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缆。
背景技术:
:现有的数据线,柔软性较差,影响使用手感。在中国专利申请号:201920464004.3中公开了一种柔软型抗扭曲同轴电缆,包括内导体,内导体外部依次包覆有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第三绝缘层、屏蔽层和外护套,第一绝缘层为fep或pfa绝缘层,第二绝缘层为发泡率30%至40%的发泡聚丙烯树脂层,第三绝缘层为聚丙烯树脂层,第二绝缘层的抗拉强度大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和第三绝缘层通过粘接剂粘接成一体,第三绝缘层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均大于所述第二绝缘层,屏蔽层为两层铜合金丝线互为逆向螺旋缠绕编织结构且螺旋角度不同,螺旋角度为45度至60度,外护套为pvc或pu护套。该技术方案中的第二绝缘层、第三绝缘层采用聚丙烯材料,硬度较大。屏蔽层采用铜丝,这样就导致整个电缆的硬度大,不够柔软,影响使用手感,不方便收纳。技术实现要素:为解决
背景技术:
中存在的至少一个方面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线缆,柔软,手感舒适,方便收纳。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线缆,其包括:一线芯部,其包括:至少一信号线,该信号线包括一第一导体及一包覆于该第一导体上的第一绝缘层;至少一第一电源线,其包括一第二导体;至少一第二电源线,其包括一第三导体,所述第三导体或/和所述第二导体上包覆有第二绝缘层,其中,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均由聚苯基醚树脂制成;一铝箔层,包覆于所述线芯部上;一屏蔽层,包覆于所述铝箔层上,该屏蔽层由吸波材料制成,所述屏蔽层的厚度为0.015±0.005mm;所述屏蔽层的电磁屏蔽效能为40-60db;一护套层,设置于所述屏蔽层上。优选地,所述信号线的数量为2根,所述第一导体由19根直径为0.06±0.002mm的镀锡铜线绞合形成。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源线的数量为1根,该第二导体由65根直径为0.08±0.002mm的镀锡铜线绞合形成;所述第二电源线的数量为2根,各第三导体由34根直径为0.08±0.002mm的镀锡铜线绞合形成;其中,仅所述第二导体上包覆有第二绝缘层。优选地,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外径为0.82±0.02mm。优选地,所述第二绝缘层的外径为1.05±0.03mm。优选地,所述信号线、所述第一电源线、所述第二电源线相互绞合;所述线芯部与所述铝箔层之间填充有填充物。优选地,所述填充物包括至少一根防弹丝、至少一根棉线,所述防弹丝、所述棉线与所述信号线、所述第一电源线、所述第二电源线相互绞合。优选地,所述防弹丝的数量为2根,所述防弹丝的拉断力不小于240n;所述棉线的数量为4根。优选地,所述铝箔层的厚度为0.017mm±0.04mm;宽度为7mm±0.5mm;节距为6mm±0.5mm。优选地,所述护套层的硬度为70p,由tpe材料制成,所述护套层内添加有阻燃剂。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个方面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选用聚苯基醚树脂作为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利用吸波材料代替铜丝作为屏蔽层,能够有效降低线缆的硬度,让线缆更加柔软,提高舒适度,方便收纳。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截面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对线缆进行差分特性阻抗测试的画面;图3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对一个信号线的传输时间的测试画面;图4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对另一个信号线的传输时间的测试画面;图5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对线缆进行传播延迟测试的画面;图6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对线缆进行传播延迟测试的画面;图7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对线缆进行衰减测试的画面。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的结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和“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位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成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申请概述:申请人,现有的一些线缆,例如数据线,在符合typec-universalserialbusspecificationrevision2.0协会的高频特性的要求下,其柔软性不够,使用不便。鉴于此,提出本申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线缆,其包括:一线芯部,其包括:2根信号线,该信号线包括一第一导体及一包覆于该第一导体上的第一绝缘层。至少一第一电源线,其包括一第二导体。至少一第二电源线,其包括一第三导体,所述第三导体或/和所述第二导体上包覆有第二绝缘层,第二导体、第三导体至少一个上设置第二绝缘层,避免短路;其中,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均由聚苯基醚树脂制成。一铝箔层,包覆于所述线芯部上;一屏蔽层,包覆于所述铝箔层上,该屏蔽层由吸波材料制成,所述屏蔽层的厚度为0.015±0.005mm;所述屏蔽层的电磁屏蔽效能为40-60db;一护套层,设置于所述屏蔽层上。本实施例选用聚苯基醚树脂作为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聚苯基醚树脂具有高弹性和柔软性。利用吸波材料代替铜丝作为屏蔽层,吸波材料为现有的材料,厚度低,能够有效降低线缆的硬度,让线缆更加柔软,提高舒适度,方便收纳。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体由19根直径为0.06±0.002mm的镀锡铜线绞合形成。