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水电工程挑流消能设施的挑流鼻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斜切型出口挑流鼻坎。
背景技术:
挑流消能因其构造简单、投资少、维修方便等优点,在中、高水头水利水电工程的泄水建筑物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挑流消能就是在泄水建筑物下游端部位置修建挑流鼻坎,利用水流沿泄槽下泄的动能,顺势将水流挑向空中,挑射水舌在空气中的扩散作用下,消耗水流的部分动能,然后通过与下游水体的碰撞进一步消耗水流的能量,从而保护建筑物的安全,挑流鼻坎的体型决定着挑射水流的运动轨迹和水舌形态,因此,挑坎体型的选择在泄水建筑物的设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常规的挑坎体型有连续式挑坎和差动式挑坎,但传统的挑流鼻坎在特殊地形、地质条件下无法满足实际工程需要,针对地形狭窄,泄水建筑物中轴线与下游河道交角过大,挑射水流无法平顺归入河道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斜切型出口挑流鼻坎。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斜切型出口挑流鼻坎,包括过渡段,所述过渡段包括平面底板,所述平面底板的上端边缘延伸有第二边墙以及第一边墙,且第一边墙位于第二边墙的前方,所述平面底板的侧面延伸有挑流鼻坎段,所述挑流鼻坎段包括延伸在平面底板的侧面的曲面底板,所述曲面底板的截面形状为向上凹的曲面,所述曲面底板的上端延伸有弧形导墙以及垂直平面导墙,且垂直平面导墙位于弧形导墙的前方,所述曲面底板的侧面边缘开设有斜切形出水口。
优选的,所述平面底板的宽度为四米,所述平面底板的长度为四米。
优选的,所述曲面底板的长度为六米,所述曲面底板的半径为十米。
优选的,所述弧形导墙的半径为十二米,所述垂直平面导墙的长度为三米。
优选的,所述斜切形出水口的水平长度为三米,所述斜切形出水口的斜面与垂直平面导墙的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三十六点七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由于弧形导墙的扭切和斜切形出水口的斜切作用,使得鼻坎由原来的单一挑射角度,变为沿水流方向为渐次增大的多个挑射角度,改变了挑射水流的出射轨迹和空中形态,使得水舌在空中发生纵向的拉伸和平面翻卷,避免了出射水流直冲岸坡,同时增大了入水宽度,减小了对下游河道的冲刷,适用于河谷狭窄,河流弯曲系数较大的岸边溢洪道,或溢洪道中轴线与河道中泓线存在较大交角的地形条件,且结构设计简单,能够便于在特殊地形、地质条件下满足实际工程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视角的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与河道的布置视图。
图中:1、平面底板;2、第一边墙;3、第二边墙;4、垂直平面导墙;5、弧形导墙;6、曲面底板;7、斜切形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如图1-图3所示的一种斜切型出口挑流鼻坎,包括过渡段,过渡段包括平面底板1,平面底板1的上端边缘延伸有第二边墙3以及第一边墙2,且第一边墙2位于第二边墙3的前方,平面底板1的侧面延伸有挑流鼻坎段,挑流鼻坎段包括延伸在平面底板1的侧面的曲面底板6,曲面底板6的截面形状为向上凹的曲面,曲面底板6的上端延伸有弧形导墙5以及垂直平面导墙4,且垂直平面导墙4位于弧形导墙5的前方,曲面底板6的侧面边缘开设有斜切形出水口7。
平面底板1的宽度为四米,平面底板1的长度为四米,平面底板1的宽度与溢洪道底板的宽度相同。
曲面底板6的长度为六米,曲面底板6的半径为十米,由于垂直平面导墙4的斜切作用和弧形导墙5的扭切作用,沿水流方向,挑流鼻坎段曲面底板6的宽度逐渐小于过渡底板平面底板1的宽度。
弧形导墙5的半径为十二米,垂直平面导墙4的长度为三米,弧形导墙5,由挑流鼻坎段初始端右侧与溢洪道中轴线末端处衔接而成,且挑流鼻坎段初始端右侧弧形导墙5与过渡段第二边墙3相切。
斜切形出水口7的水平长度为三米,斜切形出水口7的斜面与垂直平面导墙4的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三十六点七度,斜切形出水口7为由挑坎右侧弧形导墙5向溢洪道中轴线扭切即在平面上呈弧形形状与从挑流鼻坎段的曲面底板6中点处的垂直平面导墙4向溢洪道中轴线斜切形成的斜切出水口。
使用时,挑射水流在弧形导墙5的作用下使挑射水流的方向在平面发生偏转,使挑射水流落在下游河道中泓线附近,有效避免射流直冲岸坡,适用于河谷狭窄,河流弯曲系数较大的岸边溢洪道,或溢洪道中轴线与河道中泓线存在较大交角的地形条件,右侧出射水舌在平面上向左侧翻转,横截面上呈“∩”型,挑射水舌纵向上拉伸幅度较大,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与空气混掺形成强烈碰撞,在空中最大限度地消除水体能量,减轻水舌对下游河床的冲刷,挑射角度由传统连续式挑流鼻坎的固定挑射角度变为沿水流方向为渐次增大的多个挑射角度,挑流鼻坎段末端处溢洪道中轴线位置的挑射角度最大,因而挑距最远;挑流鼻坎段弧形导墙5开始偏转处即过渡段右侧末尾处的挑射角度最小,因而挑距最近但偏转角度最大,扭切式挑流鼻坎能够使水流依次连续向左偏转,形成一条靠近河道中泓线的狭长型水舌入水带,竖直面上呈扇形分布,使水舌落在远离泄水建筑物的位置,从而保护大坝安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1.一种斜切型出口挑流鼻坎,包括过渡段,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段包括平面底板(1),所述平面底板(1)的上端边缘延伸有第二边墙(3)以及第一边墙(2),且第一边墙(2)位于第二边墙(3)的前方,所述平面底板(1)的侧面延伸有挑流鼻坎段,所述挑流鼻坎段包括延伸在平面底板(1)的侧面的曲面底板(6),所述曲面底板(6)的截面形状为向上凹的曲面,所述曲面底板(6)的上端延伸有弧形导墙(5)以及垂直平面导墙(4),且垂直平面导墙(4)位于弧形导墙(5)的前方,所述曲面底板(6)的侧面边缘开设有斜切形出水口(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切型出口挑流鼻坎,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底板(1)的宽度为四米,所述平面底板(1)的长度为四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切型出口挑流鼻坎,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底板(6)的长度为六米,所述曲面底板(6)的半径为十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切型出口挑流鼻坎,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导墙(5)的半径为十二米,所述垂直平面导墙(4)的长度为三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切型出口挑流鼻坎,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切形出水口(7)的水平长度为三米,所述斜切形出水口(7)的斜面与垂直平面导墙(4)的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三十六点七度。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