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退扭对绞机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退扭对绞机的自动排线和张力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退扭绞线机是一种能广泛应用于各类软硬导体线的绞合机械设备,使多根单支导体扭成一股,达到线材的工艺要求。绞线机按照绞线方式一般可以分为单绞机、对绞机、高速绞线机、退扭机、笼式绞线机、框工绞线机、管式绞线机及盘式绞线机等;根据不同的导线体材质或者不同的导线体粗细,一般需要进行张力的调节以保证设备平顺的运行。
目前,现有的退扭绞线机缺乏张力调节装置,针对不同的导线体材质或者不同的导线体粗细难以进行张力的灵活调节,故障率较高,部分加装了张力调节机构占用面积较大,且仅可以针对绞线进行一一的张力调节,过程缓慢,工序耗时长,且需要专门的工具,由此降低了劳动效率。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退扭对绞机的自动排线和张力调节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一)实用新型目的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退扭对绞机的自动排线和张力调节装置,本装置运转流畅,故障率低,便于运输和安装,制造成本低,调节张力快速,各绞线张力调节误差小,且实现了同时对所有的绞线进行同步的张力调节,快捷方便,且无需工具,减少了工序耗时,提高了生产效率。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退扭对绞机的自动排线和张力调节装置,包括第一转盘、第二转盘和第三转盘,第一转盘左端通过第一连接筒连接有第二转盘,第二转盘左端通过第二连接筒连接有第三转盘,第一转盘右端通过第三连接筒连接有第四转盘,第四转盘右端通过第四连接筒连接有第五转盘,第一转盘右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齿环,第一转盘右端边缘均周向等角度设置有若干十字型滑槽,十字型滑槽颞部均滑动连接有矩形滑动框,十字型滑槽内部远离齿环一端均设置有拉簧,拉簧另一端均连接矩形滑动框,矩形滑动框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导向轮,十字型滑槽靠近远离齿环一端均转动连接有旋转轴,旋转轴中部均套设有绕线轮,绕线轮上连接有钢丝绳,钢丝绳另一端连接矩形滑动框,旋转轴右端均贯穿第一转盘连接有从动齿轮,从动齿轮均啮合连接齿环。
优选的,第一转盘、第二转盘、第三转盘、第四转盘和第五转盘呈同轴线设置,且其右端中心处均设置有主线通孔,同时其右端均周向设置有若干减重通孔。
优选的,第三转盘和第五转盘结构相同,且其右端边缘处均设置有若干绞线导向通孔,第二转盘和第四转盘结构相同,且其周面均通过轴承座等间距转动连接有若干第一导向轮。
优选的,第一转盘右端后侧内嵌设置有制动电机,制动电机右端通过电机轴连接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啮合连接齿环。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装置运转流畅,故障率低,在减重通孔的作用下可减轻设备重量,便于运输和安装,降低制造成本,通过制动电机通过主动齿轮带动齿环转动,从而通过齿环带动所有的从动齿轮和旋转轴转动,进而通过绕线轮收卷钢丝绳,带动矩形滑动框和第二导向轮沿着十字型滑槽向靠近齿环方向移动,从而与第一导向轮配合调节张力,使得各绞线张力调节误差小,反之,从动齿轮反转,拉簧带动矩形滑动框复位,由此实现了同时对所有的绞线进行同步的张力调节,快捷方便,且无需工具,减少了工序耗时,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退扭对绞机的自动排线和张力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退扭对绞机的自动排线和张力调节装置中a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退扭对绞机的自动排线和张力调节装置中第一转盘的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退扭对绞机的自动排线和张力调节装置中b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退扭对绞机的自动排线和张力调节装置中十字型滑槽14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1、第一转盘;2、第一连接筒;3、第二转盘;4、第二连接筒;5、第三转盘;6、第三连接筒;7、第四转盘;8、第四连接筒;9、第五转盘;10、第一导向轮;11、绞线导向通孔;12、主线通孔;13、齿环;14、十字型滑槽;15、拉簧;16、矩形滑动框;17、第二导向轮;18、旋转轴;19、绕线轮;20、从动齿轮;21、减重通孔;22、轴承;23、制动电机;24、主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退扭对绞机的自动排线和张力调节装置,包括第一转盘1、第二转盘3和第三转盘5,第一转盘1左端通过第一连接筒2连接有第二转盘3,第二转盘3左端通过第二连接筒4连接有第三转盘5,第一转盘1右端通过第三连接筒6连接有第四转盘7,第四转盘7右端通过第四连接筒8连接有第五转盘9,第一转盘1、第二转盘3、第三转盘5、第四转盘7和第五转盘9呈同轴线设置,且其右端中心处均设置有主线通孔12,同时其右端均周向设置有若干减重通孔21;
