,所述隔板与所述基板间隔预定距离,且所述隔板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基板相连接;所述连接部用于支撑所述隔板;所述基板、所述连接部以及所述隔板一体成型;

磁芯结构,套设于所述隔板上,且被所述基板所支撑;以及

绕组结构,缠绕于所述磁芯结构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模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绕组对;每个所述绕组对包括两个绕组;在同一所述绕组对中,两个所述绕组对称设置于所述隔板的两侧,且缠绕于所述磁芯结构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模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还包括两个挡板;两个所述挡板对称设置于所述底座的相对端部,所述连接部夹设于两个所述挡板之间;所述挡板覆盖于所述绕组结构的外侧,以将所述绕组结构的外侧与其他元件之间进行隔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共模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靠近所述基板的一端的厚度小于所述挡板远离所述基板一端的厚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模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由所述基板的一个边缘垂直向上延伸而成,所述连接部的横截面大致呈三角形;所述隔板的底部与所述连接部的顶部共面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模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开设有多个开槽;所述绕组结构包括多个引脚对;每个所述引脚对包括两个引出脚;每个所述引出脚对应一个所述开槽,且收容于对应的所述开槽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模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由塑胶材料制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模电感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磁芯结构的中轴线方向上,所述磁芯结构的厚度小于等于所述隔板的厚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共模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上表面大致呈扇环状;在所述上表面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基板的所述隔板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基板的长度。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模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上表面与所述磁芯结构通过点胶固定为一体。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共模电感器,其包括底座、磁芯结构以及绕组结构。底座包括基板、连接部以及隔板。在与基板的上表面垂直方向上,隔板与基板间隔预定距离,且隔板通过连接部与基板相连接。连接部用于支撑隔板。基板、连接部以及隔板一体成型。磁芯结构套设于隔板上,且被基板所支撑。绕组结构缠绕于磁芯结构上。利用基板、连接部以及隔板一体成型,可降低共模电感器的装配复杂程度。

技术研发人员:鞠万金;吴杰英;刘宏;王伟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京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30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9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