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持式器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改进型可旋转外壳结构。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生活中,传统的类似于按摩器、筋膜枪、曲线锯、往复锯等各种各样的产品外壳结构往往是固定角度的,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因产品结构角度是固定的而不能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改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申请人于2020年7月31日提出了申请号为202021561893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请求保护一种可旋转的外壳机构,通过滑动推钮来控制旋转结构的锁紧和打开,其虽然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是存有缺陷:操作较为复杂,需要推扭配合平滑,长期使用后容易使推扭卡住,不易接触;同时其在使用过程中因推钮误回位导致对导轨面进行撞击,长时间使用从而使导轨面造成破坏,更坏情况还会导致凹槽槽口变大使推钮发生左右移动,难以保持旋转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型可旋转外壳结构,能够有效解决上述外壳旋转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减少了碰撞的可能性,使用者的施力方式更加容易,对结构造成伤害大大减小。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型可旋转外壳结构,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上设置有限位部,所述第二部件上设置有活动部,所述限位部为凹槽,所述活动部为按钮,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可相对转动并通过所述凹槽与所述按钮配合形成锁定,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根据相对转动的不同范围可锁定形成平角或夹角。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夹角非垂直,为100度-170度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部件为按摩部,所述第二部件包括左壳体与右壳体,所述按摩部与所述左壳体和右壳体接触面设置有导轨面,所述导轨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呈对称状,所述按钮设置在所述左壳体和所述右壳体的中间部分。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左壳体和所述右壳体采用卡扣式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按钮下方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左壳体上。这样设置,能够让按钮重新能够恢复到初始状态。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按摩部上的所述导轨面为斜面。这样设置,使得旋转后为夹角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按摩部上设置导轨面,通过导轨面上的凹槽与按钮配合,通过按钮下方设置弹簧,整个使用过程实现了原有的功能,并且整体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碰撞的可能性大大减小,使用者的施力方式更加容易,对结构造成伤害更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平角状态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导轨面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旋转状态正视图。
图中,1.按摩部,2.按钮,3.左壳体,4.右壳体,5.弹簧,6.第一凹槽,7.导轨面,8.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4所示,一种改进型可旋转外壳结构,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上设置有限位部,所述第二部件上设置有活动部,所述限位部为凹槽,所述活动部为按钮2,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可相对转动并通过所述凹槽与所述按钮2配合形成锁定,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根据相对转动的不同范围可锁定形成平角或夹角。
其中所述第一部件为按摩部1,所述第二部件包括左壳体3与右壳体4,在所述按摩部1与所述左壳体3和所述右壳体4接触面一侧设置有导轨面7,所述导轨面7上设置有第一凹槽6和第二凹槽8,所述第一凹槽6和所述第二凹槽8呈对称状,其中所述第一凹槽6所述左壳体3与所述右壳体4与所述按摩部1接触一侧中间设置有中空区,所述导轨面7中间同样设置有中空区,所述按钮2设置在所述左壳体3和所述右壳体4的中间位置,且处于所述左壳体3和所述右壳体4的上端部位置。
为了使所述左壳体3和所述右壳体4能够更好地拆卸式连接,所述左壳体3和所述右壳体4采用卡扣的连接方式,拆卸方便。
为了保证按钮2能够顺利回弹,在所述按钮2下方设置有弹簧5,所述弹簧5支撑设置在所述左壳体3上。
所述按摩部1上的所述导轨面7为斜面,这样设置形成的夹角非垂直状态,角度为100度-170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初始状态下为平角状态,所述按钮2卡入所述导轨面7的所述第一凹槽6处,需要转换为夹角状态时,按下所述按钮2,所述弹簧5受到挤压,所述按钮2脱离所述第一凹槽6达到所述按摩部1的所述导轨面7中间的空洞部分,旋转所述按摩部1使得所述按钮2对准所述第二凹槽8部分,松开所述按钮2,所述弹簧5使所述按钮2恢复,所述按钮2嵌入至所述第二凹槽8中卡住,所述左壳体3和所述右壳体4与所述按摩部1形成夹角状态。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出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基础上,所作出的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改进型可旋转外壳结构,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上设置有限位部,所述第二部件上设置有活动部,所述限位部为凹槽,所述活动部为按钮(2),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可相对转动并通过所述凹槽与所述按钮(2)配合形成锁定,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根据相对转动的不同范围可锁定形成平角或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可旋转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非垂直,为100度-170度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可旋转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为按摩部(1),所述第二部件包括左壳体(3)与右壳体(4),所述按摩部(1)与所述左壳体(3)和右壳体(4)接触面设置有导轨面(7),所述导轨面(7)上设置有第一凹槽(6)和第二凹槽(8),所述第一凹槽(6)与所述第二凹槽(8)呈对称状,所述按钮(2)设置在所述左壳体(3)和所述右壳体(4)的中间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进型可旋转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壳体(3)和所述右壳体(4)采用卡扣式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进型可旋转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2)下方设置有弹簧(5),所述弹簧(5)设置在所述左壳体(3)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进型可旋转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部(1)上的所述导轨面(7)为斜面。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