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小型水电站降噪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2-10  146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小型水电站降噪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水电事业的发展,从勘测、设计、施工到运行均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水电站的工作环境得到很大改善,诸如采光、通风、潮湿等在过去往往被忽视的因素,现在逐渐受到了重视,尤其是噪声。噪声会影响水电站运行人员的健康,降低工作效率,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人的机体免疫力会降低,诱发一些疾病。长时间在强噪声环境下工作,可导致职业性听觉下降或噪声性耳聋;噪声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损害,并引发其他器官的变化,产生神经症侯群;噪声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血管痉挛或血管紧张度降低、血压改变、心脏跳动节律不齐等。

水电站厂房的平面较为单一,除了在垂直方向的不同高程分成若干层外,平面上没有若干车间的工艺联系,隔音效果差,加之水轮发电机组尺寸均较大、运行条件复杂,使噪声在水电站中成为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且水电站还有其它的噪声来源,如泄洪时水流冲击下游引起巨大的噪音,目前有对水电站内部进行降噪的技术,但是对于之前已经完工的水电站需要对墙壁进行改造才行,且效果不佳,而泄洪时的噪音目前仍没有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小型水电站降噪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中小型水电站降噪装置,包括坝体,所述坝体的内侧上端开设有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的末端设有分水口,所述分水口处分别连接有第一泄流通道和第二泄流通道,所述第一泄流通道的下端位于所述坝体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一泄流通道的末端设有第一泄流口,所述第二泄流通道的中部向下弯曲形成弧形,所述第二泄流通道的末端设有第二泄流口,所述第一泄流通道与所述第二泄流通道的内壁均沿轴向固定有螺旋状的消能凸棱,所述第二泄流口的下方设有导流机构,所述坝体的一侧固定有降噪机构,所述降噪机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第一段降噪壳体、第二段降噪壳体、第三段降噪壳体和第四段降噪壳体,所述第一段降噪壳体、第二段降噪壳体、第三段降噪壳体和第四段降噪壳体的内部均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段降噪壳体与所述坝体的一侧上端固定连接且与水平面平行,所述第二段降噪壳体与所述坝体一侧表面相平行,所述第三段降噪壳体与所述第一段降噪壳体相平行,所述第四段降噪壳体与水平面相垂直,所述第一段降噪壳体、第二段降噪壳体、第三段降噪壳体和第四段降噪壳体的内侧均分别填充有相对应的隔音板,所述第二段降噪壳体的底部与所述坝体一侧表面之间连接有滤网。

优选的,所述导流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坝体下端的套筒,所述套筒的内侧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弧形活动杆,所述弧形活动杆的顶部铰接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一端与所述坝体的下端表面相铰接。

