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道宽度可调的结晶器铜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2-05  92


本实用新型涉及先进铸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流道宽度可调的结晶器铜管。



背景技术:

结晶器铜管属于连铸机的配件之一,其可分为直形和弧形两大类,其结构主要由铜管本体及冷却水套构成,铜管本体与冷却水套之间形成水缝,使用时,结晶器铜管内所导入的钢液会在水缝中冷却水的作用下凝固成型,凝结成一定厚度的坯壳并被连续拉出进入二次冷却区,然而现有的结晶器铜管其水缝普遍无法调节,工作人员无法针对实际情况来调整水缝的宽度,且因装配误差、制造误差等因素的存在也容易存在水缝不均匀的问题,制约了结晶器铜管的冷却效果,同时容易造成铜管本体内坯壳厚度不均匀,增加了漏钢发生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结晶器铜管的水缝无缝调节的问题,现提供一种流道宽度可调的结晶器铜管。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流道宽度可调的结晶器铜管,包括铜管本体和冷却水套,所述铜管本体和冷却水套的横截面均呈方形,所述冷却水套套设在铜管本体外,且冷却水套的四个内侧面对应和铜管本体的四个外侧面贴合,所述铜管本体的外侧面上均开设有一开口槽,所述冷却水套的内侧面上均开设有一滑槽,每个滑槽均与其所在侧的开口槽正对,所述滑槽内均滑动设置有与其相匹配的调节板,且调节板和开口槽相匹配,所述调节板的内侧面和其所在侧的开口槽之间形成流道,所述调节板的外侧面固定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上螺纹连接有两个调节螺母,所述冷却水套的外侧面上均固定有一固定板,所述调节杆穿过其所在侧的固定板,所述调节杆上的两个调节螺母分别抵在固定板的两侧。

本方案中利用在铜管本体的外侧面上开设开口槽,使其与冷却水套中滑动设置的调节板相配合形成流道,并通过拧动调节螺母改变调节杆的轴向位置,可改变调节板与开口槽槽底之间的间距,实现流道宽度的调节,从而便于工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各流道的宽度,使各流道中的冷却水对铜管本体提供的冷量趋于均匀,提高铜管本体的冷却均匀性,降低漏钢发生率,提升钢坯的质量,并能够统一改变各流道的宽度,以加强对铜管本体所提供的冷量,且调节方便,工作效率高。

进一步地,每个开口槽的侧面下端均至少开设有一个进水通道,所述冷却水套的下端开设有多个进水口,所述进水口和进水通道一一对应,且每个进水口和与其对应的进水通道连通,每个开口槽的侧面上端均至少开设有一个出水通道,所述冷却水套的上端开设有多个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和出水通道一一对应,且每个出水口和与其对应的出水通道连通;从而提高结构的紧凑性。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水套的上端固定有上端盖,所述冷却水套的顶端端面、铜管本体的顶端端面及调节板的顶端端面均与上端盖的下表面贴合,所述冷却水套的下端固定有下端盖,所述冷却水套的底端端面、铜管本体的底端端面及调节板的底端端面均与下端盖的上表面贴合;通过上端盖可一并封堵住所有流道的上端,下端盖可一并封堵住所有流道的下端。

进一步地,所述上端盖和下端盖分别通过螺钉和冷却水套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流道宽度可调的结晶器铜管利用在铜管本体的外侧面上开设开口槽,使其与冷却水套中滑动设置的调节板相配合形成流道,并通过拧动调节螺母改变调节杆的轴向位置,可改变调节板与开口槽槽底之间的间距,实现流道宽度的调节,从而便于工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各流道的宽度,使各流道中的冷却水对铜管本体提供的冷量趋于均匀,提高铜管本体的冷却均匀性,降低漏钢发生率,提升钢坯的质量,并能够统一改变各流道的宽度,以加强对铜管本体所提供的冷量,且调节方便,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流道宽度可调的结晶器铜管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b向剖视示意图;

图4是图1中c-c向剖视示意图。

图中:1、铜管本体,1-1、开口槽,1-2、进水通道,1-3、出水通道,2、冷却水套,2-1、滑槽,2-2、进水口,2-3、出水口,3、调节板,4、流道,5、调节杆,6、调节螺母,7、固定板,8、上端盖,9、下端盖,10、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方向和参照(例如,上、下、左、右、等等)可以仅用于帮助对附图中的特征的描述。因此,并非在限制性意义上采用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并且仅仅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形式来限定所请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一种流道宽度可调的结晶器铜管,包括铜管本体1和冷却水套2,所述铜管本体1和冷却水套2的横截面均呈方形,所述冷却水套2套设在铜管本体1外,且冷却水套2的四个内侧面对应和铜管本体1的四个外侧面贴合,所述铜管本体1的外侧面上均开设有一开口槽1-1,所述冷却水套2的内侧面上均开设有一滑槽2-1,每个滑槽2-1均与其所在侧的开口槽1-1正对,所述滑槽2-1内均滑动设置有与其相匹配的调节板3,且调节板3和开口槽1-1相匹配,所述调节板3的内侧面和其所在侧的开口槽1-1之间形成流道4,所述调节板3的外侧面固定有调节杆5,所述调节杆5上螺纹连接有两个调节螺母6,所述冷却水套2的外侧面上均固定有一固定板7,所述调节杆5穿过其所在侧的固定板7,所述调节杆5上的两个调节螺母6分别抵在固定板7的两侧。

