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桩及基坑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2-01  105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支护技术领域,特别设计一种预制桩及基坑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程度的不断加大,基坑的深度也越来越深,对支护结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满足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经济性。

目前常用的深基坑围护结构有钢板桩、工法桩、钻孔灌注桩以及地下连续墙等。其中,钻孔灌注桩围护结构主要是以现场浇注为主,并需另设止水帷幕才能保证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的止水效果,这不仅占用了一定的施工空间,而且由于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影响施工进度和造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小止水结构的占地空间并起到很好的止水效果,还能大大缩短工期的预制桩及基坑支护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制桩,包括本体、第一止水扣件和第二止水扣件,所述第一止水扣件和所述第二止水扣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本体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止水扣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和所述本体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件背离所述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倒勾部,两个所述倒勾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止水扣件背离所述本体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倒勾部配合的嵌合部,所述倒勾部和所述嵌合部上设置遇水膨胀件。

进一步,所述本体呈环形结构,所述本体包括第一混凝土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混凝土内部的第一钢筋件。

进一步,所述第一止水扣件和所述第二止水扣件分别与所述第一钢筋件焊接。

进一步,所述预制桩的内部设置有加强件,所述加强件包括第二混凝土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混凝土内部的第二钢筋件。

进一步,所述第一止水扣件和所述第二止水扣件的长度相等,且均短于所述本体的长度。

进一步,所述第一止水扣件和所述第二止水扣件的长度均小于所述本体的直径。

进一步,所述第一止水扣件和所述第二止水扣件采用钢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包括至少两个上述预制桩,还包括顶圈梁,所述预制桩和所述顶圈梁相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预制桩之间通过所述第一止水扣件和所述第二止水扣件进行连接。

进一步,多个所述预制桩呈一字型、l型或v型排列。

进一步,所述预制桩内嵌在所述顶圈梁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相邻的两个预制桩可通过第一止水扣件和第二止水扣件配合进行连接,及嵌合部嵌入两个相对的第一连接件之间,且与倒勾部配合,并且倒勾部上的遇水膨胀件和嵌合部上的遇水膨胀件相抵接,提升了其止水功能,且无需另设止水帷幕,降低了造价,还减少了止水帷幕的施工空间,并且有效提升施工速度,缩短了工期,有利于在用地空间狭小施工。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预制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基坑支护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基坑支护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基坑支护结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基坑支护结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基坑支护结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基坑支护结构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除非另作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如图1所示,所述预制桩100,包括本体110、第一止水扣件120和第二止水扣件130,所述第一止水扣件120和所述第二止水扣件130分别设置在所述本体110相对的两侧,第一止水扣件12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件121,第一连接121和本体110连接,且第一连接件121背离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倒勾部122,两个倒勾部122相对设置,第二止水扣件130背离本体110的一端设置有与倒勾部122配合的嵌合部131,倒勾部122和嵌合部121上设置遇水膨胀件140。

相邻的两个预制桩100可通过第一止水扣件120和第二止水扣件130配合进行连接,及嵌合部131嵌入两个相对的第一连接件121之间,且与倒勾部122配合,并且倒勾部122上的遇水膨胀件140和嵌合部121上的遇水膨胀件140相抵接,提升了其止水功能,且无需另设止水帷幕,减少了止水帷幕的施工空间。

遇水膨胀件140采用会膨胀的材料,包括橡胶等。遇水膨胀件140可黏贴在第一止水扣件120和第二止水扣件130上。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遇水膨胀件140通过紧固件固定在第一止水扣件120和第二止水扣件130上。紧固件包括螺钉或螺栓等。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遇水膨胀件140填充在倒勾部122和嵌合部131之间。

如图1所示,本体110呈环形结构,及本体110的内部中空。本体110包括第一混凝土111和设置在第一混凝土111内部的第一钢筋件112。其中第一钢筋件112是由多个钢筋搭接而成的环形结构,第一混凝土111灌注至第一钢筋件112上以形成环形的本体110。

第一止水扣件120和第二止水扣件130的长度均小于本体110的直径。

继续参考图1,第一止水扣件120和第二止水扣件130分别与第一钢筋件112焊接。即先将第一止水扣件120和第二止水扣件130与第一钢筋件112焊接,然后向第一钢筋件112灌注第一混凝土111。

