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纯铸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2-05  92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纯铸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一些制造、冶炼工艺中需要使用或添加尺度较小的块状或者粒状的金属或非金属材料,通常的方法是铸成大块再进行人工或者机械破碎成小块,具有比较严重的缺点,一是在熔融的高温状态下,物料的分子运动比较剧烈,化学性质也较为活泼,容易受到空气氧化而降低纯度,二是材料损耗较大,工人劳动强度高,三是在破碎过程中容易掺入杂质,影响物料的纯度,四是破碎后得到的物料块度或者粒度不均匀,需要增加分级措施,否则会对工艺造成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方案中易被氧化、材料损耗大、纯度降低、块度或粒度不均匀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纯铸型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高纯铸型装置,包括化料装置、冷却成型装置和存料箱,所述冷却成型装置包括隔热壳体、注料装置、输送装置;所述注料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隔热壳体内的积液腔和设置在所述隔热壳体外的电动推杆,所述化料装置通过滴料管连接到所述积液腔,所述积液腔底部设置有滴料嘴,所述电动推杆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隔热壳体且连接有伸入所述滴料嘴内的堵料头;所述输送装置包括机架、分别设置在所述机架两端的驱动轮和从动轮、传动连接在所述驱动轮和从动轮上的传送带以及和所述驱动轮传动连接的动力装置,所述传送带上沿长度方向可拆连接有多个等距排列的模具;所述输送装置靠近所述从动轮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滴料嘴底部,且另一端的底部设置有集料斗,所述存料箱设置在所述集料斗底部;所述输送装置顶部和底部还分别设置有用于降低温度的冷却装置和用于产生震动使铸件脱离模具的辅助脱模装置;所述化料装置、冷却成型装置和存料箱均设置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连接有三通管的第一端,所述三通管的第二端和第三端上分别设置有真空阀门和进气阀门,所述真空阀门通过真空管道连接有真空泵,所述进气阀门通过进气管道连接有保护气氛充填装置。

优选地,还包括控制器、位置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包括计时器;所述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滴料嘴底部有无模具,所述角速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驱动轮上;所述控制器和所述位置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计时器、电动推杆信号连接。

优选地,所述化料装置、冷却成型装置和存料箱内均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控制器和所述真空泵、保护气氛充填装置、真空阀门、进气阀门及压力传感器信号连接。

优选地,所述辅助脱模装置包括扭转弹簧,所述扭转弹簧的一端设置在所述集料斗顶部朝向所述从动轮的一侧,所述扭转弹簧的另一端设置有敲击锤。

优选地,所述冷却装置包括通风管,所述通风管包括吸风口和多个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通风管朝向所述输送装置的一侧,所述出风口和吸风口之间设置有风机和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有介质流入管接口和介质流出管接口,所述介质流入管接口和介质流出管接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到制冷机。

优选地,所述化料装置设置有入料口,所述入料口上设置有第一密封盖,所述第一密封盖上设置有第一密封件。

优选地,所述滴料管、连接杆和所述隔热壳体连接处均设置有套管,所述套管内壁上还设置有第二密封件。

优选地,所述存料箱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设置有第二密封盖,所述第二密封盖上设置有第三密封件。

优选地,所述保护气氛充填装置包括储气罐和气泵,所述储气罐通过进气管道连接到所述气泵,所述气泵通过进气管道连接到所述进气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各个组件设置为可密封状态,并且连接真空泵和保护气氛充填装置,通过先将密封设备中的杂质气体抽出再充填保护气氛的方式,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氧气、颗粒物等影响物料的纯度,特别是防止物料在高温下被氧化而降低纯度。在同一个设备中将铸型中的原料熔融、浇筑、冷却和储存等工序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流水线式的作业,减少中间产物的周转时间,提高了铸型的效率;采用注料装置,可根据铸件的体积,通过调节液态物料的流量以及注料时间,将适量的液态物料注入模具中,并且采用位置传感器、控制器等设备完成自动控制,可针对不同体积的铸件灵活调节注料量;采用模具进行批量制造,能精确控制产品的尺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冷却成型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部放大图。

