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涉及一种射频同轴电缆。
背景技术:
射频同轴电缆是指有两个同心导体,而导体和屏蔽层又共用同一轴心的电缆,屏蔽层通常采用金属导线编织成带状,设置在绝缘体中,主要起到对导体的保护作用,可屏蔽外部的电磁对导体的不良干扰,但是金属导线编织的带状屏蔽层有空隙,屏蔽效果有限,还有些是涂覆一层具有一定厚度的金属屏蔽层,以提高屏蔽效果,但是使电缆较重,且使用、施工中不容易弯曲,现有一些射频同轴电缆是将若干单线射频同轴电缆集成在一起,可输出几个导体,此类电缆的重量更重,更不易弯曲。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提供一种射频同轴电缆,具有良好的电磁屏蔽效果,且重量较轻,在使用、施工中容易弯曲,卷曲。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射频同轴电缆,从电缆外层向内依次设置有第一绝缘层、第一屏蔽层、第二绝缘层和若干单体电缆,所述单体电缆等间距分布在所述第二绝缘层内,所述第一屏蔽层与第一绝缘层的接触面设置有若干便于弯曲整个电缆的凹槽。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单体电缆从外层向内依次设置有第二屏蔽层、第三绝缘层和导体。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绝缘层和第三绝缘层均为采用二氧化碳或氮气的进行物理发泡的聚乙烯发泡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的全密闭气孔发泡度在50%-60%,所述第三绝缘层的全密闭气孔发泡度在30%-40%。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屏蔽层为含有铅或锰的管状金属合金制成,厚度为2-4毫米。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的深度为所述第一屏蔽层厚度的0.4-0.5倍,所述第一屏蔽层的厚度为6-8毫米。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绝缘层采用低密度聚四氟乙烯制成,厚度为3-4毫米。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导体采用镀银铜线或者韧铜线制成,直径为2-3毫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第二屏蔽层可有效防止若干导体内通过信号时相互干扰,第一屏蔽层可防止外部的电磁对导体的干扰,第二绝缘层和第三绝缘层绝缘效果良好,且重量较轻,整个电缆的重量轻,便于运输、施工,凹槽便于第一屏蔽层弯折、卷曲,方便在架设、施工中弯折、卷曲。
附图说明
图1为整体正视图;
图2为单体电缆的正视图;
图3为整体位置关系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绝缘层;2、第一屏蔽层;21、凹槽;3、第二绝缘层;4、第二屏蔽层;5、第三绝缘层;6、导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一种射频同轴电缆,如图1-3所示,从电缆外层向内依次设置有第一绝缘层1、第一屏蔽层2、第二绝缘层3和三个或四个单体电缆,单体电缆等间距分布在第二绝缘层3内,第一屏蔽层2与第一绝缘层1的接触面设置有若干便于弯曲整个电缆的凹槽21。
单体电缆从外层向内依次设置有第二屏蔽层4、第三绝缘层5和导体6。
第二绝缘层3和第三绝缘层5均为采用二氧化碳或氮气的进行物理发泡的聚乙烯发泡绝缘层,第二绝缘层3的全密闭气孔发泡度在50%-60%,第三绝缘层5的全密闭气孔发泡度在30%-40%。
第二绝缘层3和第三绝缘层5中均充满体积较小的气泡,以减轻第二绝缘层3和第三绝缘层5的重量,使整个电缆的重量较轻,便于电缆的运输、使用。
第二屏蔽层4为含有铅或锰的管状金属合金制成,如锰锌铁合金、锰锌铜合金,厚度为2-4毫米,电磁信号通过导体6中时,第二屏蔽层4可有效防止若干导体6中的电磁信号相互干扰。
凹槽21的深度为第一屏蔽层2厚度的0.4-0.5倍,第一屏蔽层2的厚度为6-8毫米,第一屏蔽层2也采用含有铅或锰的管状金属合金制成,当弯折整个电缆时,第一屏蔽层2在凹槽21处折弯,凹槽21可减少电缆弯折时,电缆自身的反作用力,在保证第一屏蔽层2具有良好的电磁屏蔽效果前提下,凹槽21的设计,便于整个电缆在架设、施工中容易卷曲,弯折。
凹槽21的设计还可减轻整个电缆自身重量。
第一绝缘层1采用低密度聚四氟乙烯制成,制造成本低,且绝缘效果好,具有一定的防晒、抗氧化能力,厚度为3-4毫米,使用寿命长。
导体6采用镀银铜线或者韧铜线制成,具有良好的电磁通过特性,信号传输速度快,信号衰减度小,直径为2-3毫米。
综上,多个导体6方便同时传输不同波段、强度、频率的电磁信号,第二屏蔽层4有效防止导体6内电磁信号相互干扰,第一屏蔽层2有效防止外部的电磁对导体6内的干扰,第二绝缘层3和第三绝缘层5中充满了气孔,在保证具有良好绝缘效果的前提下,减轻自身的重量,也便于弯折,凹槽21的设计使第一屏蔽层2具有良好屏蔽效果的前提下,自身可以随意弯折,使整个电缆在架设、施工的过程中方便卷曲、弯折。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实用新型中未具体描述和解释说明的结构、装置以及操作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和限定,均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手段进行实施。
1.一种射频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从电缆外层向内依次设置有第一绝缘层(1)、第一屏蔽层(2)、第二绝缘层(3)和若干单体电缆,所述单体电缆等间距分布在所述第二绝缘层(3)内,所述第一屏蔽层(2)与第一绝缘层(1)的接触面设置有若干便于弯曲整个电缆的凹槽(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射频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电缆从外层向内依次设置有第二屏蔽层(4)、第三绝缘层(5)和导体(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射频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层(3)和第三绝缘层(5)均为采用二氧化碳或氮气的进行物理发泡的聚乙烯发泡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3)的全密闭气孔发泡度在50%-60%,所述第三绝缘层(5)的全密闭气孔发泡度在30%-4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射频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屏蔽层(4)为含有铅或锰的管状金属合金制成,厚度为2-4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射频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1)的深度为所述第一屏蔽层(2)厚度的0.4-0.5倍,所述第一屏蔽层(2)的厚度为6-8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射频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1)采用低密度聚四氟乙烯制成,厚度为3-4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射频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6)采用镀银铜线或者韧铜线制成,直径为2-3毫米。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