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26  116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氢能源燃料电池一般包括箱体、箱盖、电堆模块(即燃料电池堆--即串联多个独立的单个燃料电池组成)、若干开关阀门、氢气循环泵、氢气供应系统、空气进气系统、冷却系统、高压正极输出铜排、高压负极输出铜排和燃料电池控制系统,由于整个燃料电池零部件众多,如果布局不合理,必然导致:产品体积大、重量重,布局不合理导致管路压降大,成品组装麻烦,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系统,能解决现有技术中布局不合理导致产品体积大、成品组装麻烦,成本增加和质量难以控制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包括燃料电池模块和附件总成,燃料电池模块包括箱体和安装在箱体内的电堆模块、氢气循环泵、氢气气路系统和燃料电池控制系统,箱体包括底板、箱框和盖板,附件总成包括支架、节温阀总成、中冷器、加湿器和水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温阀总成、中冷器、加湿器和水泵总成均吊装在底板的底面上且呈平面布局,底板的底面支撑在支架的顶面上。

上述所述的节温阀总成、中冷器、加湿器和水泵总成分别布置在底板的底面的四个角位,节温阀总成和水泵总成布置在底板一侧,中冷器和加湿器布置在底板的另一侧。

上述所述的附件总成还包括加热器,加热器吊装在底板的底面上且加热器位于水泵总成和节温阀总成之间。

上述所述的底板为铝合金材质制成。

上述所述的支架包括若干支撑脚和位于若干支撑脚顶部的框架,框架呈日字形,框架上设有若干第一安装孔,底板上设有与若干第一安装孔对应的第二安装孔,通过螺栓旋进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将框架与底板锁紧配合。

上述所述的支撑脚的底部向外设有固定脚连接。

上述所述的所述支撑脚为方钢,框架为角钢,若干支撑脚、固定脚和框架是一体焊接成型。

上述所述的水泵总成包括水泵和水泵控制器,水泵控制器位于水泵的一侧,水泵与底板之间设有减震垫连接,水泵控制器与底板之间设有安装座连接,通过安装座将水泵控制器正面朝上吊装在底板的底面上。

上述所述的附件总成还包括若干连接支架,加湿器和节温阀总成分别通过连接支架固定在底板的底面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效果:

1)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包括燃料电池模块和附件总成,燃料电池模块包括箱体和安装在箱体内的电堆模块、氢气循环泵、氢气气路系统和燃料电池控制系统,箱体包括底板、箱框和盖板,附件总成包括支架、节温阀总成,中冷器,加湿器和水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温阀总成,中冷器,加湿器和水泵总成均吊装在底板的底面上且呈平面布局,底板的底面支撑在支架的顶面上,布局合理,结构紧奏,同时降低了附件总成的重量和高度,增加燃料电池系统的空间利用率,结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2)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在实施例部分展开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角度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正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是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包括燃料电池模块1和附件总成2,燃料电池模块1包括箱体11和安装在箱体11内的电堆模块12、氢气循环泵13、氢气气路系统14和燃料电池控制系统,箱体11包括底板111、箱框112和盖板113,附件总成2包括支架21、节温阀总成22、中冷器23、加湿器24和水泵总成25,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温阀总成22、中冷器23、加湿器24和水泵总成25均吊装在底板111的底面1111上且呈平面布局,底板111的底面1111支撑在支架21的顶面210上,布局合理,结构紧奏,同时降低了附件总成的重量和高度,增加燃料电池系统的空间利用率,结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节温阀总成22、中冷器23、加湿器24和水泵总成25分别布置在底板111的底面1111的四个角位,结构布置合理,空间利用率高。

节温阀总成22和水泵总成25布置在底板111一侧,中冷器23和加湿器24布置在底板111的另一侧,布局合理,提高管路连接的顺畅性,降低各通路的压力降。

附件总成2还包括加热器26,加热器26吊装在底板111的底面1111上且加热器26位于水泵总成25和节温阀总成22之间,空间利用率高,布局合理,提高管路连接的顺畅性,降低各通路的压力降。