图4为图1的b部放大图。

图5为图1的c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模具的一个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7为图1的d部放大图。

图8为图1的e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化料装置,11-滴料管,12-第一密封盖,121-第一密封件,2-冷却成型装置,21-隔热壳体,22-注料装置,221-积液腔,2211-滴料嘴,222-电动推杆,2221-连接杆,223-堵料头,224-保温层,23-输送装置,231-机架,232-驱动轮,233-从动轮,234-传送带,24-冷却装置,241-通风管,242-吸风口,243-出风口,244-风机,245-换热器,246-介质流入管接口,247-介质流出管接口,25-集料斗,26-辅助脱模装置,261-扭转弹簧,262-敲击锤,3-存料箱,31-第二密封盖,311-第三密封件,4-模具,5-位置传感器,6-通气管,7-三通管,71-真空阀门,72-进气阀门,8-套管,81-第二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附图标记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更详细的说明,使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在研读本说明书后能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高纯铸型装置,包括一种高纯铸型装置,包括化料装置1、冷却成型装置2和存料箱3,所述冷却成型装置2包括隔热壳体21、注料装置22、输送装置23;所述注料装置22包括设置在所述隔热壳体21内的积液腔221和设置在所述隔热壳体21外的电动推杆222,所述化料装置1通过滴料管11连接到所述积液腔221,所述积液腔221底部设置有滴料嘴2211,所述电动推杆222设置有连接杆2221,所述连接杆2221穿过所述隔热壳体21且连接有伸入所述滴料嘴2211内的堵料头223;所述输送装置23包括机架231、分别设置在所述机架231两端的驱动轮232和从动轮233、传动连接在所述驱动轮232和从动轮233上的传送带234以及和所述驱动轮232传动连接的动力装置,所述传送带234上沿长度方向可拆连接有多个等距排列的模具4;所述输送装置23靠近所述从动轮233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滴料嘴2211底部,且另一端的底部设置有集料斗25,所述存料箱3设置在所述集料斗25底部;所述输送装置23顶部和底部还分别设置有用于降低温度的冷却装置24和用于产生震动使铸件脱离模具的辅助脱模装置26;所述化料装置1、冷却成型装置2和存料箱3均设置有通气管6,所述通气管6连接有三通管7的第一端,所述三通管7的第二端和第三端上分别设置有真空阀门71和进气阀门72,所述真空阀门71通过真空管道连接有真空泵,所述进气阀门72通过进气管道连接有保护气氛充填装置。

本实用新型适用的金属或非金属材料的熔点低于550℃。所述化料装置为现有技术,可通过提高温度的方式将需要制粒的金属或非金属材料融化成液态,液态物料通过滴料管进入注料装置的积液腔中;化料装置内还设置有堵料器,用于控制滴料管的开闭。所述滴料管可采用石墨或者12cr1mov耐热钢制作,石墨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绝热性和润滑性,12cr1mov耐热钢在580℃下具有良好的热强性。所述隔热壳体可选择321不锈钢板作为外壳,内衬聚氨酯泡沫塑料板或真空隔热板以隔热,用于容纳注料装置、输送装置、冷却装置和集料斗等组件,并为铸型过程提供一个稳定封闭的隔热环境;321不锈钢在425-850℃内具有良好的强度和稳定性。

所述注料装置如图2和图3所示,冷却成型装置内可设置一个或者多个注料装置,用于向模具内注入适量的液态高温物料。注料装置通过调节堵料头的高度改变液态物料通过滴料嘴的面积来调节流量。所述积液腔、滴料嘴、堵料头、连接杆均可采用石墨或者12cr1mov耐热钢制作;积液腔用于暂时储存、中转液态物料;滴料嘴向下突出,底部可为锥形圆口便于液态物料从此流出;堵料头底部可为圆锥形,伸入滴料嘴中,随着堵料头的不断向下,使滴料嘴的出料面积逐渐减小,直至堵料头将滴料嘴彻底堵住,出料面积的变化直接导致了物料流量的改变。所述电动推杆可设置在隔热壳体外,通过连接杆连接到堵料头,来控制堵料头的升降。可以将模具内需要填充的液态物料体积和每次注料的时间作为调节的依据。所述电动推杆可选择lam系列电动推杆,自带有位移传感器,综合位置精度可达0.1mm,使堵料头的位置控制和流量调节更为精确;更进一步地,电动推杆的电机可采用伺服电机,以获得更优良的位置精度。

