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笼吊装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30  145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钢筋笼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筋笼吊装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在一些大型的钢筋混凝土桩、柱体的施工过程中,由于钢筋笼的重量较重,可达几十吨甚至几百吨;此时,钢筋笼的吊装过程中,吊点位置的承载力要求较高,若不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则容易导致钢筋笼吊装过程中在吊点部位的局部结构变形,进而造成钢筋笼的破坏,严重的甚至导致钢筋笼无法继续使用,需要重新制作或者进行重新修复,因而影响工期、造成资源浪费和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有效提高筋笼吊装部位的结构强度的钢筋笼吊装加固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钢筋笼吊装加固结构,包括钢筋笼本体,所述钢筋笼本体包括至少一层钢筋笼,每层钢筋笼由纵向主筋和环向箍筋相互连接组成,位于钢筋笼本体的最顶端的两层环向箍筋中至少一层设置为加强箍筋,所述加强箍筋的直径大于其余环向箍筋的直径;并且沿每个加强箍筋的周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一根加强短筋,所述加强短筋与一根纵向主筋平行设置并焊接连接,所述加强短筋沿钢筋笼本体的轴向方向设置于对应的加强箍筋的上方,且加强短筋的下端抵靠在加强箍筋上并与其焊接连接。

进一步的是:位于钢筋笼本体的最顶端的两层环向箍筋中的下一层设置为加强箍筋,并且加强短筋的上端抵靠在上层的环向箍筋上并与其焊接连接。

进一步的是:所述加强短筋的直径与纵向主筋的直径一致。

进一步的是:所述加强短筋的长度不低于5cm。

进一步的是:所述加强短筋的长度为10cm。

进一步的是:沿每个加强箍筋的周向间隔设置有八根加强短筋。

进一步的是:八根加强短筋沿周向等间隔分布设置。

进一步的是:所述钢筋笼本体包括内层钢筋笼和外层钢筋笼,所述外层钢筋笼同轴地套设在内层钢筋笼外;位于内层钢筋笼的最顶端的两层环向箍筋中至少一层设置为加强箍筋,位于外层钢筋笼的最顶端的两层环向箍筋中至少一层设置为加强箍筋。

进一步的是:沿钢筋笼本体的轴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一层u型卡筋,每层u型卡筋包括沿钢筋笼本体周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一个u型卡筋,所述u型卡筋设置于内层钢筋笼和外层钢筋笼之间,并且u型卡筋同时与内层钢筋笼和外层钢筋笼焊接连接。

进一步的是:沿钢筋笼本体的轴向每间隔两米设置有一层u型卡筋;每层u型卡筋包括五个沿钢筋笼本体周向等间隔分布设置的u型卡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加强箍筋结构,并通过同步增加设置加强短筋,利用加强箍筋作为吊装时的主要吊点部位,一方面可有效的提高加强箍筋的吊装承载能力,降低发生变形破坏的情况,另一方面通过加强短筋的设置,可有效的提高加强箍筋与相应的纵向主筋之间的焊接连接强度,进而提高加强箍筋与钢筋笼整体的连接强度,降低发生局部载荷过大而导致的加强箍筋与纵向主筋之间的连接失效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钢筋笼顶端部分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局部区域a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局部区域a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a`;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钢筋笼的俯视方向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b截面的剖面图;

图中标记为:加强箍筋1、内层钢筋笼2、外层钢筋笼3、加强短筋4、u型卡筋、纵向主筋6、环向箍筋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5中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钢筋笼吊装加固结构,包括钢筋笼本体,所述钢筋笼本体包括至少一层钢筋笼,每层钢筋笼由纵向主筋6和环向箍筋7相互连接组成,位于钢筋笼本体的最顶端的两层环向箍筋7中至少一层设置为加强箍筋1,所述加强箍筋1的直径大于其余环向箍筋7的直径;并且沿每个加强箍筋1的周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一根加强短筋4,所述加强短筋4与一根纵向主筋6平行设置并焊接连接,所述加强短筋4沿钢筋笼本体的轴向方向设置于对应的加强箍筋1的上方,且加强短筋4的下端抵靠在加强箍筋1上并与其焊接连接。

其中,本实用新型中所示的顶端、上方或下方等表示方位的术语为便于阐述所采用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具体可结合相应的附图所示位置关系加以确认。例如,上述“钢筋笼本体的最顶端”,指的实际为附图1中所示位置关系时的钢筋笼本体的上端对应部位;而“加强短筋4沿钢筋笼本体的轴向方向设置于对应的加强箍筋1的上方”,也是参照附图1中所示位置而表达的相对位置关系。

