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水电工程防沉没浮体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2-11  103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水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利水电工程防沉没浮体。



背景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在库区建成蓄水后,两岸的树木枝叶、庄稼杂草、塑料泡沫、生活垃圾等等漂浮污物会随着水流漂移到库区坝前的水面,并在进水口拦污栅前大量囤积,导致进水口堵塞而减少流量,如不及时清理,将会使水头降低从而直接降低工程的使用效率,为此,在水利水电工程中越来越多的增设了坝前拦漂装置,即在距离进水口几百米甚至更远处提前设置一道拦漂排,通过拦漂排提前阻挡大量涌来的漂浮垃圾,并在拦漂排前较宽的水域上通过清污船进行打捞清理,从而大幅度降低进水口前漂浮垃圾的数量,确保了工程的正常发电、排涝、提灌等功能。现有的拦漂装置一般采用浮筒、浮箱等形状的漂体连接结构,这些漂体通常采用塑料桶、油桶、木桶、铁桶、铁皮箱等材料组成,在其端部用连接机构进行连接,并通过钢丝绳或拉杆将漂体连为一个整体与两岸固定点进行连接,在水面阻挡上游漂来的垃圾,但实际使用过程中,这些浮体受到水体的撞击和侵蚀容易破损,并且阻力大,容易被水流翻转,起不到阻隔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水利水电工程防沉没浮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有效对水体中的垃圾杂物进行阻隔,同时稳定性强,不易翻转,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利水电工程防沉没浮体,包括导流体、浮箱、顶座和固定杆;

导流体:所述导流体包括外壳、隔离网和导流板,所述外壳为截面等腰三角形的壳体,相邻的外壳的后侧底边处在同一竖直面上,所述外壳的两腰后侧均设有隔离网,所述导流板沿竖直方向固定在外壳底边的两端;

浮箱:所述浮箱固定在外壳的内侧面;

顶座:所述顶座固定在外壳的顶角,相邻的顶座通过定位绳进行连接;

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固定在外壳底边的后侧,所述固定杆的后侧端设有螺栓,相邻的固定杆通过连接绳进行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浮箱包括隔离罩、端盖和填充物,所述隔离罩的外侧面与外壳内侧面的中点固定连接,所述隔离罩上侧敞口处可拆卸连接有端盖,所述隔离罩的内腔设有填充物,所述填充物为六棱柱壳,通过空心的填充物为整体提供浮力,同时内置安装,减弱受到的撞击,延长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绳包括钢绳和端帽,所述钢绳的两端均固定有端帽,且钢绳穿过顶座中部的轴孔,通过定位绳对顶座进行连接,提高整体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绳包括钢板和连接环,所述钢板的两端均设有轴孔,相邻两个钢板的轴孔通过连接环进行连接,所述固定杆的端部穿过钢板中部的预留孔,通过连接绳实现对导流体的串联。

进一步的,还包括缓冲环,所述缓冲环三个一组套接在固定杆的外侧,且缓冲环处在外壳和钢板之间,缓冲环可以减弱冲击对连接绳的传递,提高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水利水电工程防沉没浮体,具有以下好处:

1、本水利水电工程防沉没浮体,导流体通过定位绳和连接绳进行串联,从而对水体上的漂浮物进行阻挡,内置浮箱,减弱水体或杂物对其的冲击力,延长整体的使用寿命;

2、导流体的外壳呈等腰三角形,减小对水体的阻力,同时水流可经过隔离网穿过,通过导流板进行导流,减弱导流体受到的冲击力,有效避免导流体的翻转,保证对漂浮物的阻隔效果;

3、缓冲环可为橡胶材料制作,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弱冲击力向连接绳传递,提高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导流体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流体、101外壳、102隔离网、103导流板、2浮箱、201隔离罩、202端盖、203填充物、3顶座、4定位绳、401钢绳、402端帽、5固定杆、6螺栓、7连接绳、701钢板、702连接环、8缓冲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利水电工程防沉没浮体水利水电工程防沉没浮体,包括导流体1、浮箱2、顶座3和固定杆5;

导流体1:导流体1包括外壳101、隔离网102和导流板103,外壳101为截面等腰三角形的壳体,相邻的外壳101的后侧底边处在同一竖直面上,外壳101的两腰后侧均设有隔离网102,导流板103沿竖直方向固定在外壳101底边的两端;

导流体1的外壳101呈等腰三角形,减小对水体的阻力,同时水流可经过隔离网102穿过,通过导流板103进行导流,水流的释放可以减弱导流体1受到的冲击力,有效避免导流体1的翻转,保证对漂浮物的阻隔效果;