所述输送装置用于承载模具并带动模具围绕驱动轮和从动轮进行周期性的转动,在一个转动周期内,可完成注入物料、冷却、铸件脱模的整个铸型工艺。所述机架、驱动轮和从动轮均可采用321不锈钢制作,机架用于支撑输送装置的各个组件,所述驱动轮和从动轮设置在机架的两端;所述传送带可选择12cr1mov耐热钢制作的链板式传送带,和驱动轮、从动轮进行链传动。所述动力装置可选择yvp系列变频调速电动机,其输出轴和驱动轮传动连接,可以对转速进行调节。

如图6所示,所述模具可采用p20模具钢制作,内部设置有型腔,型腔的形状即为最终产品的形状;模具的底部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可拆连接在传送带上,便于更换;型腔的开口设置在模具背离传送带的一侧,用于注入物料,冷却成型后的铸件能够直接从开口脱出模具;型腔侧壁还设置有脱模斜度使铸件能更轻松地脱模。多个模具沿传送带的长度方向上可排成一行或者多行,每一行模具对应一个注料装置,以适应不同的生产规模。同一行中多个模具在传送带上等距排列,可使注料装置和辅助脱模装置的工作状态更具有规律性,使相关组件处于最佳的运转状态,容错性更高。

输送装置的顶部还设置有冷却装置,可采用风冷的方式对模具中的液态物料进行冷却。输送装置的底部设置有辅助脱模装置,可采用物理震动的方式帮助已经成型的铸件从型腔中脱出。

化料装置、冷却成型装置和存料箱本身可采用密封结构,各个装置之间的连接,如滴料管、集料斗等,也采用密封式连接;所述化料装置、冷却成型装置的隔热壳体和存料箱上还设置有通气管和三通管,三通管的第二端、第三端上分别设置有真空阀门和进气阀门。真空阀门通过真空管道连接有真空泵,用于将各个装置内部自然存在的会对高温物料的纯度产生不良影响的水蒸气、漂浮颗粒物、氧气等吸出;进气阀门连接有保护气氛充填装置,用于向各个装置内部充填保护气体,在整个制粒过程中形成保护气氛,防止物料在高温下受到杂质的干扰、氧化后纯度降低。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保护气体可为0.02~0.1mpa的氩气;为了操作方便,通气管可设置在各个装置外露的顶部或者上部,如图1所示;所述真空泵可采用ska系列水环真空泵;所述真空阀门和进气阀门可选择j961h型电动截止阀,可实现远程开关,更为便捷。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可首先将物料投进化料装置中,然后将化料装置、冷却成型装置和存料箱密封;关闭化料装置、冷却制粒装置和存料箱上的进气阀门,同时打开上述装置的真空阀门,开启真空泵将各个装置及注料装置、滴料管、集料斗内部的空气抽空;再关闭各个装置上真空阀门,打开进气阀门,开启保护气氛充填装置,向装置内部充填氩气或氮气等保护性气体;最后关闭进气阀门,开启化料装置和冷却成型装置。物料经加热融化成液态后,经滴料管流进注料装置,同时打开冷却装置进行预冷却、打开输送装置的动力装置,可使其带动驱动轮、传送带及传送带上的模具沿着顺时针方向进行匀速转动。注料装置通过电动推杆升降堵料头来调整滴料嘴的出料面积,以调节液态物料的流量及注料时间,在模具经过滴料嘴底部的时间内将适量的液态物料注入模具中。之后模具继续向前移动到冷却装置底部,冷却装置可提升液态物料和冷空气的热交换效率以加速凝固的过程。传送带的长度应该足够长,使模具内的液态物料能够冷却到可以脱模的程度。模具冷却后经过驱动轮后其开口翻转向下,铸型产品在模具本身的易脱模结构以及铸件的重力、辅助脱模装置的共同作用下从模具中脱出,通过集料斗进入存料箱中暂存。

