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底板脉动压强的消力池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2-10  121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水电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降低底板脉动压强的消力池结构。



背景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工程中,对于高速下泄水流,为减轻对坝后天然河道的冲刷,保证大坝主体的安全,主要采用三种消能方式对下泄水流进行消能:挑流消能、底流消能、面流消能。挑流消能是指在泄水建筑物末端设挑流鼻坎,使水流向下游挑射,通过射流在空中的扩散、紊动和掺气作用,消除部分能量,然后跌落到离鼻坎较远的河槽中,在冲刷坑和一定的尾水深度所形成的水垫中消能,因挑射水舌较长,并会形成一定深度的冲坑,因此对下泄水流消能区的地形、地质条件要求较高;面流消能是指将下泄急流的主流挑至水面,通过主流在表面扩散及底部旋滚和表面旋滚以消除余能的消能方式,面流流态复杂多变,对下游尾水条件要求高,保证能得到纯面流的水深范围较小,只适用于中、低水头,下游尾水较深,水位变幅不大及河岸稳定、抗冲能力强的情况。鉴于挑流消能以及面流消能的特点,在下泄水流消能区地形条件受限、河岸河床抗冲蚀能力较差,下游水位较浅、水位变幅较大时,下泄水流的消能方式多采用底流消能方式。

底流消能是指在下泄水流出口处设消力池,促使水流在限定范围内产生水跃,通过水流的内部摩擦,掺气和撞击消耗能量。工程中,消力池与溢洪道的衔接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采用圆弧曲线将溢洪道底板与消力池底板相接,圆弧曲线分别与溢洪道底板及消力池底板相切;一种是采用跌坎的形式,溢洪道末端和消力池首端形成一个错台。采用第一种方式时,下泄高速水流沿消力池底板下泄,在消力池尾坎作用下,在消力池内部形成璇滚水体,但璇滚水体紧挨着底板,在璇滚水体剧烈的作用下,消力池底部流态紊乱,导致消力池底板脉动压强过大,不利于消力池结构的安全;采用第二种方式时,由于跌坎的存在,消力池底部形成了一定的水垫,下泄高速水流在消力池中上部剧烈璇滚,而底部水垫流态相对稳定,有利于降低消力池的底板脉动压强,但需将消力池基础下挖一定的深度,加大了消力池的开挖及浇筑工程量,增大工程投资。因此,需寻求一种更为合理的消力池结构,在不增加消力池开挖及浇筑工程量的前提下,同时可以降低消力池底板的脉动压强,以保证消力池结构的安全,并降低工程投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底板脉动压强的消力池结构,主要解决常规消力池以下两个问题:

(1)当溢洪道底板和消力池底板以圆弧相切相接时,因下泄水流未挑离消力池底板,导致消力池底板脉动压强较大,往往需要对消力池底板进行加厚、加固处理,消力池底板脉动压强过大时,不利于消力池结构的运行安全。

(2)当溢洪道底板和消力池底板以跌坎相接时,需要将消力池基础下挖一定的深度,加大了消力池的开挖及浇筑工程量,增大了工程投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降低底板脉动压强的消力池结构,包括溢洪道和消力池,所述溢洪道坐落在坝体或山体上,溢洪道底板与消力池底板相接,溢洪道边墙与消力池边墙相接;所述溢洪道底板与消力池底板以反弧嵌槽相接,反弧嵌槽的圆弧半径为r,r=4h~10h,h为校核洪水位闸门全开时反弧最低处的水深;所述反弧嵌槽与溢洪道底板相切;所述反弧嵌槽与消力池底板不相切,以向上的角度α相接,α角度在15o与40o。

其中,消力池末端设置连续墩式尾坎,连续墩式尾坎(6)下部为直坎,上部采用坡比为1:n的斜坎,1≤n≤2。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消力池结构首端采用反弧嵌槽与溢洪道底板及消力池底板相接(反弧嵌槽与溢洪道底板相切,反弧嵌槽与消力池底板以向上的角度α相接),并在消力池尾部设置连续墩式尾坎。采用该消力池结构,可以有效降低消力池底板的脉动压强,有利于保证消力池结构运行安全;同时减少了消力池开挖及浇筑工程量,简化施工,降低工程投资。

