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21  100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装置。



背景技术:

生态护坡是指开挖边坡形成以后,通过种植植物,利用植物与边坡的相互作用产生防护、加固边坡表层的效果,使之既能满足对边坡表层稳定的要求,又能恢复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护坡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护坡、固坡手段,现有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装置不便于对雨水进行收集,雨水对素土层造成冲刷,影响生态护坡装置的护坡、固坡效果,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且便于市场推广与应用。

现有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装置不便于对雨水进行收集,雨水对素土层造成冲刷,影响生态护坡装置的护坡、固坡效果,护坡装置固定稳定性较差,容易出现脱落的现象,降低护坡装置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装置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装置,以解决现有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装置不便于对雨水进行收集,雨水对素土层造成冲刷,影响生态护坡装置的护坡、固坡效果,护坡装置固定稳定性较差,容易出现脱落的现象,降低护坡装置的使用寿命的问题。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装置,包括下水管,第一挡板,集水组件,护坡组件,第二挡板,通水石和坝坡,所述下水管安装在坝坡内部的上方,且下水管内部的上方设置有过滤网;所述第一挡板嵌装在坝坡上方的内侧;所述护坡组件安装在坝坡的倾斜端;所述集水组件嵌装在护坡组件的内部,且集水组件的下端位于坝坡的内部;所述第二挡板安装在坝坡内侧的下方;所述通水石嵌装在第二挡板的内部,且通水石的上端与护坡组件的下端相连。

所述集水组件包括集水罩,过滤石,输水管和集水管,所述集水罩采用多个,且集水罩嵌装在护坡组件内部的上方;所述过滤石采用多个,且过滤石安装在集水罩的内部;所述输水管采用多个,且输水管的上端与集水罩相连,该输水管的下端贯穿至坝坡的内部;所述集水管嵌装在坝坡的内部,且集水管的上端与下水管的下端相连,该集水管与输水管的下端相连,其中集水管的下端位于通水石的下端。

所述集水罩的上端采用敞口式,且集水罩的上端与护坡组件的上表面对齐;所述过滤石的尺寸与集水罩的尺寸匹配;所述集水管的下端与排水系统相连。

所述护坡组件包括护坡圈,素土层,固定杆和防脱杆,所述素土层设置在坝坡的倾斜端;所述护坡圈采用多个,且护坡圈嵌装在素土层的上端;所述固定杆采用多个,且固定杆插接在护坡圈和素土层上;所述防脱杆采用多个,且防脱杆焊接在固定杆两侧的下端。

所述护坡圈采用八边环形;所述固定杆的下端位于坝坡的内部;所述防脱杆采用倾斜状,且防脱杆远离固定杆的一端高于防脱杆靠近固定杆的一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集水组件的设置,下雨时,雨水通过集水罩进入输水管内,通过集水管将雨水输送至排水系统中,达到收集雨水的目的,避免雨水对素土层造成冲刷,保证生态护坡装置的护坡、固坡效果。

2.本实用新型的护坡组件的设置,护坡圈的中间露出素土层,将植被种植的护坡圈的素土层内,植被在素土层内扎根,对护坡圈起到固定的作用,固定杆对护坡圈起到稳固的作用,提高护坡圈固定的稳定性,防脱杆对固定杆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固定杆出现脱落的现象,提高护坡装置的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石和通水石的设置,过滤石对雨水中的素土进行过滤,达到阻挡素土的目的,保证集水组件正常运行,通水石便于护坡组件下端的雨水汇入排水系统,避免出现积水的现象,提高护坡装置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集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护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护坡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下水管,2-第一挡板,3-集水组件,31-集水罩,32-过滤石,33-输水管,34-集水管,4-护坡组件,41-护坡圈,42-素土层,43-固定杆,44-防脱杆,5-第二挡板,6-通水石,7-坝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装置,包括下水管1,第一挡板2,集水组件3,护坡组件4,第二挡板5,通水石6和坝坡7,所述下水管1安装在坝坡7内部的上方,且下水管1内部的上方设置有过滤网;所述第一挡板2嵌装在坝坡7上方的内侧;所述护坡组件4安装在坝坡7的倾斜端;所述集水组件3嵌装在护坡组件4的内部,且集水组件3的下端位于坝坡7的内部;所述第二挡板5安装在坝坡7内侧的下方;所述通水石6嵌装在第二挡板5的内部,且通水石6的上端与护坡组件4的下端相连。

