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导线包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挤压式透明包塑线。
背景技术:
导线,指的是用作电线电缆的材料,工业上也指电线。一般由铜或铝制成,也有用银线所制(导电、热性好),用来疏导电流或者是导热,而在导线的实际使用中,需要对其外层进行包塑处理以提供保护和结构强度。
现有的目前使用的包塑线多为双层结构,内层为金属导线,外层为绝缘层,然后由金属导线与绝缘层进行间隙配合以构成包塑线。该种结构忽略了金属导线与绝缘层之间的磨擦,使用过程中,常常发生金属导线被绝缘层的内表面磨擦断裂的情况,且目前常用的金属导线的制造材料为铜,虽然可以保证良好的导电性,但是价格比较高,生产成本较大,因此需要更好的维护效果,此外,现有技术中金属导线的机械强度较低,使用时容易折断。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挤压式透明包塑线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通过挤压槽及支撑结构来提高抗弯折性能和结构强度的挤压式透明包塑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挤压式透明包塑线包括:内衬层和芯束,所述芯束外表面上包覆有内衬层,所述内衬层外侧包覆有可通过气槽实现自由弯折的包塑层,所述芯束靠近内衬层的一侧上固定安装有具有三角稳定结构的隔离架。
优选的,所述包塑层包括塑胶套、减应槽、气腔,所述塑胶套包覆在内衬层的外侧,且塑胶套的外表面等距地开设有四个减应槽,所述气腔包覆在减应槽的正下方,且气腔与塑胶套内部挤压接触,所述减应槽的底部槽面呈圆弧状。
优选的,所述内衬层包括绝缘管套、填充层,所述绝缘管套固定安装在塑胶套的内壁上,且绝缘管套与隔离架形成的空隙中填充有填充层。
优选的,所述绝缘管套采用橡胶材料挤压呈圆管状,所述填充层采用的材料是碳纤维复合材料。
优选的,所述隔离架包括支撑条组、嵌块、内环套,所述支撑条组由三组支撑条间互成120度角组合排布而成,所述支撑条组设置在内衬层与芯束之间,且支撑条组远离芯束的一端与绝缘管套挤压接触,所述内环套设置在填充层的内部中心处,且内环套外壁与支撑条组固定连接,所述嵌块对称地安装在支撑条组靠近绝缘管套一端的两侧上,且嵌块与填充层的外侧边角相互咬合。
优选的,所述支撑条组由柔性塑胶材料挤压制成,所述嵌块由外侧至中心处与填充层的接触深度逐级递减。
优选的,所述芯束由至少两股铜导线相互绞合制成。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挤压式透明包塑线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挤压式透明包塑线:
1、通过在包塑层中设置减应槽和气腔,可以使得装置整体能够具有较强的抗弯折能力以及一定的形变恢复能力,具体的结构原理是在装置整体受到弯折时,由于装置外表面的水平向和竖直向上均设有对称的减应槽,形变应力会集中到减应槽中,减应槽发生弯折,从而迫使减应槽底部的气腔缩小以分散应力,在装置的外侧脱离挤压状态时,气腔会自动鼓胀,从而使得装置缓慢地恢复成平直状态,从而可以多次循环使用;
2、根据力学原理所设置的三角状支撑结构与具有高弹性的填充层相互结合,不仅可以为装置的内部提供稳定的支撑结构,在装置使用时受到摩擦和挤压时,可以减少应力的集中,从而使得装置整体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和良好的抗磨损能力,对内部芯层提供良好的保护,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并保证内部芯层可以正常地发挥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包塑层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衬层及隔离架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包塑层;11、塑胶套;12、减应槽;13、气腔;2、内衬层;21、绝缘管套;22、填充层;3、隔离架;31、支撑条组;32、嵌块;33、内环套;4、芯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包塑层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衬层及隔离架结构示意图。挤压式透明包塑线包括:内衬层2和芯束4。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参考图1所示,所述芯束4外表面上包覆有内衬层2,所述内衬层2外侧包覆有可通过气槽实现自由弯折的包塑层1,所述芯束4靠近内衬层2的一侧上固定安装有具有三角稳定结构的隔离架3。
参考图2所示,所述包塑层1包括塑胶套11、减应槽12、气腔13,所述塑胶套11包覆在内衬层2的外侧,且塑胶套11的外表面等距地开设有四个减应槽12,所述气腔13包覆在减应槽12的正下方,且气腔13与塑胶套11内部挤压接触,所述减应槽12的底部槽面呈圆弧状,从而使得装置整体可以承受一定程度的弯折,此外,气腔13的设置,可以在不受力状态下恢复一定程度的形变,方便多次循环使用,减少了使用成本。
参考图3所示,所述内衬层2包括绝缘管套21、填充层22,所述绝缘管套21固定安装在塑胶套11的内壁上,且绝缘管套21与隔离架3形成的空隙中填充有填充层22,从而使得外套部分与内芯部分间具有一定的弹性,不易变形,影响正常使用效果。
