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的基坑支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21  100


本实用新型属于基坑支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保的基坑支护装置。



背景技术:

基坑支护为保护地下主体结构施工和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采用的临时性支挡、加固、保护与地下水控制的措施。基坑支护工程是个临时工程,设计的安全储备相对可以小些,但又与地区性有关,并且基坑支护工程造价高,开工数量多,是各施工单位争夺的重点,又由于技术复杂,涉及范围广,变化因素多,事故频繁,是建筑工程中最具有挑战性的技术上的难点,同时也是降低工程造价,确保工程质量的重点,现常有的支护方式有:排桩支护,桩撑、桩锚、排桩悬臂;地下连续墙支护,地连墙+支撑;水泥挡土墙;土钉墙(喷锚支护);逆作拱墙;原状土放坡;桩、墙加支撑系统;以及上述方法的组合。

综上所述,现有支护方法多为临时性质,常在工程完成后需要拆掉,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且拆解过程麻烦,同时造成一定的污染,故上述问题有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环保的基坑支护装置,旨在解决不可循环利用和拆解麻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环保的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支护柱、螺栓、支护板、螺母和右支护柱;

所述左支护柱包括顶梁、支护杆、左连接部和右连接部,所述顶梁下部设有所述支护杆,所述支护杆左侧设有所述左连接部,所述左连接部中部设有一左安装槽,所述左连接部在竖直方向上等距开设有四个安装孔,所述支护杆右侧设有所述右连接部,所述右连接部结构与所述左连接部相同;

所述支护板包括容置槽、连接部,所述支护板上部设有所述容置槽,所述支护板上部设有上安装孔,所述支护板下部设有所述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有下安装孔;

所述右支护柱与所述左支护柱的结构、材料均相同;

所述左支护柱与所述支护板通过所述螺栓和所述螺母配合连接紧固,所述右支护柱与所述支护板同样通过所述螺栓和所述螺母配合连接紧固。

更进一步地,所述顶梁截面形状为矩形。

更进一步地,所述支护杆下部设有倒角。

更进一步地,所述支护杆下部设有镀锌层。

更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沿竖直方向上的间距与所述上安装孔和所述下安装孔竖直方向的间距相等。

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形状为楔形。

更进一步地,所述左支护柱和所述支护板材料均为q235刚。

关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由于所述顶梁采用截面积更大的矩形,这样有利于支护柱的打桩以及后期的拔出;由于所述支护杆下部设有倒角,这样同样有利于支护柱的打桩;由于所述支护杆下部设有镀锌层,这样有利于保护支护柱下部不被腐蚀,从而更好的实现循环利用;由于所述连接部形状为楔形,这样有利于所述支护板插入所述容置槽或者工地;由于所述支护柱和所述支护板采用螺栓连接,这样有利于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装和拆卸连接板,从而达到节省资源和循环利用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左支护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支护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环保的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支护柱1、螺栓2、支护板3、螺母4和右支护柱5;

左支护柱包括顶梁11、支护杆12、左连接部13和右连接部14,顶梁11下部设有支护杆12,支护杆12左侧设有左连接部13,左连接部13中部设有一左安装槽131,左连接部13沿竖直方向等距开设有四个安装孔132,支护杆右侧14设有右连接部14,右连接部14结构与左连接部13相同;

支护板3包括容置槽31、连接部32,支护板3上部设有容置槽31,支护板3上部设有上安装孔311,支护板3下部设有连接部32,连接部32上设有下安装孔321;

右支护柱5与左支护柱1的结构相同;

左支护柱1与支护板3通过螺栓2和螺母4配合连接紧固,右支护柱5与支护板3同样通过螺栓2和螺母4配合连接紧固。

顶梁11截面形状为矩形,这样便于支护柱钉入或拔出工地。

左支护杆1下部设有倒角,便于支护柱钉入工地。

左支护杆1下部设有镀锌层,保护支护柱不被腐蚀,便于循环利用。

安装孔132沿竖直方向上的间距与上安装孔311和下安装孔321竖直方向的间距相等,便于支护板3间的安装与拆卸。

连接部32形状为楔形,便于位于最下方的支护板3插入工地中。

左支护柱1和支护板3的材料均为q235刚,这样能保证支护装置的强度,以及便于后期回收。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应先将左支护杆1和右支护杆5钉入工地中,并且保证两支护杆的钉入深度保持基本一致,然后根据所处基坑位置的地质状况和支护要求合理安装好支护板3,必要时,最下方的支护板可以插入工地;拆除时,先取下螺栓2和螺母4,卸下支护板3,通过顶梁11的大截面将支护柱拔出。

关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由于所述顶梁11采用截面积更大的矩形,这样有利于支护柱的打桩以及后期的拔出;由于所述支护杆下部12设有倒角,这样同样有利于支护柱的打桩;由于所述支护杆下部12设有镀锌层,这样有利于保护支护柱下部不被腐蚀,从而更好的实现循环利用;由于所述连接32部形状为楔形,这样有利于所述支护板3插入所述容置槽或者工地;由于所述左支护柱1、右支护柱5和所述支护板3采用螺栓连接,这样有利于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装和拆卸,从而达到节省资源和循环利用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环保的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支护柱(1)、螺栓(2)、支护板(3)、螺母(4)和右支护柱(5);

所述左支护柱(1)包括顶梁(11)、支护杆(12)、左连接部(13)和右连接部(14),所述顶梁(11)下部设有所述支护杆(12),所述支护杆(12)左侧设有所述左连接部(13),所述左连接部(13)中部设有一左安装槽(131),所述左连接部(13)在竖直方向上等距开设有四个安装孔(132),所述支护杆(12)右侧设有所述右连接部(14),所述右连接部(14)结构与所述左连接部(13)相同;

所述支护板(3)包括容置槽(31)、连接部(32),所述支护板(3)上部设有所述容置槽(31),所述支护板(3)上部设有上安装孔(311),所述支护板(3)下部设有所述连接部(32),所述连接部(32)上设有下安装孔(321);

所述右支护柱(5)与所述左支护柱(1)的结构相同;

所述左支护柱(1)与所述支护板(3)通过所述螺栓(2)和所述螺母(4)配合连接紧固,所述右支护柱(5)与所述支护板(3)同样通过所述螺栓(2)和所述螺母(4)配合连接紧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的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梁(11)截面形状为矩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的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杆(12)下部设有倒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环保的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杆(12)下部设有镀锌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的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132)沿竖直方向上的间距与所述上安装孔(311)和所述下安装孔(321)竖直方向的间距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的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32)形状为楔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的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护柱(1)和所述支护板(3)材料为q235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基坑支护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环保的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支护柱、螺栓、支护板、螺母和右支护柱,支护柱钉入工地,支护柱与支护板则通过螺栓和螺母配合连接紧固,由于采用大截面积的顶梁,设有倒角和镀锌层支护杆,这样有利于支护柱的打桩和保护,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由于支护柱和支护板采用螺栓连接,这样有利于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装和拆卸连接板,从而达到节省资源和循环利用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陈彩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环境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07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9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