优选的,所述分水口处设有流量调节阀,所述流量调节阀的型号为jd745x-10/16q。

优选的,所述隔音板由聚氨酯材质制成。

优选的,所述坝体与所述降噪机构之间的空间两侧均设有隔音带。

优选的,所述坝体的一侧底部设有消音池,所述消音池的内侧底部呈弧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一种中小型水电站降噪装置,只需打开流量调节阀,使分水口处的水流分别进入第一泄流通道和第二泄流通道,通过在第一泄流通道与第二泄流通道的内壁设置螺旋状并且沿轴向的消能凸棱,一方面可以增强水流在第一泄流通道和第二泄流通道内部流动时摩擦消能,另一方面使得在其内部的水流对冲碰撞的效果更好,进一步提高消能效果,可有效减小第一泄流通道和第二泄流通道的内部压力,通过在第二泄流口的下端设置导流机构、滤网和消音池,对水流进行缓冲,改变水流对河床的冲击点,使落水点位于消音池内,进而降低水流落下时的噪声,同时降噪机构中的第一段降噪壳体、第二段降噪壳体、第三段降噪壳体和第四段降噪壳体的内侧均分别填充有相对应的隔音板,能够隔绝水流落下整个过程中产生的大部分的噪声,从而进一步提高降噪效果,整个中小型水电站降噪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中小型水电站降噪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中小型水电站降噪装置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坝体;2、水流通道;3、分水口;4、第一泄流通道;5、第二泄流通道;6、第一泄流口;7、第二泄流口;8、消能凸棱;9、导流机构;10、降噪机构;11、第一段降噪壳体;12、第二段降噪壳体;13、第三段降噪壳体;14、第四段降噪壳体;15、隔音板;16、滤网;17、套筒;18、缓冲弹簧;19、弧形活动杆;20、导流板;21、隔音带;22、消音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降噪壳体、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一种中小型水电站降噪装置,包括坝体1,所述坝体1的内侧上端开设有水流通道2,所述水流通道2的末端设有分水口3,所述分水口3处分别连接有第一泄流通道4和第二泄流通道5,所述第一泄流通道4的下端位于所述坝体1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一泄流通道4的末端设有第一泄流口6,所述第二泄流通道5的中部向下弯曲形成弧形,所述第二泄流通道5的末端设有第二泄流口7,所述第一泄流通道4与所述第二泄流通道5的内壁均沿轴向固定有螺旋状的消能凸棱8,所述第二泄流口7的下方设有导流机构9,所述坝体1的一侧固定有降噪机构10,所述降噪机构10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第一段降噪壳体11、第二段降噪壳体12、第三段降噪壳体13和第四段降噪壳体14,所述第一段降噪壳体11、第二段降噪壳体12、第三段降噪壳体13和第四段降噪壳体14的内部均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段降噪壳体11与所述坝体1的一侧上端固定连接且与水平面平行,所述第二段降噪壳体12与所述坝体1一侧表面相平行,所述第三段降噪壳体13与所述第一段降噪壳体11相平行,所述第四段降噪壳体14与水平面相垂直,所述第一段降噪壳体11、第二段降噪壳体12、第三段降噪壳体13和第四段降噪壳体14的内侧均分别填充有相对应的隔音板15,所述第二段降噪壳体12的底部与所述坝体1一侧表面之间连接有滤网16。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导流机构9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坝体1下端的套筒17,所述套筒17的内侧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18,所述缓冲弹簧1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弧形活动杆19,所述弧形活动杆19的顶部铰接有导流板20,所述导流板20的一端与所述坝体1的下端表面相铰接。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分水口3处设有流量调节阀,所述流量调节阀的型号为jd745x-10/16q。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隔音板15由聚氨酯材质制成。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坝体1与所述降噪机构10之间的空间两侧均设有隔音带21。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坝体1的一侧底部设有消音池22,所述消音池22的内侧底部呈弧形。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中小型水电站降噪装置,在使用时,只需打开流量调节阀,使分水口3处的水流分别进入第一泄流通道4和第二泄流通道5,通过在第一泄流通道4与第二泄流通道5的内壁设置螺旋状并且沿轴向的消能凸棱8,一方面可以增强水流在第一泄流通道4和第二泄流通道5内部流动时摩擦消能,另一方面使得在其内部的水流对冲碰撞的效果更好,进一步提高消能效果,可有效减小第一泄流通道4和第二泄流通道5的内部压力,通过在第二泄流口7的下端设置导流机构9、滤网16和消音池22,对水流进行缓冲,改变水流对河床的冲击点,使落水点位于消音池22内,进而降低水流落下时的噪声,同时降噪机构中的第一段降噪壳体11、第二段降噪壳体12、第三段降噪壳体13和第四段降噪壳体14的内侧均分别填充有相对应的隔音板15,能够隔绝水流落下整个过程中产生的大部分的噪声,从而进一步提高降噪效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中小型水电站降噪装置,包括坝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坝体(1)的内侧上端开设有水流通道(2),所述水流通道(2)的末端设有分水口(3),所述分水口(3)处分别连接有第一泄流通道(4)和第二泄流通道(5),所述第一泄流通道(4)的下端位于所述坝体(1)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一泄流通道(4)的末端设有第一泄流口(6),所述第二泄流通道(5)的中部向下弯曲形成弧形,所述第二泄流通道(5)的末端设有第二泄流口(7),所述第一泄流通道(4)与所述第二泄流通道(5)的内壁均沿轴向固定有螺旋状的消能凸棱(8),所述第二泄流口(7)的下方设有导流机构(9),所述坝体(1)的一侧固定有降噪机构(10),所述降噪机构(10)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第一段降噪壳体(11)、第二段降噪壳体(12)、第三段降噪壳体(13)和第四段降噪壳体(14),所述第一段降噪壳体(11)、第二段降噪壳体(12)、第三段降噪壳体(13)和第四段降噪壳体(14)的内部均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段降噪壳体(11)与所述坝体(1)的一侧上端固定连接且与水平面平行,所述第二段降噪壳体(12)与所述坝体(1)一侧表面相平行,所述第三段降噪壳体(13)与所述第一段降噪壳体(11)相平行,所述第四段降噪壳体(14)与水平面相垂直,所述第一段降噪壳体(11)、第二段降噪壳体(12)、第三段降噪壳体(13)和第四段降噪壳体(14)的内侧均分别填充有相对应的隔音板(15),所述第二段降噪壳体(12)的底部与所述坝体(1)一侧表面之间连接有滤网(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小型水电站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机构(9)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坝体(1)下端的套筒(17),所述套筒(17)的内侧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18),所述缓冲弹簧(1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弧形活动杆(19),所述弧形活动杆(19)的顶部铰接有导流板(20),所述导流板(20)的一端与所述坝体(1)的下端表面相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小型水电站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口(3)处设有流量调节阀,所述流量调节阀的型号为jd745x-10/16q。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小型水电站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板(15)由聚氨酯材质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小型水电站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坝体(1)与所述降噪机构(10)之间的空间两侧均设有隔音带(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小型水电站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坝体(1)的一侧底部设有消音池(22),所述消音池(22)的内侧底部呈弧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小型水电站降噪装置,包括坝体,坝体的内侧上端开设有水流通道,水流通道的末端设有分水口,分水口处分别连接有第一泄流通道和第二泄流通道,第一泄流通道的末端设有第一泄流口,第二泄流通道的末端设有第二泄流口,第一泄流通道与第二泄流通道的内壁均沿轴向固定有螺旋状的消能凸棱,第二泄流口的下方设有导流机构,坝体的一侧固定有降噪机构,降噪机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第一段降噪壳体、第二段降噪壳体、第三段降噪壳体和第四段降噪壳体,本实用新型能够改变水流的落水点,进而降低水流落下时的噪声,通过降噪机构能够隔绝水流落下整个过程中产生的大部分的噪声,从而进一步提高降噪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陶荣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麻栗坡县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06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9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