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地基防沉降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回填土防沉降施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回填土主要是指基础、垫层等隐蔽工程完工后,在5m以内的取土回填的施工过程,回填土一般不用于地基;但是在一些地区,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对原状土壤破坏较大,或者由于原地基高程不满足要求,需要进行填土。回填土地基由于密实度不够,容易发生沉降,导致回填区域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施工要求。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843040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防止回填土沉降的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一压缩板,第一压缩板的一端侧壁转动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的一端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二压缩板,第二压缩板的上端侧壁螺钉固定有放置块,放置块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弹性杆,弹性杆的顶端侧壁焊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上端滑动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的一端侧壁螺钉固定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内部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轴,转动杆的上端转动连接有连接轴,连接轴焊接在上压板的底端,上压板的底端侧壁螺钉固定有安装块,安装块的外壁销连接有活动轴,活动轴的一端侧壁转动连接有活动杆,第一压缩板和第二压缩板之间通过伸缩杆相互固定连接。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沉降装置需要在回填土前预布设在基坑底部,只适合于小范围、地面无建筑物的情况下使用,并且无法解决回填土由于内部密实度不够而产生的自沉降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回填土防沉降施工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管柱与套头的配合能够实现管柱的下压作业,简单实用,操作方便,施工成本低,对回填土地基可显著提升其承载力,有效防止地基下沉。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回填土防沉降施工装置,包括管柱,所述管柱的底端插入回填土内,所述管柱的顶端设置有套头,所述套头与管柱插接,所述套头的顶端与炮锤车的炮锤抵接;所述管柱的底部密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回填土防沉降作业时,利用炮锤锤砸套头使管柱被逐渐向回填土中压入,由于管柱底部封闭回填土不会进入管柱,回填土被向管柱周边挤压从而使得回填土之间的结构更加密实,有效防止地基下沉,对回填土地基可显著提升其承载力;并且本实用新型施工成本低、简单实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头包括水平设置的垫板,所述垫板的顶面上设置有套管,所述垫板的底面上设置有与套管同轴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直径小于管柱的内径,所述套管的内径大于炮锤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定位块插入管柱中并使炮锤在套管中向下锤砸,使得管柱在被锤砸时更加稳定,受力更加均匀,不容易发生晃动和偏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头包括水平设置的垫板,所述垫板的顶面上设置有套管,所述垫板的底面上设置有与套管同轴的定位管,所述定位管的外径小于管柱的内径或所述定位管的内径大于管柱的外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定位管插入管柱或者将管柱插入定位管对管柱进行定位,使得在压管的过程中垫板与管柱之间不会发生相对移动,保证管柱的受力,使得管柱更易被压入回填土土层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管与定位管一体设置,所述垫板上开设有贯穿垫板的焊接孔,所述套管和定位管的连接部与垫板焊接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加工,并能够保证套管和定位管的同轴,避免在锤砸套头的过程中产生力的偏移导致不易将管柱垂直压入土层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管的底部为与炮锤的头部匹配的弧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套头的受力更加集中,避免力的分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管柱的底部为扁头,所述扁头为楔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楔形的设置便于将管柱压入土层中,加快施工速度,又能够避免回填土进入管柱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扁头上开设有切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扁头加工时,在管柱的底部开设切缝并从切缝处将管柱的底端砸扁,加工简单方便,能够节省施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垫板为钢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强垫板的强度,避免在锤砸的过程中垫板折断而影响施工进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管柱与套头的配合能够实现管柱的向回填土的压入作业,简单实用,操作方便,施工成本低,对回填土地基可显著提升其承载力,有效防止地基下沉;
2.通过将套管和定位管一体设置,使套管和定位管同轴,更能够控制管柱压入土层时的竖直度;
