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合金铸造用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21  93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合金铸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铝合金铸造用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铸造是人类掌握比较早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已有约6000年的历史。中国约在公元前1700~前1000年之间已进入青铜铸件的全盛期,工艺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铸造是将液体金属浇铸到与零件形状相适应的铸造空腔中,待其冷却凝固后,以获得零件或毛坯的方法。

铝合金在铸造完成后,要对其进行取出,而传统的夹持工具过于单一,而且夹持效果差,在夹持输送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夹持松动,导致铝合金产品掉落至地面,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铝合金铸造用夹持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合金铸造用夹持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铝合金铸造用夹持装置,其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下端装配有移动结构,所述支撑架右侧壁面上端装配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下壁面安装有升降结构,所述升降结构下端装配有夹持结构;

所述移动结构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表面开设有梯形滑槽,所述梯形滑槽内前后滑动安装有与梯形滑槽匹配的滑块,所述滑块内前后贯穿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后端与梯形滑槽后侧壁面转动连接,且螺纹杆前端向前延伸穿出基座,所述螺纹杆穿出基座端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电源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连接;

所述升降结构包括安装于安装板下壁面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电源的输入端竖直向下,且第二电机驱动端上装配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电机四角处装配有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上端均转动安装于安装板下壁面,所述第一丝杆上端均固定套装有第二齿轮,两对所述第二齿轮分别与第一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一丝杆上均螺纹套装有套管,两对所述套管下端共同安装有升降板,所述第二电机电源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连接;

所述夹持结构包括开设于升降板下壁面的凹槽,所述凹槽内水平装配有对拉丝杆,所述对拉丝杆左端转动安装于凹槽左侧壁面上,且对拉丝杆右端穿出升降板,所述对拉丝杆穿出升降板端装配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安装于升降板下壁面,所述对拉丝杆的反向螺纹上分别螺旋套装有夹板,且夹板上端位于凹槽所内,所述夹板与凹槽左右滑动连接,所述第三电机电源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连接。

优选的,一对所述夹板相互远离端均装配有辅助固定结构,所述辅助固定结构包括开设于一对夹板相互远离面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均上下滑动安装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端均装配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分别安装于一对夹板侧面上,所述固定板上均竖直贯穿有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向上延伸贯穿固定板,所述第二丝杆与固定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丝杆穿出固定板端均装配有转盘,所述第二丝杆均下端转动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分别固定安装于夹板侧面上,一对所述连接块相互远离端均铰接有l型板。

优选的,所述凹槽内左右壁面之间装配有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贯穿一对夹板,且第一滑杆与夹板之间左右滑动连接。

优选的,一对所述安装槽上下壁面之间均安装有第二滑杆,所述第二滑杆分别贯穿连接块,且第二滑杆与连接块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右侧壁面安装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上端向右倾斜安装于安装板下壁面。

优选的,一对所述夹板相互靠近侧分别安装有橡胶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铝合金铸造用夹持装置结构合理,设计新颖,通过移动结构、夹持结构以及升降结构之间的配合,可以实现对铸件的夹持以及运输,工作效率高,并且升降结构的升降过程稳定,不会造成颤动,通过设置的辅助固定结构进一步对铸件进行固定,避免铸件掉落,本实用新型可以适用于多种不同型号的铸件,适用性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左侧视图。

1-支撑架、2-移动结构、3-安装板、4-升降结构、5-夹持结构、21-基座、22-梯形滑槽、23-滑块、24-螺纹杆、25-第一电机、41-第二电机、42-第一齿轮、43-第一丝杆、44-第二齿轮、45-套管、46-升降板、51-凹槽、52-对拉丝杆、53-第三电机、54-夹板、6-辅助固定结构、61-安装槽、62-连接块、63-固定板、64-第二丝杆、65-转盘、66-支撑板、67-l型板、7-第一滑杆、8-第二滑杆、9-加强杆、10-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铝合金铸造用夹持装置,其包括支撑架1,支撑架1下端装配有移动结构2,支撑架1右侧壁面上端装配有安装板3,安装板3下壁面安装有升降结构4,升降结构4下端装配有夹持结构5;

