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失模铸造用方便倒砂的下砂斗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21  130


本实用新型属于消失模铸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失模铸造用方便倒砂的下砂斗。



背景技术:

消失模铸造(又称实型铸造)是将与铸件尺寸形状相似的石蜡或泡沫模型粘结组合成模型簇,刷涂耐火涂料并烘干后,埋在干石英砂中振动造型,在负压下浇注,使模型气化,液体金属占据模型位置,凝固冷却后形成铸件的新型铸造方法。

铸件在砂箱内冷却后,需要将铸件取出,而砂箱内的石英砂一般是通过抽砂设备抽出至后续处理区的下砂斗内,此方式速度慢,且增加了抽砂设备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将承载砂箱的翻转设备直接移动至下砂斗顶部,将砂箱翻转后,其内铸件和石英砂直接倒入下砂斗内进行分离,省时省力,节约成本的消失模铸造用方便倒砂的下砂斗。

本实用新型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消失模铸造用方便倒砂的下砂斗,包括有斗体、闸门装置、格栅板和砂箱钢轨;斗体顶部的后侧设有砂箱钢轨,用于承载翻转砂箱设备;斗体内设有格栅板,用于初步过滤石英砂;斗体底部开口处连接有闸门装置,用于控制其底部开口的开合。

进一步的,斗体顶部一侧设有挡砂墙。

进一步的,斗体为上宽下窄的倒四棱锥形。

进一步的,闸门装置包括有第一支座、第二支座、缓冲板、挡板、垫板和托板;斗体底部开口处连接有出砂管,出砂管内底部设有缓冲板,缓冲板上均布有多个第一出砂孔;出砂管底部通过螺栓螺母连接有托板,且托板与出砂管之间设有垫板;斗体外壁一侧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第一支座上铰接有第一铰接杆,第二支座上铰接有第二铰接杆,第一铰接杆顶端连接有拉杆,底端通过第一连接杆与第二铰接杆一端铰接,第二铰接杆另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另一端与插板的连接块铰接;插板插入托板与缓冲板之间的间隙内,插板上设有对应第一出砂孔的第二出砂孔,且插板上远离连接块的端部开有出砂凹缺。

进一步的,缓冲板上的第一出砂孔为两排三列排布,插板上的第二出砂孔为两排两列排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斗体顶部后侧的砂箱钢轨,能够将砂箱移动至斗体顶部位置将其翻转,直接将铸件和石英砂都倒入斗体内,而铸件落在斗体内的格栅板上,石英砂通过格栅板落入斗体底部,如此能够快速将石英砂和铸件分离,且收集石英砂循环利用,在倒砂过程中,挡砂墙能够防止石英砂溅射导致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闸门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缓冲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插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斗体,2-闸门装置,201-第一支座,202-第一铰接杆,203-拉杆,204-第一连接杆,205-第二支座,206-第二铰接杆,207-第二连接杆,208-出砂管,209-缓冲板,210-第一出砂孔,211-挡板,212-第二出砂孔,213-出砂凹缺,214-垫板,215-托板,216-连接块,3-格栅板,4-砂箱钢轨,5-挡砂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一种消失模铸造用方便倒砂的下砂斗,如图1-5所示,包括有斗体1、闸门装置2、格栅板3和砂箱钢轨4;斗体1顶部的后侧设有砂箱钢轨4,用于承载翻转砂箱设备;斗体1内设有格栅板3,用于初步过滤石英砂;斗体1底部开口处连接有闸门装置2,用于控制其底部开口的开合。

其中,斗体1顶部一侧设有挡砂墙5。

其中,斗体1为上宽下窄的倒四棱锥形。

其中,闸门装置2包括有第一支座201、第二支座205、缓冲板209、挡板211、垫板214和托板215;斗体1底部开口处连接有出砂管208,出砂管208内底部设有缓冲板209,缓冲板209上均布有多个第一出砂孔210;出砂管208底部通过螺栓螺母连接有托板215,且托板215与出砂管208之间设有垫板214;斗体1外壁一侧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支座201和第二支座205;第一支座201上铰接有第一铰接杆202,第二支座205上铰接有第二铰接杆206,第一铰接杆202顶端连接有拉杆203,底端通过第一连接杆204与第二铰接杆206一端铰接,第二铰接杆206另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接杆207,第二连接杆207另一端与插板的连接块216铰接;插板插入托板215与缓冲板209之间的间隙内,插板上设有对应第一出砂孔210的第二出砂孔212,且插板上远离连接块216的端部开有出砂凹缺213。