3.通过将管柱的底部砸扁形成楔形便于将管柱压入土层中,并且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作业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管柱与套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套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套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作业状态下管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管柱压入回填土并浇筑混凝土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回填土;2、炮锤车;21、炮锤;3、管柱;31、扁头;32、切缝;33、桩心;4、套头;41、垫板;411、焊接孔;42、套管;43、定位管;44、定位块;5、沟槽;51、混凝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回填土防沉降施工装置,包括压入回填土1中的管柱3以及位于管柱3上方的套头4。回填土1顶部开挖有沟槽5,管柱3位于沟槽5内。
回填土1上位于管柱3一侧设置有炮锤车2。炮锤车2的炮锤21位于套头4上方。炮锤21通过套头4将管柱3压入回填土1中。
参照图2、图3,套头4包括水平设置的垫板41。垫板41的顶面上竖直设置有套管42,垫板41的底面上竖直设置有与套管42同轴的定位块44。套管42和定位块44均与垫板41焊接固定。套管42的内径大于炮锤21的直径且套管42的下部为与炮锤21形状匹配的弧面。定位块44的直径小于管柱3的内径从而使定位块44能够插入管柱3内。
参照图2、图4,垫板31的底面上竖直设置有与套管42同轴的定位管43,定位管43的外径小于管柱3的内径,从而能够将定位管43插入管柱3内。定位管43的内径也可以大于管柱3的外径,从而能够将管柱3的顶部插入定位管43内。
套管42与定位管43可以一体设置。加工时,在垫板41上开设焊接孔411并将套管42和定位管43的连接部插入焊接孔411内与垫板41焊接固定。
参照图5、图6,管柱3的底端为扁头31。扁头31与管柱3一体连接。扁头31的加工为在管柱3的底端两侧分别切开20cm的切缝32,之后将管柱3底端锤扁形成扁头31。将管柱3下部砸扁一是防止土体在压管过程中涌入管柱3内,二是压扁后端部成倒三角形或者楔形,便于将管柱3压入土中。上述加工方法作业简单,节省成本。管柱3压扁时要求确保密实,可实现压管时防止土体进入管柱3内部,无需再进行其他密封处理。管柱3的底端也可以直接焊接锥形的尖端并将管柱3的底端开口封闭。
参照图7,将管柱3压入回填土1后,在管柱3内灌浆振捣并使混凝土充满管柱3形成桩心33,之后在沟槽5内浇筑形成混凝土层51。管柱3的顶端与沟槽5的槽口齐平。管柱3上部与回填土1之间的缝隙在浇筑的过程中被混凝土填塞密实。管柱3的顶端也可以与沟槽5的槽底齐平或者位于沟槽5的槽底和槽口之间。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根据计算所得进行管柱3的定位放点,并根据回填土1区域深度确定管柱3的长度,将管柱3按照点位立置,之后利用炮锤21压入回填土1土层内,将套头4套入管柱3,通过套头4利用炮锤21将管柱3砸入回填土1,直到达到预定深度位置。待管柱3达到设计深度后,将套头4从管柱3上取下,进行管柱3的桩心33的灌浆作业并将桩心33灌满。最后在沟槽5内浇筑混凝土形成基础混凝土层51。
本实用新型中,管柱3通过炮锤21锤击入土,达到设计标高后贯入混凝土并与基础混凝土层51连成整体,管柱3的管壁与回填土1的土体之间密实无空隙,仅在顶部因锤击中偶发偏心震动导致略有扩孔的现象,在后续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缝隙会被填充。
本实用新型的回填土防沉降施工中,利用多根压入回填土1土层中的管柱3使回填土1的内部结构更加密实,有效防止地基下沉,能够显著增加回填土1地基的承载能力。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回填土防沉降施工装置,包括管柱(3),所述管柱(3)的底端插入回填土(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柱(3)的顶端设置有套头(4),所述套头(4)与管柱(3)插接,所述套头(4)的顶端与炮锤车(2)的炮锤(21)抵接;所述管柱(3)的底部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填土防沉降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头(4)包括水平设置的垫板(41),所述垫板(41)的顶面上设置有套管(42),所述垫板(41)的底面上设置有与套管(42)同轴的定位块(44);所述定位块(44)的直径小于管柱(3)的内径,所述套管(42)的内径大于炮锤(21)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填土防沉降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头(4)包括水平设置的垫板(41),所述垫板(41)的顶面上设置有套管(42),所述垫板(41)的底面上设置有与套管(42)同轴的定位管(43),所述定位管(43)的外径小于管柱(3)的内径或所述定位管(43)的内径大于管柱(3)的外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填土防沉降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42)与定位管(43)一体设置,所述垫板(41)上开设有贯穿垫板(41)的焊接孔(411),所述套管(42)和定位管(43)的连接部与垫板(41)焊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回填土防沉降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42)的底部为与炮锤(21)的头部匹配的弧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填土防沉降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柱(3)的底部为扁头(31),所述扁头(31)为楔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回填土防沉降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扁头(31)上开设有切缝(32)。
8.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回填土防沉降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41)为钢板。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