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楼板厚度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浇混凝土结构楼板厚度控制的主要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拉线控制,但拉线的时候中间会有一定挠度,且工人测量的时候会出现测量误差,无法精确控制楼板的浇筑厚度;第二种是采用钢筋焊接的模具浇筑混凝土的时候采用插入的方法测定厚度,此模具使用后立即被污染,再次插入测量的时候判断精度不高,如果插入过程遇到障碍物,无法看到,亦不能有效测量楼板浇筑厚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楼板厚度的控制装置,要解决传统的楼板厚度控制难度大且控制误差较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楼板厚度的控制装置,包括有混凝土配重块、螺杆、套管和固定钉;所述混凝土配重块放置在待浇筑楼板的底模板上,并且在混凝土配重块的四周侧面上、对应待浇筑楼板的下层钢筋网片位置处设置有水平的连接筋;所述连接筋与待浇筑楼板的下层钢筋网片连接;所述螺杆竖向设置在混凝土配重块中,并且螺杆的底部与混凝土配重块的底面平齐,螺杆的顶部超出混凝土配重块的顶面、且低于待浇筑楼板的顶面;所述套管套在螺杆超出混凝土配重块的部位上,且与螺杆螺纹连接;在套管的顶部设置有水平板,在套管的下部设置有隔水板;所述固定钉粘接在螺杆的底部,并且将控制装置临时固定在底模板上。
优选的,所述混凝土配重块呈矩形立体结构,并且混凝土配重块的边长为50mm~70mm。
优选的,所述混凝土配重块的外表面上间隔设置有嵌槽。
优选的,所述螺杆的顶部超出混凝土配重块顶面的高度为40mm~80mm。
优选的,所述套管的外侧设置有操作把手。
优选的,所述水平板上可拆卸连接有用以控制浇筑楼板的平整度的激光控制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合理利用现场浇筑剩余混凝土和废弃钢筋,可以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设计混凝土配重块、螺杆和套管等部件的大小,工人根据控制装置的高度控制楼板混凝土的浇筑厚度,最终达到控制楼板厚度的目的,解决了传统的楼板厚度控制难度大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在螺杆底部粘结固定钉,并采用固定钉与底模板临时连接;同时,本实用新型在混凝土配重块的四周表面上设置连接筋,采用连接筋与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双重固定即保证了控制装置的位置的精确度,解决了传统的楼板厚度控制误差较大的技术问题,也增加了混凝土配重块与后浇筑的楼板混凝土的整体性。
3、本实用新型在套管上设置操作把手方便了施工人员的对套管顶部标高的调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混凝土配重块放置底模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混凝土配重块、2-螺杆、3-套管、4-固定钉、5-底模板、6-连接筋、7-水平板、8-隔水板、9-嵌槽、10-操作把手、11-激光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这种楼板厚度的控制装置,包括有混凝土配重块1、螺杆2、套管3和固定钉4;所述混凝土配重块1放置在待浇筑楼板的底模板5上,并且在混凝土配重块1的四周侧面上、对应待浇筑楼板的下层钢筋网片位置处设置有水平的连接筋6;所述连接筋6与待浇筑楼板的下层钢筋网片连接;所述螺杆2竖向设置在混凝土配重块1中,并且螺杆2的底部与混凝土配重块1的底面平齐,螺杆2的顶部超出混凝土配重块1的顶面、且低于待浇筑楼板的顶面;所述套管3套在螺杆2超出混凝土配重块1的部位上,且与螺杆2螺纹连接;在套管3的顶部设置有水平板7,在套管3的下部设置有隔水板8,防止套管3与混凝土配重块1的接缝位置的漏水;所述固定钉4粘接在螺杆2的底部,并且将控制装置临时固定在底模板5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筋6与待浇筑楼板的下层钢筋网片绑扎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配重块1呈矩形立体结构,并且混凝土配重块1的边长为50mm~70mm。
本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配重块1的外表面上间隔设置有嵌槽9,以增加混凝土配重块1与后浇筑的楼板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能。
本实施例中,所述螺杆2的顶部超出混凝土配重块1顶面的高度为40mm~80mm。
本实施例中,所述套管3的外侧设置有操作把手10。
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平板7上可拆卸连接有用以控制浇筑楼板的平整度的激光控制装置11。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钉4采用铁钉或者钢钉,固定钉4的长度为15mm~20mm。
本实施例中,混凝土配重块1采用现场废弃混泥土浇筑,连接筋6采用废弃的钢筋制作;将固定钉4、螺杆2浇筑成为整体,拆模、养护3~7天即可应用于现场。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步骤一,根据待浇筑楼板的厚度范围,设计混凝土配重块1;混凝土配重块1的边长大小为50mm~70mm;螺杆2的长度一般90mm~150mm,套管3的长度为40mm~80mm。
步骤二,根据设计的混凝土配重块1的大小设计,安装混凝土配重块1的模板。
步骤三,粘接固定钉4和螺杆2,将连接好的构件插在混凝土配重块1底部的底模板5上。
步骤四,浇筑混凝土配重块1。
步骤五,拆模、养护3~7天。
步骤六,将养护好的混凝土配重块1临时固定在待浇筑楼板的底模板5上,并调整套管3至需要的高度。
步骤七,浇筑楼板混凝土的过程中参照套管3顶部的水平板7的标高控制楼板混凝土的顶面标高。
步骤八,振捣后用铝合金刮杠参照套管3顶部的水平板7的标高将楼板混凝土刮平养护即可,刮平过程中利用激光控制装置11控制平整度。
1.一种楼板厚度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混凝土配重块(1)、螺杆(2)、套管(3)和固定钉(4);所述混凝土配重块(1)放置在待浇筑楼板的底模板(5)上,并且在混凝土配重块(1)的四周侧面上、对应待浇筑楼板的下层钢筋网片位置处设置有水平的连接筋(6);所述连接筋(6)与待浇筑楼板的下层钢筋网片连接;所述螺杆(2)竖向设置在混凝土配重块(1)中,并且螺杆(2)的底部与混凝土配重块(1)的底面平齐,螺杆(2)的顶部超出混凝土配重块(1)的顶面、且低于待浇筑楼板的顶面;所述套管(3)套在螺杆(2)超出混凝土配重块(1)的部位上,且与螺杆(2)螺纹连接;在套管(3)的顶部设置有水平板(7),在套管(3)的下部设置有隔水板(8);所述固定钉(4)粘接在螺杆(2)的底部,并且将控制装置临时固定在底模板(5)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板厚度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配重块(1)呈矩形立体结构,并且混凝土配重块(1)的边长为50mm~7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板厚度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配重块(1)的外表面上间隔设置有嵌槽(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板厚度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2)的顶部超出混凝土配重块(1)顶面的高度为40mm~8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板厚度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3)的外侧设置有操作把手(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板厚度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板(7)上可拆卸连接有用以控制浇筑楼板的平整度的激光控制装置(11)。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