其中,通过将钢筋笼本体的最顶端的两层环向箍筋7中至少一层设置为加强箍筋1,利用加强箍筋1的直径更大的优点,以提高其结构强度,进而在吊装过程中可将加强箍筋1上相应的部位作为吊装点位。具体的,在吊装时,可将相应的吊装钢丝绳从加强箍筋1的下方穿过,并同时套住至少一根纵向主筋6,以此作为吊装点位。

当然,不失一般性,当仅将位于钢筋笼本体的最顶端那层环向箍筋7设置为加强箍筋1时,吊装点位则只包括该层加强箍筋1即可;而当将位于钢筋笼本体的最顶端的两层环向箍筋7中的下一层环向箍筋7设置为加强箍筋1时,吊装点位则可同时包括该层加强箍筋1以及其上方的那层环向箍筋7,并且此时该上层的环向箍筋7理论上也可设置为加强箍筋1。

更为具体的,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的加强短筋4,其作用是提高加强箍筋1与对应的纵向主筋6之间的焊接连接强度。由于加强箍筋1一般为套设在各纵向主筋6的外周,加强箍筋1与每根纵向主筋6之间理论上为点接触关系,因此即使采用焊接连接,其焊接部位的面积也较小,焊接后的连接结构强度较差;因此本实用新型中增加设置有加强短筋4,利用加强短筋4沿一根纵向主筋6平行设置并进行焊接连接,可确保纵向主筋6与加强短筋4之间的焊接连接强度;同时利用加强短筋4的下端抵紧到加强箍筋1上并与加强钢筋1焊接连接,不仅可增大加强短筋4与加强钢筋1的接触焊接面积,而且还可利用加强短筋4的端部限位作用,进一步提高加强箍筋1与对应的纵向主筋6之间在吊装过程中的重力承载能力,进而可有效地降低甚至避免加强箍筋1与纵向主筋6之间的焊接结构失效的情况。

更为具体的,参照附图2中所示,此时为仅设置位于钢筋笼本体的最顶端那层环向箍筋7为加强箍筋1,相应的加强短筋4设置于加强钢筋1上方。而参照附图3所示,则为将位于钢筋笼本体的最顶端的两层环向箍筋7中的下一层设置为加强箍筋1,并且此时进一步设置加强短筋4的上端抵靠在上层的环向箍筋7上并与其焊接连接;这样可进一步利用加强短筋4的两端分别抵紧到上层的环向箍筋7与下层的加强箍筋1之间,以进一步提高吊装时加强箍筋1的承载能力。

另外,对于加强短筋4,为了使其能够更好的与纵向主筋6进行焊接连接,可优选设置所述加强短筋4的直径与对应的纵向主筋6的直径一致,这样二者在平行相贴设置时可便于焊接,并且优选在二者相贴后的两侧均采用满焊方式进行焊接,以提高焊接连接强度。

更具体的,为了确保加强短筋4与对应的纵向主筋6之间的焊接长度尺寸,以确保焊接连接强度,本实用新型中优选设置所述加强短筋4的长度不低于5cm;例如具体可设置为8cm或10cm。

另外,为了提高每个加强箍筋1与其周向的纵向主筋6之间的连接强度,理论上当对每个纵向主筋6分别设置一个加强短筋4时,可最大限度的提高加强箍筋1与各纵向主筋6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加强箍筋1整体的吊装承载能力。当然,上述方式同时也会增加焊接工作量。为此,本实用新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优选仅对部分的纵向主筋6设置对应的加强短筋4,例如可沿每个加强箍筋1的周向间隔设置有八根加强短筋4,即仅对各纵向主筋6中的其中八根对应设置了相应的加强短筋4;并且当对每个加强箍筋1的周向设置有多根加强短筋4时,此处的多根指的是两根及以上的情况时,可优选设置各加强短筋4为成等间隔的分布设置,这样可更好的分布加强固箍筋1在吊装时的载荷情况。

更具体的,为了进一步提高钢筋笼本体自身的结构强度,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优选设置所述钢筋笼本体包括内层钢筋笼2和外层钢筋笼3,所述外层钢筋笼3同轴地套设在内层钢筋笼2外。此时,位于内层钢筋笼2的最顶端的两层环向箍筋7中至少一层设置为加强箍筋1,位于外层钢筋笼3的最顶端的两层环向箍筋7中至少一层设置为加强箍筋1。并且在吊装时,可将相应的吊装钢丝绳同时从内层钢筋笼2和外层钢筋笼3上的加强箍筋1的下方穿过并套住相应的加强箍筋1,同时还进一步套住内层钢筋笼2和外层钢筋笼3上相应的纵向主筋6,以此作为吊装点位,保证吊点部位的结构强度。