优选地,还包括控制器、位置传感器5、角速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包括计时器;所述位置传感器5用于检测所述滴料嘴2211底部有无模具4,所述角速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驱动轮232上;所述控制器和所述位置传感器5、角速度传感器、计时器、电动推杆信号连接。

所述控制器和位置传感器可以使注料装置自动控制液态物料的注入时间、注入量。所述控制器可采用stm32f10x系列单片机,包括输入设备、显示设备,和位置传感器、计时器、角速度传感器、电动推杆信号连接。所述位置传感器可采用e3f3-d31型光电传感器,具体地,可设置在所述滴料嘴底部的机架上,其检测方向垂直于模具的移动方向,用于检测滴料嘴底部是否有模具经过。所述角速度传感器可采用w18ld测速传感器,用于直接测量驱动轮的转速并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现有的角速度线速度转换公式将转速转换为模具的线速度,再根据模具的尺寸计算出模具通过滴料嘴所需的时间。所述计时器可采用555计时芯片。

首先可可启动输送装置,控制器根据角速度传感器测量出的转速和模具的尺寸计算出模具通过滴料嘴所需的时间t,此时间t即为注料装置的最大开启时间;更进一步地,为了获得一定的容错量,可使注料装置的开启时间t1<t。可标定堵料头的不同高度和流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将此数量关系和模具中需要注入的液态物料体积量v输入控制器中,控制器再根据体积量v和开启时间t1计算出流量,根据流量和堵料头的高度之间的数量关系确定堵料头的高度h。

根据位置传感器可判断滴料嘴底部有无模具经过。当滴料嘴底部没有模具经过时,堵料头彻底将滴料嘴封闭;当位置传感器检测到滴料嘴底部有模具经过时,发送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发送信号给电动推杆,使其将堵料头的高度变为h,注料装置将液态物料注入模具中;同时计时器开始工作计算注料时间,当注料时间达到开启时间t1时,计时器将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动推杆下移将滴料嘴封闭,注料结束。

优选地,所述化料装置1、冷却成型装置2和存料箱3内均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控制器和所述真空泵、保护气氛充填装置、真空阀门71、进气阀门72及压力传感器信号连接。

所述压力传感器可采用mik-p300系列压力变送器,设置在化料装置、冷却成型装置和存料箱内,用于测定各个组件内部的气体压力,并将结果发送给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将压力传感器采集的气压信号提供给操作人员作为判断的依据,并可对真空泵、保护气氛充填装置、各个阀门的开关进行远程控制。同样地,控制器可控制化料装置和冷却制粒装置的启停。

优选地,所述辅助脱模装置26包括扭转弹簧261,所述扭转弹簧261的一端设置在所述集料斗25顶部朝向所述从动轮233的一侧,所述扭转弹簧261的另一端设置有敲击锤262。

所述辅助脱模装置用于以物理震动的方式帮助已经冷却成型的铸件从模具中脱出。具体地,如图5所示,包括扭转弹簧和敲击锤;扭转弹簧一端设置在集料斗的顶部朝向从动轮的一侧,另一端连接有敲击锤;扭转弹簧复位时,敲击锤处于竖直状态,能够阻拦住模具的前进方向;随着传送带的不断移动,模具推动敲击锤并压迫扭转弹簧变形,扭转弹簧储存弹性势能,同时敲击锤与传送带之间的距离在模具的压迫下越来越大,直至模具能够通过,如图5中虚线部分所示。模具彻底通过后,扭转弹簧释放弹性势能,带动敲击锤反弹敲击在下一个模具的侧面,造成铸件和模具之间的震动,使铸件能够更轻松地脱离模具;铸件下落时,敲击锤也能防止铸件掉落至集料斗外。所述扭转弹簧可采用65mn弹簧钢制作,所述敲击锤可采用铸铁制作,还可以包覆橡胶材料作为保护。