移动结构2包括基座21,基座21上表面开设有梯形滑槽22,梯形滑槽22内前后滑动安装有与梯形滑槽22匹配的滑块23,滑块23内前后贯穿有螺纹杆24,螺纹杆24后端与梯形滑槽22后侧壁面转动连接,且螺纹杆24前端向前延伸穿出基座21,螺纹杆24穿出基座21端安装有第一电机25,第一电机25电源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连接;

启动第一电机25,第一电机25工作带动螺纹杆24在滑块23内转动,使滑块23在梯形滑槽22内前后滑动,从而带动支撑架1进行前后移动,进而带动安装板3前后移动。

升降结构4包括安装于安装板3下壁面的第二电机41,第二电机41电源的输入端竖直向下,且第二电机41驱动端上装配有第一齿轮42,第二电机41四角处装配有第一丝杆43,第一丝杆43上端均转动安装于安装板3下壁面,第一丝杆43上端均固定套装有第二齿轮44,两对第二齿轮44分别与第一齿轮42啮合连接,第一丝杆43上均螺纹套装有套管45,两对套管45下端共同安装有升降板46,第二电机41电源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连接;

启动第二电机41,第二电机41工作带动第一齿轮42转动,在第一齿轮42的作用下带动第二齿轮44转动,与此同时,在第二齿轮44的作用下,第一丝杆43在套管45转动,带动套管45上下移动,从而使升降板46上下移动。

夹持结构5包括开设于升降板46下壁面的凹槽51,凹槽51内水平装配有对拉丝杆52,对拉丝杆52左端转动安装于凹槽51左侧壁面上,且对拉丝杆52右端穿出升降板46,对拉丝杆52穿出升降板46端装配有第三电机53,第三电机53安装于升降板46下壁面,对拉丝杆52的反向螺纹上分别螺旋套装有夹板54,且夹板54上端位于凹槽51所内,夹板54与凹槽51左右滑动连接,第三电机53电源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连接。

启动第三电机53,第三电机53工作带动对拉丝杆52转动,通过对拉丝杆52的转动,可以使一对夹板54相互靠近或者分离,当一对夹板54靠近时对铸件进行夹持,当需要放下铸件时,使一对夹板54相离。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一对夹板54相互远离端均装配有辅助固定结构6,辅助固定结构6包括开设于一对夹板54相互远离面的安装槽61,安装槽61内均上下滑动安装有连接块62,连接块62上端均装配有固定板63,固定板63分别安装于一对夹板54侧面上,固定板63上均竖直贯穿有第二丝杆64,第二丝杆64向上延伸贯穿固定板63,第二丝杆64与固定板63转动连接,第二丝杆64穿出固定板63端均装配有转盘65,第二丝杆64均下端转动安装有支撑板66,支撑板66分别固定安装于夹板54侧面上,一对连接块62相互远离端均铰接有l型板67。

当铸件完成夹持后,将l型板67下端转动至与夹板54下壁面平行,转动转盘65,带动第二丝杆64在连接块62内转动,从而使连接块62上升,直到l型板67下端的上壁面与铸件下壁面贴合,对铸件起到兜底的作用,避免铸件在运输时掉落,当需要放下铸件时,转动转盘65,使l型板67下移,向两侧转动l型板67,使l型板67与铸件脱离。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凹槽51内左右壁面之间装配有第一滑杆7,第一滑杆7贯穿一对夹板54,且第一滑杆7与夹板54之间左右滑动连接。

通过第一滑杆7可以避免一对夹板54在移动时,夹板54发生左右转动。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一对安装槽61上下壁面之间均安装有第二滑杆8,第二滑杆8分别贯穿连接块62,且第二滑杆8与连接块62滑动连接。

通过第二滑杆8可以避免连接块62上下移动时,在竖直方向上发生转动。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支撑架1右侧壁面安装有加强杆9,加强杆9上端向右倾斜安装于安装板3下壁面。

加强杆9可以加强安装板3与支撑架1之间的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一对夹板54相互靠近侧分别安装有橡胶垫10。