第一止水扣件120和第二止水扣件130可采用钢材料制成。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止水扣件130呈t型,当第一止水扣件120和第二止水扣件130配合时,两者配合的面呈s形,遇水膨胀件140位于倒勾部122与嵌合部131配合的面上,遇水膨胀件140位于嵌合部131与倒勾部122配合的面上。有效提升止水效果。

参考图5,预制桩100的内部设置有加强件150,加强件150包括第二混凝土151和设置在第二混凝土151内部的第二钢筋件152。

加强件150施工时,可先在本体110中空的内部放置第二钢筋件152,然后灌注第二混凝土151即可。

通过设置加强件150,可使多个预制桩连接形成的基坑支护结构形成一种复合的叠合墙,不仅提升基坑支护结构的刚度,更好的保证基坑支护结构施工的安全性,而且可以作为地下室外墙的一部分,减少了地下室外墙的厚度,形成“两墙合一”体系,大大减少了工程造价。

如图3所示,第一止水扣件120和第二止水扣件130的长度相等,且均短于本体110的长度。只要第一止水扣件120和第二止水扣件130的长度满足止水要求即可。

综上所述,相邻的两个预制桩100可通过第一止水扣件120和第二止水扣件130配合进行连接,及嵌合部131嵌入两个相对的第一连接件121之间,且与倒勾部122配合,并且倒勾部122上的遇水膨胀件140和嵌合部121上的遇水膨胀件140相抵接,提升了其止水功能,且无需另设止水帷幕,降低了造价,还减少了止水帷幕的施工空间,并且有效提升施工速度,缩短了工期,有利于在用地空间狭小施工。

如图2至图5所示,基坑支护结构包括上述实施例的至少两个预制桩100,还包括顶圈梁200,预制桩100和顶圈梁200相连接,相邻的两个预制桩100之间通过第一止水扣件120和第二止水扣件130进行连接。预制桩100的本体110内部没有加强件150。

参考图3,预制桩100内嵌在顶圈梁200内。

如图2和图3所示,多个预制桩100呈一字型排列。

如图4所示,多个预制桩100呈l型排列。

如图5所示,多个预制桩100呈v型排列。

如图6至图8所示,基坑支护结构包括上述实施例的至少两个预制桩100,还包括顶圈梁200,预制桩100和顶圈梁200相连接,相邻的两个预制桩100之间通过第一止水扣件120和第二止水扣件130进行连接。预制桩100的本体110内部设置有加强件150。

如图6所示,多个预制桩100呈一字型排列。

如图7所示,多个预制桩100呈l型排列。

如图8所示,多个预制桩100呈v型排列。

综上,基坑支护结构具有多样的排列方式,其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预制桩,所以该基坑支护结构由预制桩带来的有益效果参考上述实施例。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案。本实用新型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预制桩,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第一止水扣件和第二止水扣件,所述第一止水扣件和所述第二止水扣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本体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止水扣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和所述本体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件背离所述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倒勾部,两个所述倒勾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止水扣件背离所述本体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倒勾部配合的嵌合部,所述倒勾部和所述嵌合部上设置遇水膨胀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呈环形结构,所述本体包括第一混凝土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混凝土内部的第一钢筋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水扣件和所述第二止水扣件分别与所述第一钢筋件焊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桩的内部设置有加强件,所述加强件包括第二混凝土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混凝土内部的第二钢筋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水扣件和所述第二止水扣件的长度相等,且均短于所述本体的长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水扣件和所述第二止水扣件的长度均小于所述本体的直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水扣件和所述第二止水扣件采用钢材料制成。

8.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预制桩,还包括顶圈梁,所述预制桩和所述顶圈梁相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预制桩之间通过所述第一止水扣件和所述第二止水扣件进行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预制桩呈一字型、l型或v型排列。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桩内嵌在所述顶圈梁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制桩及基坑支护结构,其中预制桩包括本体、第一止水扣件和第二止水扣件,所述第一止水扣件和所述第二止水扣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本体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止水扣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和所述本体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件背离所述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倒勾部,两个所述倒勾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止水扣件背离所述本体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倒勾部配合的嵌合部,所述倒勾部和所述嵌合部上设置遇水膨胀件,提升了其止水功能,降低了造价,还减少了止水帷幕的施工空间,并且有效提升施工速度。

技术研发人员:颜超;颜正红;林杰;杨振坤;张竹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理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0.06.17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9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