优选地,所述冷却装置24包括通风管241,所述通风管241包括吸风口242和多个出风口243,所述出风口243设置在所述通风管241朝向所述输送装置23的一侧,所述出风口243和吸风口242之间设置有风机244和换热器245,所述换热器245设置有介质流入管接口246和介质流出管接口247,所述介质流入管接口246和介质流出管接口247分别通过管道连接到制冷机。

所述冷却装置可采用风冷的方式对模具内的铸件进行降温。冷却装置包括通风管,所述通风管上设置有吸风口和多个出风口,用于导引空气的流动方向。通风管朝向模具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出风口,多个出风口的整体长度应当保证能够使铸件冷却到可以脱模的温度。如图4所示,出风口和吸风口之间设置有风机和换热器,所述风机可采用轴流风机或者涡轮离心风机,用于产生风压,使空气从吸风口向出风口流动;所述换热器可采用铜管翅片式冷凝器,以降低空气的温度,换热器设置有介质流入接口和介质流出接口,且分别通过管道连接到制冷机,构成冷却介质的循环。所述制冷机可选用ca系列冷水机组;所述介质流入接口和介质流出接口可采用内螺纹钢制接口;所述通风管可采用玻镁复合板,强度高且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

优选地,所述化料装置1设置有入料口,所述入料口上设置有第一密封盖12,所述第一密封盖12上设置有第一密封件121。

化料装置本身能储存液态物料,为可密封状态;其出口也可以与滴料管以焊接的方式进行密封连接;为了使化料装置彻底密封,化料装置的入料口也必须增加相应的密封措施。具体地,如图7所示,入料口上设置有第一密封盖,第一密封盖可以螺纹连接的方式和入料口连接,方便安装和拆卸。第一密封盖在其和入料口的连接处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密封件,第一密封件可采用tb4型c形滑环密封件以实现入料口的静密封,其工作压力范围在0~70mpa,真空和外部空气之间的压力为0.1mpa,保护气氛的压力可为0.02~0.1mpa,第一密封件完全能够满足压力的要求。第一密封盖可采用321钢制作。

优选地,所述滴料管11、连接杆2221和所述隔热壳体21连接处均设置有套管8,所述套管8内壁上还设置有第二密封件81。

如图2所示,所述滴料管、连接杆均有一部分在隔热壳体之外,为了使隔热壳体内保持良好的密封状态,上述组件和隔热壳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套管,套管和隔热壳体之间可用焊接的方式连接;套管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可选择tfx型轴用旋转格来圈,其工作压力在0~30mpa,可实现套管和滴料管、连接杆之间的密封。

优选地,所述存料箱3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设置有第二密封盖31,所述第二密封盖31上设置有第三密封件311。

存料箱可以和集料斗焊接在一起,使入口处密封;其底部设置有出料口用于释放已经成型的物料,出料口上设置有第二密封盖,如图8所示。第二密封盖在其和出料口的连接处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密封件,第三密封件可采用tb4型c形滑环密封件来实现出料口的静密封。第二密封盖可采用321钢制作,和出料口之间可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加强固定。

优选地,所述保护气氛充填装置包括储气罐和气泵,所述储气罐通过进气管道连接到所述气泵,所述气泵通过进气管道连接到所述进气阀门72。

所述储气罐可选择由q345r钢制作的高压氩气储气罐,作为保护气体的气源储存器;所述气泵可选择fny4002型气泵,用于将保护气体通过进气阀门打入各个组件内。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高纯铸型装置,包括化料装置(1)、冷却成型装置(2)和存料箱(3),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成型装置(2)包括隔热壳体(21)、注料装置(22)、输送装置(23);

