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预制地下墙结构,适合在狭小空间内、紧贴既有建构筑物基础的环境下进行施工,属于土木工程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地下连续墙是基础工程在地面上采用一种挖槽机械,沿着深开挖工程的周边轴线,借助泥浆护壁作用,开挖出一条狭长的深槽,清槽后,在槽内吊放钢筋笼,然后用导管法灌筑水下混凝土筑成一个单元槽段,如此逐段进行,在地下筑成一道连续的钢筋混凝土墙壁,作为截水、防渗、承重、挡水结构。
地下连续墙施工震动小,噪声低,墙体刚度大,防渗性能好,对周围地基无扰动,可以组成具有很大承载力的任意多边形连续墙代替桩基础、沉井基础或沉箱基础。随着开发使用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地下连续墙越来越多地用作结构物的一部分或用作主体结构。然而,随着既有地下空间拓建、密贴既有建构筑物基础等新的施工形式的出现,施工空间狭小,无法采用大型机械设备施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预制地下墙结构,可实现临时支护与永久结构合一,实现在狭小空间内、紧贴既有建构筑物基础等敏感环境下的连续快速施工。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预制地下墙结构,包括数个首尾连接的工字型钢桩桩体单元、连接在相邻工字型钢桩桩体单元之间的钢筋笼和浇筑在工字型钢桩桩体单元与钢筋笼之间的混凝土,
所述工字型钢桩桩体单元包括上下两个翼板、连接两个翼板的腹板以及沿桩体通长固接在腹板两侧的t型钢,所述翼板的一端设有连接槽,另一端设有与连接槽形状吻合的榫头,
所述钢筋笼的两端分别和t型钢相连接。
进一步,上下两个翼板端部的连接槽呈交错设置。
进一步,所述连接槽的截面形状为c字形。
进一步,所述工字型钢桩桩体单元的高度为12-15m,宽度为3m。
进一步,所述钢筋笼的高度为12-15m,长度为2.8m。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通过连接槽与榫头的连接以及钢筋笼的安装实现相邻两个工字型钢桩桩体单元间的连接,通过在工字型钢桩桩体单元与钢筋笼之间浇筑混凝土实现了桩体单元间的刚性连接,形成连续的地下预制墙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能够在狭小空间、紧邻既有建构筑物基础等特殊环境下快速安全施工,通过桩体单元分节预制、免共振沉桩,可实现地下连续墙快速施工。同时,通过钢板与混凝土现浇的组合,有效提升了地下墙的整体刚度,与钢筋混凝土墙结构相比,在相同实用条件下可有效减小墙体截面,提高空间利用率。
2、在本实用新型中,混凝土配合t型钢增加了地下渗水的绕流路径,能够有效提高地下墙的整体防水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工字型钢桩桩体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t型钢与钢筋笼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根据下面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将更加清楚。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结合图1所示,一种新型预制地下墙结构,包括数个首尾连接的工字型钢桩桩体单元1、连接在相邻工字型钢桩桩体单元1之间的钢筋笼2和浇筑在工字型钢桩桩体单元1与钢筋笼2之间的混凝土3。
参考图2所示,所述工字型钢桩桩体单元1包括上下两个翼板10、连接两个翼板10的腹板11以及沿桩体通长固接在腹板11两侧的t型钢12,所述翼板10的一端设有连接槽10a,另一端设有与连接槽10a形状吻合的榫头10b。连接槽10a的截面形状优选为c字形。参考图3,所述钢筋笼2的两端分别和t型钢12相连接。
为了使工字型钢桩桩体单元1间的连接更加稳固,上下两个翼板10端部的连接槽10a呈交错设置。
根据连续墙施工高度的要求,所述工字型钢桩桩体单元1的高度为12-15m,宽度为3m,亦可根据地墙总高度进行合理分段搭接。所述钢筋笼2的高度优选为12-15m,长度为2.8m,其尺寸与工字型钢桩桩体单元的高度匹配,亦可根据现场实际进行合理分段搭接。
本实用新型的施工过程是:
(1)工字型钢桩桩体单元采用免共振沉桩方式打入土体,桩体单元间通过连接槽与榫头进行连接;
(2)工字型钢桩桩体单元沉桩完成后,将桩体单元内部的土体挖出,然后放入钢筋笼,并将钢筋笼连接在腹板侧面的t型钢上。
(3)在工字型钢桩桩体单元间浇筑混凝土,形成连续的新型地下预制墙,通过浇筑混凝土实现了工字型钢桩桩体单元间的刚性连接,形成连续的地下预制墙结构;同时,混凝土配合t型钢增加了地下渗水的绕流路径,有效提高地下墙的整体防水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显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基于上述实施例,可轻易想到替换或变化以获得其他实施例,这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新型预制地下墙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数个首尾连接的工字型钢桩桩体单元、连接在相邻工字型钢桩桩体单元之间的钢筋笼和浇筑在工字型钢桩桩体单元与钢筋笼之间的混凝土,
所述工字型钢桩桩体单元包括上下两个翼板、连接两个翼板的腹板以及沿桩体通长固接在腹板两侧的t型钢,所述翼板的一端设有连接槽,另一端设有与连接槽形状吻合的榫头,
所述钢筋笼的两端分别和t型钢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预制地下墙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下两个翼板端部的连接槽呈交错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预制地下墙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槽的截面形状为c字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预制地下墙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字型钢桩桩体单元的高度为12-15m,宽度为3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预制地下墙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钢筋笼的高度为12-15m,长度为2.8m。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