第三转盘5和第五转盘9结构相同,且其右端边缘处均设置有若干绞线导向通孔11,第二转盘3和第四转盘7结构相同,且其周面均通过轴承座等间距转动连接有若干第一导向轮10,第一转盘1右端通过轴承22转动连接有齿环13,第一转盘1右端边缘均周向等角度设置有若干十字型滑槽14,十字型滑槽14颞部均滑动连接有矩形滑动框16,十字型滑槽14内部远离齿环13一端均设置有拉簧15,拉簧15另一端均连接矩形滑动框16,矩形滑动框16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导向轮17;
十字型滑槽14靠近远离齿环13一端均转动连接有旋转轴18,旋转轴18中部均套设有绕线轮19,绕线轮19上连接有钢丝绳,钢丝绳另一端连接矩形滑动框16,旋转轴18右端均贯穿第一转盘1连接有从动齿轮20,从动齿轮20均啮合连接齿环13,第一转盘1右端后侧内嵌设置有制动电机23,制动电机23右端通过电机轴连接有主动齿轮24,主动齿轮24啮合连接齿环13;
主线通过主线通孔12和第一连接筒2依次穿越第三转盘5、第二转盘3、第一转盘1、第四转盘7和第五转盘9,绞线依次通过第三转盘5的绞线导向通孔11穿过,再经过第二转盘3的第一导向轮10至第二导向轮17,再次经过第四转盘7的第一导向轮10后穿过第五转盘9的绞线导向通孔11,工作时,主线不动,外部动力带动第一转盘1转动,从而带动若干绞线沿着主线进行缠绕或脱离,运转流畅,故障率低;
在减重通孔21的作用下可减轻设备重量,便于运输和安装,降低制造成本,通过制动电机23通过主动齿轮24带动齿环13转动,从而通过齿环13带动所有的从动齿轮20和旋转轴18转动,进而通过绕线轮19收卷钢丝绳,带动矩形滑动框16和第二导向轮17沿着十字型滑槽14向靠近齿环13方向移动,从而与第一导向轮10配合调节张力,使得各绞线张力调节误差小,反之,从动齿轮20反转,拉簧15带动矩形滑动框16复位,由此实现了同时对所有的绞线进行同步的张力调节,快捷方便,且无需工具,减少了工序耗时,提高了生产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1.一种退扭对绞机的自动排线和张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转盘(1)、第二转盘(3)和第三转盘(5);第一转盘(1)左端通过第一连接筒(2)连接有第二转盘(3),第二转盘(3)左端通过第二连接筒(4)连接有第三转盘(5),第一转盘(1)右端通过第三连接筒(6)连接有第四转盘(7),第四转盘(7)右端通过第四连接筒(8)连接有第五转盘(9),第一转盘(1)右端通过轴承(22)转动连接有齿环(13),第一转盘(1)右端边缘均周向等角度设置有若干十字型滑槽(14),十字型滑槽(14)颞部均滑动连接有矩形滑动框(16),十字型滑槽(14)内部远离齿环(13)一端均设置有拉簧(15),拉簧(15)另一端均连接矩形滑动框(16),矩形滑动框(16)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导向轮(17),十字型滑槽(14)靠近远离齿环(13)一端均转动连接有旋转轴(18),旋转轴(18)中部均套设有绕线轮(19),绕线轮(19)上连接有钢丝绳,钢丝绳另一端连接矩形滑动框(16),旋转轴(18)右端均贯穿第一转盘(1)连接有从动齿轮(20),从动齿轮(20)均啮合连接齿环(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扭对绞机的自动排线和张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转盘(1)、第二转盘(3)、第三转盘(5)、第四转盘(7)和第五转盘(9)呈同轴线设置,且其右端中心处均设置有主线通孔(12),同时其右端均周向设置有若干减重通孔(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扭对绞机的自动排线和张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三转盘(5)和第五转盘(9)结构相同,且其右端边缘处均设置有若干绞线导向通孔(11),第二转盘(3)和第四转盘(7)结构相同,且其周面均通过轴承座等间距转动连接有若干第一导向轮(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扭对绞机的自动排线和张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转盘(1)右端后侧内嵌设置有制动电机(23),制动电机(23)右端通过电机轴连接有主动齿轮(24),主动齿轮(24)啮合连接齿环(13)。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