参考图3所示,所述绝缘管套21采用橡胶材料挤压呈圆管状,所述填充层22采用的材料是碳纤维复合材料,从而使用合理的材料来提高装置整体的结构强度。
参考图3所示,所述隔离架3包括支撑条组31、嵌块32、内环套33,所述支撑条组31由三组支撑条间互成120度角组合排布而成,所述支撑条组31设置在内衬层2与芯束4之间,且支撑条组31远离芯束4的一端与绝缘管套21挤压接触,所述内环套33设置在填充层22的内部中心处,且内环套33外壁与支撑条组31固定连接,所述嵌块32对称地安装在支撑条组31靠近绝缘管套21一端的两侧上,且嵌块32与填充层22的外侧边角相互咬合,从而通过三角状的排布形态获得稳定的内部支撑结构,提高了装置的抗磨擦能力。
参考图3所示,所述支撑条组31由柔性塑胶材料挤压制成,所述嵌块32由外侧至中心处与填充层22的接触深度逐级递减,从而通过合理的结构和材料提高了装置的耐用性。
参考图3所示,所述芯束4由至少两股铜导线相互绞合制成,从而提高电流的传输速度,满足多样的使用需求。
工作原理:在使用一种挤压式透明包塑线时,首先将多股铜线缠绕成芯束4,然后芯束4穿插在事先制备好的隔离架3中心位置处,在将两者的结合物与推进装置固定并置于包塑外层生产装置出口的同一水平线上,这样当包塑外层生产装置的出口处生产出包塑层1时即可自动与内衬层2、隔离架3及芯束4套接,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连接位置的复杂程度不一,往往需要对包塑线整体进行弯折以达到使用目的,此时由于包塑层1的特殊结构设计,弯折时产生的形变应力会集中到减应槽12中,迫使减应槽12底部的气腔13缩小以分散应力,而在穿线的过程中,往往是需要通过外力抽拉完成的,不仅会受到抽拉作用在水平向上产生的摩擦应力,同时也会受到接触面的挤压从竖向上产生的应力,容易造成应力集中,而此时具有弹性的填充层22可以收缩,从而使得装置外侧在摩擦时在竖直向上受到的应力可以减小,另外,呈三角状设置的支撑条组31会通过嵌块32与填充层22压合贴紧,使得装置在保证足够的结构强度的状态下完成布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1.一种挤压式透明包塑线,包括:内衬层(2)和芯束(4),所述芯束(4)外表面上包覆有内衬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层(2)外侧包覆有可通过气槽实现自由弯折的包塑层(1),所述芯束(4)靠近内衬层(2)的一侧上固定安装有具有三角稳定结构的隔离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挤压式透明包塑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塑层(1)包括塑胶套(11)、减应槽(12)、气腔(13),所述塑胶套(11)包覆在内衬层(2)的外侧,且塑胶套(11)的外表面等距地开设有四个减应槽(12),所述气腔(13)包覆在减应槽(12)的正下方,且气腔(13)与塑胶套(11)内部挤压接触,所述减应槽(12)的底部槽面呈圆弧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挤压式透明包塑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层(2)包括绝缘管套(21)、填充层(22),所述绝缘管套(21)固定安装在塑胶套(11)的内壁上,且绝缘管套(21)与隔离架(3)形成的空隙中填充有填充层(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挤压式透明包塑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管套(21)采用橡胶材料挤压呈圆管状,所述填充层(22)采用的材料是碳纤维复合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挤压式透明包塑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架(3)包括支撑条组(31)、嵌块(32)、内环套(33),所述支撑条组(31)由三组支撑条间互成120度角组合排布而成,所述支撑条组(31)设置在内衬层(2)与芯束(4)之间,且支撑条组(31)远离芯束(4)的一端与绝缘管套(21)挤压接触,所述内环套(33)设置在填充层(22)的内部中心处,且内环套(33)外壁与支撑条组(31)固定连接,所述嵌块(32)对称地安装在支撑条组(31)靠近绝缘管套(21)一端的两侧上,且嵌块(32)与填充层(22)的外侧边角相互咬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挤压式透明包塑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条组(31)由柔性塑胶材料挤压制成,所述嵌块(32)由外侧至中心处与填充层(22)的接触深度逐级递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挤压式透明包塑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束(4)由至少两股铜导线相互绞合制成。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