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重力坝临水面横缝止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重力坝临水面相邻防渗面板间横缝的止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混凝土重力坝的临水面上往往需铺设混凝土防渗面板,混凝土防渗面板是根据坝体的高度层层浇筑铺设的,相邻两混凝土防渗面板的浇筑块之间会形成一条横缝;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横缝处漏水是水工建筑常见的缺陷,一旦出现横缝漏水的现象,便会在横缝内堆积形成一水腔,长此以往便会使混凝土防渗面板鼓包甚至破裂。
现有,为解决横缝处漏水常采用的处理方法有:斜穿缝面钻孔灌浆,骑缝钻孔灌浆,上游横缝水下灌浆等,上述处理方法均是在防渗面板上钻孔,然后将排水槽内的水排出,待排水槽内的水排完后,再对排水槽进行灌浆封堵;整个操作过程相对繁琐,操作难度大,专业性强,且会在大坝上大规模的钻孔,导致防渗面板整体性被破坏,大大影响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重力坝相邻跨缝间的止排水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混凝土重力坝临水面相邻防渗面板间的横缝止排水结构,包括:
上板件,预埋于防渗面板先浇块的下表面上,其中部具有一下开口槽;
下板件,预埋于防渗面板后浇块的上表面上,其中部具有一上开口槽,且,所述上开口槽与所述下开口槽适配扣合形成一排水槽;及
排水管,呈倾斜状预埋于所述防渗面板后浇块内,其倾斜上端与所述排水槽相连通,倾斜下端穿出所述防渗面板后浇块,并与坝体内对应高程的排水廊道相连通;
其中,所述上板件和所述下板件通过连接件相固连,在所述防渗面板先浇块和所述防渗面板后浇块之间的横缝内填充有用于密封所述排水槽的密封件。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件为灌注于所述横缝内的沥青封堵件。
进一步的,在所述上板件和所述下板件的前侧纵向设置有隔挡所述横缝的紫铜止水片,所述紫铜止水片预埋于所述防渗面板先浇块和所述防渗面板后浇块内;在所述上板件和所述下板件的后侧纵向设置有隔挡所述横缝的橡胶止水带,所述橡胶止水带预埋于所述防渗面板先浇块和所述防渗面板后浇块内,且,所述橡胶止水带的后侧面与坝体的前侧面相贴合。
进一步的,在所述横缝的前端口处填充有密封胶。
进一步的,所述上板件包括一围成所述下开口槽的倒v形板,所述倒v形板的两侧壁下边沿水平外翻形成一对贴合于所述防渗面板先浇块下表面的上连接板,两所述上连接板的外边沿向上折弯形成伸入所述防渗面板先浇块内的加固板;所述加固板与所述上连接板之间的夹角α为135°。
进一步的,所述下板件包括一围成所述上开口槽的正v形板,所述正v形板与所述倒v形板适配扣合形成菱形结构的所述排水槽,正v形板的两侧壁上边沿水平外翻形成一对贴合于所述防渗面板后浇块上表面的下连接板,所述下连接板与所述上连接板适配对应;所述连接件为穿固于所述上连接板和所述下连接板之间的螺纹圆钉。
进一步的,所述上板件和所述下板件均由防水钢板弯折而成。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安装布设简便。通过预埋于防渗面板先浇块上的上板件和预埋于防渗面板后浇块上的下板件适配扣合,进而形成一个位于横缝内的排水槽,有效解决横缝处漏水的缺陷,使水能够积蓄在排水槽中,进而自与排水槽相连通的排水管中流出;另外,填充于横缝内的沥青封堵件,配合设置于上、下板件前侧的紫铜止水片,和设置于上、下板件后侧的橡胶止水带,能够形成进一步的密封止水,同时还能保证防渗面板先浇块与防渗面板后浇块间的紧密连接,增强其稳定性,不影响防渗面板整体浇筑施工,不破坏防渗面板的整体性,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上板件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下板件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混凝土重力坝临水面相邻防渗面板间的横缝止排水结构,包括上板件1、下板件2及排水管3;其中,上板件1预埋于防渗面板先浇块4的下表面上,其中部具有一下开口槽;下板件2预埋于防渗面板后浇块5的上表面上,其中部具有一上开口槽,且上开口槽与下开口槽适配扣合形成一排水槽6;排水管3呈倾斜状预埋于防渗面板后浇块5内,其倾斜上端与排水槽6相连通,倾斜下端穿出防渗面板后浇块5,并与坝体7内对应高程的排水廊道相连通;另外,上板件1和下板件2通过连接件相固连,并在防渗面板先浇块4和防渗面板后浇块5之间的横缝内填充有用于密封排水槽的密封件,密封件具体可为灌注于横缝内的沥青封堵件8,沥青封堵件8仅灌注排水槽6周围即可,其余部分的横缝内填充沥青木板9就行。
具体的,如图2所示,上板件1包括一围成下开口槽的倒v形板101,倒v形板101的两侧壁下边沿水平外翻形成一对贴合于防渗面板先浇块4下表面的上连接板102,两上连接板102的外边沿向上折弯形成伸入防渗面板先浇块4内的加固板103,加固板103与上连接板102之间的夹角α为135°。如图3所示,下板件2包括一围成上开口槽个正v形板201,正v形板201与倒v形板101适配扣合使排水槽6呈菱形结构,正v形板201的两侧壁上边沿水平外翻形成一对贴合于防渗面板后浇块5上表面的下连接板202,下连接板202应与上连接板102适配对应,以便于通过连接件将上板件1和下板件2进行连接。进一步的,上板件1和下板件2均可由防水钢板弯折而成,而连接件具体可为穿固于上连接板102和下连接板202之间的螺纹圆钉10。
为进一步的增强密封止水性,在上板件1和下板件2的前侧纵向设置有隔挡横缝的紫铜止水片11,紫铜止水片11预埋于防渗面板先浇块4和防渗面板后浇块5内;并在上板件1和下板件2的后侧纵向设置有隔挡横缝的橡胶止水带12,橡胶止水带12预埋于防渗面板先浇块4和防渗面板后浇块5内,且橡胶止水带12的后侧面与坝体7的前侧面相贴合。另外,还可在横缝的前端口处填充有密封胶13,即在横缝的临水端填充密封胶13。
