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29  99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背景技术: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可分为后张法预应力管桩和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先张法预应力管桩是采用先张法预应力工艺和离心成型法制成的一种空心筒体细长混凝土预制构件,主要由圆筒形桩身、端头板和钢套箍等组成,因此,需要连接装置。

现有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不便于进行安装,传统的安装方式通过将两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进行焊接固定,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尤其焊接时需要很多时间,焊接人员的技术也有差异,影响管桩的使用寿命,同时不能对管桩进行加固,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包括上管桩和设置于所述上管桩底部的下管桩,所述上管桩和下管桩之间设有连接板,连接板的顶侧和底侧均固定安装有圆环套,连接板的顶侧和底侧分别固定安装有固定杆,两个固定杆的顶侧和底侧分别开设有凹槽,两个凹槽内分别设有伸缩杆,两个伸缩杆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延伸至凹槽外并活动套接安装有活动板,两个活动板的顶侧和底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推杆,两个推杆的顶侧和底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滑块,上管桩和下管桩的内壁上分别开设有滑槽,两个滑槽分别与两个滑块相适配,上管桩和下管桩的底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上插杆和下插杆,上插杆和下插杆分别与两个滑块相适配。

优选的,两个圆环套的周侧均开设有两个固定槽,四个固定槽内均设有插销,四个插销的一端分别延伸至四个固定槽外,上管桩与下管桩的内壁上分别开设有两个插槽,四个插槽分别与四个插销相适配。

优选的,四个固定槽内分别设有复位弹簧,四个复位弹簧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在固定槽的一侧内壁上,四个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安装在插销的一侧上。

优选的,两个活动板的顶侧和底侧分别开设有活动槽,两个活动槽内分别设有挤压板,两个伸缩杆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安装在挤压板的顶侧和底侧上。

优选的,两个活动槽的两侧内壁上分别开设有通槽,四个通槽内均设有压紧板,每两个压紧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与伸缩杆相接触,四个压紧板的一侧均开设有斜槽,四个压紧板分别与两个挤压板相适配。

优选的,两个固定杆的凹槽内分别设有挤压弹簧,两个挤压弹簧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在凹槽的一侧上,两个挤压弹簧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安装在伸缩杆的一侧上。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顶侧开设两个插孔,两个插孔分别与上插杆与下插杆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当需要进行安装时,将上管桩与下管桩对准连接板,使得上插杆和下插杆对准插孔推入,当上管桩与下管桩与插销接触时,使得上管桩与下管桩挤压插销进行移动,插销挤压复位弹簧进行移动,使得复位弹簧移动并发生弹性形变,当上管桩和下管桩与连接板接触时,发生弹性形变的复位弹簧带动插销进行复位进入插槽中,从而便于进行安装,进而加快了安装的进度,节约了资源;

2、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使得安装更加稳固,插杆挤压滑块进移动,滑块带动推杆、活动板、挤压板进行移动,挤压板带动伸缩杆进行移动,伸缩杆带动挤压弹簧移动发生弹性形变,同时发生弹性形变的挤压弹簧使得伸缩杆有一个拉力,伸缩杆受到拉力带动挤压板进行移动,挤压板挤压两个压紧板的倾斜面,进而使得两个压紧板相互远离,进而抵住上管桩和下管桩的内壁,从而可以对管桩进行支撑,进而使得管桩更加牢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连接板;101、圆环套;102、插销;103、复位弹簧;104、插孔;2、固定杆;201、伸缩杆;202、活动板;203、推杆;204、滑块;205、挤压弹簧;3、活动槽;301、压紧板;302、挤压板;4、上管桩;401、上插杆;402、下管桩;403、下插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包括上管桩4和设置于上管桩4底部的下管桩402,上管桩4和下管桩402之间设有连接板1,连接板1的顶侧和底侧均固定安装有圆环套101,连接板1的顶侧和底侧分别固定安装有固定杆2,两个固定杆2的顶侧和底侧分别开设有凹槽,两个凹槽内分别设有伸缩杆201,两个伸缩杆201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延伸至凹槽外并活动套接安装有活动板202,两个活动板202的顶侧和底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推杆203,两个推杆203的顶侧和底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滑块204,上管桩4和下管桩402的内壁上分别开设有滑槽,两个滑槽分别与两个滑块204相适配,上管桩4和下管桩402的底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上插杆401和下插杆403,上插杆401和下插杆403分别与两个滑块204相适配。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中,两个圆环套101的周侧均开设有两个固定槽,四个固定槽内均设有插销102,四个插销102的一端分别延伸至四个固定槽外,上管桩4与下管桩402的内壁上分别开设有两个插槽,四个插槽分别与四个插销102相适配,通过插销102的设置,从而可以固定两个管桩。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中,四个固定槽内分别设有复位弹簧103,四个复位弹簧103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在固定槽的一侧内壁上,四个复位弹簧103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安装在插销102的一侧上,通过复位弹簧103的设置,从而可以带动插销102进行复位。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中,两个活动板202的顶侧和底侧分别开设有活动槽3,两个活动槽3内分别设有挤压板302,两个伸缩杆201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安装在挤压板302的顶侧和底侧上,通过挤压板302的设置,从而可以带动压紧板301进行移动。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中,两个活动槽3的两侧内壁上分别开设有通槽,四个通槽内均设有压紧板301,每两个压紧板301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与伸缩杆201相接触,四个压紧板301的一侧均开设有斜槽,四个压紧板301分别与两个挤压板302相适配,通过压紧板301的设置,从而可以紧紧将管桩进行支撑。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中,两个固定杆2的凹槽内分别设有挤压弹簧205,两个挤压弹簧205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在凹槽的一侧上,两个挤压弹簧205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安装在伸缩杆201的一侧上,通过挤压弹簧205的设置,从而挤压弹簧205带动伸缩杆201进行复位。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中,连接板1顶侧开设两个插孔104,两个插孔104分别与上插杆401与下插杆403相适配,通过插孔104的设置,可以进行导向,避免插歪。