底板111为铝合金材质制成。

支架21包括若干支撑脚211和位于若干支撑脚211顶部的框架212,框架212呈日字形,框架212上设有若干第一安装孔213,底板111上设有与若干第一安装孔213对应的第二安装孔1110,通过螺栓旋进第一安装孔213和第二安装孔1110,将框架212与底板111锁紧配合,安装结构简单,牢固,保证框架有效增强底板的强度。

支撑脚211的底部向外设有固定脚214连接,便于燃料电池系统固定安装。

所述支撑脚211为方钢,框架212为角钢,若干支撑脚211、固定脚214和框架212是一体焊接成型,结构简单牢固。

水泵总成25包括水泵251和水泵控制器252,水泵控制器252位于水泵251的一侧,水泵251与底板111之间设有减震垫253连接,水泵控制器252与底板111之间设有安装座254连接,通过安装座254将水泵控制器252正面朝上吊装在底板111的底面1111上,在狭窄的空间内兼顾了可靠性和安装便携性。

附件总成2还包括若干连接支架27,加湿器26和节温阀总成22分别通过连接支架27固定在底板111的底面1111上,安装结构简单。

以上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其他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包括燃料电池模块(1)和附件总成(2),燃料电池模块(1)包括箱体(11)和安装在箱体(11)内的电堆模块(12)、氢气循环泵(13)、氢气气路系统(14)和燃料电池控制系统,箱体(11)包括底板(111)、箱框(112)和盖板(113),附件总成(2)包括支架(21)、节温阀总成(22)、中冷器(23)、加湿器(24)和水泵总成(25),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温阀总成(22)、中冷器(23)、加湿器(24)和水泵总成(25)均吊装在底板(111)的底面(1111)上且呈平面布局,底板(111)的底面(1111)支撑在支架(21)的顶面(21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节温阀总成(22)、中冷器(23)、加湿器(24)和水泵总成(25)分别布置在底板(111)的底面(1111)的四个角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节温阀总成(22)和水泵总成(25)布置在底板(111)一侧,中冷器(23)和加湿器(24)布置在底板(111)的另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附件总成(2)还包括加热器(26),加热器(26)吊装在底板(111)的底面(1111)上且加热器(26)位于水泵总成(25)和节温阀总成(2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底板(111)为铝合金材质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支架(21)包括若干支撑脚(211)和位于若干支撑脚(211)顶部的框架(212),框架(212)呈日字形,框架(212)上设有若干第一安装孔(213),底板(111)上设有与若干第一安装孔(213)对应的第二安装孔(1110),通过螺栓旋进第一安装孔(213)和第二安装孔(1110),将框架(212)与底板(111)锁紧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支撑脚(211)的底部向外设有固定脚(214)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脚(211)为方钢,框架(212)为角钢,若干支撑脚(211)、固定脚(214)和框架(212)是一体焊接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水泵总成(25)包括水泵(251)和水泵控制器(252),水泵控制器(252)位于水泵(251)的一侧,水泵(251)与底板(111)之间设有减震垫(253)连接,水泵控制器(252)与底板(111)之间设有安装座(254)连接,通过安装座(254)将水泵控制器(252)正面朝上吊装在底板(111)的底面(111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附件总成(2)还包括若干连接支架(27),加湿器(24)和节温阀总成(22)分别通过连接支架(27)固定在底板(111)的底面(1111)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包括燃料电池模块和附件总成,燃料电池模块包括箱体和安装在箱体内的电堆模块、氢气循环泵、氢气气路系统和燃料电池控制系统,箱体包括底板、箱框和盖板,附件总成包括支架、节温阀总成,中冷器,加湿器和水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温阀总成,中冷器,加湿器和水泵总成均吊装在底板的底面上且呈平面布局,底板的底面支撑在支架的顶面上,布局合理,结构紧奏,同时降低了附件总成的重量和高度,增加燃料电池系统的空间利用率,结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技术研发人员:梁未栋;邓佳;刘小青;李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05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9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