所述集水组件3包括集水罩31,过滤石32,输水管33和集水管34,下雨时,雨水通过集水罩31进入输水管33内,通过集水管34将雨水输送至排水系统中,达到收集雨水的目的,避免雨水对素土层42造成冲刷,保证生态护坡装置的护坡、固坡效果,过滤石32对雨水中的素土进行过滤,达到阻挡素土的目的,保证集水组件3正常运行。

所述护坡组件4包括护坡圈41,素土层42,固定杆43和防脱杆44,护坡圈41的中间露出素土层42,将植被种植的护坡圈41的素土层42内,植被在素土层42内扎根,对护坡圈41起到固定的作用,固定杆43对护坡圈41起到稳固的作用,提高护坡圈41固定的稳定性,防脱杆44对固定杆43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固定杆43出现脱落的现象,提高护坡装置的使用寿命。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中,护坡圈41的中间露出素土层42,将植被种植的护坡圈41的素土层42内,植被在素土层42内扎根,对护坡圈41起到固定的作用,固定杆43对护坡圈41起到稳固的作用,提高护坡圈41固定的稳定性,防脱杆44对固定杆43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固定杆43出现脱落的现象,提高护坡装置的使用寿命,下雨时,雨水通过集水罩31进入输水管33内,通过集水管34将雨水输送至排水系统中,达到收集雨水的目的,避免雨水对素土层42造成冲刷,保证生态护坡装置的护坡、固坡效果,过滤石32对雨水中的素土进行过滤,达到阻挡素土的目的,保证集水组件3正常运行。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水管(1),第一挡板(2),集水组件(3),护坡组件(4),第二挡板(5),通水石(6)和坝坡(7),所述下水管(1)安装在坝坡(7)内部的上方,且下水管(1)内部的上方设置有过滤网;所述第一挡板(2)嵌装在坝坡(7)上方的内侧;所述护坡组件(4)安装在坝坡(7)的倾斜端;所述集水组件(3)嵌装在护坡组件(4)的内部,且集水组件(3)的下端位于坝坡(7)的内部;所述第二挡板(5)安装在坝坡(7)内侧的下方;所述通水石(6)嵌装在第二挡板(5)的内部,且通水石(6)的上端与护坡组件(4)的下端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组件(3)包括集水罩(31),过滤石(32),输水管(33)和集水管(34),所述集水罩(31)采用多个,且集水罩(31)嵌装在护坡组件(4)内部的上方;所述过滤石(32)采用多个,且过滤石(32)安装在集水罩(31)的内部;所述输水管(33)采用多个,且输水管(33)的上端与集水罩(31)相连,该输水管(33)的下端贯穿至坝坡(7)的内部;所述集水管(34)嵌装在坝坡(7)的内部,且集水管(34)的上端与下水管(1)的下端相连,该集水管(34)与输水管(33)的下端相连,其中集水管(34)的下端位于通水石(6)的下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罩(31)的上端采用敞口式,且集水罩(31)的上端与护坡组件(4)的上表面对齐;所述过滤石(32)的尺寸与集水罩(31)的尺寸匹配;所述集水管(34)的下端与排水系统相连。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坡组件(4)包括护坡圈(41),素土层(42),固定杆(43)和防脱杆(44),所述素土层(42)设置在坝坡(7)的倾斜端;所述护坡圈(41)采用多个,且护坡圈(41)嵌装在素土层(42)的上端;所述固定杆(43)采用多个,且固定杆(43)插接在护坡圈(41)和素土层(42)上;所述防脱杆(44)采用多个,且防脱杆(44)焊接在固定杆(43)两侧的下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坡圈(41)采用八边环形;所述固定杆(43)的下端位于坝坡(7)的内部;所述防脱杆(44)采用倾斜状,且防脱杆(44)远离固定杆(43)的一端高于防脱杆(44)靠近固定杆(43)的一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装置,包括下水管,第一挡板,集水组件,护坡组件,第二挡板,通水石和坝坡,本实用新型的集水组件的设置,下雨时,雨水通过集水罩进入输水管内,通过集水管将雨水输水至排水系统中,达到收集雨水的目的,避免雨水对素土层造成冲刷,保证生态护坡装置的护坡、固坡效果;护坡组件的设置,护坡圈的中间露出素土层,将植被种植的护坡圈的素土层内,植被在素土层内扎根,对护坡圈起到固定的作用,固定杆对护坡圈起到稳固的作用,提高护坡圈固定的稳定性,防脱杆对固定杆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固定杆出现脱落的现象,提高护坡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马如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内蒙古力港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18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9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