通过设置19根镀锡铜丝,在绞合时,让1根位于中心,6根位于外侧,12根位于最外侧,如此,形成真圆,让第一导体更加圆整,提高柔软性。为了满足高频特性要求,需要控制镀锡铜线的直径在0.06±0.002mm。如果直径过小,高频特性不达标。直径过大,造成浪费,且不够柔软。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源线的数量为1根,该第二导体由65根直径为0.08±0.002mm的镀锡铜线绞合形成;所述第二电源线的数量为2根,各第三导体由34根直径为0.08±0.002mm的镀锡铜线绞合形成;其中,仅所述第二导体上包覆有第二绝缘层。为了避免短路,可以让第二导体上设置第二绝缘层。当然,还可以在第三导体上设置第二绝缘层,但这样会增大成本,增大线缆的硬度。为了降低整个线缆的线径,通过设置2根第二电源线,降低线径。如果也将第一电源线设置成2根的话,那么每1根上均需设置第二绝缘层,如此,会增大成本,增大线缆的硬度。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外径为0.82±0.02mm。尺寸过大,影响信号传输,尺寸过小,现有工艺较难达到。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绝缘层的外径为1.05±0.03mm。尺寸过大,影响硬度。过小的话,容易导致破损、短路,且现有工艺较难达到。进一步的,所述信号线、所述第一电源线、所述第二电源线相互绞合;所述线芯部与所述铝箔层之间填充有填充物。所述填充物包括至少一根防弹丝、至少一根棉线,所述防弹丝、所述棉线与所述信号线、所述第一电源线、所述第二电源线相互绞合。设置填充物,让线缆更加圆整,提高柔软性。进一步的,所述防弹丝的数量为2根,所述防弹丝的拉断力不小于240n;所述棉线的数量为4根。提高抗拉、抗摇摆性能。进一步的,所述铝箔层的厚度为0.017mm±0.04mm;宽度为7mm±0.5mm;节距为6mm±0.5mm。厚度如果较小,增大生产难度,现有工艺较难生产出来,且,容易断裂,抗拉性能不够。较厚的话,增大成本,增大硬度。铝箔的宽度较小的话,不好生产。选用较大宽度的话,在包覆时容易起皱,影响差分特性阻抗、柔软性。进一步的,所述护套层的硬度为70p,由tpe材料制成,所述护套层内添加有阻燃剂,提高阻燃性。提高线材的柔软性。如果需要硬度更低的材料,不能添加阻燃剂。对本线缆,利用typeusb2.0的高频测试软件进行高频特性测试,结果如下:1、测试内容:差分特性阻抗,结合图2:要求测试结果90±15ω86.75-87.59ω符合2、测试内容:延时差,结合图3、4:说明:对两个信号线进行测试,得到其差值:5.4865-5.4668=0.0197ns=19.7ps3、测试内容:传播延迟,结合图5、6:说明:5.4768-0.44418=5.0326ns4、测试内容:衰减,结合图7:上述测试方法、软件均利用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没有改进。本实施例的线缆高频特性良好,在符合高频特性的要求下,能够让线缆更加柔软,舒适性好。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技术特征:1.一种线缆,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线芯部,其包括:
至少一信号线,该信号线包括一第一导体及一包覆于该第一导体上的第一绝缘层;
至少一第一电源线,其包括一第二导体;
至少一第二电源线,其包括一第三导体,所述第三导体或/和所述第二导体上包覆有第二绝缘层,其中,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均由聚苯基醚树脂制成;
一铝箔层,包覆于所述线芯部上;
一屏蔽层,包覆于所述铝箔层上,该屏蔽层由吸波材料制成,所述屏蔽层的厚度为0.015±0.005mm;所述屏蔽层的电磁屏蔽效能为40-60db;
一护套层,设置于所述屏蔽层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线的数量为2根,所述第一导体由19根直径为0.06±0.002mm的镀锡铜线绞合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线的数量为1根,该第二导体由65根直径为0.08±0.002mm的镀锡铜线绞合形成;
所述第二电源线的数量为2根,各第三导体由34根直径为0.08±0.002mm的镀锡铜线绞合形成;其中,
仅所述第二导体上包覆有第二绝缘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外径为0.82±0.02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层的外径为1.05±0.03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线、所述第一电源线、所述第二电源线相互绞合;所述线芯部与所述铝箔层之间填充有填充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物包括至少一根防弹丝、至少一根棉线,所述防弹丝、所述棉线与所述信号线、所述第一电源线、所述第二电源线相互绞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弹丝的数量为2根,所述防弹丝的拉断力不小于240n;所述棉线的数量为4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箔层的厚度为0.017mm±0.04mm;宽度为7mm±0.5mm;节距为6mm±0.5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层的硬度为70p,由tpe材料制成,所述护套层内添加有阻燃剂。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缆,其包括:一线芯部,其包括:至少一信号线,该信号线包括一第一导体及一包覆于该第一导体上的第一绝缘层;至少一第一电源线,其包括一第二导体;至少一第二电源线,其包括一第三导体,所述第三导体或/和所述第二导体上包覆有第二绝缘层,其中,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均由聚苯基醚树脂制成;一铝箔层,包覆于所述线芯部上;一屏蔽层,包覆于所述铝箔层上,该屏蔽层由吸波材料制成,所述屏蔽层的厚度为0.015±0.005mm;一护套层,设置于所述屏蔽层上。本实用新型高频特性良好,柔软性好。
技术研发人员:宋强;黄伟;彭中朝;李端生;王庆;丁建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博硕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30
技术公布日:2021.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