橡胶垫10既可以对铸件进行保护,避免夹板54划伤铸件,又可以增大铸件与夹板54之间的摩擦,避免铸件在运输时脱落。

在对铝合金铸件夹持时,通过移动结构2移动支撑架1,从而使安装板3下端的夹持结构5移动到铸件上方,随后通过升降结构4将夹持结构5下降,通过夹持结构5对铸件进行夹持,夹持完毕后,通过辅助固定结构6对铸件进行辅助固定,避免铸件在运输过程中脱落,通过升降结构4将夹持结构5升起,通过移动结构2将夹持结构5移至传送带上,松开铸件,铸件通奴工传送带运往下一工序。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铝合金铸造用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支撑架(1),所述支撑架(1)下端装配有移动结构(2),所述支撑架(1)右侧壁面上端装配有安装板(3),所述安装板(3)下壁面安装有升降结构(4),所述升降结构(4)下端装配有夹持结构(5);

所述移动结构(2)包括基座(21),所述基座(21)上表面开设有梯形滑槽(22),所述梯形滑槽(22)内前后滑动安装有与梯形滑槽(22)匹配的滑块(23),所述滑块(23)内前后贯穿有螺纹杆(24),所述螺纹杆(24)后端与梯形滑槽(22)后侧壁面转动连接,且螺纹杆(24)前端向前延伸穿出基座(21),所述螺纹杆(24)穿出基座(21)端安装有第一电机(25),所述第一电机(25)电源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连接;

所述升降结构(4)包括安装于安装板(3)下壁面的第二电机(41),所述第二电机(41)电源的输入端竖直向下,且第二电机(41)驱动端上装配有第一齿轮(42),所述第二电机(41)四角处装配有第一丝杆(43),所述第一丝杆(43)上端均转动安装于安装板(3)下壁面,所述第一丝杆(43)上端均固定套装有第二齿轮(44),两对所述第二齿轮(44)分别与第一齿轮(42)啮合连接,所述第一丝杆(43)上均螺纹套装有套管(45),两对所述套管(45)下端共同安装有升降板(46),所述第二电机(41)电源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连接;

所述夹持结构(5)包括开设于升降板(46)下壁面的凹槽(51),所述凹槽(51)内水平装配有对拉丝杆(52),所述对拉丝杆(52)左端转动安装于凹槽(51)左侧壁面上,且对拉丝杆(52)右端穿出升降板(46),所述对拉丝杆(52)穿出升降板(46)端装配有第三电机(53),所述第三电机(53)安装于升降板(46)下壁面,所述对拉丝杆(52)的反向螺纹上分别螺旋套装有夹板(54),且夹板(54)上端位于凹槽(51)所内,所述夹板(54)与凹槽(51)左右滑动连接,述第三电机(53)电源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合金铸造用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夹板(54)相互远离端均装配有辅助固定结构(6),所述辅助固定结构(6)包括开设于一对夹板(54)相互远离面的安装槽(61),所述安装槽(61)内均上下滑动安装有连接块(62),所述连接块(62)上端均装配有固定板(63),所述固定板(63)分别安装于一对夹板(54)侧面上,所述固定板(63)上均竖直贯穿有第二丝杆(64),所述第二丝杆(64)向上延伸贯穿固定板(63),所述第二丝杆(64)与固定板(63)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丝杆(64)穿出固定板(63)端均装配有转盘(65),所述第二丝杆(64)均下端转动安装有支撑板(66),所述支撑板(66)分别固定安装于夹板(54)侧面上,一对所述连接块(62)相互远离端均铰接有l型板(6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合金铸造用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51)内左右壁面之间装配有第一滑杆(7),所述第一滑杆(7)贯穿一对夹板(54),且第一滑杆(7)与夹板(54)之间左右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铝合金铸造用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安装槽(61)上下壁面之间均安装有第二滑杆(8),所述第二滑杆(8)分别贯穿连接块(62),且第二滑杆(8)与连接块(62)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合金铸造用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右侧壁面安装有加强杆(9),所述加强杆(9)上端向右倾斜安装于安装板(3)下壁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合金铸造用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夹板(54)相互靠近侧分别安装有橡胶垫(10)。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铝合金铸造用夹持装置,其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下端装配有移动结构,所述支撑架右侧壁面上端装配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下壁面安装有升降结构,所述升降结构下端装配有夹持结构;该铝合金铸造用夹持装置结构合理,设计新颖,通过移动结构、夹持结构以及升降结构之间的配合,可以实现对铸件的夹持以及运输,工作效率高,并且升降结构的升降过程稳定,不会造成颤动,通过设置的辅助固定结构进一步对铸件进行固定,避免铸件掉落,本实用新型可以适用于多种不同型号的铸件,适用性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福斯特汽车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28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9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