更具体的,在设置有内层钢筋笼2和外层钢筋笼3时,为了进一步提高两层钢筋笼层之间的连接强度,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沿钢筋笼本体的轴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一层u型卡筋5,每层u型卡筋5包括沿钢筋笼本体周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一个u型卡筋5,所述u型卡筋5设置于内层钢筋笼2和外层钢筋笼3之间,并且u型卡筋5同时与内层钢筋笼2和外层钢筋笼3焊接连接;具体的,则可将u型卡筋5的两侧筋条部分分别与对应层中的其中一条纵向主筋6平行相贴设置并进行焊接连接,以提高u型卡筋5与对应层的焊接连接强度。

更具体的,可沿钢筋笼本体的轴向每间隔两米设置有一层u型卡筋5;以及具体可设置每层u型卡筋5包括五个沿钢筋笼本体周向等间隔分布设置的u型卡筋5。通过设置u型卡筋5可起到内层钢筋笼2和外层钢筋笼3之间的支撑连接,可进一步提高双层钢筋笼的连接整体结构强度,使钢筋笼整体在起吊过程中由水平翻转至竖直状态的过程中以及在调运途中,两层钢筋笼不易脱离或者变形,以保证钢筋笼整体的结构完整性。


技术特征:

1.钢筋笼吊装加固结构,包括钢筋笼本体,所述钢筋笼本体包括至少一层钢筋笼,每层钢筋笼由纵向主筋(6)和环向箍筋(7)相互连接组成,其特征在于:位于钢筋笼本体的最顶端的两层环向箍筋(7)中至少一层设置为加强箍筋(1),所述加强箍筋(1)的直径大于其余环向箍筋(7)的直径;并且沿每个加强箍筋(1)的周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一根加强短筋(4),所述加强短筋(4)与一根纵向主筋(6)平行设置并焊接连接,所述加强短筋(4)沿钢筋笼本体的轴向方向设置于对应的加强箍筋(1)的上方,且加强短筋(4)的下端抵靠在加强箍筋(1)上并与其焊接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笼吊装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钢筋笼本体的最顶端的两层环向箍筋(7)中的下一层设置为加强箍筋(1),并且加强短筋(4)的上端抵靠在上层的环向箍筋(7)上并与其焊接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笼吊装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短筋(4)的直径与纵向主筋(6)的直径一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笼吊装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短筋(4)的长度不低于5c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筋笼吊装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短筋(4)的长度为10c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笼吊装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每个加强箍筋(1)的周向间隔设置有八根加强短筋(4)。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钢筋笼吊装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八根加强短筋(4)沿周向等间隔分布设置。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钢筋笼吊装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笼本体包括内层钢筋笼(2)和外层钢筋笼(3),所述外层钢筋笼(3)同轴地套设在内层钢筋笼(2)外;位于内层钢筋笼(2)的最顶端的两层环向箍筋(7)中至少一层设置为加强箍筋(1),位于外层钢筋笼(3)的最顶端的两层环向箍筋(7)中至少一层设置为加强箍筋(1)。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钢筋笼吊装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沿钢筋笼本体的轴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一层u型卡筋(5),每层u型卡筋(5)包括沿钢筋笼本体周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一个u型卡筋(5),所述u型卡筋(5)设置于内层钢筋笼(2)和外层钢筋笼(3)之间,并且u型卡筋(5)同时与内层钢筋笼(2)和外层钢筋笼(3)焊接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钢筋笼吊装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沿钢筋笼本体的轴向每间隔两米设置有一层u型卡筋(5);每层u型卡筋(5)包括五个沿钢筋笼本体周向等间隔分布设置的u型卡筋(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筋笼吊装加固结构,属于混凝土钢筋笼结构领域,提供一种可有效提高筋笼吊装部位的结构强度的钢筋笼吊装加固结构;包括钢筋笼本体,位于钢筋笼本体的最顶端的两层环向箍筋中至少一层设置为加强箍筋,所述加强箍筋的直径大于其余环向箍筋的直径;并且沿每个加强箍筋的周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一根加强短筋,所述加强短筋与一根纵向主筋平行设置并焊接连接,所述加强短筋沿钢筋笼本体的轴向方向设置于对应的加强箍筋的上方,且加强短筋的下端抵靠在加强箍筋上并与其焊接连接。本实用新型可有效的提高加强箍筋与相应的纵向主筋之间的焊接连接强度,进而提高加强箍筋与钢筋笼整体的连接强度,降低吊装时发生变形破坏的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张家国;饶丹;余弦;曾梓义;余达峰;高杨;吴穷;张涤非;纪扬;李燮;李薇;王晶晶;黄欢欢;杨旭春;权宜铭;陈朝晖;严权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05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9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