本实用工作原理:

使用时,首先将上管桩4与下管桩402对准连接板1,使得上插杆401和下插杆403对准插孔104推入,当上插杆401和下插杆403穿过插孔104与滑块204接触时挤压滑块204进行移动,滑块204带动推杆203进行移动,推杆203带动活动板202进行移动,活动板202带动挤压板302进行移动,挤压板302带动伸缩杆201进行移动,伸缩杆201带动挤压弹簧205移动发生弹性形变,当上管桩4与下管桩402与插销102接触时,使得上管桩4与下管桩402挤压插销102进行移动,插销102挤复压复位弹簧103进行移动,使得复位弹簧103移动并发生弹性形变,当上管桩4和下管桩402与连接板1接触时,发生弹性形变的复位弹簧103带动插销102进行复位进入插槽中,从而便于进行安装,进而加快了安装的进度,节约了资源,同时发生弹性形变的挤压弹簧205使得伸缩杆201有一个拉力,伸缩杆201受到拉力带动挤压板302进行移动,挤压板302挤压两个压紧板301的倾斜面,进而使得两个压紧板301相互远离,进而抵住上管桩4和下管桩402的内壁,从而可以对管桩进行支撑,进而使得管桩更加牢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包括上管桩(4)和设置于所述上管桩(4)底部的下管桩(40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桩(4)和下管桩(402)之间设有连接板(1),连接板(1)的顶侧和底侧均固定安装有圆环套(101),连接板(1)的顶侧和底侧分别固定安装有固定杆(2),两个固定杆(2)的顶侧和底侧分别开设有凹槽,两个凹槽内分别设有伸缩杆(201),两个伸缩杆(201)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延伸至凹槽外并活动套接安装有活动板(202),两个活动板(202)的顶侧和底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推杆(203),两个推杆(203)的顶侧和底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滑块(204),上管桩(4)和下管桩(402)的内壁上分别开设有滑槽,两个滑槽分别与两个滑块(204)相适配,上管桩(4)和下管桩(402)的底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上插杆(401)和下插杆(403),上插杆(401)和下插杆(403)分别与两个滑块(204)相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两个圆环套(101)的周侧均开设有两个固定槽,四个固定槽内均设有插销(102),四个插销(102)的一端分别延伸至四个固定槽外,上管桩(4)与下管桩(402)的内壁上分别开设有两个插槽,四个插槽分别与四个插销(102)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四个固定槽内分别设有复位弹簧(103),四个复位弹簧(103)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在固定槽的一侧内壁上,四个复位弹簧(103)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安装在插销(102)的一侧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两个活动板(202)的顶侧和底侧分别开设有活动槽(3),两个活动槽(3)内分别设有挤压板(302),两个伸缩杆(201)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安装在挤压板(302)的顶侧和底侧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两个活动槽(3)的两侧内壁上分别开设有通槽,四个通槽内均设有压紧板(301),每两个压紧板(301)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与伸缩杆(201)相接触,四个压紧板(301)的一侧均开设有斜槽,四个压紧板(301)分别与两个挤压板(302)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两个固定杆(2)的凹槽内分别设有挤压弹簧(205),两个挤压弹簧(205)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在凹槽的一侧上,两个挤压弹簧(205)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安装在伸缩杆(201)的一侧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顶侧开设两个插孔(104),两个插孔(104)分别与上插杆(401)与下插杆(403)相适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涉及到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领域,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侧和底侧均固定安装有圆环套,连接板的顶侧和底侧分别固定安装有固定杆,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当需要进行安装时,将上管桩与下管桩对准连接板,使得上插杆和下插杆对准插孔推入,当上管桩与下管桩与插销接触时,使得上管桩与下管桩挤压插销进行移动,插销挤压复位弹簧进行移动,使得复位弹簧移动并发生弹性形变,当上管桩和下管桩与连接板接触时,发生弹性形变的复位弹簧带动插销进行复位进入插槽中,从而便于进行安装,进而加快了安装的进度,节约了资源,同时可以对管桩进行支撑,进而使得管桩更加稳固。

技术研发人员:项栋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温州名博建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05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9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