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结晶器铜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2-05  97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铸机结晶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分体式结晶器铜管。



背景技术:

目前,结晶器是连铸机的关键设备,作为一次冷却区,连铸结晶器是钢液过热、凝固潜热及显热释放的一个复杂载体,结晶器铜管是结晶器的核心部件,直接影响连铸机生产的稳定性和连铸坯质量,传统的结晶器铜管整体式的,在坯壳下移时,坯壳时而与铜管内壁脱离,形成气隙热阻急剧增加,气隙区的坯壳开始回热,坯壳强度和刚度下降,随着坯壳的下移钢水静压力增大,又使坯壳贴近铜管。这种坯壳时而与铜管内壁接触时而分离的现象,严重地影响了结晶器的冷却工作效果,降低了连铸速率及生产效率;同时加速了铜管内壁的磨损,在铜管内壁磨损后,需更换整个铜管,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传统的结晶器铜管整体式的,在铜管内壁磨损后,需更换整个铜管,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提供一种分体式结晶器铜管。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体式结晶器铜管,包括圆形内铜管和圆形外铜管,所述内铜管插设在外铜管内,所述内铜管的外壁与外铜管的内壁完全贴合,所述内铜管内腔从上口至下口为递减的锥形,所述内铜管的外壁上同轴固定安装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位于内铜管的上口处,所述安装环的下表面开设有若干止转开口,若干所述止转开口沿安装环的中心轴线圆周均布,所述外铜管的外壁一端固定安装有与止转开口相配合的止转块,另一端同轴固定安装有限位环,所述止转块卡设在止转开口内,所述止转块的下表面与安装环的下表面重合,所述内铜管的下口端面与限位环贴合,所述内铜管的内半径不大于限位环的内半径,所述止转块通过螺钉与安装环可拆卸连接,所述螺钉的端面与安装环的下表面重合。

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结晶器铜管,在安装时,安装环和止转块的下表面均与结晶器壳体接触,止转块支撑外铜管,外铜管上的限位环和内铜管上的安装环均起到支撑内铜管的作用,在内铜管内的坯壳下移时,限位环和安装环双重支撑内铜管,使内铜管更稳定,不会随坯壳下移;在结晶器震动时,安装环带动内铜管震动、止转块带动外铜管震动,止转块卡设在止转开口内,可防止内铜管和外铜管在震动时发生相对转动;内铜管的外壁与外铜管的内壁完全贴合,内铜管上的热量可全部转移到外铜管上,不会影响内铜管的散热;在内铜管内壁磨损后,可对内铜管进行单独更换、在外铜管受损后,可对外铜管进行单独更换,节约了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止转块具有4个,4个止转块沿安装环的中心轴线圆周均布。

为了增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稳定性和刚性,所述内铜管和安装环为一体制造结构。

为了增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稳定性和刚性,所述外铜管、止转块和限位环为一体制造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结晶器铜管,在安装时,安装环和止转块的下表面均与结晶器壳体接触,止转块支撑外铜管,外铜管上的限位环和内铜管上的安装环均起到支撑内铜管的作用,在内铜管内的坯壳下移时,限位环和安装环双重支撑内铜管,使内铜管更稳定,不会随坯壳下移;在结晶器震动时,安装环带动内铜管震动、止转块带动外铜管震动,止转块卡设在止转开口内,可防止内铜管和外铜管在震动时发生相对转动;内铜管的外壁与外铜管的内壁完全贴合,内铜管上的热量可全部转移到外铜管上,不会影响内铜管的散热;在内铜管内壁磨损后,可对内铜管进行单独更换、在外铜管受损后,可对外铜管进行单独更换,节约了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a-a处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内铜管的三维示意图。