所述注料装置(22)包括设置在所述隔热壳体(21)内的积液腔(221)和设置在所述隔热壳体(21)外的电动推杆(222),所述化料装置(1)通过滴料管(11)连接到所述积液腔(221),所述积液腔(221)底部设置有滴料嘴(2211),所述电动推杆(222)设置有连接杆(2221),所述连接杆(2221)穿过所述隔热壳体(21)且连接有伸入所述滴料嘴(2211)内的堵料头(223);

所述输送装置(23)包括机架(231)、分别设置在所述机架(231)两端的驱动轮(232)和从动轮(233)、传动连接在所述驱动轮(232)和从动轮(233)上的传送带(234)以及和所述驱动轮(232)传动连接的动力装置,所述传送带(234)上沿长度方向可拆连接有多个等距排列的模具(4);所述输送装置(23)靠近所述从动轮(233)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滴料嘴(2211)底部,且另一端的底部设置有集料斗(25),所述存料箱(3)设置在所述集料斗(25)底部;

所述输送装置(23)顶部和底部还分别设置有用于降低温度的冷却装置(24)和用于产生震动使铸件脱离模具的辅助脱模装置(26);

所述化料装置(1)、冷却成型装置(2)和存料箱(3)均设置有通气管(6),所述通气管(6)连接有三通管(7)的第一端,所述三通管(7)的第二端和第三端上分别设置有真空阀门(71)和进气阀门(72),所述真空阀门(71)通过真空管道连接有真空泵,所述进气阀门(72)通过进气管道连接有保护气氛充填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纯铸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位置传感器(5)、角速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包括计时器;所述位置传感器(5)用于检测所述滴料嘴(2211)底部有无模具(4),所述角速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驱动轮(232)上;所述控制器和所述位置传感器(5)、角速度传感器、计时器、电动推杆信号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纯铸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化料装置(1)、冷却成型装置(2)和存料箱(3)内均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控制器和所述真空泵、保护气氛充填装置、真空阀门(71)、进气阀门(72)及压力传感器信号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纯铸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脱模装置(26)包括扭转弹簧(261),所述扭转弹簧(261)的一端设置在所述集料斗(25)顶部朝向所述从动轮(233)的一侧,所述扭转弹簧(261)的另一端设置有敲击锤(26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纯铸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24)包括通风管(241),所述通风管(241)包括吸风口(242)和多个出风口(243),所述出风口(243)设置在所述通风管(241)朝向所述输送装置(23)的一侧,所述出风口(243)和吸风口(242)之间设置有风机(244)和换热器(245),所述换热器(245)设置有介质流入管接口(246)和介质流出管接口(247),所述介质流入管接口(246)和介质流出管接口(247)分别通过管道连接到制冷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纯铸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化料装置(1)设置有入料口,所述入料口上设置有第一密封盖(12),所述第一密封盖(12)上设置有第一密封件(12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纯铸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滴料管(11)、连接杆(2221)和所述隔热壳体(21)连接处均设置有套管(8),所述套管(8)内壁上还设置有第二密封件(8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纯铸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料箱(3)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设置有第二密封盖(31),所述第二密封盖(31)上设置有第三密封件(31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纯铸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气氛充填装置包括储气罐和气泵,所述储气罐通过进气管道连接到所述气泵,所述气泵通过进气管道连接到所述进气阀门(72)。

技术总结
一种高纯铸型装置,涉及铸型技术领域,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化料装置和冷却成型装置,所述冷却成型装置包括隔热壳体、注料装置、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顶部和底部还分别设置有用于降低温度的冷却装置和用于产生震动使铸件脱离模具的辅助脱模装置;所述化料装置、冷却成型装置和存料箱均设置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连接有三通管的第一端,所述三通管的第二端和第三端上分别设置有真空阀门和进气阀门。本实用新型可防止物料在高温下被氧化而降低纯度;在同一个设备中将铸型中的原料熔融、浇筑、冷却和储存等工序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流水线式的作业,减少中间产物的周转时间,提高了铸型的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王奎铃;卢双斌;魏强;罗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市兴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31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9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