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消失模铸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失模铸造用降温装置的进水箱。
背景技术:
消失模铸造(又称实型铸造)是将与铸件尺寸形状相似的石蜡或泡沫模型粘结组合成模型簇,刷涂耐火涂料并烘干后,埋在干石英砂中振动造型,在负压下浇注,使模型气化,液体金属占据模型位置,凝固冷却后形成铸件的新型铸造方法。
由于石英砂是循环使用的,所以进入砂库中的石英砂会具有一定的温度,而为了避免未浇注前,石英砂的温度导致泡沫模型变形,所以需要对砂库内的石英砂进行降温,但现有工艺一般是等石英砂自然冷却,这就严重影响了生产速度,降低了生产效率。而也有一些工艺是在砂库中设置一种水冷降温装置,但这种降温装置的存在水流速度过快,并且连接的水冷管道不能充分与石英砂接触,造成能源浪费,降温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的降温装置的存在水流速度过快,并且连接的水冷管道不能充分与石英砂接触,造成能源浪费,降温效果不佳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减缓水流速度,且能够使其连接的水冷管道充分接触石英砂的消失模铸造用降温装置的进水箱。
本实用新型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消失模铸造用降温装置的进水箱,包括有箱体、进水管、外侧板和内侧板;箱体的内侧板上设有若干个通孔,用于连接降温水管;箱体的外侧板底部连接有进水管,进水管位于箱体内的端部设有堵板,且沿周向均布有多个出水口。
进一步的,箱体的外侧板和内侧板之间设有多根连接杆。
进一步的,通孔呈网状分布于箱体的内侧板上。
进一步的,进水管位于箱体外的端部设有法兰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进水管端部设置堵板,且沿周向均匀开有多个出水口,能够减缓水流的速度,并且通过在内侧板设置呈网状均布的多个通孔连接水冷管道,能够均匀对石英砂进行降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箱体,2-通孔,3-连接杆,4-进水管,5-法兰盘,6-出水口,7-堵板,8-降温水管,9-外侧板,10-内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一种消失模铸造用降温装置的进水箱,如图1-2所示,包括有箱体1、进水管4、外侧板9和内侧板10;箱体1的内侧板10上设有若干个通孔2,用于连接降温水管8;箱体1的外侧板9底部连接有进水管4,进水管4位于箱体1内的端部设有堵板7,且沿周向均布有多个出水口6。
其中,箱体1的外侧板9和内侧板10之间设有多根连接杆3。
其中,通孔2呈网状分布于箱体1的内侧板10上。
其中,进水管4位于箱体1外的端部设有法兰盘5。
进水管4端部的法兰盘5便于连接外部水管,冷水通过进水管4进入箱体1内,由于箱体1的内侧板10和前侧板之间连接有多根连接杆3,能够避免箱体1由于水压过大而产生变形,由于进水管4端部被堵板7封闭,且沿周向开有若干个出水口6,能够减小水流的速度,箱体1内的水流入通过内侧板10的通孔2连接的降温水管8内,进而对砂库内的石英砂进行降温,通孔2呈网状分布,所以连接的降温水管8也呈网状贯穿砂库,进而能够均匀对石英砂进行降温。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消失模铸造用降温装置的进水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箱体(1)、进水管(4)、外侧板(9)和内侧板(10);箱体(1)的内侧板(10)上设有若干个通孔(2),用于连接降温水管(8);箱体(1)的外侧板(9)底部连接有进水管(4),进水管(4)位于箱体(1)内的端部设有堵板(7),且沿周向均布有多个出水口(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失模铸造用降温装置的进水箱,其特征在于,箱体(1)的外侧板(9)和内侧板(10)之间设有多根连接杆(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消失模铸造用降温装置的进水箱,其特征在于,通孔(2)呈网状分布于箱体(1)的内侧板(10)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消失模铸造用降温装置的进水箱,其特征在于,进水管(4)位于箱体(1)外的端部设有法兰盘(5)。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