图中:1.内铜管,2.外铜管,3.安装环,3-1.止转开口,4.止转块,5.限位环,6.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分体式结晶器铜管,包括圆形内铜管1和圆形外铜管2,内铜管1插设在外铜管2内,内铜管1的外壁与外铜管2的内壁完全贴合,内铜管1内腔从上口至下口为递减的锥形,内铜管1的外壁上同轴固定安装有安装环3,内铜管1和安装环3为一体制造结构。安装环3位于内铜管1的上口处,安装环3的下表面开设有4个止转开口3-1,如图5所示,4个止转开口3-1沿安装环3的中心轴线圆周均布,外铜管2的外壁一端固定安装有与止转开口3-1相配合的止转块4,止转块4也具有4个,4个止转块4沿安装环3的中心轴线圆周均布。外铜管2的另一端同轴固定安装有限位环5,外铜管2、止转块4和限位环5为一体制造结构。止转块4卡设在止转开口3-1内,如图3所示,止转块4的下表面与安装环3的下表面重合,内铜管1的下口端面与限位环5贴合,内铜管1的内半径不大于限位环5的内半径,止转块4通过螺钉6与安装环3可拆卸连接,螺钉6的端面与安装环3的下表面重合,如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结晶器铜管,在安装时,安装环3和止转块4的下表面均与结晶器壳体接触,止转块4支撑外铜管2,外铜管2上的限位环5和内铜管1上的安装环3均起到支撑内铜管1的作用,在内铜管1内的坯壳下移时,限位环5和安装环3双重支撑内铜管1,使内铜管1更稳定,不会随坯壳下移;在结晶器震动时,安装环3带动内铜管1震动、止转块4带动外铜管2震动,止转块4卡设在止转开口3-1内,可防止内铜管1和外铜管2在震动时发生相对转动;内铜管1的外壁与外铜管2的内壁完全贴合,内铜管1上的热量可全部转移到外铜管2上,不会影响内铜管1的散热;在内铜管1内壁磨损后,可对内铜管1进行单独更换、在外铜管2受损后,可对外铜管2进行单独更换,节约了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分体式结晶器铜管,包括圆形内铜管(1)和圆形外铜管(2),所述内铜管(1)插设在外铜管(2)内,所述内铜管(1)的外壁与外铜管(2)的内壁完全贴合,所述内铜管(1)内腔从上口至下口为递减的锥形,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铜管(1)的外壁上同轴固定安装有安装环(3),所述安装环(3)位于内铜管(1)的上口处,所述安装环(3)的下表面开设有若干止转开口(3-1),若干所述止转开口(3-1)沿安装环(3)的中心轴线圆周均布,所述外铜管(2)的外壁一端固定安装有与止转开口(3-1)相配合的止转块(4),另一端同轴固定安装有限位环(5),所述止转块(4)卡设在止转开口(3-1)内,所述止转块(4)的下表面与安装环(3)的下表面重合,所述内铜管(1)的下口端面与限位环(5)贴合,所述内铜管(1)的内半径不大于限位环(5)的内半径,所述止转块(4)通过螺钉(6)与安装环(3)可拆卸连接,所述螺钉(6)的端面与安装环(3)的下表面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结晶器铜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转块(4)具有4个,4个止转块(4)沿安装环(3)的中心轴线圆周均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结晶器铜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铜管(1)和安装环(3)为一体制造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结晶器铜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铜管(2)、止转块(4)和限位环(5)为一体制造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体式结晶器铜管,内铜管插设在外铜管内,内铜管的外壁与外铜管的内壁完全贴合,内铜管内腔从上口至下口为递减的锥形,内铜管的外壁上同轴固定安装有安装环,安装环位于内铜管的上口处,安装环的下表面开设有若干止转开口,若干止转开口沿安装环的中心轴线圆周均布,外铜管的外壁一端固定安装有与止转开口相配合的止转块,另一端同轴固定安装有限位环,止转块卡设在止转开口内,内铜管的下口端面与限位环贴合,内铜管的内半径不大于限位环的内半径,止转块通过螺钉与安装环可拆卸连接;在内铜管内壁磨损后,可对内铜管进行单独更换、在外铜管受损后,可对外铜管进行单独更换,节约了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徐生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市九鑫铜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16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9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