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压铸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压铸模具排气装置。
背景技术:
在压铸生产中,为了使得最后压铸生产出的压铸件得到更好的质量和效果,需要在压铸过程中进行排气,在高温高压的气体从压铸磨具的排气槽排出的过程中,有时候会发生熔融状的金属与气体同时从排气槽直接排出到模具外面的情况,容易造成工人烫伤,有的虽然能防止熔融状金属排出伤人,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420723209.6(压铸模具排气装置及压铸模具),容易使得熔融状金属堵塞进气口,同时熔融状金属容易倒流,与型腔内的铸件混合,影响铸件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铸模具排气装置,解决压铸模具排出的熔融状的金属与气体对工人造成烫伤的问题。
其技术方案是,一种压铸模具排气装置,包括具有排气通道的压铸模具,所述排气通道具有排气口及用于与所述压铸模具的型腔连通的进气口,所述排气通道内设置多排高度不一的凸起的凸块,所述排气口处安装用于散热的散热件,所述散热件上安装用于降温的冷却装置,所述散热件穿过所述冷却装置的一端开设出气孔,所述出气孔和排气口分别位于所述散热件的两端处,且所述出气孔和排气口相通。
优选地,各所述凸块的高度沿从进气口至排气口的方向上依次变大。
优选地,所述排气通道在所述进气口与紧贴所述进气口处的凸块之间开设凹槽。
优选地,各所述凸块上贴近所述进气口的侧面与所述排气通道倾斜且朝向所述排气口。
优选地,所述散热件上安装端盖,所述端盖外罩于所述出气孔,所述端盖与所述散热件之间有空隙。
优选地,所述散热件两端为管状结构,所述管状结构之间连通若干通气管道,各所述通气管道之间有间隙。
优选地,所述冷却装置包括上通道、下通道,所述上通道与所述散热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下通道与所述散热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上通道、下通道之间通过各所述间隙相通,所述上通道开设出口,所述下通道开设进口。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铸模具排气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
1、通过凸块,在将熔融状金属留在排气通道内的同时,防止熔融状金属堵塞排气通道,通过凹槽防止熔融状金属倒流返回型腔,同时各凸块中,左边的凸块可阻碍右边凸块上的熔融状金属倒流,通过冷却装置对散热件内的气体进行降温冷却,通过端盖使得从出气孔流出的气体再经空隙流出时朝向散热件,防止朝向人体,从而防止压铸模具排出的熔融状的金属与气体对工人造成烫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a向的剖面示意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b-b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c-c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压铸模具、2排气通道、3进气口、4排气口、5凸块、6散热件、7冷却装置、7.1上通道、7.2下通道、7.3出口、7.4进口、8出气孔、9凹槽、10端盖、11通气管道、12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压铸模具排气装置,包括具有排气通道2的压铸模具1,排气通道2具有排气口4及用于与压铸模具1的型腔连通的进气口3,其中压铸模具1包括动模具、定模具,动模具、定模具结合形成排气通道2,进气口3与压铸模具1的排气槽相通,排气通道2内设置多排高度不一的凸起的凸块5,各凸块5与压铸模具1中的定模具为一体式结构,各凸块5的高度沿从进气口3至排气口4的方向上依次变大,使得熔融状金属在经过排气通道2时,一部分重的颗粒先落在高度相对较小的凸块5上,一部分轻的颗粒落在高度相对较大的凸块5上,在将熔融状金属留在排气通道2内的同时,防止熔融状金属堵塞排气通道2,排气通道2在进气口3与紧贴进气口3处的凸块5之间开设凹槽9,通过凹槽9防止熔融状金属倒流返回型腔,同时各凸块5中,左边的凸块5可阻碍右边凸块5上的熔融状金属倒流,各凸块5上贴近进气口3的侧面与排气通道2倾斜且朝向排气口4,便于通道内气体从进气口3流向排气口4,排气口4处安装用于散热的散热件6,散热件6的左端与压铸模具1中的定模具固定连接,散热件6两端为管状结构,管状结构之间连通若干通气管道11,各通气管道11之间有间隙12,其中各通气管道11竖向布置,各通气管道11相互平行,相邻的两个通气管道11之间形成间隙12,通气管道11有四个,间隙12有三个,散热件6通过各间隙12以及散热件6的前、后侧面进行散热,散热件6上安装用于降温的冷却装置7,散热件6穿过冷却装置7的一端开设出气孔8,出气孔8和排气口4分别位于散热件6的两端处,且出气孔8和排气口4相通,散热件6上安装端盖10,端盖10外罩于出气孔8,端盖10与散热件6之间有空隙,其中端盖10通过连杆与散热件6固定连接,连杆有四个,通过端盖10使得从出气孔8流出的气体再经空隙流出时朝向散热件6,防止朝向人体,冷却装置7包括上通道7.1、下通道7.2,上通道7.1与散热件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下通道7.2与散热件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上通道7.1、下通道7.2之间通过各间隙12相通,上通道7.1开设出口7.3,下通道7.2开设进口7.4,通过进口7.4可注入冷空气或冷却水对散热件6内的气体进行降温冷却,冷空气或冷却水从出口7.3流出,冷却后的气体从空隙处排出,从而防止压铸模具1排出的熔融状的金属与气体对工人造成烫伤。
以上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这些并非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做出许多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压铸模具排气装置,包括具有排气通道(2)的压铸模具(1),所述排气通道(2)具有排气口(4)及用于与所述压铸模具(1)的型腔连通的进气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通道(2)内设置多排高度不一的凸起的凸块(5),所述排气口(4)处安装用于散热的散热件(6),所述散热件(6)上安装用于降温的冷却装置(7),所述散热件(6)穿过所述冷却装置(7)的一端开设出气孔(8),所述出气孔(8)和排气口(4)分别位于所述散热件(6)的两端处,且所述出气孔(8)和排气口(4)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铸模具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凸块(5)的高度沿从进气口(3)至排气口(4)的方向上依次变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铸模具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通道(2)在所述进气口(3)与紧贴所述进气口(3)处的凸块(5)之间开设凹槽(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铸模具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凸块(5)上贴近所述进气口(3)的侧面与所述排气通道(2)倾斜且朝向所述排气口(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铸模具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6)上安装端盖(10),所述端盖(10)外罩于所述出气孔(8),所述端盖(10)与所述散热件(6)之间有空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铸模具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6)两端为管状结构,所述管状结构之间连通若干通气管道(11),各所述通气管道(11)之间有间隙(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压铸模具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7)包括上通道(7.1)、下通道(7.2),所述上通道(7.1)与所述散热件(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下通道(7.2)与所述散热件(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上通道(7.1)、下通道(7.2)之间通过各所述间隙(12)相通,所述上通道(7.1)开设出口(7.3),所述下通道(7.2)开设进口(7.4)。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