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窄大孔口导流洞封堵闸门的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2-09  147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窄大孔口导流洞封堵闸门的改进结构,属于水电水利工程金属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导流洞封堵闸门,为临时设施,一般挡水水头高,运行水头低,故闸门结构相对简单,通常采用横向分节焊接成整体,这对于高度(≤10m)不大的闸门,数量少,现场安装难度不大,但对于现有在导流洞进口设置中墩且高度(≥20m)较大的封堵闸门,横向分节≥6,现场安装难度大,且传统的导流洞封堵闸门采用双边支承方式,对于水头较高的导流洞封堵闸门,支承滑道承压强度过大易损坏,会造成水封压缩过大发生蠕变而破坏失效漏水,造成导流洞堵头封堵施工困难,因此,现有技术还是不够完善,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窄大孔口导流洞封堵闸门的改进结构,以解决对于水头较高的高窄大孔口导流洞封堵闸门,横向分节,门叶分节数量多,现场安装工作量大,支承滑道承压强度过大易损坏,会造成水封压缩过大发生蠕变而破坏失效漏水,造成导流洞堵头封堵施工困难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拟采用这样一种高窄大孔口导流洞封堵闸门的改进结构,包括导流洞封堵闸门,导流洞封堵闸门由沿纵向对称布置的分瓣门叶构成,相邻的分瓣门叶之间纵向对称设置节间连接板,分瓣门叶的节间连接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固定,节间连接板上开设有操作孔,导流洞封堵闸门下游侧顶部设置上横向连续支承滑道,下游侧下部的侧水封内部设置下横向连续支承滑道,两侧设置竖向支承滑道,导流洞封堵闸门的门槽上部门楣设置与上横向连续支承滑道位置对应的上横向轨道,导流洞封堵闸门的门槽下部采用进口流道较洞内流道高度低的台阶型结构。

前述改进结构中,所述分瓣门叶纵向对称设置;

前述改进结构中,台阶型结构的上游端面设置与下横向连续支承滑道位置对应的下横向轨道;

前述改进结构中,门槽两侧设置与竖向支承滑道位置对应的竖向支承轨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高窄大孔口导流洞封堵闸门采用纵向分瓣制造,分节数量得到降低,减少了闸门现场门叶的安装数量,相连的每瓣门叶之间纵向对称设置节间连接板,节间连接板设置操作孔,有效降低了现场安装时装配螺栓的难度;导流洞封堵闸门上下左右均设置支承滑道,其门槽下部采用台阶型结构,并设置与支承滑道对应的轨道,为四边支承结构,通过加长支承滑道的长度,减小了支承滑道的强度,有效防止支承滑道变形过大而破坏,从而保障了水封的压缩变形不致过大,从而减少漏水量,降低了导流洞堵头封堵的施工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高窄大孔口导流洞封堵闸门安装就位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高窄大孔口导流洞封堵闸门上游面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b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高窄大孔口导流洞封堵闸门下游面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侧视图;

图7是图5中c-c剖视图;

图8是图5中d-d剖视图。

图1~8中:1-导流洞封堵闸门、2-分瓣门叶、3-节间连接板、7-操作孔、8-螺栓、9-上横向连续支承滑道、10-侧水封、11-下横向连续支承滑道、12-竖向支承滑道、13-门槽、14-门楣、15-上横向轨道、16-进口流道、17-洞内流道、18-下横向轨道、19-竖向支承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参照图1至图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高窄大孔口导流洞封堵闸门的改进结构,包括导流洞封堵闸门1,导流洞封堵闸门1由沿纵向对称布置的分瓣门叶2构成,相邻的分瓣门叶2之间纵向对称设置节间连接板3,分瓣门叶2的节间连接板3之间通过螺栓8连接固定,节间连接板3上开设有操作孔7,导流洞封堵闸门1下游侧顶部设置上横向连续支承滑道9,下游侧下部的侧水封10内部设置下横向连续支承滑道11,两侧对称设置竖向支承滑道12,导流洞封堵闸门1的门槽13上部门楣14设置与上横向连续支承滑道9位置对应的上横向轨道15,导流洞封堵闸门1的门槽13下部采用进口流道16较洞内流道17高度低的台阶型结构。

台阶型结构的上游端面设置与下横向连续支承滑道11位置对应的下横向轨道18;门槽13两侧设置与竖向支承滑道12位置对应的竖向支承轨道19。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高窄大孔口导流洞封堵闸门的改进结构,包括导流洞封堵闸门(1),其特征在于:导流洞封堵闸门(1)由沿纵向对称布置的分瓣门叶(2)构成,相邻的分瓣门叶(2)之间纵向对称设置节间连接板(3),分瓣门叶(2)的节间连接板(3)之间通过螺栓(8)连接固定,节间连接板(3)上开设有操作孔(7),导流洞封堵闸门(1)下游侧顶部设置上横向连续支承滑道(9),下游侧下部的侧水封(10)内部设置下横向连续支承滑道(11),两侧对称设置竖向支承滑道(12),导流洞封堵闸门(1)的门槽(13)上部门楣(14)设置与上横向连续支承滑道(9)位置对应的上横向轨道(15),导流洞封堵闸门(1)的门槽(13)下部采用进口流道(16)较洞内流道(17)高度低的台阶型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高窄大孔口导流洞封堵闸门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瓣门叶(2)纵向对称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高窄大孔口导流洞封堵闸门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台阶型结构的上游端面设置与下横向连续支承滑道(11)位置对应的下横向轨道(18)。

4.如权利要求1所述高窄大孔口导流洞封堵闸门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门槽(13)两侧设置与竖向支承滑道(12)位置对应的竖向支承轨道(19)。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窄大孔口导流洞封堵闸门的改进结构,包括导流洞封堵闸门,导流洞封堵闸门由沿纵向对称布置的分瓣门叶构成,相邻的分瓣门叶之间纵向对称设置节间连接板,分瓣门叶的节间连接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固定,节间连接板上开设有操作孔,导流洞封堵闸门下游侧顶部设置上横向连续支承滑道,下游侧下部的侧水封内部设置下横向连续支承滑道,两侧对称设置竖向支承滑道。以解决对于水头较高的高窄大孔口导流洞封堵闸门,横向分节,门叶分节数量多,现场安装工作量大,支承滑道承压强度过大易损坏,会造成水封压缩过大发生蠕变而破坏失效漏水,造成导流洞堵头封堵施工困难等问题,属于水电站金属结构领域。

技术研发人员:王兴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14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9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