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铜管生产特别是结晶器用铜管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铸结晶器用分体式铜管。
背景技术:
结晶器是连铸机非常重要的部件,是一个强制水冷的无底模具。在连铸机连铸过程中,结晶器内壁承受着高温钢水的静压力及与坯壳相对运动的摩擦力等产生的机械应力和热应力的综合作用,其工作条件极为恶劣。目前,现有的连铸结晶器使用寿命收到内部铜管的使用寿命限制。虽然可采用铜基合金材质并在铜管内壁增加镀层以提高铜管内壁的耐磨性能,但是在长期试用下,铜管内壁还是会发生磨损,使用中,需要整体更换铜管,维护成本较大。同时在连铸过程中,会发生冷凝收缩,铜管内结晶时,铸坯与内壁脱离产生气隙,容易影响结晶器导热性能,但同一铜管通常只能设计一种锥度,在生产不同型号的铸坯时,需要对应使用不同型号的连铸结晶器,机械投入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可单独更换内铜管,更可根据需求更换不同锥度内铜管,同时适应不同型号的铸坯生产,拉坯时不易松脱,有效降低维护成本和机械投入成本的连铸结晶器用分体式铜管。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铸结晶器用分体式铜管,设置在连铸结晶器内,包括铜管和通过法兰外套连接在铜管外的冷却套;所述的铜管包括内铜管和外铜管,所述的内铜管径向截面呈外扣的l型结构,所述的外扣的l型结构包括内竖直部和连接在内竖直部上顶面且向外平行伸出的外扣横向部,所述的外铜管径向截面呈内扣的l型结构,所述的内扣的l型结构包括外竖直部和连接在外竖直部下底面且向内平行伸出的内扣横向部;所述的内扣横向部的向内平行延伸长度与内竖直部的厚度相适配,所述的外扣横向部向外平行延伸的上部不小于外竖直部的厚度;所述的外扣横向部的下底面与外竖直部的上顶面接触相抵并通过螺栓锁紧固定;所述的内扣横向部的上顶面与内竖直部的下底面接触相抵并通过螺栓锁紧固定;所述的内竖直部周向外壁上具有外螺纹,所述的外竖直部上则具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所述的冷却套上端通过法兰与外扣横向部的外周面密封连接、下端通过法兰与外竖直部位于底端的外周面密封连接。
在上述方案中,巧妙地将原有的铜管设计为分体式的内铜管和外铜管,在内铜管内壁磨损或者需要不同锥度时,可随时更换内铜管,外铜管和外套管无需更换,有效节约了维护成本和机械成本。同时内铜管通过螺纹与外铜管连接,在拉坯时,螺纹可有效分散铜管内应力,且内铜管的外扣横向部和内竖直部下顶面均压接在外铜管上,拉坯时不易发生松脱,安全性能好。
优选的,为了提高内铜管和外铜管的连接紧密程度,所述的外扣横向部与外竖直部的连接端面之间具有密封垫片,所述的内扣横向部与内竖直部的连接端面之间也具有密封垫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铸结晶器用分体式铜管,结构设计合理,铜管部分采用内铜管与外铜管的分体式设计,可根据需要在内铜管内壁磨损时单独更换内铜管,节约维护成本;在生产不同型号铸坯时对应更换不同锥度的内铜管,便于连铸结晶器其他部件的重复利用,节约机械成本;同时内铜管与外铜管连接紧密,拉坯时不易松脱,安全性能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最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冷却套2、法兰3、内竖直部4、外扣横向部5、外竖直部6、内扣横向部7、螺栓8、密封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的一种连铸结晶器用分体式铜管,是本实用新型最优实施例,设置在连铸结晶器内,包括铜管和通过法兰2外套连接在铜管外的冷却套1。
铜管包括内铜管和外铜管,所述的内铜管径向截面呈外扣的l型结构。所述的外扣的l型结构包括内竖直部3和连接在内竖直部3上顶面且向外平行伸出的外扣横向部4,所述的外铜管径向截面呈内扣的l型结构,所述的内扣的l型结构包括外竖直部5和连接在外竖直部5下底面且向内平行伸出的内扣横向部6。
内竖直部3周向外壁上具有外螺纹,所述的外竖直部5上则具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冷却套1上端通过法兰2与外扣横向部4的外周面密封连接、下端通过法兰2与外竖直部5位于底端的外周面密封连接。
内扣横向部6的向内平行延伸长度与内竖直部3的厚度相适配,所述的外扣横向部4向外平行延伸的上部不小于外竖直部5的厚度;所述的外扣横向部4的下底面与外竖直部5的上顶面接触相抵并通过螺栓7锁紧固定;所述的内扣横向部6的上顶面与内竖直部3的下底面接触相抵并通过螺栓7锁紧固定。为了提高内铜管和外铜管的连接紧密程度,所述的外扣横向部4与外竖直部5的连接端面之间具有密封垫片8,所述的内扣横向部6与内竖直部3的连接端面之间也具有密封垫片8。密封垫片8可根据需优选为外套在螺栓7外的金属垫片。
如此设计的连铸结晶器用分体式铜管,巧妙地将原有的铜管设计为分体式的内铜管和外铜管。在内铜管内壁磨损时,可根据需要在内铜管内壁磨损时单独更换内铜管,外铜管和外套管无需更换,可继续使用,节约了铜管的原料成本,有效节约维护成本,在生产不同型号铸坯时,可随时对应更换不同锥度的内铜管,外铜管和外套管亦无需更换,连铸结晶器其他部件可直接重复利用,节约机械成本,有效节约了机械成本。同时内铜管通过螺纹与外铜管连接,组装连接过程方便快捷、连接紧密可靠,且在拉坯时,螺纹可有效分散铜管内应力,且内铜管的外扣横向部4和内竖直部3下顶面均压接在外铜管上,拉坯时不易发生松脱,安全性能好。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1.一种连铸结晶器用分体式铜管,设置在连铸结晶器内,其特征在于:包括铜管和通过法兰(2)外套连接在铜管外的冷却套(1);所述的铜管包括内铜管和外铜管,所述的内铜管径向截面呈外扣的l型结构,所述的外扣的l型结构包括内竖直部(3)和连接在内竖直部(3)上顶面且向外平行伸出的外扣横向部(4),所述的外铜管径向截面呈内扣的l型结构,所述的内扣的l型结构包括外竖直部(5)和连接在外竖直部(5)下底面且向内平行伸出的内扣横向部(6);所述的内扣横向部(6)的向内平行延伸长度与内竖直部(3)的厚度相适配,所述的外扣横向部(4)向外平行延伸的上部不小于外竖直部(5)的厚度;所述的外扣横向部(4)的下底面与外竖直部(5)的上顶面接触相抵并通过螺栓(7)锁紧固定;所述的内扣横向部(6)的上顶面与内竖直部(3)的下底面接触相抵并通过螺栓(7)锁紧固定;所述的内竖直部(3)周向外壁上具有外螺纹,所述的外竖直部(5)上则具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所述的冷却套(1)上端通过法兰(2)与外扣横向部(4)的外周面密封连接、下端通过法兰(2)与外竖直部(5)位于底端的外周面密封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铸结晶器用分体式铜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扣横向部(4)与外竖直部(5)的连接端面之间具有密封垫片(8),所述的内扣横向部(6)与内竖直部(3)的连接端面之间也具有密封垫片(8)。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