附图说明

图1为消力池平面图;

图2为消力池轴线剖视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溢洪道边墙;2-消力池边墙;3-溢洪道底板;4-反弧嵌槽;5-消力池底板;6-连续墩式尾坎;7-坝体或山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水利水电工程采用底流消能时,溢洪道坐落于坝体(重力坝坝身溢洪道)或者山体(柔性坝岸边溢洪道)上,溢洪道底板3与消力池底板5相接,溢洪道边墙1与消力池边墙2相接,水流自溢洪道下泄至消力池内,通过消力池充分消能后,流入下游天然河道,减轻高速水流对下游河道的冲刷,保证大坝及溢洪道结构的安全。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型消力池结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1)溢洪道底板3与消力池底板5以反弧嵌槽4相接,反弧嵌槽4的圆弧半径为r,r=(4~10)h(h为校核洪水位闸门全开时反弧最低处的水深,可根据能量公式进行计算得出,流速大时,应取大值)。反弧嵌槽4与溢洪道底板3相切以保证下泄水流的顺畅;反弧嵌槽4与消力池底板5不相切,以向上的角度α(α角度宜在15o与40o之间,流速大时,应取小值)相接,这样,反弧嵌槽4可以将水流挑离消力池底板5,消力池底部形成一定的平顺水流,充当水垫作用,消力池中上部水流的剧烈璇滚消能不会直接作用于消力池底板5之上,可以有效地减轻消力池底板5脉动压强。

(2)消力池末端设置连续墩式尾坎6,连续墩式尾坎6下部为直坎,直坎高度h可根据根据工程实际需要进行灵活设置;上部采用坡比为1:n(1≤n≤2)的斜坎。连续墩式尾坎6下部直坎的设置,在不增加消力池基础深度及消力池长度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增加消力池内的消能水体,增加水流璇滚,使水流消能较充分,降低水流进入下游河道的流速,减轻水流对河床的冲蚀作用;上部斜坎的设置,可以改善出池水流的流态,使水流进入下游河道时流态较为平顺,减轻水流对河床的冲蚀作用,并对消弱下游河道的涌浪高度有利。

当然,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降低底板脉动压强的消力池结构,包括溢洪道和消力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洪道坐落在坝体或山体(7)上,溢洪道底板(3)与消力池底板(5)相接,溢洪道边墙(1)与消力池边墙(2)相接;所述溢洪道底板(3)与消力池底板(5)以反弧嵌槽(4)相接,反弧嵌槽(4)的圆弧半径为r,r=4h~10h,h为校核洪水位闸门全开时反弧最低处的水深;所述反弧嵌槽(4)与溢洪道底板(3)相切;所述反弧嵌槽(4)与消力池底板(5)不相切,以向上的角度α相接,α角度在15°与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底板脉动压强的消力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消力池末端设置连续墩式尾坎(6),连续墩式尾坎(6)下部为直坎,上部采用坡比为1:n的斜坎,1≤n≤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降低底板脉动压强的消力池结构,包括溢洪道和消力池,所述溢洪道坐落在坝体或山体上,溢洪道底板与消力池底板相接,溢洪道边墙与消力池边墙相接;所述溢洪道底板与消力池底板以反弧嵌槽相接,反弧嵌槽的圆弧半径为R,R=4h~10h,h为校核洪水位闸门全开时反弧最低处的水深;所述反弧嵌槽与溢洪道底板相切;所述反弧嵌槽与消力池底板不相切,以向上的角度α相接,α角度在15°与40°;所述消力池末端设置连续墩式尾坎,下部为高度根据需要设置的直坎,上部采用斜坎。采用该消力池结构,可以有效降低消力池底板的脉动压强,有利于保证消力池结构运行安全;同时减少了消力池开挖及浇筑工程量,简化施工,降低工程投资。

技术研发人员:王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14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9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