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造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用于平衡轴车架的铸造上模。
背景技术:
平衡轴车架用于重型卡车的车体和车轮连接的重要组成部件,其连接钢板弹簧后在平衡车辆两侧的重心和减振中起到重要作用,也承载着巨大的载荷,鉴于其结构复杂和板件厚实,采用焊接不仅生产成本高,而且难以保证产品质量,所以一般采用铸造一体化生产;然而实际生产中,因为平衡轴承毂各部分的厚度相差过大,造成金属液冷却不一致,从而形成冷却应力,甚至出现裂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用于平衡轴车架的铸造上模,其在模具的两端各设置一个浇口,在模具中间设置冒口,从而调节模具各部分的冷却速率,获得质量合格的铸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平衡轴车架的铸造上模,包括模板,所述模板设置有沿所述模板对角线方向的立板,所述立板的中部设置有与所述立板共面且同厚度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两端成圆弧凸起,所述立板的一侧设置有配重块,所述立板的另一侧设置有铲形架,所述铲形架的铲头与所述立板连接,所述铲形架的铲柄设置有u型槽,所述铲形架的中部设置有圆台,所述立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铲形架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所述立板与所述铲形架两侧相交的夹角各设置有一个方形孔;所述立板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浇口,所述圆台的圆心设置有冒口。
进一步的,所述铲形架的厚度与所述立板的高度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与所述铲形架之间设置有加强板。
进一步的,所述配重块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圆弧槽。
进一步的,所述铲形架的铲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翼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用于平衡轴车架的铸造上模,其包括模板,所述模板设置有沿所述模板对角线方向的立板,所述立板的中部设置有与所述立板共面且同厚度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两端成圆弧凸起,所述立板的一侧设置有配重块,所述立板的另一侧设置有铲形架,所述铲形架的铲头与所述立板连接,所述铲形架的铲柄设置有u型槽,所述铲形架的中部设置有圆台,所述立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铲形架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所述立板与所述铲形架两侧相交的夹角各设置有一个方形孔;所述立板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浇口,所述圆台的圆心设置有冒口。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模具两端较薄处设置浇口,在模具中间厚板处设置冒口,从而改变模具各部分的冷却时间,从而降低冷却应力,防止产生裂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平衡轴车架的铸造上模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模板、2——立板、3——安装板、4——配重块、41——圆弧槽、5——铲形架、51——u型槽、6——圆台、7——加强筋、8——方形孔、9——浇口、10——冒口、11——加强板、12——翼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并不是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限制于此。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平衡轴车架的铸造上模,包括模板1,所述模板1设置有沿所述模板1对角线方向的立板2,所述立板2的中部设置有与所述立板2共面且同厚度的安装板3,所述安装板3的两端成圆弧凸起,所述立板2的一侧设置有配重块4,所述立板2的另一侧设置有铲形架5,所述铲形架5的铲头与所述立板2连接,所述铲形架5的铲柄设置有u型槽51,所述铲形架5的中部设置有圆台6,所述立板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铲形架5之间设置有加强筋7,所述立板2与所述铲形架5两侧相交的夹角各设置有一个方形孔8;所述立板2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浇口9,所述圆台6的圆心设置有冒口10。
本实用新型的模具两端为所述立板2和所述加强筋7,板厚较薄,模具中间为较厚的所述配重块4、铲形架5以及圆台6,铸造浇铸时,金属液较薄处冷却速度快,金属液较厚处冷却速度慢,这样,先冷却的金属会对金属液产生拉力,从而产生冷却应力,甚至会使较厚处的金属液减少,使得铸件的较厚处产生裂纹。本实施例在模具的两端各设置一个浇口9,在模具较厚处设置冒口10,浇注时,同时从两端的所述浇口9浇注金属液,这样一方面使得中间的金属液先冷却凝固,两端的金属液后凝固,同时所述冒口10还可以对模具中间进行补液,防止产生裂纹。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1.用于平衡轴车架的铸造上模,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板(1),所述模板(1)设置有沿所述模板(1)对角线方向的立板(2),所述立板(2)的中部设置有与所述立板(2)共面且同厚度的安装板(3),所述安装板(3)的两端成圆弧凸起,所述立板(2)的一侧设置有配重块(4),所述立板(2)的另一侧设置有铲形架(5),所述铲形架(5)的铲头与所述立板(2)连接,所述铲形架(5)的铲柄设置有u型槽(51),所述铲形架(5)的中部设置有圆台(6),所述立板(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铲形架(5)之间设置有加强筋(7),所述立板(2)与所述铲形架(5)两侧相交的夹角各设置有一个方形孔(8);所述立板(2)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浇口(9),所述圆台(6)的圆心设置有冒口(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平衡轴车架的铸造上模,其特征在于:所述铲形架(5)的厚度与所述立板(2)的高度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平衡轴车架的铸造上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3)与所述铲形架(5)之间设置有加强板(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平衡轴车架的铸造上模,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4)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圆弧槽(4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平衡轴车架的铸造上模,其特征在于:所述铲形架(5)的铲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翼板(12)。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