本实用新型所述混凝土重力坝临水面相邻防渗面板间的横缝止排水结构的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第一步,根据需要选择具有一定刚度、强度及耐久性的材料(如钢板)进行弯折加工出上板件1和下板件2,可在施工现场生产,也可在工厂内批量预制,加工非常简便,加工成本也非常低,只需注意在工厂预制生产的需及时养护即可。
第二步,从坝体的下边缘开始分层铺设混凝土防渗面板,注意每层混凝土防渗面板均是先浇筑上方的防渗面板先浇块4,之后再浇筑下方的防渗面板后浇块5;将上板件1水平固定于浇筑防渗面板先浇块4的模板底部,同时还需在上板件1的前侧预先放置紫铜止水片11,在上板件1的后侧预先放置橡胶止水带12,然后才能进行浇筑,使上板件1能够水平的预埋于防渗面板先浇块4的底面上,而紫铜止水片11和橡胶止水带12的上部分别预埋于上板件1前、后侧的防渗面板先浇块4内,以增加上板件1与防渗面板先浇块4之间连接的紧固性,以及上板件1整体的稳定性和平整性;另外,在浇筑过程中,为防止上板件1移位,还需保证上板件1两侧的混凝土在灌注时应均衡的上升,且持续进行人工平整及振捣,一旦发现位移需立即纠偏。
第三步,将下板件2平行的贴放与上板件1的底面上,下板件2上的上开口槽与上板件1上的下开口槽对齐,然后通过螺纹圆钉10自下而上的穿固于下连接板202和上连接板102上,使上板件1和下板件2固连在一起,进而围成菱形结构的排水槽6。
第四步,在下板件2上设置与排水槽6相连通的排水管3,排水管3的上端自下板件2的正v形板201一侧壁斜向密封穿入,其下端应延伸至坝体7内对应高程的排水廊道中,排水管3不但可用于排出排水槽6内的渗水,还可作为后期的灌浆管对止水进行后期处理。
第五步,浇筑防渗面板后浇块5。
第六步,在防渗面板先浇块4和防渗面板后浇块5之间的横缝内填充沥青封堵件8,注意沥青封堵件8仅填充在排水槽6外侧周围即可,其余部分的横缝内填充沥青木板9就行,最后在横缝的前端口处填充有密封胶13,即完成本层混凝土防渗面板的铺设。
在完成该层混凝土防渗面板的铺设后,还需注意对排水槽6进行保护,以防止清仓过程中落入杂物。
在投入使用过程中,混凝土防渗面板内的渗水会积蓄在排水槽6中,进而自与排水槽6相连通的排水管3中流出,有效解决混凝土重力坝临水面上混凝土防渗面板横缝处的漏水缺陷。
1.一种混凝土重力坝临水面相邻防渗面板间横缝的止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板件,预埋于防渗面板先浇块的下表面上,其中部具有一下开口槽;
下板件,预埋于防渗面板后浇块的上表面上,其中部具有一上开口槽,且,所述上开口槽与所述下开口槽适配扣合形成一排水槽;及
排水管,呈倾斜状预埋于所述防渗面板后浇块内,其倾斜上端与所述排水槽相连通,倾斜下端穿出所述防渗面板后浇块,并与坝体内对应高程的排水廊道相连通;
其中,所述上板件和所述下板件通过连接件相固连,在所述防渗面板先浇块和所述防渗面板后浇块之间的横缝内填充有用于密封所述排水槽的密封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重力坝临水面相邻防渗面板间横缝的止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为灌注于所述横缝内的沥青封堵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重力坝临水面相邻防渗面板间横缝的止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板件和所述下板件的前侧纵向设置有隔挡所述横缝的紫铜止水片,所述紫铜止水片预埋于所述防渗面板先浇块和所述防渗面板后浇块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重力坝临水面相邻防渗面板间横缝的止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板件和所述下板件的后侧纵向设置有隔挡所述横缝的橡胶止水带,所述橡胶止水带预埋于所述防渗面板先浇块和所述防渗面板后浇块内,且,所述橡胶止水带的后侧面与坝体的前侧面相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重力坝临水面相邻防渗面板间横缝的止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横缝的前端口处填充有密封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重力坝临水面相邻防渗面板间横缝的止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件包括一围成所述下开口槽的倒v形板,所述倒v形板的两侧壁下边沿水平外翻形成一对贴合于所述防渗面板先浇块下表面的上连接板,两所述上连接板的外边沿向上折弯形成伸入所述防渗面板先浇块内的加固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凝土重力坝临水面相邻防渗面板间横缝的止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板与所述上连接板之间的夹角α为135°。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凝土重力坝临水面相邻防渗面板间横缝的止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板件包括一围成所述上开口槽的正v形板,所述正v形板与所述倒v形板适配扣合形成菱形结构的所述排水槽,正v形板的两侧壁上边沿水平外翻形成一对贴合于所述防渗面板后浇块上表面的下连接板,所述下连接板与所述上连接板适配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混凝土重力坝临水面相邻防渗面板间横缝的止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穿固于所述上连接板和所述下连接板之间的螺纹圆钉。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混凝土重力坝临水面相邻防渗面板间横缝的止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件和所述下板件均由防水钢板弯折而成。
技术总结