浮箱2:浮箱2固定在外壳101的内侧面,浮箱2包括隔离罩201、端盖202和填充物203,隔离罩201的外侧面与外壳101内侧面的中点固定连接,隔离罩201上侧敞口处可拆卸连接有端盖202,隔离罩201的内腔设有填充物203,填充物203为六棱柱壳;

顶座3:顶座3固定在外壳101的顶角,相邻的顶座3通过定位绳4进行连接,定位绳4包括钢绳401和端帽402,钢绳401的两端均固定有端帽402,且钢绳401穿过顶座3中部的轴孔;

固定杆5:固定杆5固定在外壳101底边的后侧,固定杆5的后侧端设有螺栓6,相邻的固定杆5通过连接绳7进行连接;

连接绳7包括钢板701和连接环702,钢板701的两端均设有轴孔,相邻两个钢板701的轴孔通过连接环702进行连接,固定杆5的端部穿过钢板701中部的预留孔;

还包括缓冲环8,缓冲环8三个一组套接在固定杆5的外侧,且缓冲环8处在外壳101和钢板701之间,缓冲环8可为橡胶材料制作,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弱冲击力向连接绳7传递,提高稳定性。

本水利水电工程防沉没浮体,导流体1通过定位绳4和连接绳7进行串联,从而对水体上的漂浮物进行阻挡,内置浮箱2,减弱水体或杂物对其的冲击力,延长整体的使用寿命;

在使用时:浮箱2的隔离罩201固定在外壳101的内侧,或与外壳101一体成型,将空心的填充物203置入到隔离罩201内后,通过端盖202进行封闭,将固定杆5穿过对应钢板701中部的预留孔,并通过螺栓6进行锁定,前侧将钢绳401穿过顶座3的轴孔,实现连接,将定位绳4和连接绳7的两端分别与水库两侧山体进行连接,外壳101呈等腰三角形,布设后相邻的外壳101的后侧底边处在同一竖直面上,使得外壳101的顶角迎向水流,水流经过时漂浮物被阻隔在定位绳4的一侧,水流经过隔离网102进入导流体1内,再从导流板103处向后侧排出,减弱阻力。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水利水电工程防沉没浮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流体(1)、浮箱(2)、顶座(3)和固定杆(5);

导流体(1):所述导流体(1)包括外壳(101)、隔离网(102)和导流板(103),所述外壳(101)为截面等腰三角形的壳体,相邻的外壳(101)的后侧底边处在同一竖直面上,所述外壳(101)的两腰后侧均设有隔离网(102),所述导流板(103)沿竖直方向固定在外壳(101)底边的两端;

浮箱(2):所述浮箱(2)固定在外壳(101)的内侧面;

顶座(3):所述顶座(3)固定在外壳(101)的顶角,相邻的顶座(3)通过定位绳(4)进行连接;

固定杆(5):所述固定杆(5)固定在外壳(101)底边的后侧,所述固定杆(5)的后侧端设有螺栓(6),相邻的固定杆(5)通过连接绳(7)进行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水电工程防沉没浮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箱(2)包括隔离罩(201)、端盖(202)和填充物(203),所述隔离罩(201)的外侧面与外壳(101)内侧面的中点固定连接,所述隔离罩(201)上侧敞口处可拆卸连接有端盖(202),所述隔离罩(201)的内腔设有填充物(203),所述填充物(203)为六棱柱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水电工程防沉没浮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绳(4)包括钢绳(401)和端帽(402),所述钢绳(401)的两端均固定有端帽(402),且钢绳(401)穿过顶座(3)中部的轴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水电工程防沉没浮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绳(7)包括钢板(701)和连接环(702),所述钢板(701)的两端均设有轴孔,相邻两个钢板(701)的轴孔通过连接环(702)进行连接,所述固定杆(5)的端部穿过钢板(701)中部的预留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利水电工程防沉没浮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环(8),所述缓冲环(8)三个一组套接在固定杆(5)的外侧,且缓冲环(8)处在外壳(101)和钢板(701)之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利水电工程防沉没浮体,包括导流流体、浮箱、顶座和固定杆;导流体:所述导流体包括外壳、隔离网和导流板,所述外壳为截面等腰三角形的壳体,相邻的外壳的后侧底边处在同一竖直面上,所述外壳的两腰后侧均设有隔离网,所述导流板沿竖直方向固定在外壳底边的两端;浮箱:所述浮箱固定在外壳的内侧面;顶座:所述顶座固定在外壳的顶角,相邻的顶座通过定位绳进行连接;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固定在外壳底边的后侧,所述固定杆的后侧端设有螺栓,相邻的固定杆通过连接绳进行连接,本水利水电工程防沉没浮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有效对水体中的垃圾杂物进行阻隔,同时稳定性强,不易翻转。

技术研发人员:唐毅;艾茹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帕克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08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9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