每个开口槽1-1的侧面下端均至少开设有一个进水通道1-2,所述冷却水套2的下端开设有多个进水口2-2,所述进水口2-2和进水通道1-2一一对应,且每个进水口2-2和与其对应的进水通道1-2连通,每个开口槽1-1的侧面上端均至少开设有一个出水通道1-3,所述冷却水套2的上端开设有多个出水口2-3,所述出水口2-3和出水通道1-3一一对应,且每个出水口2-3和与其对应的出水通道1-3连通;从而提高结构的紧凑性。

所述冷却水套2的上端固定有上端盖8,所述冷却水套2的顶端端面、铜管本体1的顶端端面及调节板3的顶端端面均与上端盖8的下表面贴合,所述冷却水套2的下端固定有下端盖9,所述冷却水套2的底端端面、铜管本体1的底端端面及调节板3的底端端面均与下端盖9的上表面贴合;通过上端盖8可一并封堵住所有流道4的上端,下端盖9可一并封堵住所有流道4的下端,必要时在上端盖8和冷却水套2之间,及下端盖9和冷却水套2之间增设密封垫,以提高密封性。

所述上端盖8和下端盖9分别通过螺钉10和冷却水套2固定连接。

本实施的流道宽度可调的结晶器铜管工作原理如下:

冷却水从进水口2-2经进水通道1-2到达流道4对铜管本体1进行冷却,并从出水通道1-3经出水口2-3排出;

在调节流道4的宽度时,相应拧动调节杆5上的调节螺母6,使调节杆5带动调节板3一并移动,便可快速实现流道4宽度的调节,从而便于工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各流道4的宽度,使各流道4中的冷却水对铜管本体1提供的冷量趋于均匀,提高铜管本体1的冷却均匀性,降低漏钢发生率,提升钢坯的质量,并能够统一改变各流道4的宽度,以加强对铜管本体1所提供的冷量,且调节方便,工作效率高。

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流道宽度可调的结晶器铜管,其特征在于:包括铜管本体(1)和冷却水套(2),所述铜管本体(1)和冷却水套(2)的横截面均呈方形,所述冷却水套(2)套设在铜管本体(1)外,且冷却水套(2)的四个内侧面对应和铜管本体(1)的四个外侧面贴合,所述铜管本体(1)的外侧面上均开设有一开口槽(1-1),所述冷却水套(2)的内侧面上均开设有一滑槽(2-1),每个滑槽(2-1)均与其所在侧的开口槽(1-1)正对,所述滑槽(2-1)内均滑动设置有与其相匹配的调节板(3),且调节板(3)和开口槽(1-1)相匹配,所述调节板(3)的内侧面和其所在侧的开口槽(1-1)之间形成流道(4),所述调节板(3)的外侧面固定有调节杆(5),所述调节杆(5)上螺纹连接有两个调节螺母(6),所述冷却水套(2)的外侧面上均固定有一固定板(7),所述调节杆(5)穿过其所在侧的固定板(7),所述调节杆(5)上的两个调节螺母(6)分别抵在固定板(7)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道宽度可调的结晶器铜管,其特征在于:每个开口槽(1-1)的侧面下端均至少开设有一个进水通道(1-2),所述冷却水套(2)的下端开设有多个进水口(2-2),所述进水口(2-2)和进水通道(1-2)一一对应,且每个进水口(2-2)和与其对应的进水通道(1-2)连通,每个开口槽(1-1)的侧面上端均至少开设有一个出水通道(1-3),所述冷却水套(2)的上端开设有多个出水口(2-3),所述出水口(2-3)和出水通道(1-3)一一对应,且每个出水口(2-3)和与其对应的出水通道(1-3)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道宽度可调的结晶器铜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套(2)的上端固定有上端盖(8),所述冷却水套(2)的顶端端面、铜管本体(1)的顶端端面及调节板(3)的顶端端面均与上端盖(8)的下表面贴合,所述冷却水套(2)的下端固定有下端盖(9),所述冷却水套(2)的底端端面、铜管本体(1)的底端端面及调节板(3)的底端端面均与下端盖(9)的上表面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道宽度可调的结晶器铜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盖(8)和下端盖(9)分别通过螺钉(10)和冷却水套(2)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先进铸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流道宽度可调的结晶器铜管,包括铜管本体和冷却水套,冷却水套的四个内侧面对应和铜管本体的四个外侧面贴合,本实用新型利用在铜管本体的外侧面上开设开口槽,使其与冷却水套中滑动设置的调节板相配合形成流道,并通过拧动调节螺母改变调节杆的轴向位置,可改变调节板与开口槽槽底之间的间距,实现流道宽度的调节,从而便于工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各流道的宽度,使各流道中的冷却水对铜管本体提供的冷量趋于均匀,提高铜管本体的冷却均匀性,降低漏钢发生率,提升钢坯的质量,并能够统一改变各流道的宽度,以加强对铜管本体所提供的冷量,且调节方便,工作效率高。

技术研发人员:徐生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市九鑫铜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16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9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