其中,缓冲板209上的第一出砂孔210为两排三列排布,插板上的第二出砂孔212为两排两列排布。

当砂箱内的铸件冷却后,将其转移至翻转设备上,翻转设备通过砂箱钢轨4移动至合适位置后,将砂箱翻转,砂箱内的石英砂和铸件均倒入斗体1内,铸件落在格栅板3上,而石英砂通过格栅板3落入斗体1底部,如此能够快速将石英砂和铸件分离,且收集石英砂循环利用,在倒砂过程中,挡砂墙5能够防止石英砂溅射导致浪费。

当需要将斗体1内的石英砂排出时,顺时针掰动拉杆203,使得第一铰接杆202底端推动第一连接杆204向靠近斗体1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得第二铰接杆206逆时针摆动,进而通过第二连接杆207拉动插板移动,使得插板上的第二出砂孔212和出砂凹缺213依次对应缓冲板209上的第一出砂孔210,形成出砂通道,如此即可将斗体1内的石英砂排出。需要关闭出砂通道时,逆时针掰动拉杆203至出砂角度即可带动插板移动至出砂位置,第一出砂孔210和第二出砂孔212错开即可关闭出砂通道。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消失模铸造用方便倒砂的下砂斗,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斗体(1)、闸门装置(2)、格栅板(3)和砂箱钢轨(4);斗体(1)顶部的后侧设有砂箱钢轨(4),用于承载翻转砂箱设备;斗体(1)内设有格栅板(3),用于初步过滤石英砂;斗体(1)底部开口处连接有闸门装置(2),用于控制其底部开口的开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失模铸造用方便倒砂的下砂斗,其特征在于,斗体(1)顶部一侧设有挡砂墙(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消失模铸造用方便倒砂的下砂斗,其特征在于,斗体(1)为上宽下窄的倒四棱锥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消失模铸造用方便倒砂的下砂斗,其特征在于,闸门装置(2)包括有第一支座(201)、第二支座(205)、缓冲板(209)、挡板(211)、垫板(214)和托板(215);斗体(1)底部开口处连接有出砂管(208),出砂管(208)内底部设有缓冲板(209),缓冲板(209)上均布有多个第一出砂孔(210);出砂管(208)底部通过螺栓螺母连接有托板(215),且托板(215)与出砂管(208)之间设有垫板(214);斗体(1)外壁一侧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支座(201)和第二支座(205);第一支座(201)上铰接有第一铰接杆(202),第二支座(205)上铰接有第二铰接杆(206),第一铰接杆(202)顶端连接有拉杆(203),底端通过第一连接杆(204)与第二铰接杆(206)一端铰接,第二铰接杆(206)另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接杆(207),第二连接杆(207)另一端与插板的连接块(216)铰接;插板插入托板(215)与缓冲板(209)之间的间隙内,插板上设有对应第一出砂孔(210)的第二出砂孔(212),且插板上远离连接块(216)的端部开有出砂凹缺(2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消失模铸造用方便倒砂的下砂斗,其特征在于,缓冲板(209)上的第一出砂孔(210)为两排三列排布,插板上的第二出砂孔(212)为两排两列排布。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消失模铸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失模铸造用方便倒砂的下砂斗。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将承载砂箱的翻转设备直接移动至下砂斗顶部,将砂箱翻转后,其内铸件和石英砂直接倒入下砂斗内进行分离,省时省力,节约成本的消失模铸造用方便倒砂的下砂斗。一种消失模铸造用方便倒砂的下砂斗,包括有斗体、闸门装置、格栅板和砂箱钢轨;斗体顶部的后侧设有砂箱钢轨,用于承载翻转砂箱设备;斗体内设有格栅板。本实用新型达到了省时省力,节约成本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吴爱珠;鲍明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力天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17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9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