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有压泄洪洞外水排放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2-09  117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有压泄洪洞外水排放的装置,属于水利水电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水利水电工程都建有输水、泄洪及放空隧洞,且部分隧洞为有压隧洞,即洞室内充满水流。在洞室施工期及运行期,由于地下水位的存在,导致洞室受外水影响较大,对洞室安全造成隐患;另外一般工程均是在隧洞洞室弧顶通过钻孔,让外水通过水位孔进入洞室内来达到排水的目的,但是对于有压隧洞,当内水充满隧洞时,容易造成内水外漏(即内水通过排水孔渗出到洞室外侧),因此怎么能及时将有压洞室外水排泄,降低外水水头,从而减少有压洞室外水压力,保障洞室安全运行,是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有压泄洪洞外水排放的装置,采用hdpe花管、钢筋及土工布做成有压隧洞外水排放装置,用于降低有压隧洞外水压力。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有压泄洪洞外水排放的装置,采用hdpe花管在有压隧洞的纵向和环向铺设成网状结构,其中纵向花管坡度与有压隧洞坡度保持一致;在所述hdpe花管周边包裹一层土工布;采用箍筋将环向花管与隧洞洞室环向钢筋连接牢固。

其中,所述hdpe花管全管设有开孔,管径为30cm,开孔孔径为1cm,间距10cm。

进一步的,所述环向花管水平间距为2m,纵向花管在环向间距为0.3m。

进一步的,所述箍筋采用φ12钢筋,两侧均设置弯钩,其中与花管连接处弯钩直径为1.2倍管径,与隧洞洞室环向钢筋连接处弯钩直径为1.2倍隧洞洞室环向钢筋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装置通过采用紧贴在有压隧洞外侧的排水管,具备有效排出洞室外水,降低洞室外水压力,同时不破坏洞室混凝土整体性,不影响洞室混凝土施工工序等优点,具有较强的使用价值、较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纵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横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花管大样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箍筋大样图;

附图标记说明:1-纵向花管,2-环向花管,3-土工布,4-箍筋,5-隧洞洞室环向钢筋,6-有压隧洞,7-开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装置具有如下结构特征:

(1)采用hdpe花管在有压隧洞6纵向和环向铺设成网状结构,其中纵向花管1坡度与有压隧洞6坡度保持一致。

(2)在hdpe花管周边包裹一层土工布3,用于防止围岩破碎颗粒进入花管,造成花管堵塞,同时也避免隧洞洞室浇筑混凝土时,浆液进入花管。

(3)采用规定的一定长度的箍筋4将环向花管2与隧洞洞室环向钢筋5连接牢固,不影响隧洞立模、混凝土浇筑等工序。具体结构见图1~4。

相关说明:(1)hdpe花管全管开孔7,管径为30cm,开孔7孔径为1cm,间距10cm。(2)环向花管2水平间距为2m,纵向花管1在环向间距为0.3m。(3)花管外侧包裹300g/m的土工布3一层。(4)箍筋4采用φ12钢筋,两侧均设置弯钩,其中与花管连接处弯钩直径为1.2倍管径,即36cm,与隧洞洞室环向钢筋5连接处弯钩直径为1.2倍环向钢筋直径。

当然,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有压泄洪洞外水排放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采用hdpe花管在有压隧洞(6)的纵向和环向铺设成网状结构,其中纵向花管(1)坡度与有压隧洞坡度保持一致;在所述hdpe花管周边包裹一层土工布(3);采用箍筋(4)将环向花管(2)与隧洞洞室环向钢筋(5)连接牢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有压泄洪洞外水排放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hdpe花管全管设有开孔(7),管径为30cm,开孔(7)孔径为1cm,间距1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有压泄洪洞外水排放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向花管(2)水平间距为2m,纵向花管(1)在环向间距为0.3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有压泄洪洞外水排放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箍筋(4)采用φ12钢筋,两侧均设置弯钩,其中与花管连接处弯钩直径为1.2倍管径,与隧洞洞室环向钢筋(5)连接处弯钩直径为1.2倍隧洞洞室环向钢筋(5)直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有压泄洪洞外水排放的装置,采用HDPE花管在有压隧洞的纵向和环向铺设成网状结构,其中纵向花管坡度与有压隧洞坡度保持一致;在所述HDPE花管周边包裹一层土工布;采用箍筋将环向花管与隧洞洞室环向钢筋连接牢固。该装置通过采用紧贴在有压隧洞外侧的排水管,具备有效排出洞室外水,降低洞室外水压力,同时不破坏洞室混凝土整体性,不影响洞室混凝土施工工序等优点,具有较强的使用价值、较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技术研发人员:姜彦作;薛文强;申显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16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9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