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汇流条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2-13  14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伏组件制造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复合汇流条。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环保的关注力度的不断增大,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清洁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清洁能源的发展以太阳能为主。2018年,我国的光伏产能已经超过100gw,然而与传统的火电发电量相比仍相去甚远,面对现在社会发展的能源需求还有很大的缺口。按照目前国家对防治雾霾的要求,需要大量的降低煤炭的使用,因而光伏发电的需求还在不断增加。现有的产能在未来几年不能满足清洁能源的需求,随之对应的,目前光伏组件所需要的部件比如汇流条,产能及性能存在不足,需要对汇流条的结构组成以及生产方式进行改进。

就汇流条的结构组成来说,通常是将具有较高电导率的铜、铝或镀铜铝的材料用于制备汇流条。然而,铜或铝材料的耐腐蚀性较差,因此,铜、铝或铜铝汇流条在使用中容易被腐蚀,从而降低汇流条的性能,缩短汇流条的使用寿命。同时,具有相对优越耐磨抗腐蚀的锡(或锡合金)能够在自然或腐蚀气氛下使用较长时间,但由于锡(或锡合金)的电导率较低,因此不能单独使用制备光伏汇流条。

为了弥补上述缺点,人们通过将具有相对高电解率的铜与具有相对优良耐腐蚀性的锡结合开发制得的覆锡的铜汇流条。该种汇流条不仅具有良好的电导率,且不易被使用环境腐蚀。然而,铜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但导热效果却不佳,且相较于铝价格高,质量较大,由此增加了产品和运输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良好导电和导热性、价格便宜、质量轻的复合汇流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复合构造的汇流条,所述复合汇流条的横截面结构包括依次排列的锡包覆层、铜包覆层、界面反应层、铝内核,所述锡、铜、铝以纯金属或合金的形式使用。

优选地,所述复合汇流条宽度与厚度的比值范围为10:1至100:1;

优选地,所述复合汇流条的宽度范围为1至10毫米,厚度范围为0.1至1毫米。

优选地,所述锡包覆层的厚度范围为15至30微米;界面反应层的厚度范围为5至10微米。

优选地,所述锡包覆层为一层sn系焊锡,所述sn系焊锡为银、铜、铋、铟、镍、金、钯、铅中的一种或多种与锡复合制得。

优选地,所述铜包覆层占复合汇流条横截面面积的范围为20%至40%。

优选地,所述铜包覆层为一层氧含量在150-300ppm的铜金属。

优选地,所述界面反应层具有与铜、铝或铜和铝二者反应物的活性和导电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合汇流条以具有良好导热性的铝作为内核,以具有良好导电性的铜作为包覆层,使复合汇流条整体具备优越的导电导热性,散热性能好。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合汇流条在铜包铝外包覆锡,使复合汇流条整体具备良好的抗腐蚀性,锡包覆层为一层sn系焊锡,具有可焊性。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合汇流条与纯铜线相比,具有质量轻的优点,在保持线径、重量相等的情况下,复合线长度约是纯铜线的2.5倍,节约运输成本。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复合汇流条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2沿a-a线的剖面图。

图中示出:

1-铝内核

2-界面反应层

3-铜包覆层

4-锡包覆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矩形扁平状的复合汇流条,当沿着图2的a-a线切割后,看到如图3所示的横截面,复合汇流条的横截面结构包括依次排列的锡包覆层4、铜包覆层3、界面反应层2、铝内核1,所述锡、铜、铝以纯金属或合金的形式使用。复合汇流条的宽度与厚度的比值范围为10:1至100:1,优选地,汇流条的宽度范围为1至10毫米,厚度范围为0.1至1毫米。

锡包覆层4的厚度范围为15至30微米;界面反应层2的厚度范围为5至10微米,铜包覆层3占复合汇流条横截面面积的范围为20%至40%。锡包覆层4为一层sn系焊锡,sn系焊锡为银、铜、铋、铟、镍、金、钯、铅中的一种或多种与锡复合制得。铜包覆层3为一层氧含量在150-300ppm的铜金属。界面反应层2具有与铜、铝或铜和铝二者反应物的活性和导电性。在具体应用中,可根据所需复合汇流条的导电性、重量、散热和成本的需要,调整锡包覆层4、铜包覆层3、界面反应层2、铝内核1四部分的比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合汇流条,将具有较高电导率的铜(或铜合金)与具有优越导热性且质量较轻的铝(或铝合金)结合,在调整锡包覆层、铜包覆层、界面反应层、铝内核四部分比例的情况下,与相同横截面由单一铜构成的汇流条相比,单位长度成本降低,成本可降至仅为单一铜的45%至65%之间,且质量减少,质量可降至仅单一铜的40%至60%之间。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技术特征:

1.一种复合汇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汇流条的横截面结构包括依次排列的锡包覆层、铜包覆层、界面反应层、铝内核,所述锡、铜、铝以纯金属或合金的形式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汇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汇流条宽度与厚度的比值范围为10:1至10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汇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汇流条的宽度范围为1至10毫米,厚度范围为0.1至1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汇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锡包覆层的厚度范围为15至30微米;界面反应层的厚度范围为5至10微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汇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锡包覆层为一层sn系焊锡,所述sn系焊锡为银、铜、铋、铟、镍、金、钯、铅中的一种或多种与锡复合制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汇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包覆层占复合汇流条横截面面积的范围为20%至4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汇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包覆层为一层氧含量在150-300ppm的铜金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汇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界面反应层具有与铜、铝或铜和铝二者反应物的活性和导电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汇流条,该复合汇流条的横截面结构包括依次排列的锡包覆层、铜包覆层、界面反应层、铝内核,所述锡、铜、铝以纯金属或合金的形式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合汇流条具有成本低、重量轻、散热快、导电性好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金光耀;谷月峰;陈维;高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晶澜光电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08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9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