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基坑支护,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
公开号为cn110904976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基坑围护撑板结构,应用在基坑支护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主撑板和副撑板,主撑板抵触在基坑内壁上,副撑板抵触在墙体外壁上,主撑板和副撑板之间沿主撑板的长度方向设有若干个支撑件;支撑件包括两个支护板,两个支护板的一端通过第一螺栓穿过主撑板并打入基坑内壁的土体中,另一端通过第二螺栓穿过副撑板并打入墙体内,两个支护板相对的一边开设有转槽,两个支护板通过转槽相互插接,其中一个支护板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延伸板,延伸板上设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另一个支护板相接触,压力传感器将压力数值传输至监控室;具有的技术效果是:可以对基坑内壁情况的进行监测,利于监控人员提前发现问题并做好防范措施。
在这种基坑支护结构中,支护板是整体件,在具体应用时布设的主撑板和副撑板受限于支护板的特定长度,因此主撑板和副撑板的布设距离受限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其布设距离受限相对较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以及支撑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的撑杆装置,所述撑杆装置包括第一撑杆、第二撑杆和螺纹旋向相反的双头螺杆,第一撑杆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法兰盘,第一法兰盘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一撑杆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一内螺纹,第二撑杆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法兰盘,第二法兰盘上设有第二通孔,第二撑杆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内螺纹,双头螺杆的一端与第一内螺纹连接,双头螺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内螺纹连接。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双头螺杆的一端设有用于拼紧在第一撑杆的第二端的第一螺帽,双头螺杆的另一端设有用于拼紧在第二撑杆的第二端的第二螺帽。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第一撑杆的第一端与第一法兰盘形成活球连接。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第一撑杆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球面部,在第一法兰盘上设有与第一球面部相适配的第一球窝部。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第二撑杆的第一端与第二法兰盘形成活球连接。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第二撑杆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球面部,在第二法兰盘上设有与第二球面部相适配的第二球窝部。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基坑支护结构,采用了主要由第一撑杆、第二撑杆和螺纹旋向相反的双头螺杆,使得撑杆装置的整体长度在一定范围内可调节,因此,基坑支护结构布设距离受限相对较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撑杆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法兰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撑杆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法兰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已给出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未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板1、第二支撑板2以及支撑在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2之间的撑杆装置3。在本实施例中,撑杆装置3与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2呈垂直设置,从侧视上看,基坑支护结构大致呈工字形结构。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撑杆装置3包括第一撑杆31、第二撑杆32和螺纹旋向相反的双头螺杆33。如图中所示,双头螺杆33的两端均设有螺纹,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中部具有螺母结构。这种结构的撑杆装置3可以调解长度。
如图中所示,第一撑杆31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法兰盘41,第一法兰盘41上设有第一通孔411,第一撑杆31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一内螺纹311,第二撑杆32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法兰盘42,第二法兰盘42上设有第二通孔421,第二撑杆32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内螺纹321,双头螺杆33的一端与第一内螺纹连接,双头螺杆33的另一端与第二内螺纹连接。在具体应用时,向一方向转动双头螺杆33,以使双头螺杆的一端旋进第一撑杆31内、双头螺杆33的另一端也旋进第二撑杆32内,由此,撑杆装置3的整体长度变短;反方向转动双头螺杆33,螺对螺杆的两头均松退出来,由此,撑杆装置3的整体长度变长。
在一实施例中,双头螺杆33的一端设有用于拼紧在第一撑杆31的第二端的第一螺帽51,双头螺杆33的另一端设有用于拼紧在第二撑杆32的第二端的第二螺帽52。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撑杆31的第一端与第一法兰盘41形成活球连接。如图中所示,第一撑杆和第一法兰盘呈分体结构,第一撑杆31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球面部301,在第一法兰盘41上设有与第一球面部相适配的第一球窝部401。通过这种结构,使得第一撑杆和第一法兰盘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自由转动,从而利于获得第一撑杆、第二撑杆和双头螺杆同轴线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撑杆32的第一端与第二法兰盘42形成活球连接。如图中所示,第二撑杆和第二法兰盘呈分体结构,第二撑杆32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球面部302,在第二法兰盘42上设有与第二球面部相适配的第二球窝部402。通过这种结构,使得第二撑杆和第二法兰盘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自由转动,从而利于获得第一撑杆、第二撑杆和双头螺杆同轴线位置。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以及支撑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的撑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杆装置包括第一撑杆、第二撑杆和螺纹旋向相反的双头螺杆,第一撑杆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法兰盘,第一法兰盘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一撑杆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一内螺纹,第二撑杆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法兰盘,第二法兰盘上设有第二通孔,第二撑杆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内螺纹,双头螺杆的一端与第一内螺纹连接,双头螺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内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双头螺杆的一端设有用于拼紧在第一撑杆的第二端的第一螺帽,双头螺杆的另一端设有用于拼紧在第二撑杆的第二端的第二螺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撑杆的第一端与第一法兰盘形成活球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撑杆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球面部,在第一法兰盘上设有与第一球面部相适配的第一球窝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撑杆的第一端与第二法兰盘形成活球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撑杆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球面部,在第二法兰盘上设有与第二球面部相适配的第二球窝部。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